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才能控制住桀骜不驯的聚变反应,使宇宙星体的核聚变反应得以在地球上实现,让人造的太阳乖乖地为人类造福呢?  相似文献   

2.
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同种类的星体,在这些星体中,有我们熟悉的绿色家园行星——地球,能量之母的恒星——太阳,以及拖着长长尾巴的彗星等等。但是在众多的星体中,有些星体并不为人们所熟悉,这里就有诸如白矮星、红巨星、超新星、脉冲星和黑洞等等,这些不为人熟悉的星体中,它们都有着与平常星体许多不同寻常的地方,有些方面是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在这众多的不同寻常的星体中,有一种星体它不仅在宇宙学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良 《现代物理知识》2009,(3):I0001-I0007
太阳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对于人类来说,光辉的太阳无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恒星.在古代,太阳一直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早在几千年前,中国甲骨文或一些古籍上就有对日食和太阳黑子现象的记载.1609年,伽利略率先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1666年牛顿用棱镜发现了太阳可见光光谱。19世纪以来,随着观测的全面深入,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太阳活动现象,以及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的变迁以及日地空间物理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中,进入空间时代以来,科学家们利用一切手段,开始全波段观测太阳,并深入研究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关于太阳的一般知识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也是太阳系的中央星体。在广漠无限的宇宙间,还有着千千万万颗如同太阳一样的恒星。而且,有很多恒星比起太阳来,要大的多,也亮的多。太阳既是恒星之一,而恒星又是宇宙中的主要物体,研究太阳构造即可推出一般恒星的本质。研究太阳的意义还在于,太阳上的物质,是处在和地球上非常不同的物理情况下,这和物理学、化学的研究有密切关系。太阳是一个迸发着光和热的洪流的炽热气体球。它的直径是1,390,600公里,等于地球直径的109.1倍。体积约为地球的1,305,000倍。  相似文献   

5.
 地球上的万物无不沐浴着太阳的光辉,生生息息,不断发展、进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奥秘不断被揭示,太阳辐射能的利用提上了日程。 太阳这个星体是如何向外辐射能量的呢? 首先,太阳是一个高温星体。现代物理研究的一种假说认为,在星体形成之前,宇宙物质处于弥散状态,由于引力作用逐渐集中到某凝集中心周围,从而形成了星体。 设在凝聚过程中太阳物质总势能由0→-V0,由于能量守恒,总动能相应升高,体系的温度由原来的0(K)→T(K)。  相似文献   

6.
一 美国科学家提出地核温度高于太阳表面温度的新结论据《世界科技译报》报载,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雷蒙德·琼洛兹研究小组,根据地核是铁水液态物体这一基本观点,对金刚铁砧体内合金铁屑进行高压激光束加热处理,结果发现:处于数百万个大气压下的合金铁屑温度高达约12000℃时才会熔化.然而,太阳表面温度只有10000℃左右.试验表明:蕴藏在地球内部的引发地震、火山喷发、地壳板块运动的能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琼洛兹的金刚铁砧体实验为地核温度的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使科学家们获得探索地核奥秘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7.
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年龄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在天文观测中发现宇宙中存在着新生的、成年的和衰老的星体.地球当然也不会超出这一规律,所以它的年龄应该是有限的。但地球的年龄有多大呢? 关于地球的年龄的概念,一个是天文年龄,即从地球开始形成到现在的时间;另一个是地质年龄,这是指地球已开始有了地质作用,如沉积、侵蚀、构造等运动后到现在的时间。对于天文年龄,由于地球形  相似文献   

8.
 1543年,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著作问世了,这就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天体运行论》建立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结构体系,哥白尼认为不是太阳围着地球转,而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这就是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日心地动说”与当时人们认为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与当时作为欧洲天主教神学宇宙观基础的托勒密学说针锋相对,因此,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宣扬哥白尼学说的人受到了严酷迫害和镇压。  相似文献   

9.
 美国《科学》周刊评出’98十大科学进展.字窗加速膨胀两个国际天文研究小组通过观测遥远星体,发现宇宙星系正在加速远离.科学家数年前的研究表明,宇宙自“大炸”开始就发生了膨胀.  相似文献   

10.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在行星表面存在液态水海洋的星球.地球71%的表面被海洋覆盖,并因此具有独特的湛蓝"肤色".地球时刻从太阳吸收着热量并通过长波辐射等形式向外释放热量、以维持大致的能量平衡.地球吸收的热量主要集中在热带,其中大部分被热带海洋吸收.海洋-大气圈内部的物理过程,如大尺度海洋环流,进一步在全...  相似文献   

11.
《物理通报》2008,(4):56
天文学家一直在努力发现下一个和地球类似,并围绕着一个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运转的星体,因为这种星体是最有可能发现地球以外的生命的地方。但是,以前的技术人员往往习惯于通过分析星体的光芒来发现这样的星球,因此一直很难胜任这样的使命。据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近日报道,最近,美国哈佛一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始采用一种较新的激光技术,以发现微弱的重力作用。这些重力作用通常会由这类星球施加于它们所围绕的恒星上,体现在这些恒星的光输出量上。通常使用光谱摄制仪分析来自遥远星球的光线。据悉,应用这一激光技术而研发的系统能够将光谱摄制仪的精确度提高100倍,而且能够使之发现与地球类似的星体。  相似文献   

12.
孟祥存  韩占文 《物理》2011,40(4):211-215
恒星是宇宙的基本组成单元,中小质量的恒星(如太阳)占绝大部分.中小质量的恒星演化到最后,外壳被损失掉,成为漂亮的行星状星云,而恒星的核则成为白矮星.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最后会发生超新星爆炸,产生巨大的能量,留下一个中子星或黑洞.参宿四是一颗大质量恒星,种种迹象表明,它将发生超新星爆炸,但在2012年爆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天上不会出现两个"太阳",也不会对地球上人们的生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云中客 《物理》2002,31(11):707-707
以色列Bengurion大学以B .Galperin教授为首的科学家们正在对围绕着旋转球体的大气湍流进行研究 ,他们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在木星、土星以及一些巨大行星上存在着引人关注的条纹现象 .一般认为地球表面湍流的产生是由于太阳所提供的热能和地球表面大气环流中的摩擦导致的能量耗散所造成 .而在稀薄的大气层中 ,气流内部的能量耗散比较小 ,因此部分太阳能将逐渐地聚集成一股稳定的整体的气流 ,它们将约束云层的分布 ,从而形成行星外部的条纹结构 .长期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行星的旋转运动与大尺度湍流间的相互作用控制着行星外…  相似文献   

14.
太阳是我们最先观测到的发射X射线的星体.由于地球大气对X射线的强烈吸收,所以直到1948年火箭带着仪器离开大气层后才测量到太阳的X射线.1960年4月得到了第一张太阳的X射线照片[1].几年后,轨道高能天文观测台1号及荷兰天文卫星发现,天空布满了明亮的X射线星,有的甚至比太阳的X射线强好几个量级,随着技术的发展,1978年发射的轨道HEAO-2爱因斯坦观测站发现,几乎每一颗星,不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大的或是小的,热的还是冷的,都能发射X射线[2-4],只有冷巨星、超巨星和白矮星例外.可见星体发射X射线并不是一种异常现象,而是正常现象. 深入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人类能够感知到的这个宇宙是有限的,这一点在科学界已经无可置疑,因为宇宙在时间上是有限的,形成已有大约150亿年的时间,那么它在空间上也必然是有限的.2008年2月哈勃望远镜拍摄到距地球130亿光年的最远星系,科学家称这些星系已经很接近宇宙的边缘,宇宙的边缘距离地球约为150亿光年(150亿光年的距离和150亿年的形成时间似乎是一个巧合).  相似文献   

16.
 地球上的大部分能源归根结底来自太阳, 我们所利用的能源基本上来自于阳光。然而, 美国科学家发现, 太阳风暴中也蕴藏着巨大的能源。如果能充分利用太阳风暴中的能源, 可以让地球上的人类数百万年都没有能源匮乏之忧。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认为:太阳是由高密度的星间云收缩而成的;地球是太阳形成时,其周围圆盘中的固体的宇宙尘埃被凝缩形成的许多小天体,在不断的运动中相互冲撞和组合形成的一类由高密度的岩石组成的固体行星中的一个;月球则是另一颗原始行星撞击地球的产物,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18.
《现代物理知识》2004,16(4):62-62
恒星照亮行星 ,这是天文学的定律。然而 ,科学家却发现人马座一个巨大炙热的气态行星在磁场作用下 ,产生类似太阳耀斑的活动温暖着其恒星 ;同时 ,科学家也第一次观测到太阳系外行星的磁场状况。这颗炙热的行星与木星大小类似 ,是地球质量的 2 70倍。但与地球和木星不同 ,该行星与其恒星的距离很近 ,仅有大约 70 0万千米左右 ,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为 1 .5亿千米。这样接近恒星的行星 ,在迄今发现的 1 0 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中约占 2 0 %。这颗人马座行星在其恒星上产生一个大型磁暴 ,从而形成了一个永久性的热点。该热点伴随着行星以 3天的周…  相似文献   

19.
 宇宙之中,从地球磁层、恒星大气、活动星系到类星体,到处都存在着等离子体,它们经常产生爆发现象.这种宇宙等离子体爆发的最普遍特性,是能量脉冲式的释放,以及粒子被加速到非常高的能量.  相似文献   

20.
云中客 《物理》2008,37(12):886-886
在历史上,人类常常以为自已是很特殊的,但最后总是非常失望,例如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实际上它只是绕着太阳旋转的一个行星.另一方面,人类也是很聪明的,他们发现自已与在星球上的其他生物一样,每天都在进行着同样的生与死的生命演化过程.根据过去的历史经验,在天文学家中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模型认为,太阳系可能是和其他行星一样,是一个很平常的行星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