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院作为应对“非典”“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类似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阵地,其空间分布格局直接影响突发卫生事件的防控速度。为分析医院的空间地理分布特征,借助GIS、SPSS等分析工具,从宏观格局、省域布局等视角对2001—2016年我国医院(不含港、澳、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医院建设形成了以中西部地带、东部沿海地带为首的带状增长结构,并呈东高中低西高的整体增长趋势,远西地带和东北地区增速缓慢;呈明显的向行政中心省会城市集聚的特征。(2)中西部地带的医院具有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的特点;医院点密度重心随医院等级的提高逐渐向东部地区移动,东西部地区城市的优质医院数量差距较大;三甲医院的空间结构呈单核心状,扎堆现象明显。(3)具有单中心集聚、高区位熵轴线集聚、中区位熵带状集聚、低区位熵成片集聚4种集聚特征。(4)城市户籍人口、建成区面积、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医疗资源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立足新发展阶段,统筹平安和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文明城市。以昆明市呈贡区为例,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法、犯罪集中度、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椭圆法等GIS方法,分析2015、2017、2019年的犯罪数量与犯罪危害程度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犯罪数量的空间格局以城市核心区集聚为主,高密度和较高密度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交通便捷、经济活动频繁、人员密集的老城区、商业中心及大学城周围居住区。犯罪危害程度在空间上形成龙城片区“单核心”的格局并未被打破,且高密度集聚区的空间分布与犯罪数量的空间分布相似,较高密度集聚区相对分散,较低密度集聚区渐呈“散点状”分布。(2)犯罪数量和犯罪危害程度均表现出显著的集中分布和空间集聚格局。二者空间集中差异逐渐加大,犯罪危害日趋集中的态势更强烈;空间集聚差异变化明显。(3)犯罪数量与犯罪危害程度热点区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随新区建设的发展,各犯罪热点区逐渐破碎化。犯罪数量与犯罪危害程度热点重合区位于呈贡区中部,沿城市主干道和地铁线路分布;犯罪数量热点区分布于学校、医院及商业中心附近;犯罪危害程度热点区分布于城郊乡镇、城中村、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施工工地等区域。(4)犯罪数量和犯罪危害程度的扩散方向与城市空间扩展方向密切相关,且随城市发展逐渐趋于一致,其中,犯罪危害程度扩散更明显,更易随城市空间结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平均最邻近分析和核密度估计等多种空间统计方法,对2006,2009,2012和2015年浙江省对美投资民营企业空间分异格局进行测度,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民营企业空间分布的地理因子。结果表明:(1)浙江省对美投资的民营企业呈沿标准差椭圆长轴方向集聚和沿短轴方向扩散分布,分布中心呈向西北方移动的态势,且中心始终处于绍兴市境内;(2)最邻近指数一直在减小,企业空间布局集聚特征逐渐加强;(3)高密度核心区主要分布在浙江东北部经济发达区域,以杭州市区、宁波市区、“慈溪-余姚”为核心集中分布,其次是温州市区,其余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分布较少;(4)浙江省对美投资民营企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呈现从单一因素主导向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格局,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是影响力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信息服务业是伴随信息技术广泛应用逐渐兴起的新兴产业, 成为当今中国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文中系统阐释了信息服务业范畴, 厘清了信息服务业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内容与方法体系. 运用主成分、多元回归、空间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浙江省2004年、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 探究浙江信息服务业重点行业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 (1)全省信息服务业重点行业空间分布格局趋于分散; 市域层面沿海及中部地区集聚水平高; 浙北、浙西南以及舟山的集聚水平较低. (2) 影响信息服务业发展因素中,人才、技术、政府支持等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安徽省)1074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 运用空间分析理论剖析该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影响因素的关系. 研究发现: (1)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村落呈集聚性分布状态. (2)传统村落空间上极不均衡, 从市域尺度来看, 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黄山市、宣城市; 浙江省的丽水市、金华市、台州市、衢州市和杭州市. (3)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丘陵地带以及有河流分布地带的传统村落分布较为密集, 且布局深受历史风俗文化影响. 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村落的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浙江海洋企业时空集聚区位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经济日益成为滨海国家和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主体是海洋企业及其形成的各种群落.基于信用浙江获取2万余家浙江滨海地区海洋企业数据,采用核密度、热点、缓冲区和邻近分析等方法刻画浙江滨海地区海洋企业的结构、空间集聚及其演化,以期从微观视角揭示浙江滨海地区海洋产业集聚-扩散的区位特征,进而诊断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态势,以服务于浙江海洋战略决策.研究结果:(1)通过集聚区位识别发现,浙江省海洋企业总体呈明显的中心集聚和外围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且集聚分布程度较高.其中宁波市三江口、舟山本岛西南部滨海地区、杭州市区为海洋企业分布的核心集聚区,嘉兴市区、温州市区、台州市区、绍兴市区形成了22个次级海洋企业分布集聚区;(2)浙江省不同类型海洋企业的集聚特征存在差异,但均以宁波、舟山、杭州3市区为核心集聚区,其他滨海市形成不同产业的次一级集聚区;(3)浙江省海洋企业表现出明显的区位指向性,即海洋企业多分布于海岸线、工业园、港口、城市中心邻近地.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采用统计分析法对新疆1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类型结构分析,然后运用ArcGIS10.3空间分析工具中的核密度、变异系数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最后分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果: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九大类型,以传统音乐、传统技艺和民俗为主,没有传统戏剧.空间分布呈现为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喀什地区和乌鲁木齐市为主的集聚,区域差异明显;由变异系数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离散程度高,无明显集聚.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在湖泊水系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分布在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在地形地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分布于平原和盆地周边,总体呈现为绿洲集聚、山区零散分布的格局.人文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分布在各民族聚居的地区;在旅游资源上,A级旅游景区多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也多;在人文社会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与人口规模有关,与经济水平和区域面积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浙江省县域单元城市人口数据, 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分形理论、GIS等计量方法从时、空间角度分析浙江省城市规模体系演化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1)浙江省城市规模结构总体不断调整优化, 问题在于特大城市、大城市数量稍显不足; (2)浙江省城市规模体系发育经历了小城镇快速发展和大城市加速发展两个阶段, 杭州市的首位度也呈现出下降和上升两个阶段; (3)空间演变上, 沿海和内陆城市区域差异显著; 环杭州湾地区、温台沿海地区、金华—义乌地区日益显现出圈层集聚特性.  相似文献   

9.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安徽省)1 074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理论剖析该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1)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村落呈集聚性分布状态.(2)传统村落空间上极不均衡,从市域尺度来看,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黄山市、宣城市;浙江省的丽水市、金华市、台州市、衢州市和杭州市.(3)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丘陵地带以及有河流分布地带的传统村落分布较为密集,且布局深受历史风俗文化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村落的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网络关注度是测量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旅游关注情况及需求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百度指数,以我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的泰国旅游网络关注度为研究对象,运用季节性强度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我国居民对泰国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时序演化上看,2011—2019年泰国旅游网络关注度呈波动上升态势,可划分为快速上升期和平稳发展期2个阶段,地区季节性差异显著,3月、7月、12月为泰国旅游网络关注度的高峰时段;从空间分异上看,泰国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异变化不大,空间集聚趋于分散状态,整体呈“东高-西低”的阶梯状递减特征,高关注度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及四川省,低关注度地区则主要分布于除四川省外的西部省份;从影响因素上看,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GDP)、交通便利程度、贸易开放度以及国际旅游开放度共同影响泰国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岷江下游五通桥区土壤的铅污染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岷江下游五通桥区境内采集了93个土壤样品,分析检测其重金属Pb的含量水平.在ARCGIS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以地统计学原理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数据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以及变异函数特征,以讨论流域范围内的Pb污染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Pb含量水平较背景值增加了14.88%,具有大范围低强度的Pb污染特征;城乡结合部和沿岷江两岸是Pb污染的主要发生区;土壤Pb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其空间自相关性和分布格局与岷江的地理走向关系密切,初步认为Pb元素有沿岷江向下游迁移的趋势;区域范围内的Pb污染来源较为隐蔽且不确定,具有一定的面源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暴发,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阻碍经济快速发展。基于地理学视角对重点地域时空传播模式进行解析,有助于疫情防治。鉴于此,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借助多源时空数据,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数理统计、空间回归分析等方法,解析确诊病例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与疫情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确诊病例年龄分布跨度较大,呈“中段大,两端小”的正态分布格局。(2)在时间上,疫情发展演化可分为初发期、暴发突增期、稳步下降期、内部稳定期、境外输入期5个时期;新增确诊病例通报时间与发病时间间隔集中于0~6 d,外地病例通报时间与发病时间间隔长于本地病例,且外地病例多发病于离开原住地当天;日发病人数性别构成比无明显差异,年龄构成比具有阶段性特征。(3)在空间上,确诊病例呈“东南-西北”走向,演变趋势呈“单一散发”向“多地群发”再至“重点输入”演变,具有“高-高”“高-低”集聚特征;确诊病例路径迁移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迁出地以武汉市为核心的首位流显著。(4)老龄人口比、人均GDP、第三产业占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与武汉市的空间距离是影响疫情分布的主导因素。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建议,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与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省为例, 利用BP神经网络与熵值法综合建模, 对2011—2020年间浙江省各地级市的城市韧性进行定量评价, 分析经济、社会、环境、设施4项城市单系统韧性及其复合韧性, 从而揭示浙江省城市韧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发展规律. 研究表明: 浙江省韧性发展趋势较为平稳, 韧性水平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内部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 核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韧性水平均呈现缓慢上升势态, 且分异格局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宗教发展历史悠久,宗教旅游资源丰富,宗教场所的空间分布特征对青海省区域旅游格局有重要影响.对青海省宗教场所旅游资源进行了统计,分别从空间分布模式、差异性、密度等方面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洛伦茨曲线、核密度方法对其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利用空间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其分布与海拔、坡度、交通、水系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省宗教场所旅游资源呈"东多西少"的集聚分布态势,空间差异显著,旅游资源集中在青海省11%地区;空间分布密度呈由东向西辐射(型)的分布趋势;空间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的地区宗教场所旅游资源较丰富.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东中部202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2003~2012年东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区位选择的时空演变格局,采用地理权重回归模型(GWR)分析了FDI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东中部地区FDI集聚性逐渐减弱,其中,东部地区FDI的比重不断下降,而中部地区的比重不断上升,区域引资逐渐平衡.GWR模型的结果表明,市场规模、劳动力质量、集聚经济、科技创新以及国家政策与FDI均呈显著正相关,并且以环渤海地区为界,南方地区的FDI流入主要取决于市场规模和劳动力质量,而北方则主要受集聚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影响.本研究可为区域引资格局的发展以及外资企业的区位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运用1990~2015年浙江省6期土地利用数据, 使用扩展速率、扩展强度、分形维数等指标分析浙江省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格局. 结果表明 (1)1990~2015年, 浙江省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在5个时期呈现“W”趋势, 从不同行政等级来看, 扩展速度的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 2000~2005年是浙江省不同行政等级的城市城镇用地扩展速度的最快阶段. (2)从扩展强度来看, 浙江省在2000~ 2005年对城镇用地扩展最大, 其他时期基本维持稳定. 地势平缓的城市往往开发强度大, 丘陵地区的城市处于缓慢扩展阶段. (3)浙江省城镇用地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特征存在波动性. 城镇用地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城镇用地增长过程和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联系. (4)浙江省城镇用地重心受到地形限制明显. 西南地区受到丘陵地形影响, 重心移动方向大多数与斜长的峡谷平行; 北部平原区域的城镇用地的重心变化往往受到经济等社会因素影响较大. (5)浙江省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上存在一定规律, 可看出1995年、2010年、2015年主要倾向于社会经济的影响, 在2000年、2005年则倾向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碳排放权愈发成为重要的地区发展权,在县域层面落实落位碳额分配是我国深入减碳的焦点,浙江省将在“十四五”时期进入局部率先达峰的二级减碳阶段。为分解落实我国自主减碳目标,采用熵权法构建以公平性、效率性、可持续性为原则的碳排放权分配模型,基于碳排放空间与减碳潜力测算方法,得到2017—2030年浙江省89个县(市、区)的碳排放权分配、碳排放空间分类和减碳潜力分级。结果表明,碳排放权分配在县域层级存在空间差异性,在省域层级存在空间平衡性;碳排放空间分类呈“南余北赤”模式;减碳潜力分级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鉴于对县(市、区)不同碳排机理的归纳与解析,提出了逐级修正的减碳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浙江省天目山常绿阔叶林1 hm2样地调查数据,应用点格局方法分析了3种优势种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杉木(Cryptomeria fortunei)、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的空间分布格局,对比了优势种不同生长阶段(幼苗、幼树、中树、大树)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不同生长阶段之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3个主要优势种并未受到明显的生境异质性的影响,总体呈现随机分布格局,其中短尾柯由于具有较高的根蘖率,导致在中树种群阶段于2~10 m处呈现聚集分布;(2)3个主要优势种在不同生长阶段之间1~25 m尺度范围内总体表现为无关联性,其中幼树与幼苗在小尺度(1~3 m)上均表现为正相关,细叶青冈中树与大树阶段之间存在潜在的负相关趋势,杉木幼树与大树阶段存在潜在的正相关趋势;(3)3个优势种群在发育过程中均未明显受到密度制约造成的自疏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独角兽企业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是衡量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指标, 但当前其发展存在空间分布失衡的问题. 借助空间计量模型, 分析2014~2018年中国独角兽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 并采用Logit面板回归模型对独角兽企业空间分布的驱动要素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1)中国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由沿海向内陆独角兽企业数量逐渐递减; (2)中国独角兽企业在空间分布上不断向外扩张, 影响范围逐渐扩大, 总体上呈向“南”发展的趋势; (3)城市经济变量和城市社会化变量对独角兽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最大,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影响全国独角兽企业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要素; (4)不同城市群独角兽企业的驱动要素存在差异, 人才资源和教育水平是各城市群独角兽企业发展的共同驱动要素.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新疆旅游空间结构特征,分析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资源是否匹配,本文以新疆391家A级景区与371家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估算法、局域关联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总结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疆A级景区与星级酒店在空间上均为凝聚型分布;二者空间分布不均衡,星级酒店的集中程度高于A级景区;A级景区是以伊宁市、塔城市、喀什市、乌鲁木齐市为主的高密度分布区,呈"大分散-小集聚"格局分布,星级酒店是以乌鲁木齐市为最高密度区的碎片状分布;二者均以次热点区分布为主,整体发展较为活跃,冷热点区空间差异明显;A级景区受地形地貌、社会经济、交通条件的影响显著,星级酒店受旅游资源、城市商圈、社会经济、交通条件的影响显著.整体而言,旅游接待能力匹配旅游资源稍显欠缺,除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外,其它地区接待能力有待提升;就匹配度而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的旅游资源与接待能力最为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