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8
白求恩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理事。1938年3月,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一支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积极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他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多种医疗教材并亲自讲课。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55-55
费米1922年以优等成绩在比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德国,在玻恩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由于他在中子方面、尤其热中子轰击方面的成绩,获得了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几个月后,便使迈特纳悟出了“裂变”这个概念)。在1925-1926年,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费米与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叫各自导出量子统计中的“费米一狄拉克统计法”。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
巴克拉曾在利物浦大学学习。巴克拉常常代他的老师洛奇(Lodge)讲课。大学毕业之后,赴剑桥大学在汤姆孙指导下进修,后于1902年返回利物浦大学任教。1913年又去剑桥大学,开始研究X射线。他在1906年证明,当X射线被特定的元素散射时,会产生具有特定贯穿性的射线。如果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去逐一研究,就会发现,各种元素产生的“标识X射线”的贯穿本领是逐渐增大的。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0-120
奥本海默是犹太人,很早就显示出过人的智慧。1922年进入哈佛大学,3年后他以空前优秀的成绩毕业。他到英国读研究生。1927年,在格廷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30年,他证明质子并不是狄拉克嗽的“反电子”,从而为安德森两年后发现真正的“反电子”——正电子铺平了道路。1943年,他受任领导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在那里,第一颗原子弹被设计和制造出来,并在附近爆炸成功。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45
迪尔赫亚和他哥哥在德国学习矿物学,后来都成了维尔纳理论的信徒。1782年他们到了瑞典,师从伯格曼,并拜访了舍勒针。他们分析了一种在开采锡时获得的称做钨锰铁矿的矿物,于1783年从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称做钨。这种金属瑞典语称做Tungsten,意思是“重石头”。舍勒研究过含钨矿物,但未发现这种新金属。迪尔赫亚兄弟后来都被派遣到拉丁美洲(当时在西班牙统治下)去管理矿业。他的哥哥死于现在的哥伦比亚,他在墨西哥却干得很出色,一直在那里生活到墨西哥取得独立,而后又回到西班牙。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47
丁肇中的父亲是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一家人曾回故国并定居台湾。1956年,丁肇中也当上了留学生,并且也在密执安大学读书。1962年,他获得该校的博士学位,然后去哥伦比亚大学执教,1967年又到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任职。1974年,丁肇中在布鲁克黑文国立实验室工作时发现了一种粒子J/ψ。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76
赫斯是森林护林员的儿子,1906年在格拉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从1911年起,有一些科学家开始把气球放到6英里(约9.7km)的高空,去探测高空中的背景辐射。赫斯也进行了这项工作。赫斯惊奇地发现,在高达6英里的高空中,背景辐射的强度是地面辐射强度的8倍。虽然别人也观测到过这种现象,但赫斯是第一个正视了这种结果。米立肯把这种辐射取名为“宇宙射线”。宇宙射线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56
费曼1939年毕业于马萨诸塞理工学院,1942年在普林斯顿获得博士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和同代的物理学家一样,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在阿拉莫戈多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他也在场。1945年,他去康奈尔大学任教,1950年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20世纪40年代后期,费曼提出了“量子电动力学”。在量子电动力学中,对电子行为的数学计算结果远比以前采用的方法精确得多。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1-131
拉卡在将群论用于原子光谱和原子核结构方面做了许多工作,量子力学中角动量耦合理论中的拉卡系数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拉卡出生于意大利的弗罗伦斯,得到博士学位后在罗马为费米做过1年助手,又到慕尼黑跟泡利进修1年,然后在比萨大学任教。1938年意大利法西斯政权颁布反犹法律,他因是犹太人被解职,就去了巴勒斯坦,任教于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还担任过以色列的军区司令。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9
范德格拉夫就学于亚拉巴马大学,1922年毕业,获工程师证书,又去巴黎大学学习了几年,曾听过居里夫人讲学;后获得罗兹奖学金,进牛津大学学习,并于1928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美国后,先在普林斯顿工作,1931年到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工作。他因发明高压静电发生器而出名,第一台仪器于1931年建成(范德格拉夫两年前已经用罐头盒、丝带和小电动机作过实验,确定了它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6
郑和,明朝宦官。本性马,小字三保。回族,云南省昆阳县(今并入晋宁县)人。祖父与父亲都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幼时就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初入宫做宦官,从燕王起兵,赐姓郑,任内宫监太监。永乐三年(1405年)率舰队通使“西洋”,两年而返。以后又屡次航海,28年间总计七次(一说八次)出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第六次航海回国后,曾任守备南京太监。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4
皮里1877年毕业于缅因州的鲍道因学院。1881年参加美国海军,任土木工程师。1886年和黑人助手亨森ill2从迪斯科湾穿过格陵兰冰盖,深入内陆100英里。1891年与妻子和库克博士等7人再度去格陵兰。1893-1894年探险中,他再次乘雪橇去格陵兰东北部,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去北极。1898-1902年,他考察了从格陵兰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北地区去北极的路线。他于1905年航行到埃尔斯米尔岛的谢里登角。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3
汤飞凡是湖南省醴陵县人。1921年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到北京协和医学院任助教并从事微生物学研究。1925年赴美国工作。发表论文多篇,引起了美国微生物学界的重视。1929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细菌学系主任,英国国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抗战期间,在昆明创办卫生防疫处,培养中国首批微生物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98
林白是州议员的儿子,1920年进入威斯康星大学,但是两年后,为了进入飞行学校,他中断了学业。自己购买了一架飞机,于1925年成了一名空邮飞行员。当时,凡第一个不中断地直接从纽约飞越大西洋到巴黎的任何人,将授予25,000美元的奖金。林白得到了几个圣路易斯商人的资助,买了一架单翼飞机,取名为“圣路易斯精神号”,于1927年5月20-21日,以33.5小时完成了这次飞行。在美国,人们对他的事迹顶礼膜拜而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林白倾刻间成了英雄中的英雄。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5
莫奇利1932年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1941年又去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电力工程学。1944年,莫奇利和埃克特合作,创建了一家电子数字计算设备设计制造公司,于1946年生产出第一台实用的数字计算机——“埃尼亚克”(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这台计算机是个庞然大物,又是电老虎。不过,它又是当代的一项奇迹。它表明,巴贝吉叭的梦想已成为现实。电子计算机几乎一经出世便迅速得到发展,变得更全能、更小巧、更廉价。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5-175
张孝骞,湖南省长沙市人。1914年入湖南湘雅医学院,192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23年去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26年去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留学,次年回国,在协和医院内科创建临床消化专业组。1932年再度玄美,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进修,专攻胃消化功能,研究成果引起广泛关注。抗日战争爆发后,回湘雅医学院,任院长等职,主持内迁贵阳、重庆。1946年应美国国务院邀请去美讲学,1948年任协和医院内科教授兼主任。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70-70
哈雷1673年进入牛津大学。1676年去南大西洋的圣赫勒岛,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天文台,并测编了南天星表,包含341颗南天恒星的黄道坐标。星表发表后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哈雷编撰了大量彗星的观测记录,是第一个从事彗星轨道计算的人。1705年发表《彗星天文学论说》一书,阐述了从1337年-1698年观测到的24颗彗星的轨道。他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三颗大彗星,具有十分相似的轨道,由此推断这是同一彗星,每隔75-76年回归一次,并且预言这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度回归。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90-90
拉格朗日出生于都灵。19岁就在都灵的皇家炮兵学校当数学教授。他读了哈雷介绍牛顿的微积分的著作,开始钻研数学,与欧拉经常通信。他发展了欧拉所开创的变分法,为变分法奠定了理论基础。1766年德国的腓特烈大帝向他发出邀请时说,在“欧洲最大的王”的宫廷中应当有“欧洲最大的数学家”。他应邀去柏林,居住达20年,完成了《分析力学》一书。书中吸收并发展了欧拉、达朗贝尔和其他数学家的研究成果,继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把数学分析应用在质点和刚体力学中,奠定了分析力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5-115
1919年,纽曼离开了匈牙利。1926年他在汉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30年,到了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数学物理。他1944年证明薛定谔的波动力学和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他更重要的贡献是开辟了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对策论”。在1928年,他在这方面已有所论述,但他完整的著作《对策论与经济行为》一直到1944年才出版。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9-169
韦勒是校长的儿子。1823年在海德堡获得医学学位,后转入化学界。他到瑞典,与白则里一起搞研究,并与他结为终生莫逆。白则里根据化学物质的来源把它们分为两类——有机物和无机物。他相信在制成有机物时需要“生命力”。因此化学家不能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1828年,韦勒将氰酸铵加热,使他感到吃惊的是,他发现由氰酸铵生成的结晶很像尿素,经过试验证明它就是尿素。而尿素是哺乳动物尿中发现的,肯定是种有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