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门墙桃李 赵凯华老师从50年代初毕业于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物理系后到本世纪初,一直从事大学物理的教学和研究,多年为北大物理系、地球物理系、技术物理系学生上大课,讲授普通物理电磁学和光学等课程.几十年来,赵老师的门墙桃李,何止三千;赵老师是物理学教育界的一代大师,写过多部著作,为国内各大学首选的经典教材,他和陈熙谋先生合著的<电磁学>前后重印多次,总数近百万册.学习过赵老师教材的教师学生,应当在百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2.
《物理》2020,(7)
正赵凯华老师自1983年便负责物理学名词工作,担任中国物理学会名词工作委员会主任。2004年,第8届名词工作委员会成立,考虑到赵老师已经74岁,这一届由同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阎守胜老师主持工作,赵老师任顾问。我作为委员会秘书,开始了与赵老师十余年的交往。在与赵老师为代表的这一届名词工作委员会各位成员的交往中,我作为一个后辈,深深感受到老一辈物理学家认真治学的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天下的情怀。感谢《物理》杂志给我机会,写下我对赵凯华老师在物理学名词工作中点滴回忆,以此祝贺赵老师九十大寿。  相似文献   

3.
今年12月4日,是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朱洪元先生逝世周年.翻开先生在日的作品,仔细品味先生留下的信件、审稿单、题词和照片,我总也不相信先生就这么离去了一年!先生对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有着特殊功劳.我非行家,还是留给物理学史研究者去评说吧.我在这里叙述的,仅仅是个人与先生接触中的点滴感受,相信和我同辈的后来者能从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4.
《物理》2006,(6)
原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郭敦仁先生,是为我国物理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的的理论物理学家,于2000年逝世.为了纪念他,本刊去年(2005年)约请与郭先生一起工作过的孙小礼、钟毓澍二位教授撰写了纪念文章,计划在郭先生逝世5周年之际刊出,因故延至本期.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2005年世界物理年出版的系列图片《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物理学》结束语中指出:“现代物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物理学工作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攀登,为现代物理学在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和成长献出了全部精力,奠定了我国物理学教育、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郭敦仁先生便是这些人中普通而又杰出的一位,他为中国物理学教育水平提高所作出的贡献,当为后人永久纪念.为了促进我国物理学的发展,《物理》杂志“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栏目欢迎有更多表彰我国物理学教育工作者功绩的来稿.  相似文献   

5.
不知不觉赵凯华先生竟然已经80岁了,可是在我的记忆中,他依然是那个潇洒英俊的赵老师.初识赵凯华先生是在他刚从苏联莫斯科大学获得副博士归来不久的1958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6.
孙小礼 《物理》2006,35(6):514-516
原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郭敦仁先生,是为我国物理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的的理论物理学家,于2000年逝世,为了纪念他,本刊去年(2005年)约请与郭先生一起工作过的孙小礼、钟毓澍二位教授撰写了纪念文章,计划在郭先生逝世5周年之际刊出,因故延至本期,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2005年世界物理年出版的系列图片《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物理学》结束语中指出:“现代物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物理学工作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攀登,为现代物理学在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和成长献出了全部精力,奠定了我国物理学教育、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郭敦仁先生便是这些人中普通而又杰出的一位,他为中国物理学教育水平提高所作出的贡献,当为后人永久纪念,为了促进我国物理学的发展,《物理》杂志“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栏目欢迎有更多表彰我国物理学教育工作者功绩的来稿。[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王淦昌先生     
 王淦昌先生是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他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战线上孜孜不倦地奋战了六十年,为基础研究、国防建设做出了多方面突出的贡献,为我国科学事业培育出几代人才,是我国粒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开创者之一。王淦昌先生于1941年提出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得到实验验证,成为当时国际物理学的重要成就。他于1959年在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所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是该研究所自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最重大成果。这项工作于1982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也是我国物理学家第一次取得的最高自然科学奖。  相似文献   

8.
王正行 《物理》2012,41(7):436-450
王竹溪先生是享誉国际的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物理教育家,他是我国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也是我国理论物理学研究和教学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从抗日战火纷飞的1938年回国直至改革开放后的1983年,王竹溪先生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祖国的物理教育和研究事业,他培养的一代又一代学生为我国的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教育事业创立了丰功伟绩;他的学术名著《热力学》、《统计物理学导论》、《特殊函数概论》(与郭敦仁合著)至今仍为后学者释疑解惑;他为我国物理学期刊建设、物理学名词标准化所付出的宝贵心血依然浇灌着我国的物理出版物,令人长久铭记.2011年12月31日,我国物理学界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了"王竹溪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会上王先生的多代弟子纷纷发言,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高度赞扬了王先生的学术成就和道德人品,表达了对先生的无限怀念之情.为纪念王竹溪先生对中国物理学发展所做出的不朽功绩和继承他正直无私、献身科学的高贵品质,我们特邀请部分发言者及其他学者撰写纪念文章,以王竹溪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题的形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物理》2007,36(12):I0001-I0004
施士元先生(1908—2007)是我国杰出的物理学教育家和核物理学研究先驱,他于1929年进入法国巴黎大学镭研究所,在居里夫人指导下从事核谱学研究.是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的一名物理学博士。施士元先生是我国最早从事核谱学研究的学者。他1933年回国后.受聘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从此在南大执教50多年,先后任物理系教授、系主任,是南京大学核物理和金属物理学科的开创者。施先生热爱祖国,热爱科教事业.热爱物理学,为我国物理学教学事业兢兢业业、勤奋刻苦地贡献了一生.为祖国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物理学人才。2007年9月28日,施先生走完他多彩的百年人生,在南京安详逝世。施先生虽然已经离去,但他诲人不倦、平易近人.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高贵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为我国物理学发展所做出的宝贵贡献将永不磨灭。为永久纪念施士元先生的功绩.本刊特约施先生的多位学生、同事撰文.刊出此缅怀专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1984年11月1日,著名美籍高能物理加速器专家、北师大名誉教 授、老校友邓昌黎先生应邀回母校北京师大作了有关质子、反质子碰撞 机及1984年物理诺贝尔奖有关实验的学术报告.应邀出席报告会的 还有北京大学诸圣麟教授、中国音乐学院老志诚教授等. 报告会上,邓先生首先以他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加速器科技研究事 业的切身体会,总结了物理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他指出:真 正的物理学是能证实的物理学,物理学的水平应由仪器的水平决定; 高能物理应由加速器的能量级别而定.他还以广义相对论和1984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实际工作为例进一步阐明了…  相似文献   

11.
《物理》2016,(10)
正我很幸运曾经跟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先生在同一个办公室一起工作了15年,又有机会跟很多中国物理学大师,像杨振宁先生、彭桓武先生、周光召先生、王明贞先生、黄祖洽先生等(图1),有比较多的个人接触,有的还可以随意交谈。王明贞先生是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我国最有成就的一位统计物理学家,2010年104岁  相似文献   

12.
赵凯华先生是我国物理学教育界的杰出代表.几十年来,他勤勤恳恳地活跃在物理教育战线,教书育人,著书立说,推动物理学教育改革,为我国物理学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赵凯华先生在物理学教材建设方面成就卓著.他撰写的《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别开生面,一改传统教材沉闷、呆板之故习;他与合作者所著的5卷本巨著《新概念物理教程》系统、新颖,启我国普通物理学教材求新求变之新风;他与人合作撰写的3卷《新概念高中物理学读本》,为我国的中学物理教育提供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教材.除此之外,赵先生以其沉稳刚毅之精神和包容大度之风格,积极参与中国物理学会的工作,为中国物理学界至少做成了5件大事:其一,作为中国物理学会主要领导人之一,与周光召等学会领导人一起使得中国物理学会重回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其二,执掌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多年,积极开展中外物理教育交流,使我国成为国际物理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推动国之一;其三,三度带领我国少年英才勇闯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奏响我国青少年参加物理奥赛连年告捷的前三声;其四,创办并主编《大学物理》杂志近30年,筑我国大学物理教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其五,继王竹溪先生之后,主持中国物理学会名词委员会工作二十余年,续我国物理学名词规范化之历史传统.赵先生的这些建树和功绩,将为我国物理学工作者永久铭记.赵凯华先生多年担任《物理》杂志的副主编,为本刊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适逢赵凯华先生八十华诞,本刊特约请赵先生的老师和学生撰写了一组祝贺文章,表彰赵先生为我国物理学教学和人才培养所作出的功绩和他献身物理教育事业的高贵品德.在此我们敬祝赵先生生日快乐,健康长寿,老当益壮,再立新功.  相似文献   

13.
冯端 《大学物理》2005,24(6):1-2
2004年6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2005年定为世界物理年.之所以选定2005年,是为了纪念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100周年——1905年,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而被世人称之为奇迹.世界物理年将通过展示物理学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进公众对物理学的理解.因此,简略介绍爱因斯坦的科学工作在物理学中的杰出贡献及其对世界与公众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很有必要.由于前面彭桓武先生已经介绍了爱因斯坦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和影响,下面,我就侧重谈谈爱因斯坦对实验物理学和技术物理学的贡献和影响.拟分4个方面来介绍:  相似文献   

14.
 《现代物理知识》2001年第6期上的有两篇文章:一篇是关于英国杂志《物理世界》最杰出的10位物理学家排名的报道,爱因斯坦位居榜首,而狄拉克排名第8;另一篇是王正行先生的文章“狄拉克获诺贝尔奖的经过”,该文介绍了狄拉克在20世纪20年代对物理学的贡献和30年代物理学界对狄拉克的评价。读完这两篇文章后,细细想了一下爱因斯坦和狄拉克对20世纪物理学的贡献,有一些话想说。王正行先生的文章一开头就说:“20世纪物理学的第一位巨人当然是爱因斯坦。”毫无疑问,爱因斯坦是20世纪物理学的巨人,他对20世纪物理学的贡献是革命性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5.
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1918年5月11日出生,1988年2月15日去世。改革开放40年后的2018年是费曼诞辰100年,去世30年,还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开设《费曼物理学》系列课程10周年。作为参与《费曼物理学》系列课程教学的教师之一,谨以此文纪念费曼先生对基础物理教学改革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声学消息     
声学消息悼念赵恒元先生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全国劳动模范、著名声学专家、原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和应用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声学学会常务理事赵恒元教授因病于一九九四年二月十一日不幸逝世,享年七十九岁。赵恒元先生生于山西省寿阳县。一九三八年毕业于西北联合大学。...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隆重纪念胡刚复先生百岁诞辰,纪念他在中国物理学草创时期所作的巨大贡献。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开始于本世纪初年,是由一批当时在国外学成回来的物理学家辛勤劳动得来的。在这些老一辈的物理学家中,理论物理学家有何育杰、夏元瑮等,实验物理学家有李耀邦、胡刚复、颜任光、丁燮林等。  相似文献   

18.
秦克诚先生酷爱物理,翻译了大量物理学领域的专著和科普著作.秦克诚先生还是一位资深集邮人士,尤以收集物理题材邮票而著称.造化弄人,他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却未能如愿就读物理专业.为此他选择退学,在北大物理系从实验员做起,终于成为北大物理系教授.虽然没能成为著名物理学家,但是秦克诚教授对于物理学的挚爱忠贞不渝.秦先生将邮票与物理融为一体而成就了名著《邮票上的物理学史》.2014年该书增订版面世,载邮票4000枚.是书以邮票为线索,以精炼准确的语言全面叙述了从古希腊到当下物理学的发展史.该书是物理学史著作的精品,是集邮著作的极品,值得购买、阅读和收藏.  相似文献   

19.
粉碎四人帮后不久,中国物理学会和科学出版社决定合作,组织出版一套《物理学基础知识丛书》.编委会于1978年8月在庐山召开的物理学年会上成立.编委会成员有: 主编:褚圣麟 副主编:马大猷王治梁周世勋[美]吴家玮汪容 编委:王殖东陆琰陈佳圭李国栋汪世清赵凯华赵静安俞文海钱玄潘桢镛薛丕友 根据编委会当时的设想,这套丛书是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科技工作者和理科大学师生编写的近代物理小丛书,中级科普读物.计划在5年内出齐. 当时,国内书刊园地可谓一片荒芜,因而编写丛书的计划立即受到老一辈物理学家和广一大物理学工作者的热烈支持.在编…  相似文献   

20.
2013年是萨本栋先生111周年诞辰,9月12日,厦门大学在校园举行了萨本栋先生铜像揭幕仪式。我有幸受邀参加,借此机会重温了萨本栋先生的感人事迹[1]。鉴于萨先生已过世64年,许多青年乃至中年物理学工作者已不太知道其人其事,揭幕仪式后,一些同行建议把我在萨先生铜像揭幕仪式上的讲话写成文章,让更多的人知道萨先生的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