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改善常规的ECBLCD的显示品质,采用不摩 擦技术制备了无序的平行ECB液晶盒,并研究了盒中液晶的微观织构,分析了它的电光特性和视角特性。无序的平行 ECB液晶盒是多畴的并且 具有不能被人的肉眼所识别的的微观向错的结构,并具有分色性好、视角的整个平面内方位对称等特性。为了克服实际驱动时产生的宏观向错,制备了聚合物稳定 的无序的平行ECB器件,其聚合物形成的网络限定了向错的界限,有效地防止了宏观向错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TN型液晶器件扩大视角的方法,即对玻璃基要反上的取向层沿一特定的曲线摩擦,以这样的基板构造液晶屏。我们称这种方法为CR-TNLCD(Curvatur e Rubbing TN-LCD)。本文用模拟计算的方法,研究了CR-TNLCD的显示特性和视角特性,结果表明,CR-TNLCD的电光特性与普通的TNLCD 相似,而视角和灰度显示能力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摩擦曲线沟形对液晶显示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新近提出的曲线摩控的TNLCD(CR-TNLCD)的曲线构形对视角特性的影响进行了 研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曲线的方程形式,可以进一步改善视角特性。深入分析认为,CR-TNLCD改善视角的必要条件 不是基板表面的分子沿正弦曲线取向,而是dy/dx具有周期性的连续性。人们可以构造具有上述特征的各种形式的曲线,以获得最好的视角特性。本文还探讨了实现排列的方法,近几年,各种非摩擦取向方法的出现为CR-TNLCD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纳米金刚石复合薄膜中界面相粒子的微观行为,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碳、硅单粒子在清洁金刚石(001)表面的吸附作用与迁移行为.包括C、Si粒子在金刚石(001)面四个高对称位置的构型总能和吸附能以及其在金刚石(001)表面的迁移激活能.结果表明:最稳定的构型是沿(001)生长方向沉积粒子与表面层两粒子相接,且C、Si粒子迁移激活能分别为2.824 eV、0.475 eV.两激活能的差异表明:添加Si能显著促进碳粒子的扩散并形成更加致密的纳米金刚石复合薄膜.  相似文献   

5.
由于具有将电磁波聚集到深亚波长体积的能力,表面等离激元在纳米光子技术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其性质,表面等离激元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沿金属与介质界面传播的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PPs)和束缚在金属表面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LSPRs)。SPPs和对应的自由空间电磁波之间存在明显的动量失配,光栅,即一维等离激元晶格,经常被用于弥补动量失配,从自由空间激发SPPs。LSPRs是指在外部光场激发下局域在单个纳米结构周围的表面等离激元。当LSPRs被激发时,会形成近场增强效应,增大对入射光的吸收和散射。事实上,一维等离激元晶格既支持SPPs又支持LSPRs,是研究表面等离激元及其光学性质的很好的基本结构。由于LSPR这个自由度的存在,其中存在着比光子晶体更丰富的能带结构。本文将以一维等离激元晶格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能带调控、表面晶格共振、连续域中的束缚态以及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四个方面阐述金属等离激元的新颖性质和最新进展。这些性质对于进一步推动表面等离激元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衬底温度是磁控溅射法制备氧化锌薄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指标,探索衬底温度对氧化锌薄膜微结构及光学性能的影响对制备环保型高质量氧化锌紫外屏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以质量分数99.99%的氧化锌陶瓷靶为溅射源,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石英衬底上沉积了氧化锌紫外屏蔽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薄膜测厚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和表征,研究了不同衬底温度对ZnO薄膜微结构及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所得薄膜均为六角纤锌矿结构,具有沿(002)晶面择优取向生长的特点,其晶格常数、晶粒尺寸、透过率、光学能隙、可见荧光、结晶质量等都与衬底温度密切相关,当衬底温度为250 ℃,溅射功率160 W,氩气压强0.5 Pa,氩气流速8.3 mL/min,沉积时间60 min时,所得氧化锌薄膜样品取向性最好,晶粒尺寸最大,薄膜结构致密,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结晶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