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基于WASP水质模型与基尼系数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合理的水体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是流域水体污染控制的关键. 以太湖重要入湖河流苕溪入湖口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水质分析模拟程序(WASP)模型与基尼系数的总氮总量分配方法. 根据不同水质改善目标估算相应的水环境容量,建立与经济、社会、自然因素相协调的单因子基尼系数模型,在按不同区域、不同污染源类型进行污染负荷总量削减分配的基础上,预测区域水质的变化趋势,验证水质达标的可行性. 研究表明,入湖口区域总氮为劣Ⅴ类水质,总量削减压力较大. 根据污染负荷分配结果,入湖口水质总氮近、中和远期控制目标分别确定为Ⅴ、Ⅳ和Ⅲ类水质,对入湖水体总氮污染的有效控制是一个长期过程.   相似文献   

2.
科学合理的水体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是流域水体污染控制的关键.以太湖重要入湖河流苕溪入湖口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水质分析模拟程序(WASP)模型与基尼系数的总氮总量分配方法.根据不同水质改善目标估算相应的水环境容量,建立与经济、社会、自然因素相协调的单因子基尼系数模型,在按不同区域、不同污染源类型进行污染负荷总量削减分配的基础上,预测区域水质的变化趋势,验证水质达标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入湖口区域总氮为劣Ⅴ类水质,总量削减压力较大.根据污染负荷分配结果,入湖口水质总氮近、中和远期控制目标分别确定为Ⅴ、Ⅳ和Ⅲ类水质,对入湖水体总氮污染的有效控制是一个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对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 Chu)幼虫致病的最佳条件,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对金银花尺蠖幼虫的致死作用.结果表明,在15~35 ℃,苏云金芽孢杆菌浓度为1×104,1×105,1×106,1×107,1×108,1×109芽孢·mL-1,各浓度下对金银花尺蠖幼虫均有一定的致死作用,在31 ℃时校正死亡率达到最大,分别为60.32%,67.24%,72.41%,79.31%,84.48%和91.38%,同一温度下的校正死亡率随着浓度的升高显著上升.方差分析显示,温度和浓度的交互作用对金银花尺蠖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所建立的拟合模型计算可得各浓度对应的校正死亡率最大温度分别为29.88,31.54,32.50,31.17,33.28和32.75℃.毒性分析表明,31 ℃时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性最强,LC50值为2.70×103芽孢·mL-1,高于或低于31℃,其毒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从2011~2015年对鄱阳湖丰、枯水期湖区、出湖口及流入鄱阳湖的5大支流进行采样,测定各项水质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水质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定性识别了流域水质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整体水质呈下降趋势,总氮、总磷含量逐渐上升,鄱阳湖枯水期各项水质指标高于丰水期,枯水期污染更加严重;出湖口、赣江南支以及饶河入湖口污染相对严重,修水入湖口水质较好;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造成鄱阳湖流域水质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市政污水、化学工业废水、天然污染源、采砂作业和湖上养殖,丰水期农业生产引起的农业非点源排放以及暴雨径流引起的非点源排放也占有一定比例。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和2011年冬季(2月)对岱衢洋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网采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细胞丰度分布以及生物指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调查研究,并用富营养化指数、水质综合指数、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进行水质状况评价.经初步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0属116种,其中硅藻门37属92种,甲藻门10属20种,绿藻门和蓝藻门各2种.全年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硅藻门的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浮游植物种类数呈现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季节差异极显著(p=0.008<0.01),春季最少(33种),冬季最多(71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夏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最高,达67.66×106 cells·m-3,春季最低,为0.12×106 cells·m-3,两季节差异极显著(p=0.003<0.01).夏季靠近衢山岛一侧的D03和D05站位,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大量增殖,但未达到赤潮水平.冬季岱衢洋海域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最高,物种较丰富.春季均匀度指数最高,多样性指数也较高,但丰富度指数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群落分布与水温、盐度、透明度、叶绿素a及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富营养化指数表明,整个海域夏冬季多数站位均未发生富营养化,春秋季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且春季富营养化最严重,多数站位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质综合指数表明,整个海域处于轻污染状态,且夏冬秋季水质明显优于春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表明,该海域除秋季处于重中度污染状态外,其他季节均处于轻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6.
宁波市城区内河水质与沉积物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1年分阶段对宁波市城区不同类型内河进行了水质和底质(沉积物)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宁波市内河水质总体属劣Ⅴ类,主要污染因子为TN、NH3-N、TP、CODMn;主要景观河道的水质好于一般河道,城中村河道水质最差,但差异并不大;内河水质的电导率、CODMn、TN、NH3-N、TP和Chla之间的相关性显著(R2=0.64~0.97),水体pH值受控于蓝绿藻,呈夏季高冬季低;连续降雨对水体水质有不同程度的稀释作用,短暂的水量补充对提高内河水质分类等级作用不大;清淤整治后水质有明显好转,其中CODMn、TP指标下降明显,TN指标虽然下降了21%仍超标严重;内河沉积物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有机质、氮、磷,沉积物的耗氧量非常大,这是导致水质二次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聚R-3-羟基丁酸酯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聚合物,其合成方法一直是手性聚合物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充分考察底物构型、溶剂等因素对酶促动力学拆分/聚合反应影响的基础上,结合过渡金属配合物对醇的原位外消旋化作用与酶促聚合反应,建立了一种绿色、高效的酶促动态动力学拆分/聚合一锅合成聚R-3-羟基丁酸酯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备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以达到2.0×103 Da.通过改变聚合单体的光学纯度还可实现对聚合物分子量的调控,在不同光学纯度聚合单体的聚合反应中,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以较为均匀地分布在0.3×103~1.3×103 Da内.该方法具有高效、无毒等优点,对进一步研究手性聚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南四湖湖区2003—2022年水质监测资料,选取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5个主要水质参数,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南四湖污染状况演变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南四湖湖区污染指数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2011年后湖区水体达到III类水标准.南四湖各监测断面水环境质量呈平稳好转趋势,水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入湖河流截污导流工程等措施使南四湖外源性污染物输入持续下降是南四湖水环境状况趋于改善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利用在线监测仪测量了杭州市一次重灰霾过程(2017年12月29日至2018年1月3日)中PM2.5主要水溶性离子(Cl-、SO42-、NO3-、NH4+、Na+、Ga2+、Mg2+)及主要气态污染物(SO2、NO2、O3、NO、CO、HCl、NH3、HNO2、HNO3)的小时浓度。结合混合受体模型和国控监测分析,研究了2017年12月30-31日重灰霾事件的污染特征、来源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PM2.5浓度高达318 μg·m-3; NO3-/SO42-最大值为2.68,说明移动源污染是杭州市PM2.5形成的重要来源; PM2.5/CO最高达到0.19,说明二次细颗粒物对PM2.5贡献很大;NO3-、SO42-、NH4+的浓度总和占PM2.5平均浓度的64.3%,说明二次无机细颗粒物是杭州重灰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且NO3-的贡献最大,占33.5%。混合受体模型分析显示,杭州市重灰霾污染的潜在源区主要位于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四省交界处,以及安徽省中东部、蚌埠、芜湖等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夹杂着大量污染物的北方干冷空气远距离传输叠加部分局地源是杭州此次重雾霾形成的根本原因。因此,为了改善杭州市空气质量,不仅需控制当地的污染物排放,而且还需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甚至跨区域采取大气联防联控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在线监测仪测量了杭州市一次重灰霾过程(2017年12月29日至2018年1月3日)中PM2.5主要水溶性离子(Cl-、SO42-、NO3-、NH4+、Na+、Ga2+、Mg2+)及主要气态污染物(SO2、NO2、O3、NO、CO、HCl、NH3、HNO2、HNO3)的小时浓度。结合混合受体模型和国控监测分析,研究了2017年12月30-31日重灰霾事件的污染特征、来源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PM2.5浓度高达318 μg·m-3; NO3-/SO42-最大值为2.68,说明移动源污染是杭州市PM2.5形成的重要来源; PM2.5/CO最高达到0.19,说明二次细颗粒物对PM2.5贡献很大;NO3-、SO42-、NH4+的浓度总和占PM2.5平均浓度的64.3%,说明二次无机细颗粒物是杭州重灰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且NO3-的贡献最大,占33.5%。混合受体模型分析显示,杭州市重灰霾污染的潜在源区主要位于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四省交界处,以及安徽省中东部、蚌埠、芜湖等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夹杂着大量污染物的北方干冷空气远距离传输叠加部分局地源是杭州此次重雾霾形成的根本原因。因此,为了改善杭州市空气质量,不仅需控制当地的污染物排放,而且还需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甚至跨区域采取大气联防联控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多元统计方法用于太湖梅梁湾水质特征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识别太湖梅梁湾水质特征,为水质保护、规划、管理、利用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利用太湖梅梁湾区域9个监测点数据,以主成分分析探讨主要污染来源;以聚类分析划分监测点类别并识别其空间相似性;以比对各类别监测点数据,讨论了污染物类别及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梅梁湾水质主要受农业非点源、浮游植物生长、外源输入的有机悬浮物、含氮有机污染物及土壤土质5方面影响;梅梁湾区域9个监测点位划归为4类,即:河流入湖口、入湖口近岸、远离入湖口近岸及湖心点类;梅梁湾水质主要超标污染物为N、P,且各指标浓度变异不大.由此可见,太湖梅梁湾水质具有明确的空间分布与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区主要河道水质评价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市7条主要河道21个监测断面1循环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运用污染指数法和模糊评价法对市区主要河道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探讨2种水质评价方法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①杭州市区主要河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是TN、NH+4-N和TP,即氮磷营养盐,而有机污染相对较小;②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与实际水体的标准差距较小,与真实情况吻合较好;③当水质为劣V类时,模糊评价结论偏保守,而当某项指标严重超标时则易使评价结果偏重;④污染指数法更适合杭州市区河道水环境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洪湖水环境特征与湖泊湿地净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洪湖湿地水环境的监测调查,分析了洪湖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洪湖湖水除化学耗氧量和总磷略为超标,总体上达到地面水二类标准,保持着良好的水质.洪湖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吸附、吸收、分解水中的营养盐和污染物,大量水生植物对水体产生净化作用.湖水溶解氧较丰富,平均为7.403mg/L;洪湖水体氮、磷含量都比较低.洪湖小港出水口水质浓度一般比进水口子贝渊水质浓度要低,特别是NH4^ -N,N02^--N,P04^3 ,TP等指标、其浓度的减少率一般在10%一50%之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武汉东湖40多年来的水生生物、周边环境和水质变化的分析比较,论述了东湖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和变化情况,在对东湖的环境容量研究计算以及最大可持续养鱼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东湖水体的综合功能,提出了武汉东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鄱阳湖各县区的主要水资源指标的分析.选择了七个主要评价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鄱阳湖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水资源承载力处中等偏上水平.进一步开发仍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推进,鄱阳湖水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通过建立水质数学模型,用计算机进行模型求解、模拟和预测,以及设计相应的水质模拟仿真软件来进行水污染扩散仿真,是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鉴于国外三维水质数据模拟软件价格高、使用受限以及鄱阳湖三维水质数据模拟的特定应用研究需求,利用软件工程的结构化方法和图形可视化技术,设计了一个面向鄱阳湖三维水质数据模拟和分析的软件工具WSAT/H3D-PYH。通过使用该软件进行BOD和DO扩散模拟和趋势预测实验表明,软件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并能以可视化形式直观分析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湖区水质浓度的变化趋势。此外,软件还可对局部点污染源扩散进行动态模拟,以便于对突发污染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提前的估计,为后续治理方案措施的制定提供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太湖、巢湖、鄱阳湖中褶纹冠蚌寄生蚌螨的感染调查,发现3个湖泊的褶纹冠蚌中有3种蚌螨寄生,但蚌螨群落组成不同。弯弓蚌螨是巢湖的绝对优势种,优势度指数为99.7%;太湖的优势种是Y纹蚌螨,优势度指数70.3%,次优势种为弯弓蚌螨,优势度指数23.4%;鄱阳湖优势种是Unionicola spp,优势度指数52.4%,次优势种为弯弓蚌螨,优势度指数29.5%。蚌螨在宿主褶纹冠蚌内都呈聚集分布,但3个湖泊中不同种寄生蚌螨的分布参数不同,说明其聚集强度不同。利用卡方对种间关联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鄱阳湖中Y纹蚌螨与弯弓蚌螨之间呈负关联关系(x^2=5.95〉x0.05^2 =3,84,V=-0.57),弯弓蚌螨与Unionicola spp.呈正关联关系(x^2=4.22〉x0.05^2=3.84,V=0.48)。由群落相似系数可以看出3个湖泊寄生蚌螨群落相似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杭州西湖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西湖各湖区叶绿素α含量及水质理化因子分析,表明由于水体中N,P浓度较高,北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外湖中灌类的生长主要受水温的影响,而不受N,P的限制,而小南湖埏于引水口,受钱塘江引水的影响较大其水质优于其余各湖区,通过生物治理试验的研究,表明在西湖中建立合理协调的水生生态系统,对于保持良好的水质,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α  相似文献   

19.
笔者探讨了西湖氮、磷营养物和作为一般营养物的钙、镁、钾离子及溶解态二氧化硅的时空分布,同时也探讨了西湖磷的平衡问题,得出以下结论:(1)西湖水属严重富营养水.(2) 西湖水的氮、磷营养物浓度以及一般营养物浓度均有月际变化,并随测点而异.(3)为 西湖藻类生长为磷所限制.(4) 浮游植物体中的磷是西湖水中磷的主要形态.可溶性磷短暂的停留时间表明浮游植物代谢活动很活跃.(5) 西湖的主要磷污染源是入湖污水,而沉积物则是西湖水潜在重要的磷源.(6) 目前西湖容许磷负荷是0.5043吨 /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