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507萃取色谱对硫酸盐体系的钴,镍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革取色谱法分离硫酸体系中的钴、镍进行了研究。用含P507萃取剂的革淋树脂,经过MgSO_4转型后,使Co~(2+)的萃取能力提高而达到了与Ni~(2+)的完全分离。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pH=5.2—5.6的条件下,Co~(2+)全部上柱而Ni~(2+)只部分上柱,用pH≥2.20的H_2SO_4即可将Ni~(2+)淋下而使Co~(2+)、Ni~(2+)分开。该萃淋树脂对微量钴的富集、对含钴样品中镍的分离及测定均达到很好的效果。Ni收率在100%—100.5%之间。  相似文献   

2.
以自制亚胺二乙酸和羧酸基功能纤维为吸附材料,系统研究了有限浴及柱吸附条件下对Ni~(2+)、Ca~(2+)和Mg~(2+)共存废水的选择性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与羧酸基纤维相比,亚胺二乙酸纤维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吸附功能(有限浴条件下k_(Ca)~(Ni)和k_(Mg)~(Ni)分别为4.63和11.33;柱吸附条件下k_(Ca)~(Ni)和k_(Mg)~(Ni)分别为5.26和136.17),且对Ni~(2+)的饱和吸附容量可达100mg/g左右;以2.5mol/L硫酸溶液为洗脱剂,Ni~(2+)回收率≥94%;自制纤维经5次使用与再生循环后,对Ni~(2+)吸附容量基本不变,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Zn~(2+)、Cd~(2+)、Hg~(2+)、Ca~(2+)、Mg~(2+)、Pb~(2+),Co~(2+)、Ni~(2+)、Cu~(2+)等二价金属离子在CPP杨梅型树脂上的交换过程。CPP—Na/Me~(2+)的交换容量一般在3meq/g-R以上;动态交换20分钟以后,除Hg~(2+)离子外,可达2.3—3.2meq/g—R。(CPP)_2—Me的稳定性顺序测得为:Cu~(2+)>Zn~(2+)>Co~(2+)>Ni~(2+)>Cd~(2+)>Hg~(2+)>Mg~(2+)>Ca~(2+)。在不同pH溶液中,二价全属离子在溶液相和树脂相之间的分配系数表明,pH<2.5时(CPP)_2—Me容易被酸再生,并且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离子在给定的pH溶液中分配系数差足够大时,有希望获得淋洗分离。  相似文献   

4.
巯基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大孔巯基树脂的合成。并用该树脂对Zn~(2+)、Cd~(2+)、Hg~(2+)、Cu~(2+)、Pb~(2+)、Ni~(2+)、Ag~+进行了吸附条件试验;测定了Zn~(2+)与Cd~(2+)、Hg~(2+)的分离系数,吸附平衡时间,Freundlich吸附常数。以及验证了锌镉分离在实际应用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孟中岳  季明 《化学学报》1984,42(12):1239-1243
本文用XPS研究了载Ni超稳Y型沸石上Ni~(2+)的还原作用.结果表明,于450℃用氢还原仍有明显数量的Ni~(2+)没有被还原.当试样经氢还原或热处理后,NiHUSY沸石的表面(Ni/Si)_s值增加.表面金属Ni与异辛烷临氢裂化及其产物分布有密切关系,随着Ni~(2+)还原程度提高,异辛烷临氢裂化活性显著增加,二次裂化反应减少,“焦”的前躯产物(不饱和烃)含量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6.
用1-(2-吡啶偶氮)-2-萘酚-6-磺酸(PAN-S)水溶液处理20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制取了具有PAN-S功能团的PAN-S浸渍树脂.用PAN-S作显色剂测定水相中金属Ni~(2+),建立了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并且研究了测试的优化条件以及PAN-S浸渍树脂对金属Ni~(2+)的静态吸附和动力学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288~318K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PAN-S浸渍树脂对金属Ni~(2+)的吸附平衡数据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其吸附金属Ni~(2+)为放热过程,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以聚醚为主链带有醚键侧链并适当交联的条状多烯多胺树脂,并在此基础上合成了相应的具有半EDTA结构的亚按二乙酸型螯合树脂。对胺化及羧化反应条件和在不同酸度下,对不同金属离子吸附性能及吸附选择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胺羧化树脂在pH=6时对Cu~(2+)的吸附容量最大,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次序为:Cu~(2+)>Fe~(3+)>Ni~(2+)>Pb~(2+)>Hg~(2+),树脂经再生后仍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合成中采用先抽提后洗涤的树脂处理方法,可提高洗Cl效果5~8倍。  相似文献   

8.
以乙醇为溶剂,呋喃与丙酮在浓盐酸催化下缩合生成2,2,7,7,12,12,17,17-八甲基-21,22,23,24-四氧咵特烯(1)。文献报道了在反应体系中加入Li~+、Mg~(2+)、Ni~(2+)、Mn~(2+)、Co~(2+)、Cu~(2+)、Na~+、K~+等金属盐类对1产率的影响。我们采用固定反应时间、比较1的产率(分离产率,下同)的方法研究了Sn~(2+)、Sb~(3+)、Al~(3+)、Zn~(2+)等金属离子在合成1中的模板效应及阴离子对Li~+、Na~+、K~+的模板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减压离子交换分离分光光度法测定高钴钢中低含量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二酮肟直接比色法因Co~(2+)有干扰,不适用于测定高钴钢中低含量镍,而使用萃取光度法操作手续又较为繁琐。用离子交换技术分离镍、钴、铜、铁等元素是有效的方法。本文选用细粒度(20—50微米)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YSGR_4 NCl,小型交换柱(φ6×100毫米),在盐酸介质中,减压下使Ni~(2+)与Co~(2+)、Cu~(2+)、Fe~(8+)等分离,丁二酮肟光度法测定Ni~(2+)。试验部份装置:以10毫升滴定管加工成上部为杯形,如图安装。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相似文献   

10.
镍铁异常共沉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环盘电极并根据环电极上Fe~(2+)离子氧化的极限电量及盘电板上Fe~(2+)离子阴极还原对上述环电极过程的屏蔽效应分别建立两种分解Ni-Fe共沉积极化曲线的方法。应用上述方法研究Hg, Ni, Fe和Ni-Fe等电极上Ni和Fe共沉积的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 Ni~(2+)和Fe~(2+)同时在Hg上电沉积遵循它们单独电沉积的动力学规律, 而在Fe电极上Ni~(2+)电沉积被活化, 在Ni电极上Fe~(2+)电沉积却被阻化。此外, 还讨论Ni-Fe异常共沉积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大孔型腐植酸树脂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螯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联的聚苯乙烯(PS)通过偶氮键—N=N—或酯、醚键与腐植酸(HA)相连接枝得珠状大孔型腐植酸树脂(HAR)。当HA/PSNH_2的重量比为0.7—1.0,PSN_2~+Cl~-偶联PH13时制得的偶氮型腐植酸树脂(AHAR)对重金属离子有优良的吸附性。延长PSCH_2Cl与HA的反应时间可提高酯醚型腐植酸树脂(EHAR)对Cu~(2+)的吸附量。红外光谱探讨了HAR的结构。AHAR的吸附容量为1.01mmol~(2+)Cd/g树脂,对Ni~(2+)、Mn~(2+)、Cu~(2+)、Co~(3+)、Zn~(2+)为0.6—0.53mmol离子/g树脂。重金属离子在AHAR上的分配系数为 Cu~(2+)(8.7×10~3)>Cd~(2+)(3.8×10~2)>Zn~(2+)(2.4×10~2)>Ni~(2+)(1.8×10~2)>Mn~(2+)(4.9×10)。 pH6.5时AHAR能定量吸附Cu~(2+)、Cd~(2+)、Ni~(2+)、Mn~(2+),并能用INHNO_3定量洗脱。AHAR可再生,重复使用,分析了四种天然水、自来水中痕量上述金属离子的浓度。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N-甲基-2-硫-咪唑树脂对钯Pd(Ⅱ)吸附的容量,Pd(Ⅱ)与Fe~(3+)、Cu~(2+)、Ni~(2+)、Mn~(2+)的分离系数、吸附Pd(Ⅱ)的速率常数、Freundlich吸附常数。通过化学法、红外光谱等方法,分别确定树脂功能基对钯吸附的络合比,及吸附过程功能基与钯发生了配位键合.选用混合洗脱剂可定量洗脱钯,并证明此法在实际应用中,可富集、回收钯。  相似文献   

13.
柱层析法分离木糖醇和山梨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层析、D031、001×7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它们的H~+、NH_4~+、Co~(2+)、Ba~(2+)、Ak~(3+)、Fe~(3+)或Cr~(+3)等离子基型对木糖醇和山梨糖醇的柱层析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层析H~+、Fe~(3+)型和D031H~+型树脂能有效地分离木糖醇和山梨醇。最适宜温度均为55℃,最适宜洗脱液流量:层析H~+及Fe~(3+)型树脂分别为4.8ml/min和2.8ml/min,D031H~+型为3.0ml/min。以10~(-3)mol/dm~3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的3%正丙醇溶液为洗脱液能明显提高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两价金属磷酸铝分子筛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合成了6种两价金属磷酸铝分子筛的纯相MeAPO-5(Me=Mg~(2+)、Fe~(2+)、Co~(2+)、Ni~(2+)、Mn~(2+)、Zn~(2+))。通过测定晶胞参数、IR光谱、XPS、DTA、ESR、Mssbauer谱、MAS NMR谱及电子探针分析,确证了Me~(2+)已进入分子筛骨架,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优化降低小桐子油生物柴油中的金属离子含量。利用GCMS测量了小桐子油生物柴油经离子交换树脂捕集前后成分变化,并研究了离子交换树脂在不同油酸含量、不同氧化程度的小桐子油生物柴油对K~+、Ca~(2+)、Na~+和Mg~(2+)等金属离子的捕集效率。结果证明,离子交换树脂可有效降低小桐子油生物柴油中金属离子含量且不会产生对环境及人体有害的物质;小桐子油生物柴油油酸含量和氧化程度的增加,可促进离子交换树脂对生物柴油中Na~+和K~+的捕集,同时抑制离子交换树脂对生物柴油中Ca~(2+)和Mg~(2+)的捕集。  相似文献   

16.
汪信  忻新泉  戴安邦 《催化学报》1986,7(3):243-249
研究了负载型甲酸镍在氦气中的热分解。根据峰温和分解产物可以把分解峰分成分别代表五种表面化合物的热分解:α峰,甲酸镍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很弱,其热行为类似于纯盐;β峰,载体表面羟基与甲酸镍的Ni~(2+)直接作用,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γ峰,HY沸石表面的H~+与甲酸根作用;ε峰,在MgO表面,从Ni~(2+)解离的甲酸根与Mg~(2+)的作用;η峰,为CO_2在La_2O_3表面的脱附峰。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八种氨基(β 羟基)甲酸酯树脂与氨基(β-羟基)亚磺酸酯树脂。探讨了溶剂、试剂摩尔比、反应温度与时间对制得的树脂功能基含量、吸附容量的影响.在一定的pH及酸度范围内,在杂质离子Ni~(2+)、Cu~(2+)、Zn~(2+)、Mn~(2+)、Cd~(2+)存在下,树脂5高选择性地定量吸附Au(Ⅲ);树脂对Au(Ⅲ)、Pt(Ⅳ)、Pd(Ⅱ)有选择吸附性。  相似文献   

18.
析氧反应(OER)是电解水制氢的关键步骤,开发高效、稳定、廉价的OER电催化剂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碱性电解液中的OER电催化剂成分以Mn、Fe、Co、Ni等为主,其中单一组分的Fe基化合物催化活性不高,但碱性电解液中的痕量铁杂质极易掺入Ni、Co等非Fe基材料的结构中,极大影响其OER催化性能,即现有大部分非Fe基化合物无法回避Fe的影响.为探究Fe基多金属电催化剂的活性规律,本文以结构清晰、组分可控的Fe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为基底,通过掺入Mn、Co、Ni等元素构建双元金属化合物Fe_2M-MIL-88B(M=Mn, Co, Ni),并围绕上述Fe基双金属电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展开研究.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光谱、红外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Fe基双金属材料均为具有MIL-88B构型的纳米棒,其特征三核金属簇Fe_3O中的一个铁原子被第二元金属所替代,从而形成相应的三核混合金属簇Fe_2MO.上述Fe基双金属催化剂的析氧催化活性顺序为:Fe_2Ni Fe_2Co Fe_2Mn Fe (0.1 M KOH电解液).其中, Fe_2Ni-MIL-88B电催化剂在10 mA cm~(2-)析氧电流对应的过电位仅需307 mV,明显低于OER基准电催化剂20 wt%Ir/C(376 mV).结合材料的元素组成、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ECSA)及金属价态分析发现,第二元金属的引入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Fe的价态,其中Ni的影响程度最大, Co次之, Mn的影响最小.借助分子轨道理论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了解释.处于低自旋态的Ni~(2+)与邻近桥氧O~(2-)之间存在电子排斥作用,因此部分电子将从Ni~(2+)经O~(2-)转移至高自旋态的Fe3+,从而在Ni2+和Fe3+之间形成了较强的电子耦合作用.Co~(2+)具有和Ni~(2+)相似的构型,但影响稍小.而Mn~(2+)和Fe~(3+)同为高自旋态,对Fe~(3+)的电子结构影响最小,导致活性改善程度最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的自旋态变化情况印证了上述推测.该系列Fe基双金属材料的催化性能主要受金属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影响, Fe与邻近金属间形成的电子耦合作用修饰了金属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从而提高了材料的OER本征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铜的螯合滴定剂,常用氨羧络合剂。最近又提出用氮川三甲撑膦酸(NTMP)螯合滴定铜,选择性优于前者。乙二胺四甲撑膦酸(EDTMP)能与多种金属离子生成螯合物,文献用作一些金属离子的螯合滴定剂,但仅用红紫酸铵作指示剂,研究在不同pH下滴定Cu、Co、Ni及Zn的可能性,未作详细的条件试验和应用研究,更无实物分析的报导。本文拟从理论上计算Cu~(2+)、Zn~(2+)、Co~(2+)、Ni~(2+)、Cd~(2+)及Mn~(2+)与EDTMP螯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提出适宜的选择滴定铜的条件。用铬天青S作指示剂,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相似文献   

20.
往硝酸溶液加入稍过量硫氰酸盐与铁生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用EDTA络合滴定,其终点为草绿色。方法操作简便,终点清晰。在pH1—3滴定铁时,Ca~(2+)、Mg~(2+)、Mn~(2+)、Co~(2+)、Zn~(2+)、Cd~(2+)、Cr~(2+)、Al~(3+)及少量Cu~(2+)、Ni~(2+)均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