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饱和砂土振动扎隙水压力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回顾了地震、波浪等引起的往返载荷作用下饱和砂土孔隙水压力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历史和实践背景,并从影响因素、计算理论与应用等较广泛的范围,就目前国内外对饱和砂土振动孔隙水压力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了较系统的评述,最后讨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回顾了地震、波浪等引起的往返载荷作用下饱和砂土孔隙水压力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历史和实践背景,并从影响因素、计算理论与应用等较广泛的范围,就目前国内外对饱和砂土振动孔隙水压力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了较系统的评述,最后讨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利用真空预压法处理吹填土时,孔隙水压力变化常常反映土体固结程度的好坏。通过6个模型箱试验,监测不同排水系统下孔隙水压力变化,确定有效排水体间距。研究发现0.4m间距的土内孔压下降效果比0.8m间距的土内孔压下降效果好; 排水体内的孔隙水压力与排水体类型有关,且距离排水体10cm处土体内的孔隙水压力仅为排水体内孔隙水压力的1/2弱; 滤膜排水系统中的吹填土孔隙水压力下降幅度最快,B型排水板系统次之,而砂井系统最慢。另外,对于吹填土而言,排水体有效间距介于0.4m与0.8m之间,其中滤膜的有效间距最大,B型排水板次之,砂井远小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阐述了新研究的一种在甘油介质中可产生0~1 GPa 压力宽脉冲的加载装置,以及用于该装置测量的相应锰铜计测试系统。同时对锰铜计在1 GPa以下的压阻系数进行了动态标定。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装置可产生脉宽10微秒以内,压力脉值为0~1 GPa的脉冲,与理论设计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Lagrange方法给出了具有倾斜承压面的刚性坝地震时所承受的动水压力。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垂直坝,本文结果精确符合Westergaard的结果;对于不同倾角的斜坝,本文结果较好地符合Zangrf和Haefeli的实验结果,本方法还适用于计算计及自由面波动影响的非线性动水压力, 相似文献
8.
9.
结合动水压力模型和罚函数耦合算法,考虑地基和坝体结构的接触以及边界效应,构建动水压力和流固耦合作用下的库水-坝体-地基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和方法。通过与试验结果及解析解和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本文模型和方法能准确反映系统地震荷载和分析整体耦合系统的动力响应,引入罚函数处理流固耦合界面能提高计算收敛速度。进一步以某重力坝工程实际为背景,验证本文构建的模型和方法适用于库水-坝体-地基耦合系统动力分析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地基变形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结构振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建立了一套结构振动计算控制系统,用汇编语言编制了数据采集软件与控制软件,并就某受控结构的振动控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该控制系统运行可靠,结构减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爆炸相似律、能量准则、能量守恒等理论和水压控制爆破成败经验,建立合理、通用、方便的参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混凝土在三向受压状态下的动态特性,利用自行研制的大型多功能三轴材料试验机,进行不同应变速率(10-5/s、10-4/s、10-3/s、10-2/s)下混凝土不同定侧压比(1∶1、2∶1、3∶1、4∶1)的动态真三轴抗压试验,研究了混凝土在动态抗压下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混凝土在三向受压状态下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峰值应力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峰值应力减小最大幅度为5.42%而后开始增大,最大增幅为18.22%.而峰值应力随着侧压比的增大而增大,到达3∶1时应力速率敏感性降低.混凝土的峰值应变在低侧压比(1∶1和2∶1)时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减小,而在侧压比较高(3∶1和4∶1)时先减小再增大.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裂纹开始从骨料处产生,塑性应变增大,导致峰值应变增大;在动态加载条件下,峰值应变随着侧压比的增大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较高侧压比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具有增大的趋势,最大增幅为240.66%.应力-应变曲线上升段随着应变速率增大越来越陡峭.试件的破坏形态随着侧压比的增大从柱状破坏变为斜剪破坏.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岩石类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但鉴于动态实验的复杂性,对真三轴应力状态下材料的动态加载一直未曾实现。本文中研制了一套真三轴静载作用下混凝土、岩石类材料的“三维Hopkinson杆”动态力学实验系统,为冲击载荷作用下材料动态各向异性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验测试技术。该系统采用液压伺服控制对立方体试件施加三向独立的0~100 MPa真三轴静载,再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对试件施加冲击动载,具体研究了C30混凝土材料在不同真三轴静载条件下的动态压缩性能,得到了不同条件下X、Y、Z方向上的动态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14.
深部开采时极端环境下的岩体高应力和高地压是影响工程安全的主要因素。本文指出了Mohr–Coulomb准则(简称M–C准则)在高静水压力下无法判断岩石材料发生屈服破坏的问题,开展了岩样在高应力下的三轴压缩实验,观察了高静水压力下岩石材料的破坏现象,推导了高静水压力条件下M–C准则的拓展方程。研究结果显示,与现有M–C准则不同的是,材料剪切强度随轴压和围压之差增大到某一峰值时将逐渐减小,岩样在高静水压力下也可发生屈服破坏,M–C准则拓展方程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同时,本文探讨了低静水压力下M–C屈服面的下限和高静水压力下M–C屈服面的上限。研究成果可为深部工程的安全高效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15.
16.
本文分析了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结构振动的非线性离散控制方案,该方案仅利用受控结构的输出信号,实现容易,对结构参数变化具有一定的鲁棒性,本文还建立了一套具有浮点运算功能的结构振动计算机控制装置,并就某受控结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该非线性控制方案是可行的,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盾构掘进机刀盘的掘进机理和刀具受力特点,依据实际土压平衡盾构机的基本结构,按比例缩小设计了模拟盾构刀盘掘进实验装置,并在不变刀具外形的前提下,研制了刀具与传感一体化的刀具传感器.该装置既可测量刀盘轴向推力、扭矩也可测量刀具切削阻力.实验证明了所研制的刀具传感器的有效性,具有挖掘和监测挖掘时的切削阻力双重功能,且解决了切刀中多个力耦合问题,能够分别测量切刀的切削力和轴向阻力.实验结果显示刀具的切削阻力和轴向阻力随所在位置半径增大而增大,且两者基本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嵊州硅藻土的高结构性及地基应力场的复杂多变,应用GDS 动三轴仪进行不同围压和不同循环应力比下的不排水循环加载试验,分析应力-应变滞回曲线演化、应变累积特性、回弹特性及孔压特性.研究表明:循环应力比及围压对原状硅藻土应变和孔压的发展规律影响明显,随着循环应力比的增加,滞回曲线由线性状态转变为非线性状态,且逐渐向x 轴倾斜,累计应变和回弹应变都随着循环应力比的增加而略微增加,但总应变基本小于2 %;残余孔压比随循环应力比增大而增大,范围为0.1~0.5.并且存在一个临界循环应力比,其值随有效围压的增大而减小,范围为0.8~2.2,当循环应力比大于该值时,试样内部产生一个破裂面迅速发生破坏.在相同循环应力比下,试样的应变随着有效围压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