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朱鹏飞  陈敏  陈凯 《化学教育》2018,39(23):37-42
以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概念教学为例,阐述了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例研究思路和教学活动设计。围绕离子反应概念、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等知识内容,挖掘教学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联系,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开设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注重微观分析过程,将离子反应概念的学习与从微观离子角度分析水溶液中反应的认识思路进行整合,力求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对“离子反应”概念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2.
系统梳理了电离、离子反应专题的已有研究,分析了电离、离子反应内容对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进而确立了化学1模块电离、离子反应专题的教学论问题并进行了阐述分析。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化学1模块电离、离子反应专题的单元整体教学,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相佃国 《化学教育》2011,32(11):13-15
化学观念是认识、学习、研究化学的基础;化学概念课教学承担着建立和形成正确化学观念的重要任务。以“化学键”教学为例,分析概念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何彩霞 《化学教育》2010,31(9):30-32
化学概念是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化学概念的教学不应只关注具体概念内涵的识记和辨析,而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教给学生科学加工的方法,使之成为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思想工具。本文以“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教学为例,对案例中的教学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并从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明确学生化学概念学习水平和认识发展目标、创设经历思维过程的学习活动3个方面阐述了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概念教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黄燕宁  王磊 《化学教育》2021,42(1):9-14
明确了“物质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电离与离子反应”等概念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功能,阐述了鲁科版教材通过构建认识模型,基于认识发展布局学习素材,依据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构建进阶的评价体系等方式促进核心知识向能力、素养转化的编写思路,并提出了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晗清  孟博研  苏鑫 《化学教育》2020,41(15):34-38
电解质、离子反应、化学键组成一个核心概念群,是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重难点。对北京市普通高中370名高二学生的测查显示:(1)概念掌握的程度为:化学键<离子反应<电解质。(2)“电解质的概念”与“导电原理”“离子反应概念”“离子共存”的掌握程度存在显著相关;电离与离子反应概念的掌握程度显著相关;“导电原理”与“离子反应概念”“离子共存”“离子键与共价键综合辨析”的掌握程度显著相关。表明电解质的概念、导电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是概念体系中的重要纽带。(3)优秀、中等、学困3类学生在解决容易和较难2类概念的相关问题上差异最大,而中等难度上的差异相对较小。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核心概念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离子平衡”主题内容,通过学生前测发现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认识存在着认识水平较低、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构建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离子平衡认识模型的方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明确任务类型、丰富认识角度、形成认识思路,从而使学生对主题内容的认识走向深入和系统。通过后测,分析了教学效果,进行了教学反思,为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认识模型建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自编的“初中生化学方程式前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探查问卷,了解初中生可能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内涵(概念、意义、“+”和“=”的含义等)和外延(化学符号的重要性、化学方程式的唯一性、化学方程式与数学方程式的关系)方面存在的前概念认识,探查学生背景信息以及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已有化学知识水平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对石家庄市某中学即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学生的176份有效问卷和8位学生的访谈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化学方程式的前概念虽然在班级类型、数学成绩、课外书阅读类型、已有化学知识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很多已有认识与科学概念一致,但学生的认识并不全面,甚至有部分偏差认识。分析初中生化学方程式的前概念内容,建议化学方程式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理解不同化学符号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选取"离子反应"知识作为研究内容,开展了相关化学数字化实验的教学实践,通过二段式测验工具、SOLO分类法的量化分析,来检测化学数字化实验对学生概念改变的影响。结果显示,化学数字化实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概念改变。  相似文献   

10.
倪娟 《化学教育》2014,35(1):1-3
就“概念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及现状,指出化学概念教学的惯有误区和常用方法。以“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为案例,论基于培养学生学科观念的概念教学之要义、注意事项及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物质的分类”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建立的基本的化学观念。论述了物质的分类相关概念的知识层级结构,包括静态分类和动态分类,分析了物质的分类相关概念的学生认识发展和学习困难,解析了物质的分类相关概念的教学关键问题,揭示了基于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建立“分类观”和形成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凤桂  杨帆 《化学教育》2012,33(4):36-38
1 问题的提出 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又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考查方式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正误和离子共存为主.一直以来,离子反应的教学均采用传统的"宏观→微观"教学法.即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由化学反应分析实验现象,最后从电离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微观过程.从而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这种教学方法更多关注的是对宏观现象的解释,依然延续着宏观思维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张礼聪 《化学教育》2015,36(3):19-22
化学概念的抽象性和高度概括性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障碍,利用"宏观"实验教学手段,让抽象的化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形象化、直观化,在获得深刻印象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本质",并让概念在实验探索中加以内化,得以升华."离子反应"教学实践尝试给概念性知识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物质的量”概念教学存在的2个问题:概念结构不清晰,忽视概念之间关系的建立,概念的呈现不能从原有认知出发;忽视概念的认识功能,将物质的量仅仅当成计算的工具。提出在教学中从初三原有化学定量出发,从朴素的个数定量和宏观的质量定量发展到科学的化学计量—物质的量,借助板书建立了物质的量从内涵到关系的概念结构图。呈现了突出物质的量的认识功能、促进化学计量认识发展的教学实录,包括概念建立、概念理解和概念应用3个环节,并通过访谈分析了教学效果和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胡爱彬 《化学教育》2015,36(9):30-33
在完成离子反应基础知识教学后,增开1节DIS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生长课堂,以问题情境引入课堂,通过利用电导率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等手持技术和实验数据曲线图分析,以Qu:Est教学策略开启了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钥匙,帮助学生利用DIS实验从“离子反应的本质、进行方向、发生机理……”角度认识离子反应.  相似文献   

16.
在“食盐精制:从微观角度看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单元教学中,通过初识粗盐中的杂质、微观角度看氯化钠、微观角度看粗盐溶液、微观角度认识除杂方法、设计除杂方案并实施等活动,促进学生理解与应用电离、离子反应等核心概念,引领学生解决真实问题,形成解决除杂实验问题的基本思路,实现能力素养的发展。经过多轮次教学改进,结合教学实践及其教学效果抽提出“聚焦核心概念和学生必做实验,实现认识能力的进阶与实际问题解决过程高度融合”“通过学科实践及实验探究,建立宏观、微观、符号关联,突出证据推理,构建思维模型”“通过持续性评价活动,外显学生的前概念,促进概念转变,形成化学学科思维方式”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齐红涛  赵河林  王磊 《化学教育》2014,35(23):13-17
"分子间作用力"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概念.论述了分子间作用力相关概念的知识层级结构, 指出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是2种不同的作用方式,对物质的结构及其性质产生不同的影响;分析了分子间作用力相关概念的学生认识发展和学习困难;解析了分子间作用力相关概念的教学关键问题,揭示了运用分类、比较、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形成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何鹏 《化学教育》2022,43(5):68-73
项目式学习是落实“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驱动性问题设计是确保项目式学习高效运行的关键。驱动性问题能够驱动和组织整个项目式学习,促进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形成,驱动学生项目参与,引导学生进行真实问题解决。本研究结合“电离与离子反应”专题为例,对驱动性问题的类别与功能、设计原则、具体设计与实施等3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如何在项目式学习中进行高质量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以及如何开展基于驱动性问题的课堂教学等2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当前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以美国埃里克森学院PCK量化工具为研究基础设计调查问卷,选取离子反应第1课时的电离概念教学片断,以河北某高校学科教学(化学)专业37名教育硕士为研究对象,要求被试者在对视频片断进行观摩的基础上作答9个开放性问题。研究发现:全日制化学教育硕士PCK整体和各维度知识处于“基本的”水平,在教学内容知识维度表现最佳,在学生知识、教学策略知识维度稍差一些,在把握概念关系、调整教学策略等能力活动上的表现有待发展。针对研究发现,结合化学教育硕士的专业属性及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干预化学教育硕士PCK结构的改善;依托教学案例情境载体功能,帮助化学教育硕士进行PCK的深度建构;开展基于研究性反思的教学实践,促进化学教育硕士PCK螺旋式提升等3条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化学教育类期刊关于化学概念的研究文章,及一些和社会、生活、技术、环境直接相关的化学概念的研究文章,发现对于基础的、抽象的化学概念学习和教学有比较多的研究;对和生活有直接联系的化学概念的学习和教学则很少关注,或者只是关注概念含义的解释,很少关注学生头脑中对这些和社会、生活、技术、环境直接相关的化学概念的认识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