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以β-环糊精衍生物6-对甲基苯磺酰基-β-环糊精(6-OTS-β-CD )作为中间体对滤纸进行接枝,讨论了滤纸接枝条件和制备机理.考察了将接枝滤纸作为固体基质一些多环芳烃和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室温磷光现象,实验发现7,8-苯并喹啉,芴,咔唑,苊等几种物质的室温磷光强度与未接枝的滤纸相比有了明显增强,检出限、灵敏度也有明显的提高.将接枝滤纸作为固相萃取膜,直接富集水溶液中的7,8-苯并喹啉,芴,咔唑,苊,对萃取后的滤纸基质进行室温磷光测定,检出限与萃取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将接枝后的滤纸直接用于环境水样中的四种分析物的分析,回收率在86%~103%,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螯合阳离子、螯合阴离子和具有阴、阳电性互变异构体的三种类型的显色体系为例 ,比较研究了未经修饰的 β -环糊精 (β-CD)与经荷阴离子、阳离子取代基修饰的 β-CD衍生物对这三种类型显色体系的增效作用的机理 ,总结出这些衍生物对显色反应作用的规律 .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Co(Ⅱ)与5-Br-PADAP显色反应的增溶、增敏、增稳作用,实验表明1%β-CD的用量为3.0—7.0ml,适宜酸度范围为pH5.0—7.8,最大吸收波长为585nm,配合物组成为CO(Ⅱ):5-Br-PADAP=1:2,表现摩尔吸光系数8.84×10~4L·mol~(-1)·cm~(-1),Co(Ⅱ)含量0—15μq/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EGTA-NH_4F-焦磷酸钠联合掩蔽剂可消除Fe~(3+)、Cu~(2+)、Al~(3+)、Zn~(2+)、Mn~(2+)、Cd~(2+)、Hg~(2+)等离子的干扰,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稳定,并用此法直接测定人发样品中微量钴,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磺丁基醚-β-环糊精毛细管电色谱法(CEC)拆分尼卡地平对映体,并建立了一种测定血浆中尼卡地平对映体的含量的方法。利用手性固定相和手性流动相中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的协同作用使尼卡地平对映体得到了快速分离(20 min)。分别考察了流动相pH值、施加电压、手性添加剂浓度及有机调节剂含量等对分离度的影响。优化的实验条件为:35 mmol·L-1NaH2PO4(pH 4.0),含有4.0 mmol·L-1SBE-β-CD和体积分数为20%乙腈,施加电压25 kV,实验温度为15℃。在上述条件下,尼卡地平分离度(RS)和柱效(n)分别为4.08和775 746块/m。将该方法初步用于测定人体血浆中尼卡地平的对映体含量,实验发现在0.5~5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9 6)。峰面积日内RSD3.2%和日间RSD7.8%。溶胶凝胶法制备开管电色谱柱方法简便,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适用于拆分和测定人体血浆中尼卡地平对映体含量。  相似文献   

5.
在合成聚氨酯的反应初期(方式Ⅰ)和预聚反应过程中(方式Ⅱ)加入环糊精超分子准多轮烷(PR),制备出一系列环糊精准多轮烷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PU/PRs).环糊精准多轮烷使聚氨酯(PU)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杨氏模量同步提高.其中,采用方式Ⅰ并控制多轮烷质量分数为0.73%,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分别是纯聚氨酯的1.8和1.7倍.力学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环糊精超分子准多轮烷的均匀分散并与基质形成的拓扑交联网络结构,即β-环糊精(β-CD)贯穿聚丙二醇(PPG)链段的多轮烷通过PPG的端羟基和环糊精分子的羟基与异氰酸酯基的反应融入聚氨酯基质的网络结构.但是,过高的准多轮烷含量不利于聚氨酯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捕集剂法处理低浓度电镀废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含Ni2+、Cr3+、EDTA-Cu、焦磷酸铜的单一及综合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对市场上常见的几种重金属捕集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捕集剂CM-1在金属离子去除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更能满足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捕集剂投加量、pH值、废水初始浓度及金属离子共存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CM-1的最佳使用条件.同时对CM-1成分进行了红外和紫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其属于二硫代氨基甲酸(DTC)类物质.  相似文献   

7.
嵌段共聚物PDTC-PEG-PDTC的降解和释药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5,5-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的均聚物(PDTC)及其与聚乙二醇(PEG)组成的嵌段共聚物(PDTC-PEG-PDTC)的亲水性、水解和酶解性能以及药物释放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中PEG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亲水性显著增强;当PEG含量较高时,PEG从聚合物链上断裂溶解使得聚合物的降解速率相对较快;在猪胰脂肪酶(PPL)或假丝酵母皱褶酶(CL)的催化下水解108h,PEG含量对聚合物的水解速率影响不大;药物释放速率随着PEG含量的增大明显提高,n(EO)/n(DTC)为4:1的嵌段共聚物在30min时释药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8.
共轭亚油酸与β-环糊精包结作用的紫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UV-9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了共轭亚油酸与β-环糊精在四种溶剂正己烷、水、甲醇、乙醇中204-260nm范围内的吸光度,发现:乙醇是较为理想的溶剂;即使β-CD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极其微小,共轭亚油酸与β-CD所形成包结物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也有较为显著的增加;β环糊精对长链脂肪酸的包结能力在甲醇中有一定选择性;在水中β-环糊精对共轭亚油酸有较强的增溶作用,有利于乳液的稳定,延长团聚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单对甲苯磺酰-α-环糊精酯(mono-OTs-α-CD)是制备其他α-CD单衍生物的重要中间体。建立了一种测定α-环糊精对甲苯磺酰化反应产物的液相色谱新方法。3种不同碳位上(C3、C2和C6)的(mono-OTs-α-CD)在ODS柱上被完全分离,保留时间依次为7.70、10.08和12.18 min。它们在5~500 mg·L-1范围内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89.176x-559.19(R2=0.999 0),y=87.917x-430.16(R2=0.999 6)和y=70.529x-24.259(R2=0.999 2),回收率为92.5%~102.3%,RSDs小于1.8%,检出限(LOD)较低(0.5 mg·L-1),说明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较好,能满足反应监测要求。初步考察了原料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体系酸碱度对单取代反应的影响,在优化的反应条件(投料比为1:2,反应温度为15℃,反应时间为15 min)下,C3位上的mono-OTs-α-CD产率可达3...  相似文献   

10.
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β-CD和Triton X-100-β-CD对Me-双硫腙显色反应的作用,发现β-CD对显色体系有增敏作用,Triton X-100-β-CD对Zn~(2+)(Cd~(2+))-双硫腙显色体系有协同增敏作用。并拟定了分光光度测定水中微量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稳杀得除草剂及其中间体的对映体分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稳杀得(吡氟禾草灵)除草剂具有旋光性,其中S异构体没有除草活性.利用Pirkle型(S,S)-Whelk-O1手性固定相,在高效液相色谱上首次对稳杀得及其中间体进行了对映体分离,由相应的R-异构体标样确定R型先洗脱出;同时对流动相条件进行优化实验,考察了醇类添加剂体积分数和种类、酸性添加剂体积分数对其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四环素类抗菌素在浓硫酸作用下的降解物脱水四环素类抗菌素与β-环糊精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脱水四环素,脱水土霉素能与β-环糊精形成包络物,而脱水金霉素和脱水强力霉素与β-环糊精的包络作用则十分微弱,从四环素类抗菌素和β-环糊精的分子结构出发,对包络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分别测定了包络物的形成常数,建立了利用转化荧光结构法测定四环素、土霉素和甲烯土霉素这3种四环素类抗菌素的新方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制备了SO_4~(2-)/ZrO_(2-)TiO_2催化剂,并用Caro Eala自动吸附仪、PE683型红外光谱仪及LCT-2型高温差热天平仪分别有选择地测定了催化剂比表面及催化剂表面硫酸根的红外吸收光谱、脱附量、脱附温度,还测定了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同时,讨论了制备条件和方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两种高氯酸铒和甘氨酸及丙氨酸的混配型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化学分析、热重、差热及与有关文献对比,确定其组成为[Er2(Gly)4(Ala)2(H2O)4](ClO4)6.3H2O和Er2(Gly)5(Ala)3(ClO4)6.2H2O.用溶解量热法在具有恒温环境精密溶解-反应热量计上分别测定了298.15K时两种配合物的反应物和产物在2mol/LHCl溶液中的溶解焓.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求出配位反应的焓变ΔrHm,进而计算出配合物的标准生成焓:ΔfH—○—m—{[Er2(Gly)4(Ala)2(H2O)4](ClO4)6·3H2O,s,298.15K}=-7408.60kJ·mol-1;ΔfH——m○—{Er2(Gly)5(Ala)3(ClO4)6·2H2O,s,298.15K}=-7079.16kJ·mol-1.  相似文献   

15.
荧光法研究羟基葫芦[6]脲与铽离子(Ⅲ)的分子识别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法首次研究羟基葫芦[6]脲(HOCB6)与铽离子(Ⅲ)之间的包结络合作用。实验发现主客体之间通过离子-偶极和配位等多种超分子作用形成1:1型的HOCB6-Tb3+络合物,测得其络合常数为5.40×104Lmol-1。考察了酸的浓度对该络合物的形成及荧光强度的影响。同时采用葫芦[6]脲(CB6)、β-环糊精和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进行比较研究,发现Tb3+与β-环糊精无作用,而能与葫芦[6]脲和杯[8]胺形成1:1型的络合物,络合常数分别为5.84×102Lmol-1和1.87×104Lmol-1,其原因可能与主体分子的腔体大小和配位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1-萘酚-4-磺酸钠的包结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荧光法研究了水溶性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1-萘酚-4-磺酸钠(简称SNS)包结反应,研究表明这种包结物属于一种外式包结,而不同于β-环糊精内式包结物,静电作用是两者包结作用的主要驱动力。同时测定了包结物的形成常数,通过对实验数据图解,发现它们之间形成了1:1的包结物,其包结常数为1.6×104L·mol-1。并研究了溶液pH值、常见的一元醇和表面活性剂对该包结物形成及荧光性质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它们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将棒状纳米凹凸棒石黏土加入到α-环糊精(α-CD)和PEO-b-PPO-b-PEO(EPE)嵌段聚合物形成的超分子水凝胶中,构建了一种新型复合水凝胶.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和流变测试等方法表征了该复合水凝胶的结构和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加入适量纳米凹土不会破坏α-CD/EPE聚轮烷的聚集结晶特性;当复合水凝胶中纳米凹土的质量分数小于2.5%时,适量的纳米凹土能改善水凝胶海绵状结构的连续性,增加海绵状结构的壁厚和孔隙率;随着纳米凹土含量的增加,复合水凝胶的凝胶化时间减少且刚性和机械强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8.
苯对β-环糊精-水杨酸包络反应影响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荧光光谱法系统研究了β-环糊精与水杨酸的包络反应条件及包络物的形成常数,实验发现,在包络体系中加入少量苯,对荧光反应和荧光强度的影响极大.探讨了小体积有机分子苯对包络反应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9.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pH 7.4),运用多种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过氧化苯甲酰(BPO)包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Hp-βCD与BPO形成11的包合物,两者的包合常数为2.40×10~4 L·mol~(-1)。计算出的热力学参数表明,氢键和范德华力是Hp-βCD-BPO包合物与ctDNA相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力。Hp-βCD-BPO包合物存在下,ctDNA的熔点和粘度无明显变化,KI荧光猝灭效应和Na3PO4的存在使Hp-βCD-BPO-ctDNA复合物的荧光强度发生改变,表明Hp-βCD-BPO包合物与ctDNA主要通过沟槽和静电方式结合。红外光谱(FT-IR)和圆二色谱(CD)分析结果显示,Hp-βCD-BPO包合物主要与ctDNA的鸟嘌呤(G碱基)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引起ctDNA的B构象向A构象转变。  相似文献   

20.
正交试验法水解合成乙烯基硅烷混合环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影响混合单体水解合成乙烯基环体的因素,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找出水解合成乙烯基混合环体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