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中国力学学会第四届实验应力分析会议决定,全国动光测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6日至8日在杭州市举行.来自全国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对口器材生产厂的56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有32篇论文参加了交流和讨论。会议由浙江省力学学会具体筹办。  相似文献   

2.
中国力学学会第二节爆轰学术会议于1983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在南京华东工程学院召开,参加本届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有关工厂和领导机关共103人,宣读论文75篇。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付主任委员丁儆教授主持了会议。 自1979年第一届爆轰学术会议以来,我国的爆轰学在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展,我国爆轰学的科研水平和一些先进国家的差距正在缩短,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研究的队伍不断增加学术水平也有了普遍的提高。本届会议的主要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力学与实践》1983,5(3):60-61
中国力学学会第二届土岩爆破学术会议于1982年11月5日至8日在福州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条战线122个单位的190位代表。会议收 ...  相似文献   

4.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第五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06年8月15日至17日在大连市召开。编委会、编辑部成员及其代表共3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编委会主任委员刘玉峰同志主持,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赵凯嘉同志代表学会领导宣布了学会“关于组建《中国惯性技术学报》第五届编委会的批复”,同时向五届编委会成员和编辑部成员颁发了聘书。随后,赵副秘书长代表学会对《中国惯性技术学报》第四届编委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在编委和挂靠单位的努力下,五年来《中国惯性技术  相似文献   

5.
中国力学学会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兵工学会应用力学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力学学会、全国高校理科理论力学研究会、全国高校数学物理方法研究会、全国师专理论力学研究会联合发起主办的“全国纪念非完整力学诞生100周年学术会议”于1994年10月4日至8日在开封市河南大学召开。陈滨教授、梅凤翔教授任会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王仁教授任会议名誉主席;王仁院士和会议副主席牛青萍教授分别发来了贺信、贺电,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各位代表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空学会和中国力学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疲劳学术会议于1982年9月7日至12日在安徽黄山召开。来自全国42个单位的9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大会报告有5篇,分组会报告有53篇。报告的内容较为广泛,涉及到疲劳寿命估计;载荷  相似文献   

7.
第2届全国复合材料会议于1982年8月18—22日在哈尔滨举行,会议由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宇航学会共同发起和主办,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力学学会承担具体会务工作.全国97个单位的256名代表参加,交流论文230余篇。整个   相似文献   

8.
中国力学学会第二届爆轰学术会议于1983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在南京华东工程学院举行.会议代表来自全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工厂等共103人.论文75篇.其中12篇为大会宣读.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丁(?)教授主持,华东工程学院邱凤昌副院长出席了开幕式.会议检阅了自1979年以来我国爆轰学研究在理论、实验设备、实验技术、研究领域等方面学术成果.会议着重交流的有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和中国金属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断裂学术会议于1988年5月7日至5月11日在广西临桂县召开.这次会议由国家机械委郑州机械所负责筹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20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工厂的220多位专家和代表.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440余篇,经专家评审,选出在会议上宣读的论文260篇,书面交流60篇;收入论文集的论文255篇,论文摘要60篇.从会议论文和代表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三年来我国的断裂研究和工程应用取得了可喜进展:  相似文献   

10.
《力学与实践》1989,11(2):73-74
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微机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研讨会"于1988年12月3日至6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全国55所高等院校的代表89人出席了会议.高等教育出版社,交通出版社及清华大学出版社也派了代表参加.特邀代表16名.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北京大学吴望一教授 ...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应力分析专业委员会于1988年4月26日至2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电测技术发展前景研讨会。来自全国的高等学校、研究所和工厂等30个单位的34位电测专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参加了会议。代表们为会议准备提供了27篇内容丰富,较有水平的专题书面材科和论文,实验应力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成都科技大学宁交贤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四川省科协及成都科技大学有关领导出席会议祝贺,四川省力学学会理事长、四川省科协主席康振黄教授,成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赵静桂,中国力学会实验应力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付梦蘧高级工程师分别在会上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12.
第五届全国断裂学术会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和中国金属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断裂学术会议于1988年5月7日至5月11日在广西临桂县召开.这次会议由国家机械委郑州机械所负责筹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20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工厂的220多位专家和代表.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440余篇,经专家评审,选出在会议上宣读的论文260篇,书面交流60篇;收入论文集的论文255篇,论文摘要60篇.从会议论文和代表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三年来我国的断裂研究和工程应用取得了可喜进展: ...  相似文献   

13.
会议消息     
全国摩擦学工业应用技术交流会于1985年十一月六日至十一日在厦门召开。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摩擦学界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业应用技术交流活动,展示了我国摩擦学工业应用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这次会议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学会委托上海交大和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主持召开的。大会收到全国各地工矿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论文、报告共300余篇,其中140余篇在大会或分组会上作了宣读,110余篇作为会议交流论文。到会代表有430余人。会上还举办了摩擦学研究成果和应用效益展览会,开展了咨询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4.
??? 《力学与实践》1984,6(1):15-15
中国力学学会第二届爆轰学术会议于1983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在南京华东工程学院举行.会议代表来自全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工厂等共103人.论文75篇.其中12篇为大会宣读.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丁(?)教授主持,华东工程学院邱凤昌副院长出席了开幕式.会议检阅了自1979年以来我国爆轰学研究在理论、实验设备、实验技术、研究领域等方面学术成果.会议着重交流的有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年全国弹性与塑性力学学术交流会于六月四日至八日在四川重庆号开.会议由教育部和中国力学学会主办.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九十个单位的一百五十名代表.他们来自高等院校、研究部门和产业部门等单位.杜庆华、杨绪灿、翁智远、钱伟长、李敏华、胡海昌等教授主持了会议.会议上宣读了九十二篇论文,散发的文章约六十篇.  相似文献   

16.
第四届全国加权残值法学术会议暨工作会议于1995年5月23至25日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会议在中国力学学会支持与关怀下,由暨南大学承办,同济大学协办。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暨南大学副校长刘人怀教授亲自主持,同济大学力学系徐次达教授致开幕词。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武汉、西安、广州、南京、苏州等全国各地,共27人。这是一次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会议报告和论文交流计29篇。 会议气氛热烈,代表们畅所欲言,非常活跃。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年计算力学研讨会于1986年7月24日至7月27日在大连工学院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5个省市89个单位的代表187人。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傅子智副教授在开幕式上致了开幕词,大连工学院副院长程耿东教授、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钟万勰教授、大连工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唐立民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辽宁人民  相似文献   

18.
《力学与实践》1982,4(4):11-17
中国力学学会于1982年4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多相流体力学、非牛顿流体力学和物理-化学流体力学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冶金、化工、石油、动力、机械、水利、航空、建筑、军工等各个部门的43个单位的63名代表。在会上交流 ...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塑性力学专业组主办、合肥工业大学应用数学力学系承办的全国第二届塑性力学学术交流会于1988年5月5日至8日在合肥举行,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59个单位的9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力学学会名誉理事长钱令希教授,理事长郑哲敏教授、副理事长王仁教授、黄克智教授分别向大会发来了贺电、贺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木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于1989年10月23~26日在厦门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铁路、交通、能源,冶金、水利、城建等部门及高校的代表67人,计算机应用学会理事长陈明绍教授参加了会议并致开幕词,陈际明副理事长代表常务理事会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