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动态几何是中考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平面几何相比,动态几何的综合性更强,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查更加全面,是选拔学生的重要题型,受到命题者的青睐.通过多年中考数学试题统计发现,动态几何问题常常作为压轴题出现在中考数学中,是学生之间拉开分差的主要部分.因此,提高学生动态几何部分的解题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中考数学成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赵华生 《中学数学》2012,(10):33-34
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课程标准中的主线,对学生来说,要实现由被动式、模仿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创新式学习,并且需要终身主动创新地学习,数学中考指挥棒正是达成上述要求的一种根本性途径那么新中考中哪些试题是在创新能力中具有突出作用呢?现把近年来中考中出现的新题型做一归纳,希望能对同学们的中考复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邵旋 《中学数学》2023,(8):76-78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培养数学推理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在当前教学形势下,往往重几何推理,而轻代数推理.为扭转这一现象,教师要精心选择中考热点题,进行专题训练.这样,既可以培养、提升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又让学生明了中考对知识板块的考查形式.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感受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进而提升代数推理素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最值问题成为中考复习中的热点、难点,2022年南通中考25题第三问的直线型轨迹的最值问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轨迹处理的多样性决定了解决途径的多样化,不同的思考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笔者在教学时尝试以大单元微专题的教学模式,训练学生以“图形构造”的方式进行思考,进而训练学生的高阶逻辑思维能力,以切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真正掌握最值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笔者多年在武汉六中这所百年名校任教初三数学,该校的学生大多为资优生,他们对能解答出中考压轴题的要求都非常高,在多年的师生交流、互相学习中对中考压轴题的命制也慢慢积累了一些体会.笔者所教的学生每年中考高分人数很多,常常是全班过半数学生可达110分以上,今年还有一名叫宋子寅的学生数学中考获得满分120分的耀眼成绩,也因此产生了想写写对中考压轴题命制和教学的念头.压轴题是试卷命制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韩春见 《中学数学》2012,(20):92-95
课本中重要的例题和习题、数学活动材料等反映数学理论的本质属性,通过类比、延伸、迁移、拓广,提出新的问题加以解决,能有效地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数学能力.事实上,许多中考试题都源于课本,因此,注重课本中例习题的练习与变式,不仅能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而且能训练学生审题和触类旁通的能力.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第58页第11题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运动型问题是近几年来中考的一个热点,这类试题能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考查学生通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因而倍受各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探索在运动过程中动点的移动路径长度则是运动型问题新呈现的考查方向,由于这类问题动点路径不明晰,因此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本文以两道2012年中考试题为例,与同行共享解题感悟,期待对这类隐性路径问题的教与学能有所启示,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德琛 《中学数学》2021,(4):39-40,55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人们对人或事物的看法不同,对问题的理解、欣赏程度也就不同,因此,任何事情都可能有多种结果.在初中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许多数学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思考,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解答,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题多解”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中考命题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它是一线教师进行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每年的中考试题中,常常会命制一些背景新颖、能力立意、数学知识联系紧密的试题,这些试题往往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利用不同的知识或方法解决.解法的灵活性、多样性,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深入研究,并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下面,笔者以苏州市2020年中考部分试题为例,谈一谈中考试题中的“一题多解”,期望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特别是中考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动手操作题.这类题型在学生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设计有关问题使学生从具体操作实践中体验到发现与创造的乐趣,对学生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数学、应用数  相似文献   

10.
李玉春 《中学数学》2012,(16):72-73
折叠问题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屡屡出现,试题灵活多变,用以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成为中考题型的一朵奇葩,而有些同学解题时感到十分困惑.其实折叠的图形基本上就是我们学过的一些特殊图形如: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涉及的  相似文献   

11.
中考复习中落实“双减”既要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又要减轻课业负担,这就需要提高复习效率.教师可立足教材,精选书本例题,进行变式训练,举一反三;也可发挥中考试题功能,选择中考典型题,让学生掌握考查的深度与广度,明确复习重点;亦可精心设计习题,促进知识内化,省时高效地达到训练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考二轮专题复习是指在第一轮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基础上进行的专题复习.本轮的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题型,抓住复习中的弱点,针对考试中的热点、难点,各个突破,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系统的训练,解题能力有质的提升,为下一步的“强化训练”打下坚实基础.从各个省市的中考试题的发展趋势看,对考生的观察、类比、归纳、猜想、  相似文献   

13.
<正>获取数学信息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考查在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都有所加强,如何有效培养解题能力呢?现从以下三个方面举例说明,希望能对同学们解题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一、巧抓信息、合理转化  相似文献   

14.
<正>自从新课标颁布以来,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许多形式多样、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的动手操作性问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的构造能力、想象能力、画图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例如在近两年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一类分割矩形拼正方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图形的折叠是中考数学热门考点,仅在连续三年的重庆中考试题A、B卷就都有涉及,主要以三角形和特殊的四边形为背景,结合旋转、平移等图形的变化,属于几何小综合部分,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学生结合题目条件在充分理解折叠、旋转、平移的性质基础之上完成.几何图形的这种三种变化只改变图形的位置,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即这些变换是全等变换.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应根据平时几何学习的基本思路,在图形上明确已知条件与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背景数学中考压轴题一般指在试卷中出现的大题目,有填空、选择及综合压轴题之分,这类题目难度大,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高.在考试中能拉开学生的成绩,是很多学生和教师重点钻研的专题.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由于农村初中学生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学力水平出现两极化现象,学生在课堂上的学力表现产生不平衡性.笔者在课堂上尝试  相似文献   

17.
<正>中考是对莘莘学子寒窗苦读的大检阅,同时也决定着他们能否步入自己理想的高一级学校,是他们人生旅途的一个拿球个站点.数学作为中考科目的重点学科之一,对学生的中考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提高学生分数的应变能力,这是每一个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也是毕业班教师最为关心的话题.提高中考数学应变能力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强化逻辑思维能力,在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思考中提升自己的答题能力,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和速度[1].基于此,笔者就“授之以渔,提升中考数学应试能力”,谈谈中考攻坚战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正>几何综合题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一直是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对于特殊一般思想、借力意识、几何变换中整体与局部视角等综合能力考查的比较多,题目比较灵活.2023年北京中考几何综合题在命题结构上有所创新,考查了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2023年北京中考几何综合题为例,并拓展类比研究与之相似的2021年北京中考几何综合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的各地中考中出现了很多以函数中的运动为题材的中考压轴题,这类试题集中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知识于一体,综合性、探究性较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探究、逻辑推理能力,知识的整合能力,是学生展示个性思维及发散创新的好平台.本文从2010年全国中考试题中精选三例,进行解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提供了概率统计课程的一种递进式多层次实践教学机制设计方法,核心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融合的思想,提升学生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激励学生的创造力.递进式实践教学分三个层次:基础实验、专题应用、基于建模的拓展研究,分别考虑课程内容覆盖性、难点应用、综合平衡能力提升,进行递进式训练,以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认知,加强其应用概率统计解决问题的创新性与综合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