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今年喜逢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戴元本先生80华诞,也是戴先生从事物理工作50周年,在此,我愿和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全体职工以及众多戴先生的弟子们一起,衷心祝愿戴先生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3.
4.
5.
<正>编者按郝柏林院士是在新中国的阳光下和疾风暴雨中成长起来的理论物理和计算物理学家,我国非平衡统计物理、非线性科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倡导者,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促进者。几十年来,他本着"顺乎历史潮流,坚持个人奋斗"和"先投入真正的 相似文献
6.
2015年6月1日是张宗燧先生诞辰100周年。张先生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在我国统计物理和量子场论研究两个方面都是开拓者之一。他1936年到剑桥大学学习,1938年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做研究工作,1939年因欧战爆发回国。 相似文献
7.
8.
《物理通报》2005,(9):1-3
作为2005世界物理年一项重要活动,中国物理学会、清华大学和中科院于2005年6月3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了“彭桓武先生从事物理工作七十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会上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宣读了路甬祥院长的贺信,周光召院士、朱光亚院士、杜祥琬院士、于敏院士、黄祖洽院士、何祚庥院士等著名科学家以自己亲身的经历称颂彭桓武先生在开创我国理论物理、核理论研究领域,成功地解决“两弹一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培养高层科技人才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用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在科学事业和人格塑造两个方面竖起了高大的丰碑.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吴岳良副所长、北京应用物理及计算数学研究所朱少平所长、云南大学陈世波副校长也在会上先后发言.九十高龄的彭桓武院士还在会上做了题为《广义相对论——一个富于刺激性的理论》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他最新的前沿研究,彭先生的报告使与会者感到极度振奋.为使大家了解这位物理学大师卓著成就和崇高的精神,现将路甬祥院长的贺信,周光召、于敏、黄祖洽与何祚庥院士的讲话摘要发表如下(周光召、于敏、黄祖洽、何祚庥院士的讲话均经本人审核,彭桓武先生还对全组文稿作了审定). 相似文献
9.
10.
不知不觉赵凯华先生竟然已经80岁了,可是在我的记忆中,他依然是那个潇洒英俊的赵老师.初识赵凯华先生是在他刚从苏联莫斯科大学获得副博士归来不久的1958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11.
12.
2013年是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纪念,也是我从事高能物理研究50年。受《现代物理知识》之约,写一点我记忆中的琐事和趣事来表达心意以及对高能物理事业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3.
胡济民先生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为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和核物理学的发展所作的贡献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心中.特别是他为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加速器工程建设和核物理研究工作的持续发展所给的支持和贡献令我们永远难忘.他是近物所的客座研究员,后来又担任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原子核理论中心的科学顾问.多年来,他经常关心和参加有关近物所的各类学术活动,并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问:您认为自己最满意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答:“卢鹤绂不可逆性方程”。 --沙愚:《学部委员卢鹤绂教授 答本刊记者问》 大概是1990年吧,国庆刚过,一个秋高气爽的早上。我去上海江宁路一所公寓,拜访了我久想认识的卢鹤绂先生。那时,卢老大病刚愈,步履有些艰难,但清瘦的面颊却洋溢着慈祥的容光,使我刚来时的紧张心情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初次见面,却谈得很久、很深。过了几天我二次拜访卢老,我对卢老的印象更深了,使我萌发起要写先生事迹的念头。后来,我回到北京,写了一篇《驰骋在物理世界》的文章,在《自然杂志》1991年12期上发表。但先生的品德、为人,对晚辈的爱护、支持与帮助,却是无法在一篇篇幅有限的文章中描述尽的。尽管先生离我很远,又是几年未曾见面,但我们在彼此的通讯中不知不觉成了忘年交。 相似文献
15.
16.
17.
我国老一辈物理学家余瑞璜说过:“我自中学以来热爱物理,从来没有一秒钟的闪念,后悔学物理.六十年来,除了有旁的事外,从早上六点到下午五点半,一直就追求隐藏在自然界的深处的真理而从来不申请奖金”.那么,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中学生,是否也象老一辈物理学家那样,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是否出自对真理的追求,选择研究物理这一艰难的道路?本刊将陆续发表同学们的来信,人们从中会得到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2015年1月9日10时,人民大会堂。89岁的核物理学家于敏先生坐着轮椅,被缓缓推向主席台中央,接过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颁发的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荣誉证书。这是党和国家对这位曾隐姓埋名28年的中国国产土专家的崇高褒奖,也是一名中国科学家能够获得的至高荣耀。这一刻,距离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今天的我们无法想象,镁光灯下的两弹元勋于敏先生现在居住的卧室里依旧是80年代的 相似文献
19.
14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很久以来,从事物理教育研究(特别是在高校工作)的人士,大多有一个共同的苦恼,那就是很难让别人(特别是那些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同事们)真正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科学价值.据笔者所知,这种情况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20.
吴大猷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在物理研究、物理教育和组织管理上都取得了超凡的成就. 从1980年代后期起,我和吴大猷先生有一段特殊的联系,起先我们通信往来.1992年,他来到北京,参加"第一届东亚、太平洋、美国超导能对撞机实验与物理讨论会"(5月21至24日),"流体力为学和理论物理国际研讨会"(6月1日至3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