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气液叉流条件下,就不同气相雷诺数和液膜雷诺数对液膜传热特性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确定的被冷却水水温,在液膜雷诺数增加的过程中,液膜厚度逐渐增加,热阻增加,削弱液膜换热,但雷诺数上升使得液膜湍动强度增强,强化了液膜换热;在这两个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存在最佳液膜流动雷诺数,使得液膜的换热热阻最小,换热系数最大.层流时,热量传递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湍流时,热量传递对液膜进口温度的反应不如层流敏感.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用多尺度有限元逼近法来模拟奇异摄动的对流扩散边界层问题.通过求解基于微分算子的子问题获得的多尺度基函数来有效捕获边界层的局部信息,用改良的Bakhvalov Shishkin(B-S)网格来求解奇异摄动的对流扩散边界层问题,可实现高效逼近.与传统有限元法相比,多尺度有限元法占用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较少,利用B-S粗网格就可得到不依赖于小参数ε、精度很高的2阶L2范数的一致超收敛结果.特别当参数ε非常小时,采用多尺度有限元结合B-S网格来求解奇异摄动问题,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超声波流量计测量技术中, 雷诺修正系数相关的研究对于提高计量精度有重要作用. 为研究矩形流道的雷诺修正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 对矩形流道在常温常压流量较小情况下进行仿真, 结果发现: 矩形流道层流状态下的雷诺修正系数与雷诺数呈线性相关. 保持压强、体积流量不变, 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仿真及拟合, 结果表明: 在不同温度下雷诺修正系数与雷诺数的线性关系依然满足. 在上述实验基础上, 对矩形流道湍流状态下的雷诺修正系数与雷诺数关系进行研究, 通过改变温度、压强和体积流量进行仿真及拟合发现, 矩形流道湍流状态下雷诺修正系数与雷诺数呈非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用多尺度有限元逼近法来模拟奇异摄动的对流扩散边界层问题.通过求解基于微分算子的子问题获得的多尺度基函数来有效捕获边界层的局部信息,用改良的Bakhvalov-Shishkin(B-S)网格来求解奇异摄动的对流扩散边界层问题,可实现高效逼近.与传统有限元法相比,多尺度有限元法占用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较少,利用B-S粗网格就可得到不依赖于小参数ε、精度很高的2阶L2范数的一致超收敛结果.特别当参数ε非常小时,采用多尺度有限元结合B-S网格来求解奇异摄动问题,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水稻胚性和非胚性悬浮细胞培养物分别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细胞学观察和培养研究,得到如下结果:由酶解制备的胚性原生质体具有较完整的细胞膜、细胞膜上小球状突起较小、细胞质含有丰富的颗粒状内含物,经培养,胚性原生质体多能进行第1次分裂,并能持续分裂,最终分化出再生植株.而由酶解制备的非胚性原生质体的细胞膜上有裂隙产生、细胞膜上小球状突起较大、细胞质中颗粒状内含物较少、具有明显的大液泡,经培养,仅个别原生质体能以"酵母出芽"式进行不均等分裂,随后细胞自行解体.结果表明,由酶解制备的原生质体细胞膜是否完整,膜上突起的大小以及细胞质颗粒状内含物的多少与原生质体能否正常复壁分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颗粒静水沉降的统一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较推崇的几家沉速公式剖析认为(1)选择沙粒雷诺数凡d和无因次粒径D作为颖粒沉降规律的控制参数,则所有与R}‘有关的参数均可表示成}D.的函数,流态亦由刀。判别,从而可建立避免试算的沉速公式.(2)绕流阻力一般式按阻力叠加原则取滞性阻力与形状阻力之和,其中滞性阻力宜取Stokes阻力与Oseea阻力的线性组合并转化为Newton阻力形式,形状阻力遵循Newton阻力定律,而两者的相对大小则通过以分离角丧达的作用面积来反映。据此获得各绕流区统一的准理论性沉速公式(18),集各家公式之优点,经实测资料验证正确,‘可供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某些添加剂对锌在玻碳电极上电结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位阶跃法研究了氯化钾镀锌溶液中添加剂(OP-10,苄叉丙酮,NNO和CH-1光亮剂)对锌在玻碳电极上电结晶行为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晶核的生长受溶液中Zn2+的扩散步骤控制,而晶核的形成机理与加入的添加剂的品种有关.在不含任何添加剂的基础溶液中,或分别含NNO,苄叉丙酮时呈现瞬时成核机理,在OP-10,CH-1存在条件下呈现连续成核机理  相似文献   

8.
首次总结了影响热丝CVD金刚石晶核孕育期的几种因素,认为热丝对反应气体的分解效率是关键因素,热丝分解效率受热丝温度Tf热丝周围碳源浓度、尤其是受热丝碳化程度的影响。对热丝碳化越充分导致金刚石晶核的服育期越短、成核密度越容易获得提高一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在空气流经管内换热器时,为获得较好的传热强化效果,本文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结构的扰流子,在入口雷诺数Re从12000到28000的变化范围内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经对比分析发现,扰流子的结构对换热效果和流动阻力均有较大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应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的影响,选择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利用引进的中尺度10层湿模式——AW模式,对长江流域梅雨期大暴雨进行了模拟试验,检验了模式的预报能力,比较了不同精度初始场对梅雨预报的影响,探讨了梅雨暴雨形成和发展的某些机理。主要结果如下: 1.AW模式可报出梅雨暴雨过程,对暴雨的落区、强度、天气尺度环境场和中尺度动力、热力条件都具有相当的预报能力; 2.对流层低层的切变线和沿切变线活动的中尺度扰动是梅雨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雨带位于900百帕切变线附近,暴雨中心位于900百帕切变线上的中尺度扰动中心附近。900百帕中尺度涡度的加强,与暴雨中心的形成相对应; 3.梅雨暴雨的发展与高空天气尺度和低空中尺度涡度中心的耦合关系密切,当低层中尺度涡度中心移近高层天气尺度负涡度中心之下时,降水增强; 4.在雨区上空的边界层附近,存在一个湿暖盖,产生了对流性降水叠加在稳定降水之上的独特的梅雨暴雨结构; 5.对流加热对雨区的环境流场和温湿场影响很大,对流加热通过Ekman-CISK、热成风调整过程以及激发重力惯性波不稳定等方式来加强暴雨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