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张文裕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2年11月5日20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张文裕同志1910年1月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35年赴英国留学,在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在E.卢瑟福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核物理研究,1938年取得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文裕同志怀着救国救民的满腔热忱于1938年秋回国.回国后先后在四川大学、西南联大任教.  相似文献   

2.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洪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2年11月4日12时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朱洪元先生1917年2月出生于江苏宜兴.193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系,1945年赴英留学,在P.布莱凯特教授指导下从事宇宙线及基本粒子研究,1948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10月回到祖国.回国以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3.
《现代物理知识》2010,(1):24-24
<正>2010年1月8日,"张文裕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隆重举行。科技界300余人与会,共同缅怀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文裕先生。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现任领导以及多位院士参  相似文献   

4.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洪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2年11月4日12时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朱洪元先生1917年2月出生于江苏宜兴.193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系,1945年赴英留学,在P.布莱凯特教授指导下从事宇宙线及基本粒子研究,1948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10月回到祖国.回国以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1973—1984)、副所长(1978—1981)、第一副所长(1981—1984)、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84—1987)等职.1961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数理学部常委.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谢家麟先生因病于2016年2月20日8时1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谢家麟1920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5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途中受阻,被迫返回美国。1955年,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  相似文献   

6.
1973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文裕所长一直强调高能物理的发展要有自己的实验基地,为此必须重视加速器物理、实验和理论物理三部分的发展。197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理论物理研究所之前,科学院领导曾有意邀请朱洪元将高能所理论室主要骨干一起带过去,并任所长。  相似文献   

7.
 一九九○年一月四日,在张文裕先生八十寿辰的前夕,高能物理所和高能物理学会为《张文裕论文选集》举行首发式.会上高能物理学会理事长郑林生和高能所所长方守贤分别介绍了文集内容及张先生对我国高能事业的贡献;杨振宁、卢嘉锡、周光召、王淦昌等来宾从各自与张先生的交往中,谈到他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及为发展我国基础科学所做的贡献.周光召同志代表中国科学院对张先生几十年来为中国的核科学.宇宙射线和基本粒子科学方面做出的贡献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相似文献   

8.
丁兆君 《物理通报》2015,(3):113-116
本文概述了张文裕先生一生的主要经历与成就,突出了他对于我国高能物理、宇宙线物理等领域以及近代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科研、教学诸方面的贡献,从中可以体会到张文裕先生对科学、对祖国、对人民的一片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9.
《物理》2016,(4)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谢家麟先生因病于2016年2月20日逝世,享年96岁。1家世和成长谢家麟1920年8月8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5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学成归国途中受阻,被迫返回美国。1955年,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  相似文献   

10.
 (七)冼鼎昌教授冼鼎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35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并被聘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进行科学研究.1959年至1964年在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进行科学研究.1965年后,先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高能物理研究所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  相似文献   

11.
全国第八次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一届年会,由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等单位发起,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于 1990年 10月 10-15日庄西安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120人.会议由西北大学和陕西省物理学会承办. 会议特邀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朱洪元先生报告《高能物理的发展和展望》(书面稿)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课程研究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喀兴林先生报告《电子云和分子结构》,陕西省天文台高级工程师刘海峰先生报告《关于原子频标和原子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余瑞璜,1906年3月出生于江西省宜黄县.1929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并获学士学位,1935年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物理学,在诺贝尔奖获得者、X光晶体结构创始人布拉格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于1937年获博士学位.1938年在英国北威尔士大学物理系、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系进行科学研究.1939年,他携妻室儿女回国,先后在昆明清华金属研究所、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48年,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49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13.
丁林恺 《物理》2010,39(11)
今年,正值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宇宙线和高能物理学家、中国宇宙线和高能实验物理的主要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文裕先生(1910—1992)百年诞辰,本刊特约请丁林恺研究员撰写此文,追忆先生的科学成就、研究经历和学术风格,以表达对张文裕先生的追思和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4.
正1972年9月11日,周恩来总理对张文裕等18位同志的上书作出批示:"这件事不能再延迟了。科学院必须把基础科学和理论研究抓起来,同时又要把理论研究和实验结合起来。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的预制研究,应该成为科学院要抓的主要项目之一。"周总理的批示开启了中国高能物理研究的新篇章。就是在这种形势下,1973年2月中科院在二机部原子能所一分部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1月9日是张文裕先生百年诞辰的日子,为了缅怀这位可敬的长辈和良师,缅怀这位为了人类的科学事业和我国高能物理事业的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我们写这  相似文献   

16.
王大珩先生生平简介王大珩先生1915年2月26日出生,祖籍江苏吴县,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考取"庚款"留学生,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应用光学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1941~1942年在英国雪菲尔德大学玻璃制造技术系,攻读博士学位。1942~1948年在英国昌司玻璃公司从事光学玻璃研究工作。1948年回国。1949~1951年任大连大学教授,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物理知识》2010,(4):F0002-F0002
<正>谢家麟先生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51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1955年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国,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所工作。曾任高能所副所长、"八七工程"加速器总设计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经理等职。  相似文献   

18.
“绿水青山知有君,白云明月偏相识”2002年11月4日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朱洪元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为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于12月2日举办了纪念会。前来赴会的有十几位院士及一百多位朱先生生前好友、同事和学生。纪念会由黄涛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陈和  相似文献   

19.
<正>我在1956年和张文裕先生初次相识,那时我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张先生1956年从美国回国,到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我和所里几位同事到他在北京中关村的家里看望他。  相似文献   

20.
<正>魏荣爵先生,1916年9月生,湖南隆回人。1937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物理系。1938年起,任教于重庆南开中学;1942年起,任教于重庆金陵大学理学院。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并于1947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并任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员。1951年回国后,历任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声学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现称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被授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历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