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玉帘不同外植体培养,诱导出胚性、中间型和非胚性3种类型的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由胚性愈伤组织与叶肉细胞分离出原生质体,进行培养,启动了细胞分裂并形成了多细胞团.同时,还研究了影响玉帘组织培养以及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2.
铁皮石斛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铁皮石斛无菌试管苗叶片原生质体的游离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分离的适宜酶液配比是0.5%Pectinase和1.0%Cellulase Onozuka R-10,渗透压调节剂的浓度为0.5 mol/L,以蔗糖作为渗透压调节剂优于甘露醇和葡萄糖,质壁分离处理后的叶片原生质体产量提高了16.6%,存活率提高了14.2%.培养在1/10 MS附加2 mg/LNAA+0.5 mg/L6-BA和多种有机成分培养基上的铁皮石斛无菌苗叶片原生质体,3~5 d后开始第一次分裂,30 d后长成胚性细胞团.弱光照(150 1x)和稍低的温度((21±0.5)℃)适于原生质体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假丝酵母和白地霉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因素:菌龄、破壁酶的种类和浓度、酶解时间、脱壁促进剂、渗透压稳定剂进行了研究。在综合比较原生质体制备率和再生率基础上,确定了制备原生质体的优化条件为:选用对数生长中期的菌体,用0.05%EDTA进行预处理,以0.7 mol/L NaCl为渗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线、同平板梯度浓度亚硝基肌,纯铜蒸气激光诱变去甲基金霉素生产菌金霉素链霉菌的原生质体,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对各种诱变剂的敏感性较高.正变幅度较大.原生质体经紫外线、同平板梯度浓度亚硝墓肌复合诱变后,筛选到一菌株,重新制备原生体,经激光诱变,选育出高产菌株S. A. HU02,去甲基金霉素效价从2831u/ml提高到4337u/ml,提高了53. 2,经多次传代产量性状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钙黄素为荧光标记物,使用电击法,研究了不同条件,如浸种液、苗龄、培养基、酶解时间等和电击参数对大麦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得率及电击导入外源荧光物质的影响.通过电击成功地将荧光标记物钙黄素导入大麦叶肉原生质体内.上述条件和电击参数对获得有活力的大麦叶肉原生质体的数量及电击导入钙黄素的颇率均有明显的影响.这些实验结果为进一步进行电击导入GUS等外源基因于大麦叶肉原生质体内、并实现瞬间表达的研究打下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麦成熟胚细胞在诱导培养荃上首先形成水质、松软的初生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它能以一定的叔率产生几种次生愈伤组织:致密型胚性愈伤组织、易碎型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起源于一些初生愈伤组织细胞的体胚发生及其次级的胚胎发生.体胚发生的过程同于合子胚发育,它是犬麦成熟胚组培中早期再生植株的主要途径.体胚很容易提早萌发.本文对上述过程进行了组织学分析,同时对胚性悬浮细胞和继代培养中的胚性愈伤组织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钙黄素为荧光标记物,使用电击法,研究了不同条件,如浸种液、苗龄、培养基、酶解时间等和电击参数对大麦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得率及电击导入外源荧光物质的影响。通过电击成功地将荧光标记物钙黄素导入大麦叶肉原生质体内。上述条件和电击参数对获得有活力的大麦叶肉原生质体的数量及电击导入钙黄素的频率均有明显的影响。这些实验结果为进一步进行电击导入GUS等外源基因于大麦叶肉原生质体内、并实现瞬间表达的研究打下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糖化酵母及酿酒酵母原生质体制备中若干条件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 文意欲从糖化酵 母 ( a Se eha r om ye e sd ia s t a tie u s) 菌株5 1 0 1 一 7 C、5 2 0 6 一 I B、5 3 0 1 一 1 4 D及酿酒酵母 sr.cer ve is ae ) 菌 株 H U 一 T Y 一 I A 出发,按 L S ( 27) 正 交 表 设 计 实 验,进一步探 索酵母原 生质体制备条件.结果表 明,在选择 的诸因素 中,菌体菌龄与酶解脱壁时间之间有着极显 著的交互作用.各 因素对原 生 质体形 成和再生 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酶解脱 壁时 间与菌 龄交互作用 > 酶解脱壁时间> p一 硫基 乙醇预处理浓度> 菌龄。经实验确认,原生质体制备 最优条件为:取菌龄为 15hr的菌体,以。.01 m ol / L 的 p一 琉基 乙 醇预 处理,蜗牛酶温浴时 间为60 m in.依此约可获得 80 % 的原生质体形成率和 50 环的原生 质体再生率.  相似文献   

9.
玻璃化法液氮冻存大麦和水稻的胚性悬浮培养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和水稻的胚牲悬浮细胞系不仅是全能性原生质体的主要来源,而且它本身也可作为植物基因转移的受体.为解决生物工程中优良实验材料的长湖保苟问题。我们进行了胚性悬浮培养细胞的液氮超低温保存研究.植物材料的完全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是一项  相似文献   

10.
海螺酶的制备、性质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从食草性海螺粒蝾螺和锈凹螺中制备海螺酶的方法,并且初步研究了酶的组分、性质及其在海藻生产上的应用。酶学分析表明:两种海螺酶均为复合酶,含有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褐藻酸酶、几丁质酶、α-和β-半乳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同时研究也表明除β-葡萄糖苷酶、α-和β-半乳糖苷酶外,大部分酶的最适pH在6-7之间。用复合酶I(粒蝾螺酶)和复合酶Ⅱ(锈凹螺酶)溶液分别水解条斑紫菜、海带组织,均获得大量单细胞和原生质体。将获得的单细胞在改进的PES培养基中培养,细胞能正常分裂、长成正常的植株。在实际生产上,将获得的大量紫菜单细胞附着于尼龙网上,经过实验室短期培养再移于海中可长成正常叶状体,初步表明该方法在实际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1)在低温预处理过程中,不同相对湿度对大麦花药出愈率的影响;(2)低温处理愈伤组织对植株分化的影响;(3)高频快速建立大麦胚性悬浮细胞系,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的较大相对湿度能明显促进花药的出愈率,低温处理愈伤组织能提高绿苗率,以7周龄的花药胚性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高频快速建立了均质,分散性好的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频率约为25%~50%,已8~9周龄的花药胚性愈伤组织作为起始材料,难以建立胚性悬浮细胞系。  相似文献   

12.
冀棉20胚性愈伤形态发生和发育的组织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陆地冀棉20下胚轴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在培养过程中阶段性取材,固定,制备石蜡切片,观察并显微摄影,从组织细胞学角度了解至务组织再分化的方式,胚性愈伤组织形态发生的特点和胚状体的发育过程,为该品种抗性育种和植株再生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和叶肉相比,叶肉原生质体的K含量下降,Fe, Zn, Mn, Cu等元素的含量则显著升高,游离ABA水平显著较高;碱性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下降.以上事实表明,叶肉细胞的脱壁措施会使细胞原生质体的生理、、生化状况产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二个品系海带细胞壁的组成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海带荣城1号品系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前3d),破壁酶对其单细胞或原生质体的相对产率显著降低,而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相对产率的下降越加明显.3d后,随着感染的继续进行,单细胞或原生质体的相对产率变化不明显.而海带901品系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整个过程中单细胞或原生质体的相对产率始终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指示海带荣城1号品系细胞壁组成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发生了响应性变化,而海带901品系的细胞壁组成未做出响应变化.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荣城1号细胞壁组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褐藻胶的变化上,而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成分无关.  相似文献   

15.
尖海龙提取物抗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尖海龙提取物,再将其分别作用于Hela,SK-RB-3细胞系,从细胞形态变化,细胞计数,集落形成率,细胞分裂指数变化观察体外药效,结果表明,尖海龙提取物可改变肿瘤的正常生活形态,又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降低集落形成率,减少分裂指数,从而证实尖海龙提取物具有抗癌活性,其在癌症的治疗与预防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胡萝卜悬浮培养细胞和原生质体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玻璃化法成功地超低温保存了胡萝卡悬浮培养细胞及其原生质体,存活率分别为83.3%(TTC法检测)和47%(RDA法检测)。冻后细胞能恢复生长并再生植株。分析了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植物悬培养浮细胞和原生质体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