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学中的理论研究总是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建立在所研究现象的主要数量特性的计算上。同时,采用的数学工具的复杂程度,通常由所研究物理对象的复杂程度以及获得研究结果时所要求的精确度来决定。而精确度又取决于研究的应用特性,取决于研究的实践目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对理论物理研究的精确度的要求不断地增长,这是因为在设计和建造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从表面科学的角度研究摩擦学的发展概况。着重从相对运动相互接触的固体表面的轮廓、化学组成、结构、表面热力学性质以及表面膜的形成对摩擦、磨损与润滑的影响之研究,阐明固体表面性能的研究在摩擦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利用表面科学仪器研究摩擦磨损的微观过程和研究相对运动表面的化学物理变化对于揭示摩擦学现象的本质,指导润滑材料的研制和应用,以及控制摩擦磨损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摩擦学研究中表面现象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自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加强了对海洋的综合性研究。从1976年至1980年,苏联在海洋研究方面的总方针是扩大世界大洋的综合性研究。他们制定了综合研究的计划。其中包括十六项内容(九项是国际性的)。在1981-1985年及1990年前苏联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中又一次提出,苏联要集中力量研究海洋,包括对大陆架的研究。对现代海洋学的研究已取得了以下多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是一种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地质灾害减灾防灾的理念和模式。随着山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和人口在城市的相对聚集,加之强烈地震活动,使得山区城市面临风险不断地提高。研究强震城市风险管理,已成为当前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该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未来研究内容应该包括(1)强震区城市地质灾害风险结构与风险量化分析,(2)城市地震地质灾害风险判据研究与风险准则建立,(3)强震区城市地质灾害管制的途径和方法研究,(4)强震区城市地质灾害管制的效能监控机制研究,(5)强震区城市地质灾害风险管制的模式与规范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5.
当前环境工程地质领域的几个主要问题及研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总结了当前环境工程地质领域几个急待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分析了这些问题的研究现状, 主要科学问题及研究对策。最后, 提出了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
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利用激波管进行气相爆轰基础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归纳总结了气相爆轰基础研究的内容。宏观方面主要研究气相爆轰在光滑直管道中或非理想条件下的传播规律;微观方面主要运用谱仪技术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气相爆轰激励下,含能材料发生快速反应的微观机理。文中调研和总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可为利用激波管开展气相爆轰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土石混合体的研究现状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石混合体是不同于岩体与土体的一种地质材料,其物理力学特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工程界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土石混合体概念的提出,并以土石混合体在我国的广泛分布特点与工程中的诸多实际问题阐述了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与理论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大量与土石混合体相关的文献检索与分析,本文从力学试验、几何结构研究和数值模拟等不同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土石混合体研究的成果,指出结构效应是土石混合体重要而又特有的一个特征,其几何结构模型与数值模拟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重要而有价值的成果。最后,针对土石混合体研究中仍存在的不足,本文展望并探讨了土石混合体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地质成因与物质组成结构特征、水与土石混合体的耦合作用、土石混合体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以及土石混合体力学参数快速确定方法等4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柔性体流固耦合运动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回顾了均匀来流和复杂非均匀流场中单个及多个柔性物体耦合运动问题的研究进展和最新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国内外柔性体流固耦合问题研究深度逐步推进和研究方法不断改进的历程,归纳了对柔性体流固耦合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作用规律的认识。基于现阶段柔性体流固耦合运动机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关研究的下一步开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Heima.  B 李素琴 《力学进展》1989,19(3):399-413
本文介绍了民主德国力学研究所自1981年以来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研究概况。这项研究是两个研究所(力学研究所,控制与信息中心研究所)同冶金工业设备制造联合企业合作进行的。这种合作,有助于将基础研究同应用研究在以下几个领域内结合起来:①建立机器人结构的数学模型,用作实验研究和控制设计的基础;②机器人领域的专门实验研究;③为发展新一代机器人的研究工作(传感器开发,离线编程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加载速度对土壤强度的影响,以黏土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土壤的平板沉陷试验仿真模型和直剪试验仿真模型。通过设置不同的加载速度来分析加载速度对土壤极限承载力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黏土有明显动态效应,加载速度的增大会提高土壤的极限承载力以及剪切强度。研究过程和结论可为土壤的强度试验提供一种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作者阐明了润滑材料和摩擦化学两个方面近年来在我国润滑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发展概况。润滑材料的研究十分活跃,很多研究成果分别解决了我国宇航、机械、运输和机械加工中的许多润滑难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近几年来,国内摩擦化学的研究主要在摩擦作用下润滑剂与摩擦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润滑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界面与胶体作用的研究,环境气氛对摩擦与润滑表面的影响,以及新的研究方法的利用和发展等五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对于我国今后应如何开展润滑材料的研究,作者也阐述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2.
核能动力、热能动力、化工、研制新的运输工具等许多现代技术领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热物理研究的成果。苏联成立以来,主要致力于下述的科学方面: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热物性的研究; 低温等离子体,其中包括非平衡和非理想低温等离子体的热物理研究; 热交换过程的研究以及与其有关的气体动力和磁流体动力现象的研究。关于物质热物性的研究,首先应该提出研究高温装置用结构材料的固体物质时取得的成就。目前,固体材料的实际应用已扩展到从液氦温度到3000—4000°K这样相当宽   相似文献   

13.
杂交结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增强塑料(FRP)在土木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目前结构工程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参阅了中,外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介绍国内外此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及其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孔洞形状对围岩极限承载能力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工程岩体的宏观力学性能,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椭圆形孔洞形状对岩块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找出了孔洞形状与极限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了岩块声发射随着孔洞形状的变化规律。证明了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岩块的极限承载能力是研究工程岩体宏观力学参数特别是极限承载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粘性土微观结构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斌 《力学学报》1996,4(1):39-44
本文回顾了粘性土微观结构研究的发展历史, 分析了我国微观结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展望了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叶片裂纹尖端的应力奇异性,以某型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为例,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叶片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并研究了旋转叶片振动状态下裂尖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长度的变化规律。建立计算模型时,在裂纹尖端划分了三维奇异单元,在裂尖外围划分了过渡单元。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旋转叶片振动状态下的裂尖应力奇异性,仅利用I型应力强度因子就具有足够的精度;对于同一裂纹,绝大多数情况下叶盆面应力强度因子大于叶背面应力强度因子,故研究叶片应力强度因子时只需研究叶盆应力强度因子即可;随着裂纹扩展,叶盆面I型应力强度因子不断增大。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叶片的裂纹扩展规律及损伤容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虚拟测试的理论体系与系统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工程背景的一般性测试问题出发,提出虚拟测试的概念,将虚拟现实与测试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虚拟测试研究领域。指出虚拟测试研究的理论、技术和应用背景在于虚拟现实和可视化与一般测试问题的结合。界定其研究内容和技术特征,并阐明其研究方法和实验系统。对于虚拟现实环境下的测试系统、测试对象和测试信息智能模型的建立与合成方法的研究,以及虚拟现实的其它相关应用领域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走近湍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简要回顾了20世纪湍流研究的进展,特别是近30多年湍流研究的新成就。对于湍流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从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抗液化机理、抗液化性能判别方法、动力分析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简要介 绍和分析。结果表明,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碎石桩的加密效应和排水效应方面。对水平剪应力分担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 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判别方法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目前,动力分析方法基本上以粘弹性理论为基础,应加强弹塑性及 粘弹塑性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汽车悬架系统非线性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车体为研究对象,考虑了板簧和轮胎的刚度非线性,在三角形波多频激励作用下,研究了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在某些频率范围内存在倍周期分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