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9-139
薛定谔一战前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战后,他作为一名炮兵军官在西南战线服役。1921年成为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教授。薛定谔在得知德布罗意提出的物质波和电子具有波动性这一概念之后,立即想到可以用这种概念来修正玻尔的原子模型。在薛定谔的原子模型中,电子可以位于周长等于其物质波波长整数倍的任何轨道上。  相似文献   

2.
今年8月15日是法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L.V.德布罗意(LouisVictor de Broglie,1892-)九十岁生日.本文概要介绍他的科学生涯和对现代物理学发展做出的贡献. L.V.德布罗意发展了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的光的波粒二象性概念,创造性地构思了物质波概念,成为波动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从玻尔的原子理论转变到量子力学的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1929年他因“发现电子的波动性”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理论物理的后来发展和为其培养人才均做出一定的贡献. L.V.德布罗意于1892年8月15…  相似文献   

3.
 路易斯一维克多·德布罗意(Louis-Victorde Broglie 1892-1987)是法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德布罗意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尤其是关于量子问题的研究,他在该领域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为现代物理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24年11月,德布罗意在博士论文中阐述了著名的物质波理论,并指出电子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推广德布罗意物质波到相对论中去的新方法.写出了相对论德布罗意物质波的数学表达式,把相对论德布罗意物质波成功地应用于Aharonov-Bohm效应和计算氢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计算结果与实验相符,与其他量子理论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韩侠辉  徐岩 《物理与工程》2011,21(2):63+65-63,F0003
从德布罗意关系及相对论的协变性出发,得到了四维协变形式的德布罗意关系式,并讨论了物质波的相速度、群速度及粒子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1924年11月,巴黎大学举行了一场不同寻常的博士考试.尽管应试的年轻人发表了令人难以接受的新见解,但考试委员会成员们被应试者的聪明和勇气所感动,为他的大胆假设--物质波理论打开了绿灯.众所周知,物质波就是德布罗意波,这位应试者的名字将永远和物质波紧紧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1924年11月,巴黎大学举行了一场不同寻常的博士考试。尽管应试的年轻人发表了令人难以接受的新见解,但考试委员会成员们被应试者的聪明和勇气所感动,为他的大胆假说──物质波理论打开了绿灯。众所周知,物质波就是德布罗意波,这位应试者的名字将永远和物质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出击之前 1892年,路易·德布罗意出生于法国迪埃普的公爵门庭。他在德赛利中学读书时,就显示了出众的文学才华而引人注目。 十八岁时获得巴黎大学历史学士学位,接着又学习法律。年青有为的德布罗意尚无一点迹象表明他日后会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 但本世纪初物理学界…  相似文献   

8.
许亚娣 《物理与工程》2011,21(3):4-5,11
本文根据德布罗意在诺贝尔奖获奖典礼上的演讲稿“电子的波动性”的内容,系统介绍了德布罗意通过综合运用波动学、狭义相对论等的基本原理,一步步建立起了关于物质波理论的基本公式的过程,同时自然地引出了物质波的相速度和群速度,并清晰地阐明了它们对应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9.
封面说明     
秦克诚 《物理》2004,33(11):795-795
今年是法国物理学家路易-德布罗意(1892—1987)提出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80周年.1923年年底,德布罗意吸取了法国物理学家布里渊关于环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会在以太中激发出一种相位波和只有电子轨道适当时才能形成稳定的驻波的想法,去掉以太概念,直接把波动概念赋予电子本身,一个运动粒子相应一个正弦波,波长λ=h/p,P是粒子的动量,h是普朗克常量,这个式子后来称为德布  相似文献   

10.
今年8月15日是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1892—1987)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他是本世纪二十年代为创建量子力学作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中最后去世和最长寿的一位物理学大师。德布罗意对物理学的最重要贡献,无疑是他在1924年博士论文中提出的电子波假设,他正因此获得192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虽然目前流行的各种近代物理的教科书和科普读物,对于德布罗意的电子波,或者说一般的德布罗意波,都有简详不同的阐述,但是能够按其原始意义如实介  相似文献   

11.
<正>(2)量子力学1923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随后,人们通过实验发现:一束粒子流穿过晶体后能像光一样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从而认识到一切微观客体(包括光子在内)都同时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即所谓"波粒二象性",在此基础上,薛定谔于1926年建立了波动力学;稍前,海森伯从玻尔的对应原理出发提出了矩阵力学的概念,之后,薛定谔证明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1926年,玻恩对德布罗意物质波提出了统计解释,这样,描述微观客体运动规律的量子力学便在量子论的基础上完善地建立起来了。  相似文献   

12.
由光的波粒二象性引发了关于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的设想。德布罗意认为:质量为m,以速度u运动的粒子,从波动性的角度来看,具有波长λ和频率v。这种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物质波。与光子一样,粒子的能量、动量、波长、频率之间遵从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今年8月15日是法国物理学家L·V·德布罗意诞生百年纪念日.1924年他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在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物质波”概念.E.薛定谔在1926年发表有关波动学论文时认为:“这些考虑的灵感,主要归因于德布罗意先生的独创性的论文.”德布罗意于192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此,本刊发表厚宇德、王德云文章,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4.
对德布罗意建立匀速运动粒子相波理论的思路作了介绍和阐述.给出建立匀速粒子相波理论的另一途径——以匀速运动粒子的相波表示式为基础,对相位不变性作论证,然后根据相位不变性、德布罗意能量-频率关系式和狭义相对论,推出静止粒子相波的角波数等于零,并进而推出德布罗意动量-波长关系式、相速度公式,以及群速度和粒子速度相等的结论.最后介绍了德布罗意的相位一致原理及其应用,并且澄清了关于德布罗意的一些讹传解.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史上往往出现一些善意的嘲讽.每当新旧交替、  变革的时候,总有些人,包括一些名家,虽曾亲手为新科学大厦添砖加瓦,却对新体系百思不解.量子力学统计解释出现之前前后后即是突出的一例. 量子力学是从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化假设开始的.他引入了著名的普朗克常数,解决了经典物理无法解释的黑体辐射问题;之后,1905年爱因斯坦又利用普朗克常数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玻尔在1913年再次用量子化条件揭开了氢原子光谱之谜,从此微观世界中波现象也具有粒子性的概念流行起来,1924年德布罗意认为人们仅考虑了光波有粒子性而忽略了粒子也有波…  相似文献   

16.
路易·德市罗意(Louis de Broglie)是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他提出了电子和原子中的其它粒子具有波动性的假说,创造性地构思了物质波的概念,为波动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现代量子力学新时代的开创者之一. 一、物质波思想的起源 德布罗意在谈到关于波粒二象性思想的起源时,这样写道:“在我年轻时代,也就是在1911—1919年间,我满腔热情地钻研了那个时期理论物理的一切最新成果.我了解庞加莱、洛仑兹、朗之万……的著作,也了解玻耳兹曼和吉布斯关于统计力学方面的著作.但是,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论述量子的著作.我…  相似文献   

17.
一、空间量子化和斯特恩的分子束实验 空间量子化的概念是索未菲(Arnold Sommcrfe-ld,德,1868—1951)1916年为了描述氢原子在外电场和外磁场作用下的行为而引入量子理论的.他认为,原子中电子的轨道只能假设在空间取某些分立的方向,例如,在沿Z方向有外磁场的情况下,电子轨道的法线与磁场方向所夹的角只能取下列值其中,n1是一整数,其绝对值只能少于或等于方位量子数n。如果n=1,则n1=±1、0,于是即电子轨道的法线只能取三个方向:平行、反平行和垂直于磁场. 1918年,玻尔(Niels Bohr,丹麦, 1885—1962)提出n1=0应是禁戒的,因为电子轨道的平面如…  相似文献   

18.
厚宇德 《大学物理》2016,(11):57-62
理论物理学家与实验物理学家的工作不是完全同步、密切对接的.20世纪20年代在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设之前,戴维孙等人已经做了慢速电子的衍射实验.弗兰克是最早认识到戴维孙实验意义的人之一.他的弟子艾尔萨色也独立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尝试做进一步的实验验证.但是未能如愿.寻求弗兰克的帮助,也未如愿.艾尔萨色发表了一篇理论分析小文章,明确提出让电子通过晶体可以观察衍射图案,从而验证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该文发表两年左右后,玻恩在牛津的一次学术会议上重提艾尔萨色的文章,才真正引起戴维孙和汤姆逊的注意,很快他们得到了很好的实验结果,获得了1937年诺贝尔物理奖.弗兰克的忽视使艾尔萨色的一个很重要的想法丧失了先机.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72
一战时,海森堡正值少年,曾在街上多次与少年殴斗。他热衷登山运动。尽管如此,他最有兴趣的还是科学。在慕尼黑大学,他在索末菲的指导下学习,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又去哥本哈根,在玻尔的指导下工作。德布罗意和薛定谔把电子当作波,而海森堡把它当作粒子来处理。他预言氢分子有两种状态:正氢,其中两个原子的核依同一方向自旋:仲氢,两个原子的核沿相反方向自旋。  相似文献   

20.
一 本文试图探讨为大学低年级学生讲授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能量量子化及磁通量量子化问题.目的有两个.其一,可使没有机会专门攻读量子力学这门课程的大学生们了解更多的量子化现象.其二,对于专攻物理科学的大学生们,虽然他们在学习量子力学时将有机会从更严格的角度来解决这类问题,但在基础物理中介绍更多的量子化现象无疑将使他们在以后学习量子力学时减少困难. 以往以初等方法介绍量子化概念的主要例子之一是电子在有心的库仑场中运动.例如在氢原子中,电子绕质子运动,满足经典动力学方程.同时,电子具有波动性,在稳定轨道上运动的电子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