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气相色谱法分析海洋胶体多糖中的单糖组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切向超滤技术从海洋表层水体提取海洋胶体,经除盐、冷冻干燥后,经水解、还原、乙酰化等预处理过程,得到的糖醇乙酸酯用气相色谱分析,该方法重复性好,6份海洋胶体样品中各种单糖组成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6%~6.29%。胶体多糖中的单糖组成由高到低依次为:葡萄糖(21.14%)、半乳糖(20.79%)、岩藻糖(15.46%)、甘露糖(13.90%)、鼠李糖(13.71%)、木糖(8.53%)、阿拉伯糖(4.86%)、核糖(1.97%)。  相似文献   

2.
快速气相色谱法分析石油饱和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杰  曹磊  李英明  端裕树 《色谱》2004,22(5):479-481
提出了一种快速分析原油和岩石抽提物中饱和烃组分的毛细管气相色谱(GC)方法。由于在该方法中采用了细内径毛细管柱,故饱和烃的GC分析周期由原来的80~90 min缩短至15 min,分析速度加快约5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仪器通量,使石油饱和烃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分析。该方法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120-1997的要求。20万理论塔板数的细径柱的应用,可供石油中异构烷烃,尤其是甾烷、萜烷类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快速分析方法及芳烃的GC快速分析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3.
全二维气相色谱法用于不同石油馏分的族组成分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直以来采用化学法、色谱法或质谱法等多种方法联用分析不同石油馏分中一 些目标化合物和芳烃含量,但这些方法操作繁琐,迫切需要改进。作者采用全二维 气相色谱方法(GC×GC)研究不同沸程范围的蒸馏汽油、煤油柴油和裂化柴油的烷 烃(P)、烯烃+环烷烃(O+N)和1-4环芳烃(A)的族分离新方法。经过对柱系 统进行选择和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一个GC×GC方法即可实现对不同石油馏分的族 组成分离和目标化合物分离。用标准物对油品中一些特征组分进行定性,并对特征 组分和不同沸程的石油馏分的P,(O+N),A族组成进行定量和比较,定量结果的 相对标准偏差(RSD)≤2.3。一个GC×GC方法便可完成原来要几个美国测试和材料 协会(ASTM)方法才能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应用气相色谱法建立了国标柴油和非标柴油中饱和烃的指纹图谱。通过分析国标柴油与非标柴油的指纹图谱特征,包括主峰碳数、碳数分布等,确定非标柴油与国标柴油的差异,为柴油的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DB-1和HP-5石英毛细管柱在不同柱流速、柱温下对氯氰菊酯异构体的分离效果,表明采用DB-1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i.d.,0.25μm)较好,柱温为240℃,柱流速为12cm/s,分析时间40min。该分析方法重现性好,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采用联合使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系统地研究了一种混合微生物体系对柴油的降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简单方法的简单组合,弥补了单一方法的局限性,能够监测石油烃类污染物总体和主要组分的降解程度,实现对烷烃和芳香烃降解的分别评价。同时还表明,本实验采用的混合微生物体系对柴油具有很强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效利用石油资源和生产高质量石油产品要求从分子水平认识石油化学组成,而饱和烃作为石油中最主要的一类组分,其分子组成分析是石油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总结了石油饱和烃的分子组成分析方法并简要介绍其应用,主要包括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单体烃分析方法和基于质谱技术的分子/族组成分析方法.针对石油饱和烃的质谱电离技术,总结了各方法的技...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带有PYR-2A管式炉裂解器和C-R2AX计算机的岛津GC-9A气相色谱仪,对3株曲霉和3株青霉进行了裂解气相色谱鉴别。通过对指纹图的分析,能够较好地区分出两属之间和各菌株之间的差异,证明了裂解气相色谱分析法用于霉菌鉴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气相色潜测定生物柴油样品中脂肪酸甘油酯的方法、该方法不需对样品进行衍生化处理,以耐高温的毛细管柱作分析柱,采用冷柱头柱上进样,氢火焰离予化检测器检测,内标法定量,直接得到生物柴油制备工艺所得产物中脂肪酸甲酯、脂肪酸甘油单酯、甘油二酯和甘油三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石油样品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的分离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是典型的复杂混合物体系。一维气相色谱 (1DGC)分离能力不够 ,重叠十分普遍 ,定性不准确 ,族之间也不能分离干净。研究了全二维气相色谱 (GC×GC)用于石油样品分析的分离特性。对一特定的石脑油进行研究 ,一次进样实现了烷、环烷和芳烃 (PNA)的族分离。与 1DGC比较 ,GC×GC的正交分离、族分离、瓦片效应等特性使其峰容量大、灵敏度高、定性更简单准确 ,适合复杂混合物体系的分析 ,也是一种检测痕量杂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江涛  周云琪 《分析化学》1998,26(12):1442-1446
采用填充毛细管液相色谱(PC-HPLC)与毛管气相色谱(CGC)在线联用技术分析柴油全组分。半填充硅胶、半填充氨基的PC-HPLC柱(0.32mm i.d)用于样品族分离(烷烃、单环芳烃、双环芳烃、三环芳烃和胶质)。经PC-HPLC分离后的各族组分(峰体积小于30μL)被依次存放在多位储存接口内,然后分别转入GC作单个组分定量分析,可得出各族组分的相对含量及烷烃的碳数的正异构分布。该方法是分析柴油  相似文献   

12.
气相色谱法分析高纯异丁烯中的微量烃类杂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继文  冯钰安 《色谱》2004,22(1):81-83
采用HP Al2O3/S PLOT(50 m×0.32 mm i.d.×8 μ m) 毛细管色谱柱对高纯异丁烯中的微量烃类杂质进行了气相色谱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色谱柱能很好地分离异丁烯中的C1~C4烃类杂质;采用液相进样阀液态直接进样,保证样品不失真,所测定的结果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3.
新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分析大气中芳烃物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方瑞斌  张琨玲 《分析化学》1998,26(8):1029-1032
用石墨吸附质棒固相微萃取装置吸附、富集大气芳烃污染物,于气相以谱中解吸并分析。实验表明此法具有无溶剂、快速、简便、灵敏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牟峻  王大宁 《分析化学》1998,26(11):1331-1334
介绍应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及确证粮谷和油籽中丰索磷的残留含量,试样采用水-丙酮提取,提取液经液-液分配后,再以弗罗里硅土柱净化,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针对丰索磷的选择监测离子的种类和丰度比进行敢阳性确证。  相似文献   

15.
修振佳  朱大模  许国旺  张玉奎 《色谱》1996,14(2):161-161
method for analysis of the edible oil with crab taste by gas chromatography has been developed. The sample was directly introduced on a Silicone XE-60 capillary column . 25m×0. 25mm×0. 5μm, with a one-ramp temperature programming (hold 10min at 80℃, increased upto 180℃ at 20℃/min and then hold 20min) and detected by FID. For the component identification mass spectrometry was used. The above condition was chosen after in comparison with a PEG-20M column.  相似文献   

16.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液化石油气组分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0 m×0.53 mm(i.d.) HP PLOT/Al2O3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和分流进样技术对液化石油气的18种C_1 ~C_5烃类组分进行分离.选择水浴加阀箱气化方式,并以80 ℃为气化温度优化了进样口温度等色谱参数.液化石油气各组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浓度与响应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4 0 ~0.998 8.各组分实际样品的检出限为0.001% ~0.002%(摩尔分数).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液化石油气分子量的测定方法.该法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了液化气中10种烃类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530%~0.896%,对两个液化气样品的分子量进行了10次平行试验,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11%和0.085%.同时对测试方法进行了协同试验,五家检测机构对6个样品的平行试验结果经柯克伦(Cochran)和格拉布斯(Grubbs)检验,均处于临界值范围0.841~0.928和.1.715~1.764之内.方法的重复性为0.032%~0.160%,再现性为.0.040%~0.198%.  相似文献   

18.
在线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气相色谱联用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吉平  黄威东  张乐沣  田玉增 《色谱》1997,15(3):222-224
建立了一种以保留间隙柱技术和阀切换以及定量管样品转移为接口并具有早期溶剂蒸气出口的在线液相色谱与毛细管气相色谱联用方法。考察了主要实验条件,如溶剂蒸发温度、载气压力等对联机系统性能的影响,并用萘和联苯对该系统的线性范围进行了测定。利用联机系统对一种轻柴油样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