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波长同时分光光度测定合金钢中钨和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同时含钨钼的合金钢生产渐增,而光度测定它们会相互干扰,常需先分离或掩蔽。同时分光光度测定是工效高又不分离的有效手段,但钨钼的同时光度测定尚少报道,钢中钨钼的同时光度测定报道更少,且灵敏度也不高。本文则提出一种同时光度测定合金钢中钨和钼的高灵敏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以氯化血红素替代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与4-氨基安替比林和苯酚的催化显色反应条件,拟订了测定过氧化氢的高灵敏催化分光光度法,做了多种离子对测定过氧化氢的干扰实验。并通过与葡萄糖氧化酶联用,拟订了水介质和血清中葡萄糖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试用于测定血清样品中的葡萄糖含量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应用高灵敏显色体系同时测定稀土混合物是分析化学的难题之一。前文用因子分析方法同时测定了三组分稀土混合物,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应用自浮因子分析法,对稀土混合物的同时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显色体系,通过可控条件的选择,增加各稀土元素间光度性质的差异,较满意地进行了四组分稀土混合物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在分光光度法实践中,有两个问题过去似被忽视了。考虑到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若蒙准借贵刊一页之地提出讨论,以求赐教,则不胜感激之至。问题之一:分光光度法中,当显色剂本身在测量波长处也具有光吸收时,由于在不同份显色溶液中过剩的显色剂量不相同,而测定吸光度时却使用同一份参比溶液,这样,会不会在测定结果中引入误差,甚至影响吸光度与被测离子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问题之二:显色溶液中有过剩显色剂存在,且显色剂本身有光吸收时,这对分光光度测定的灵敏  相似文献   

5.
基于在聚乙烯醇存在下[Tel8]4-络阴离子与罗丹明B形成离子缔合络合物,发展了1个高灵敏分光光度测定碲的方法。显色反应的适宜介质是0.64~1.28mol/L的磷酸溶液。用平衡移动法和连续变化法确定离子缔合物的组成是(RhB)4·[TeI8]。此反应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摩尔吸光系数ε600=1.65×106L·mol-1·cm-1。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可用于钢铁、硫磺及某些其它样品中痕量碲的分光光度测定。  相似文献   

6.
硼是我国的富有资源。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走中国自己工业发展的道路,硼在冶金、机械和国防工业中的应用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含硼低合金钢种不断涌现,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对硼的分析测定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为钢铁中添加很低量的硼就能使钢铁的机械性能和工性能得到显著的改善,与此相应便要求分析工作能快速而准确地测定这些微量的硼。而光度分析方法是测定微量硼行之有效的方法。近30年来,硼的光度分析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新的试剂和新方法不断提出。我国广大分析工作者对于  相似文献   

7.
稀土元素的共显色现象,无疑为实际工作带来许多复杂的和不利的因素。但是它也可能在光度分析中找到一定的用途。作者在前文中研究了镧—钇—溴邻苯三酚红混合多核络合物的生成机理和性质。我们认为,上述共显色现象有可能在钇的存在下,不经分离直接测定某些铈组元素。本文报导用钕—钇—溴邻苯三酚红共显色效应光度测定钇铝石榴石中钕含量的  相似文献   

8.
非水溶性meso-四苯基卟啉与银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混合表现活性剂TritonX 100与CTMAB共同存在下,非水溶性meso 四苯基卟啉与银的显色反应。利用该反应建立了高灵敏测定银的光度分析法,用于显影液废水中银的测定,其结果与ICP AES法和AAS法一致。银与TPP形成1∶1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和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425nm和2.15×105L·mol-1·cm-1,银含量在0.04~4.0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9.
Mo-SCN-CV显色体系测定钼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阿拉伯树胶存在下,以Cu(2+)为催化剂的钼-硫氰酸盐-结晶紫高灵敏新显色体系及钼的分光光度测定条件。在0.32mol/LH2SO4介质中,缔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60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38×105L·cm(-1)mol(-1),Mo(Ⅵ)在0-7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钢铁中钼的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0.
新试剂4-氯查尔酮缩氨基硫脲与铜(Ⅱ)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新试剂4-氯查尔酮缩氨基硫脲(CCT)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建立了测定微量铜的光度分析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乳化剂OP存在下,在HAc-NaAc缓冲体系中,铜(Ⅱ)与CCT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形成一种稳定的摩尔比为1∶2的黄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394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76×104L.mol-1.cm-1,铜量在0~1.2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该方法直接在室温下水溶液中就可以进行测定,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人工合成样中微量铜(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光度法研究了在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分别存在下,磺胺嘧啶(SD)和二甲酚橙(XO)的显色反应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在中性介质中XO-SD-CPC、XO-SD-CTAB体系的显色反应快速、灵敏、稳定,吸光度明显增强,SD质量浓度分别在0~5.0 mg.L-10、~2.0 m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两种方法用于片剂中磺胺嘧啶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贵金属混合物光度分析常需分离,同时测定的报导亦少见。本文提出了一种不用分离,不用萃取,不用解联立方程,灵敏、简便同时分光光度测定三种贵金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杨基萤光酮(SAF)是金属光度分析中的高灵敏显色剂之一。近年来,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用于Fe、Ti、Sn、Zr、Mo、W、Mb,Ta的测定已获得满意的结果。目前,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测定镓的方法已有报导。本文对Ga(Ⅲ)-SAF-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作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液(pH=6.7)中,络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555nm,ε=1.57×10~5,0-5微克镓/25毫升符合比尔定律。对几十种常见离子的干扰及其消除进行了试验,拟定了不经分离直接测定纯铜中0.005-0.2%及其合金中1-2%镓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二溴苯基萤光酮──TritonX-100高灵敏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锰胡家元,何小蓓,杨素清(四川大学化学系,成都,610064)关键词分光光度法,二溴苯基萤光酮,锰取代苯基萤光酮是一类应用十分广泛的高灵敏显色剂,近年已被用于许多金属离子的光度分析 ̄...  相似文献   

15.
以锌试剂显色法测定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有关蛋白质染色测定的分光光度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其中有些已用于蛋白质的分析测定[1~4].锌试剂常用于金属离子的分光光度法测定,但作为生物大分子分析试剂的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实验表明,在pH4左右的缓冲溶液中,锌试剂与BSA反应生成有色复合物,吸收光...  相似文献   

16.
在酸性溶液中,铁(Ⅲ)与较高浓度的硫氰酸盐形成Fe(SCN)_6~(3-)配阴离子,配阴离子在阿拉伯树胶等增溶剂存在下的水溶液中能与罗丹明B、罗丹明6G、乙基罗丹明B、丁基罗丹明B等碱性呫吨染料形成离子缔合物[BXD]_3[Fe(SCN)_6]并产生高灵敏显色反应。不同显色体系的ε值在1.85×10~5~6.14×10~5L·mol~(-1)·cm~(-1)之间,其中以罗丹明6G和罗丹明B体系最灵敏,可用于某些样品中痕量铁的吸光光度测定。  相似文献   

17.
DBC-偶氮氯膦与稀土元素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分析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显色剂DBC-偶氪氯膦在1.4NHCl的高酸度下与稀土元素都能生成灵敏的蓝色配合物。本文研究了该显色反应,稀土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41—649nm,它们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e)为:εL:=1.24×10~5,εY=0.99×10~5………,建立了稀土总量测定的光度法,其显色的酸度范围宽,选择性好,大量的Al~(3+)、Cu~(2+)、Ni~(2+)、Zn~(2+)等离子不干扰稀土总量的测定,是当前较好的稀土总量光度测定方法,可用于直接测定铝合金、铜合金、锌合金及快速测定岩石中稀土总量。本文还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Me:R=1:3。  相似文献   

18.
光度分析法测定铋的显色剂较多, ̄[1~4]但灵敏度不甚高。作者合成一尚未见报道的试剂,2—(4—安替比林偶氮)—4,5一二羧甲氧基苯甲酸(AADCB),能与Bi ̄(3+)发生高灵敏的显色反应(ε=20.8x10 ̄4L/mol.cm),且表现出较好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择SAF和5Br-PADAP两个显色体系构成显色体系对,建立双显色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可不经分离,同时高灵敏地测定铌和钽,应用在合金钢分析中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7,43(4):329-329,331
1灵敏度灵敏度(sensitivity)源于词sensitive(敏感)。一架能称出微量试样的重量或质量的天平,称“这架天平很灵敏”;一个能测定很微量的分析物的分析方法,则称“这个方法很灵敏”。这些都是口头上的定性表述。按照国际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 UPAC)1976年制定的文件[1],灵敏度定义为分析物浓度或量的微小变化所产生的分析信号的变化,即Δs/Δc比值,它实质是校准曲线(也称为工作曲线,标准曲线,分析曲线等)的斜率。在光度分析中,Sandell在1959年提出表征光度分析方法灵敏度的指数,被称为Sandell灵敏度,沿用至今。Sandell灵敏度是当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