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养殖泥螺生态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3—5月在舟山市、宁波市的泥螺养殖津面观察研究养殖泥螺的生态习性。并进行几种环境因子对泥螺生存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养殖泥螺的生存温度为0—30℃;适宜比重为1.000—1.020;幼螺的适宜比重为1.010—1.025;泥螺适宜海水酸碱度为3.74—9.09;干露死亡时的体重消耗率为68.5%—69.7%。幼螺干露死亡时的平均体重消耗率为74.6%;底质条件对泥螺的个体活力无明显影响,本文还细述了泥螺的生活习性,讨论了泥螺幼螺比重适宜范围与泥螺养殖、底质条件与泥螺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系统在醉泥螺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HACCP原理,根据FAO/WHO食品卫生法规委员会(CAC)发展的CCPS决策树,从成泥螺加工出发,按照醉泥螺的加工工艺流程,即原料接收→预处理→漂洗→沥干→减菌处理、沥干→保鲜处理、调味→称量、包装→贮藏,对各个步骤中的具体操作过程进行生物、化学、物理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最终确定原料接收、调味和贮藏为3个关键控制点,从而制定出企业HACCP系统的详细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1 2月 1 4日 ,由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国良副教授主持的浙江省科技厅项目“养殖泥螺暴发性死亡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通过有关专家鉴定 ,该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组成员经过 3年的努力 ,首次较系统地对海洋滩涂养殖泥螺的暴发性死亡进行研究。掌握了养殖泥螺暴发性死亡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病学特征 ,将海洋养殖滩涂生物检测与养殖环境质量联系起来 ,研究分析了泥螺的死亡原因 ,并从显极结构与亚显级结构研究了泥螺死亡的病理变化 ,为海洋滩涂养殖泥螺的病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提…  相似文献   

4.
泥螺苗种消毒药物筛选及消毒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毒性试验结果,选取氯霉素(SC=47.55mg/L),福尔马林(SC=13.47mg/L),漂精片(SC=3.78mg/L)。敌百虫(SC=7.79mg/L)和高锰酸钾(SC=0.422mg/L)等5种药物,组合成20mg/L氯霉素 300mg/L福尔马林,5mg/L漂精片 20mg/L短短是虫,20mg/L氯霉素 20mg/L敌百虫,5mg/L漂精片 300mg/L福尔马林和10mg/L高锰酸钾5种溶液,进行泥螺苗种浸泡消毒试验,并对其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各种组合药液均能在短时间内明显降低泥螺苗种体表的细菌总量,但对不同菌属细菌的杀灭效果不同,根据细菌数量统计及细菌菌群鉴定分析,认为5mg/L漂精片 20mg/L敌百虫组合为泥螺苗种的最佳消毒药物。  相似文献   

5.
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养殖环境中污染物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底栖线虫/挠足类比值的季节变化,反映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养殖区的环境污染程度.在4月份中片滩涂上潮带污染较重;6月份东片滩涂下潮带污染较重;8月份东片滩涂上潮带污染较重;10月份东片滩涂污染较重.主要污染物检测结果表明: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养殖环境总体上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的第一类标准,除中部滩涂沉积物中Cu的含量在丰水期超标外,大部分滩涂并没有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但滩涂底质中PCB的含量超标严重.4种养殖贝类(泥螺、彩虹明樱哈、缢蛏、青蛤)体内油类和As的残留量均未超标,但Cd、Cr、Pb、Hg、Cu等重金属的残留量有不同程度地超标.这4种贝类生物对Hg的富集能力均很强,以青蛤最甚,其余依次为泥螺、缢蛏、彩虹明樱哈;对Cu的富集能力,泥螺比其他3种强;对Cd的富集能力,依次为青蛤、缢蛏、泥螺、彩虹明樱哈;对PCB的富集能力,以青蛤最强,其余依次为泥螺、彩虹明樱哈.  相似文献   

6.
发状病毒属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状病毒属(Trichovirus)是1993年建立的一个新的病毒属,现有成员4个,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为该属典型成员,近年来,该属有关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已完全或部分揭示了各成员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同时这些研究结果促进了病毒分类的完善,并使该属成员组成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从分类地位的演变、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基因工程等方面概述了该属有关病毒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重组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BmNPV)在家蚕细胞BmN中复制的细胞病理学变化,除了不形成多角体以外,与野生型病毒相同.研究了病毒感染复数、细胞接种密度和细胞生长阶段对重组病毒复制和α-干扰素(IFN-α)表达量的影响.在一定低感染复数时,α-干扰素的产量较高.对于重组病毒的复制,最适的细胞接种密度为3.6~7.0×105细胞/瓶.在细胞指数生长前期(48~60h)接种重组病毒,对于获得较高的重组病毒复制效价和α-干扰素的产量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8.
琼脂糖蛋白质A反向免疫共沉淀法纯化蓝舌病毒HbC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透射电镜检测琼脂糖蛋白质A反向免疫共沉淀法纯化蓝舌病毒湖北株(BTV-HbC3)的效果,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比较其纯化前后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显示,纯化过程对病毒生物学活性无明显影响,透射电镜下,纯化病毒背景清晰,HPLC解析出纯化物仅单一病毒峰.本纯化体系用于提纯BTV-HbC3效果显著,操作简便,具备高通量高活性纯化病毒的潜能,为建立大量纯制高活性蓝舌病毒用于实验室靶向性抗癌研究和生产实践奠定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9.
首次采用显微操作系统挑取包含有重组病毒的单细胞,成功地获得了重组杆状病毒的单细胞克隆,并得到了重组病毒的纯培养.对有多角体的和无多角体的重组病毒细胞的挑取表明,这一方法对重组杆状病毒的筛选具有普遍适用性.我们发展的这一方法比常规的空斑技术简便、快速,只需两周左右即可完成重组病毒的筛选.  相似文献   

10.
从新疆甜菜主产区采集的60份具丛根病症状的根,叶标样,经分离,纯化获得7个代表性病毒分离物,上述分离物分别人工接种昆诺阿藜,显症后,提取人工接种的昆诺阿藜患病组织的dsRNA,RT-PCR检测表明,7个分离物均为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dsRNA-RT-PC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强及操作简便,安全等优点,可有效地完成对甜坏黄脉毒属(Benyvirus)不同分离物的鉴定,其应用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花鲈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对花鲈的心、肝、眼球、视网膜、肌肉、肾、鳃、胸鳍等8个组织的10种同工酶(LDH、MDH、ME、α-GPDH、ADH、SDH、SOD、G—6—PDH、EST、GDH)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10种同工酶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频率,以肝脏最高,其次为心脏、肌肉、视网膜,较低的为眼球、锶、肾、鳍组织.其中LDH、MDH、及SOD三种同工酶都能在8个组织中得到表达,但表达的强度有所差异.基因座位表达程度,以肝脏、肌肉两组织为最全面.  相似文献   

12.
在液氮内冻存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当冻存介质内不含低温保护剂时,细胞内呈现大量冰腔,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和生物膜结构发生严重破坏.细胞的结冰是造成细胞死亡和功能丧失的初始原因.当冻存在含有10%二甲基亚砜或甘油的介质内,40天时,绝大部分淋巴细胞具有完好的超微结构,少量细胞遭受冷冻损伤,主要表现在细胞器.如线粒体膨胀、(?)结构破坏等.冻存一年时,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形状和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细胞核分叶,核膜呈锯齿状皱缩,染色质分布不匀等.  相似文献   

13.
用二价铜离子(Cu2+)胁迫克氏原螯虾,分析其肝胰腺、触角腺、鳃等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能在含10mg/LCu2+水中生活;在10mg/LCu2+胁迫下,在0~24h,肝胰腺和触角腺中的CAT、SOD活性均显著升高,CAT活性在24h达到最高;在24~36h,肝胰腺和触角腺中的CAT活性开始下降,而SOD活性继续上升,在第36h时达到最高;48h后,肝胰腺和触角腺中SOD和SOD活性下降并均趋于平稳表达,SOD活性仍显著高于非胁迫处理时,而CAT活性则显著低于Cu2+处理时;鳃中的SOD和SOD活性未受到Cu2+浓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低氧环境下真鲷(P.major♀)×黑鲷(S.macrocephalus♂)杂交子一代体内酶活性的变化评价其耐低氧能力.将杂交子一代置于溶氧量为(1.83±0.27)mg.L-1的水体中,胁迫0、6、12和24h后,取其肝脏、鳃和肌肉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显示:低氧胁迫后LDH活性在肌肉和肝脏中分别升高25.7%和17.6%;脏中SOD活性升高20.2%,随胁迫时间延长活性下降至初始水平;CAT活性下降44.3%~62.4%;T-AOC活力也呈先升后降趋势.说明杂交子一代具有一定的低氧耐受能力,但长时间低氧胁迫会对其造成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5.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饥饿胁迫对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鳃、肝胰腺、心脏和肌肉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 抗氧化酶研究结果表明: 日本蟳体内SOD和CAT的活性显示出高度的组织特异性, SOD活性在组织间分布大小顺序为心脏>鳃>肌肉>肝胰腺, CAT大小顺序为肝胰腺>心脏>鳃>肌肉. 两种酶在饥饿胁迫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16d内SOD整体表现出刺激作用, 鳃中CAT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 肝胰腺中CAT活性先降后增. 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显示: 饥饿胁迫下日本蟳4种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鳃细胞的损害表现为鳃丝水肿、角质层变薄、线粒体部分溶解; 肝胰脏细胞的主要损害特征为肝管微绒毛减少、部分线粒体解体、内质网扩张以及少量细胞核不规则; 心脏细胞中部分线粒体溶解、肌原纤维肿胀; 肌肉细胞部分细胞核染色质固缩. 由此可见, 日本蟳机体本身对饥饿胁迫具有有限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6.
海鳗血细胞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鳗外周血液、肝脏、肾脏、脾脏组织涂片的观察,发现其肝脏、肾脏、脾脏内血细胞的发生大致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海鳗红细胞系主要在肝脏中发生.粒细胞系主要在头肾中发生,但碱性粒细胞主要在脾脏中发生,单核细胞系主要在头肾中发生,淋巴细胞系主要在脾脏中发生。造血母细胞从造血器官释放入外周血中有一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从患病香鱼的体腔液中分离获得嗜水气单胞菌病原,用培养稀释的菌液,经腹腔注射人工感染健康香鱼,出现典型出血症后,进行相关的组织病理变化的观察.组织病理显示:脾、肝、肠是细菌侵染重要的靶器官;且脾、肝、肠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广泛的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大量单核细胞、浆细胞等免疫细胞增生.病理超微切片观察显示:在患病香鱼脾脏组织中发现大量长2μm、宽0.5μm左右的细菌,脾脏细胞损伤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嵴消失、溶酶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大,细胞内出现空泡;肝脏主要表现为脂肪变性,溶酶体增多,线粒体嵴断裂、肝糖原颗粒减少;患病香鱼肠道细胞间隙变大,核蛋白体大量或全部脱落,线粒体膜破损,嵴断裂成髓样病变,形成髓样小体.  相似文献   

18.
铜锈环棱螺对微囊藻的摄食及其毒素积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2组室内实验研究铜锈环棱螺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摄食与毒素积累,其中摄食试验分别以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饵投喂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对其清滤率CR(mL·ind^-1·h^-1)和滤食率FR(cells·ind^-1·h^-1)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饵料种类和实验动物密度对铜锈环棱螺的清滤率和滤食率均有显著影响.毒素积累试验分别以单一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50%铜绿微囊藻+50%四尾栅藻的混合藻液和单一铜绿微囊藻3种处理投喂铜锈环棱螺达15d,用ELISA法检测,得到了微囊藻毒素(MCs)在螺体内的动态变化曲线.试验同时表明,藻毒素在铜锈环棱螺各组织中的分布有显著差异,藻毒素积累量依次为肝脏〉鳃〉消化道〉头足部.  相似文献   

19.
微黄镰玉螺消化系统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黄镰玉螺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食道、胃、肠及直肠;消化腺包括食道腺,肝胰腺和肛门腺,无唾液腺,在光学显微镜下,消化道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4层结构构成,描述了消化道及消化腺的结构特征,并利用组织学方法测定了消化腺细胞中的蛋白质和酶类,对各消化腺的功能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口虾蛄小颚腺的显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口虾蛄小鄂腺的组成及各部分显微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小颚腺由体腔囊、迷路和原肾管组成,无膀胱。体腔囊足细胞小,足状突起少;迷路细胞具有微绒毛且基底侧质膜内陷;原肾管细胞的微绒毛较短,数量少,但基底侧质膜内陷更深更宽。口虾蛄小颚腺相关的细胞结构虽较为原始,不很发达,但其基本生理能力应与日本沼虾的触角腺类似,即具排泄和渗透压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