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实验结果表明,药壁组织,特别是毡绒层,影响花药培养的花粉去分化启动和诱导花粉愈合组织的形成.药壁的这种影响至少涉及下列两个方面:1)在花粉去分化中,药壁组织向花粉提供了必要的营养物质;2)通过药壁组织吸收、贮存和转化培养基中的外源物质,药壁起着花粉代谢库的作用.药壁的这些影响,可能是通过药壁组织和花粉细胞发育的协调来实现的.在花药培养过程中,药壁组织,特别是毡绒层,必须存在并保持一段时间的活性,又必须能适时解体,这样才有利于花粉去分化.因此,药壁对花粉去分化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部分将取决于在花药离体时药壁的发育状况及其以后的发育趋势  相似文献   

2.
PP_(333)是一种三唑类生长延缓剂,对多种农作物有延缓生长的作用.在大麦叶片离体情况下,低浓废PP_(333)(2—5ppm)能延缓大麦离体叶片的衰老进程,其作用类似于6-BA;相反在高浓废时(25ppm)则又明显地加速大麦离休叶的衰老,具有同ABA类似的效应.PP_(333)虽然是一种生长延缓剂,但其低浓废时有延缓叶片衰老的功能.因此,在田间生产上可用来延缓农作物生长后期功能叶衰老进程,其应用的可能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PP,是一种三哗类生长延缓剂,对多种农作物有延缓生长的作用.在大麦叶片离体情况下‘,低浓废PP, 3 3 }2-SPPm)能延缓大麦离体叶片的衰老进程,其作用类似于s-BA,相反在高浓废时(25ppm)则又明显地加速大麦离体叶的衰老,具有同ABA类似的效应.PP,虽然是一种生长延缓剂,但其低浓废时有延缓叶片衰老的功能.因此,在田间生产上可用来延缓农作物生长后期功能叶衰老进程,其应用的可能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山茱黄小抱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余象煜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2,19(1):98-105,T002,T003
本文报道了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的形态和组织化学.山茱萸雄蕊的花药四室,纵裂.周缘细胞和与初生造孢细胞相邻的薄壁细胞共同参与了花药壁的形成.成熟花药的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2层中层细胞和绒毡层等五层细胞构成.绒毡层属变形绒毡层,成熟时具双核.花药发育后期形成外绒毡层膜.单列孢原细胞起源于花药原基的原表皮之下.小孢子母细胞由孢原细胞经造孢细胞发育而来,减数分裂时的胞质分裂属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呈四面体形,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间期开始积累胼胝质壁,至小孢子释放时消失,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具3孔沟,表面具小的颗粒状纹饰.在药壁分化、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形成过程中,多糖物质的积累与消失是有一定规律的.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是对小麦花药培养前期花粉粒的去分化启动和药壁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如下:1.花粉粒的对等分裂高峰与绒毡层的衰退有关系.2.在培养12天的材料中,花粉囊内出现了多核花粉和多细胞团, 后者还可看到靠近药壁的一侧长出两条类似小柄的管子,具固着作用3.药壁的中层细胞很早就衰退,绒毡层细胞在培养初期也很快衰退.而表皮层细胞与纤维层细胞的壁具有特殊的次生加厚.因此,由药壁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可能性要小一些4.在药隔分化程度较低的维管束部位,有时细胞能增生,形成药隔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验了低温后处理及其配合因素(2,4-D)对于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对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是明显的,处理时间以2—3天为宜.低温的作用可能是以提高花粉细胞的存活率、延缓花粉正常发育、促进大多数花粉发育“同步化”等来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的.在低温后处理时,加入2,4-D与否,明显影响低温处理效果.对药壁组织较嫩材料,低温后处理效果以无2,4-D存在较好;药壁较老的材料则相反.2,4-D的作用可能也影响花粉的发育,低温和2,4-D的配合,可能既促进花粉细胞发育“同步化”,也有利于花粉发育和药壁发育的协调,从而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因此,在低温处理的同时配合其他因素处理,可能为进一步弄清低温的作用机理,研究药壁的作用等,提供有用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氢对烟草光合功能衰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不同浓度H2O2在离体、整株、亚细胞器水平上处理烟草(Nicotiana tabacumL.cv NC89),研究H2O2对烟草光合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1、1 mmol.L-1H2O2对烟草离体叶片的光合作用基本无影响,10、100mmol.L-1H2O2对烟草离体和连体叶片的光合作用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H2O2处理离体叶片后,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与内源H2O2水平上升显著相关.低浓度(0~20 mmol.L-1)和高浓度(20~200 mmol.L-1)H2O2处理类囊体膜和光系统Ⅱ(PSⅡ)复合体,结果显示:20 mmol.L-1H2O2对类囊体膜(主要是PSⅡ)多肽组分有所影响,表现为28~29、23、17 KD多肽的部分降解;高浓度H2O2处理,类囊体膜多肽组分,PSⅡ核心复合体28~29 KD,放氧复合体(OEC)33、23、17 KD,捕光色素蛋白CP43和CP47等多肽大幅度降解,光系统Ⅰ(PSⅠ)相对保守.这一结果首次说明了H2O2胁迫类囊体膜、PSⅡ颗粒后其多肽组分的变化.H2O2处理连体叶片时类囊体膜电子传递活性表现出相应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水稻"斑马叶"叶绿素含量及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具“斑马叶”性状的水稻1103S、武金4B以及对照武金3B为材料,研究了该性状表达过程中叶片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及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性状表达期叶片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减少,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随着叶片复绿,各项指标又回复到低温处理前的水平.该性状的表达是由于阶段性叶绿素代谢异常所致,它不仅与叶绿素含量有关而且与POD、CAT、SOD等几种酶活性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植物功能性状是能够将植物个体特征、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结合起来的良好载体.本文以艾比湖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生活型植物功能性状、初级生产力、碳储量的差异以及植物群落水平初级生产力及碳储量与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生活型植物功能性状存在差异(P0.05).多年生草本的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片碳含量均大于一年生草本和灌木;灌木的叶片氮磷比显著大于草本,且具有最小的叶片磷含量;草本和灌木在叶片碳氮比上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生活型荒漠植物地上固碳量大小依次为:多年生草本(9.08±1.55g·~(-2))灌木(5.66±0.81 g·~(-2))一年生草本(3.16±0.28 g·~(-2));地下固碳量大小依次为:灌木(14.72±3.94g·~(-2))多年生草本(8.54±1.33 g·~(-2))一年生草本(1.33±0.10 g·m~(-2)).其中,根系所占植物总固碳比重依次是:灌木(72.2%)多年生草本(48.5%)一年生草本(29.6%);(3)在群落水平上,叶片碳氮比、氮磷比分别与比叶面积、植株高度显著相关(P0.05);(4)通过RDA分析以及蒙特卡洛检验结果表明:冠幅面积、植株高度、叶片氮含量、叶片氮磷比对荒漠植物初级生产力及碳储量具有显著的正效应(P0.01),叶片碳氮比对荒漠植物初级生产力及碳储量具有负驱动力(P0.05).以上结果说明,干旱区不同生活型植物在权衡功能性状和碳储量方面存在不同的适应策略,荒漠植物功能性状对植被固碳能力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选用自制的三聚氰胺脲醛树脂发泡体(MUF发泡体)加入红壤中作为绿色屋顶营养基质层,珍珠岩、蛭石、沸石和活性炭作为吸附基质层,构建4种不同配比的绿色屋顶模拟装置,选择3种不同降雨强度,通过监测绿色屋顶径流总氮、氨氮、硝氮、总磷浓度随降雨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中氮磷迁移转化关系。结果表明:MUF发泡体添加后,绿色屋顶表现为氨氮、总磷的汇,总氮、硝氮的源;不同条件下各装置径流氮磷浓度与降雨时间整体呈负相关;不同基质配比下各装置总氮、氨氮平均浓度差异显著,而硝氮和总磷平均浓度无显著性差异。MUF发泡体添加量与各装置径流氨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总磷呈负相关;降雨强度与各装置径流氨氮平均浓度呈正相关,与硝氮呈负相关。MUF发泡体基质不仅是高效除磷基质,还可以作为绿色屋顶植物的氮源,适合应用于绿色屋顶基质,同时解决了常用的基质容重较大和吸水保水性能差所造成屋顶荷载较大、截流减污效果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异质性生境中,种内功能性状变异有助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进而影响种群更新、群落构建和生态系统过程。探讨了种内叶经济性状的变异及受生境异质性的塑造情况。以千岛湖片段化生境中的常见种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的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00株檵木幼苗个体水平的7个叶经济性状(比叶面积SLA、叶全碳量C、叶全氮量N等)及其对应的生境因子(郁闭度、土壤全碳量、土壤全氮量等),采用相关性检验、主成分分析和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等方法探讨片段化森林中檵木幼苗的种内叶经济性状变异及生境异质性对该变异的驱动作用。结果显示:(1) 在7个叶经济性状所构成的21对相关性分析中,有12对显著相关。经主成分分析降维后,主成分1(PC1)占性状总变异的43.02%,主要与比叶面积、叶绿素浓度、叶全氮量呈正相关,与叶干物质质量分数和叶碳氮比呈负相关,体现了檵木的种内叶经济谱,可反映叶片的最大光合效率。(2)片段化对生境条件和叶经济性状均有影响。岛屿森林群落的郁闭度显著低于大陆。相对于大陆,岛屿中的檵木幼苗趋向于更小的PC1值(缓慢投资-收益策略);大岛边缘较大岛内部偏向于更小的PC1值。(3)生境因子中,郁闭度对PC1具有显著正效应。研究表明,片段化生境中的檵木在幼苗阶段存在叶经济谱,生境片段化可通过影响生境条件进而改变檵木幼苗的叶经济性状。随着生境片段化程度的加剧,檵木幼苗的叶经济性状逐渐向缓慢投资-收益策略靠拢。  相似文献   

12.
本文测定了几个早籼和晚粳良种抽穗期的伤流强度,观察了早籼抽穗期后伤流强度的动态变化,并研究了若干因素对伤流强度的影响。每穴插单本,供试各品种在抽穗期测定,每株每小时的伤流量均在1,000mg 以上。抽穗期后伤流强度逐渐下降,开始比较缓慢,至灌浆后期转剧。试验表明,水稻伤流强度因品种、生育期,每株蘖数、测定持续时间、所留叶片的蒸腾作用及水、肥、温度等环境因素的不同而变化。其中以所留部分茎蘖产生的蒸腾作用的影响尤为严重,导致伤流强度锐降。延长测定时间,落干水层、降低土温都可以降低伤流强度,氮肥能促进伤流液的分泌。增加每株蘖数也有提高整株伤流强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酸性红黄壤土上大麦遗传改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酸性红黄壤土上大麦遗传改良研究结果:(1)采用酸铝营养液培养幼苗的方法鉴定了我国3871份大麦品种的耐酸铝性,得到一级耐性材料315份,占鉴定总数的8.13劣,(2)相关通径分析表明,酸性红黄壤土上大麦单株籽粒产量损失起主要作用的是有效分菜数下降(P = 0. 7324 )、每穗实粒数减少(P = 0 . 5923 )和千粒重降低(P = 0.5877),由此可见,这是在红黄壤土田间条件下选择耐酸铝性大麦的三个主要选择指标;(3)发现大麦耐酸铝性基因遗传方式除单基因遗传方式外,尚有多基因控制的表现数量性状遗传方式;'(4)从对酸铝性表现敏感的大麦品种“早熟3一号”的花药、幼胚等外植体诱导出的愈伤组织,通过离体细胞突变体筛选,得到了“耐性细胞系”.以上结果表明,通过耐酸铝性遗传改良培育出适应酸性红黄壤土种植的大麦新品种是可行的,亦为开发利用红黄壤土地资源补充了另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广义密花薹草组Carex sect. Confertiflorae s.l.(莎草科) 28种、1变种,共45个样品进行叶片表皮微形态特征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大多数种的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和气孔器分布具有稳定性,上、下表皮细胞多为长方形,少数为近方形或条形,垂周壁式样多为深波状,极少数为波状,气孔器多呈带状,成列分布于下表皮的纵脉间;(2)表皮细胞大小和气孔大小在种内有差异;(3)上表皮细胞具硅质乳突的情况仅见于狭义密花薹草组sect. Confertiflorae s.str.的东亚薹草C. benkei和亚澳薹草C. brownii;(4)表皮附属物分为刺突和刺毛,刺毛仅存在于狭义密花薹草组的斜果薹草C. obliquicarpa和反折果薹草C. retrofracta。根据叶表皮的各项性状,尚无法完全区分狭义密花薹草组sect. Confertiflorae s.str.和柔果薹草组sect. Molliculae Ohwi,但叶表皮各性状在一些近缘种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可作为区分部分近缘类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种间生态位分化是物种共存的重要原因,了解种间生态位分化特征对于推测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植物的种间功能性状分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其生态位分化,进而导致植物在群落内的适合度差异.据此,本研究针对千岛湖地区75种常见木本被子植物,分析了8个与水分输导、资源获取和利用策略相关的功能性状分化,及其与物种多度的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种间功能性状的分化主要发生在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以及叶气孔密度上.8个性状中有5个,即叶绿素含量、叶片厚度、叶面积、比叶面积和最大树高具有一定程度的系统发育保守性(即Blombergs K的p0.05).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广泛存在,且在使用系统发育独立对比方法(phylogenetic independent contrast,PIC)控制系统发育的影响后,相关性大多仍然显著.单个性状以及所有性状的主成分1和主成分2与物种多度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千岛湖地区片段化次生马尾松林内木本被子植物的功能性状分化受系统发育和进化历史共同影响;且性状分化发生在主要的环境资源梯度(即光照和水分)上;但性状对处于演替过程中的片段化森林群落内的物种多度不一定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薹草属广义菱形果薹草组Carexsect.Rhomboidales s.l.(莎草科)54种、2亚种、8变种,共76个样品进行了叶片表皮形态特征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形状和垂周壁式样在大多数种中表现出稳定性,上、下表皮细胞大多为长方形,少数为近方形、近圆形或长条形,其垂周壁式样多为深波状,少数为波状;气孔器在下表皮脉间呈列或随机分布,气孔的大小、气孔指数及密度在种内有差异;有些种具硅质乳突,而表皮附属物分为刺突和刺毛2种,刺突常出现在sect.Rhomboidales s.str.的成员中.根据表皮的各项性状尚无法区分sect.Rhomboidales s.str.和sect.Careyanae,叶表皮性状近缘种之间存在显著区别,可以作为区分种或种下类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饥饿再投喂对花鲈幼鱼生理生化指标(肝指数、摄食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肌肉成分)的影响, 设S5、S10、S15共3个实验组, 分别在饥饿5、10、15d后, 恢复投喂至第35天, 对照组S0持续正常喂食, 分别于饥饿结束时、恢复投喂5d及实验结束时取样. 结果表明: (1)肝指数在饥饿胁迫后严重下降, S15组下降至初始值的40%左右. (2)实验组恢复投喂时的摄食率较S0组下降了10.8%~24.0%, 恢复投喂后有所回升. (3)花鲈血液生理指数受到饥饿胁迫的影响显著, 3个饥饿实验组的白细胞、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含量均大幅度下降; 反之, 蛋白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恢复投喂后的各指标基本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4)饥饿胁迫对灰分无显著影响. 粗脂肪表现出下降趋势, 但实验结束时, 除S15组外都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粗蛋白在S15组才出现下降, 恢复投喂后能迅速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分析认为, 在花鲈饥饿过程中肌肉脂肪的调动先于肌肉蛋白, 而恢复投喂后, 肌肉蛋白的恢复先于肌肉脂肪.  相似文献   

18.
采用血清药理学检测方法,用不同含药血清最低抑菌滴度进行耐药菌株的抑菌实验,了解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热必宁等3种中药制剂的敏感性,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含药血清作用后实验菌菌体形态变化.含药血清对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的抑菌试验表明:3种中药制剂抑菌效果优于阴性组,有极显著意义(P<0.01),其中肺炎一号、清胆糖浆作用更为显现,抑菌效果优于阳性组.同时电镜微细结构观察亦可证实中药制剂破坏了细菌胞壁结构,细菌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结果显示,中药制剂对MRSA临床分离株有明显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红莲华矮15不育系配制的六个早釉杂交水稻组合及三系的生育期和不同发育时期的某些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六个杂交水稻的生育期为103—121天,宜于双季稻区作早稻栽培。生育期的长短主要足受恢复系(父本)的影响大,在选育新的杂交水稻组合如要求适宜的生育期,则恢复系生育期的选择特别重要。生长和生理特性的研究表明:发育前期根系代谢强盛,表现为伤流强度、α-萘胺氧化值和根部吸收 ~(32)P 的量都要高于其亲本三系。茎杆和剑叶的干物质含量、主茎上部三片叶的叶面积等均表现为超亲。净光合强度和叶片中的含氮量都显示出优势。在不同的生育时期,杂种的呼吸强度略低于亲本三系,乙醇酸氧化酶活性也要低于其亲本三系,这些生理特性可以作为高产的生理指标。文中根据杂交水稻插单苗的秘型进行了分析,提出生育期短的杂交水稻在生产栽培中,每蔸不足插一苗,而是三苗左右,这样可利用杂交水稻分蘖习性强和叶面积指数大的特点,通过群体内部调节,减少高节位的弱小分蘖成穗,以达到提高结实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2个各水培有13棵/m~2水体而积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的净化槽(曝气、非曝气)的植物叶片叶绿素(Chla,Chlb)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最与根组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对应的净化槽水质,同时测定了植物根、茎、叶的长度与氮磷含量及生物量,研究了长期曝气下梭鱼草(P.cordata)的生理响应及水质的氮磷变化.另设空白槽对照(CK),结果表明:曝气影响了植物的生理特性,曝气槽植物的根、茎、叶长分别比非曝气槽植物短12.67,18.30,2.33 cm,根组织POD、CAT活性分别比非曝气槽根组织高0.028 3 U/(g·min),0.179 0 mg/(g·min),而非曝气槽叶片Chla、Chlb与SP含量分别比曝气槽叶片高0.314 2,0.118 4,15.75 mg/g;曝气影响植物组织的氮磷积累及生物量,曝气槽根、茎、叶组织的氮磷含量分别比非曝气槽根、茎、叶低5.04 g/kg与1.03 g/kg;6.57 g/kg与1.32 g/kg;8.67 g/kg与1.46 g/kg,根、茎、叶的生物最分别比非曝气槽植物低3.03,2.32,0.74 g/棵;曝气影响净化槽水质的氮磷浓度,TN、NH_4~+-N浓度比非曝气槽低11.22,7.81 mg/L,而TP、溶P浓度较非曝气槽高0.089,0.044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