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博落回生物碱的提取及分离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博落回生物碱的盐酸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盐酸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5%盐酸,固液比1:18,85℃提取3次,每次2h,提取率达到80.1%,与文献报道的醇提法相比其提取率提高20%左右。然后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得到高纯度的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并建立了一种HPLC法测定博落回中生物碱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石英光纤表面化学镀Ni-P-B工艺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镀层表面光亮度和结合度为目标函数,采用正交实验法分别考察了NiCl2·6H2O、NaH2PO2·H2O、KBH4、H2NCH2CH2NH2、3CdSO4·8H2O和温度对石英光纤表面化学镀Ni—P—B的影响,并确定了它们的优化条件分别为:24g·L^-1,10g·L^-1,1.0g·L^-1,24mL·L^-1,0.6mg·L^-1和90℃。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上述各工艺参数对Ni—P—B沉积速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Ni—P—B沉积速度的动力学方程。经实验验证,该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好,对石英光纤表面化学镀Ni—P—B沉积过程的调节和产物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番茄发酵饮料酒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番茄饮料酒的发酵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葡萄酒酵母较适合番茄发酵,并确定了较佳的工艺条件:发酵温度18℃。接种量3%和料液糖度17%.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试验法探索管桩最佳离心工艺,找出了离心工序影响混凝土密实度的主要因素,从而优化了离心工艺参数,保证了管桩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为优化管桩离心工艺提供1种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液相氨氧化法一步合成间甲苯甲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非溶剂系统中采用液相氨氧化法,对一步合成间甲苯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组成n(Co):n(Mn):n(Ni)=1:1.397:0.016,催化剂用量为5g,原料摩尔比n(空):n(氨)=6:1,反应温度为190℃,反应压力为0.5MPa为较适宜的反应条件.在该条件下反应10h,产率为16.5%,选择性可达100%。  相似文献   

6.
Sn-Co合金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机械球磨过程中通过固相还原反应制备了不同原子配比(2:1,4:1,8:1)的Sn-Co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其结构和形貌,并通过组装模拟电池考察了该合金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具有非晶纳米结构的CoSn4合金具有较高的初始放电容量(430mAh/g)和良好的循环性能,15周后仍能放出360mAh/g的容量,容量保持率为84%.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溶剂:正丙醇:浓氨水:水=6:6:1(V/V)中,快速将尿中黄蝶呤和其它蝶呤类化合物的纸层析分离。建立了新的溶剂分离体系,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选用氯甲特丁酮和1,2,4—三唑及2,4—二氯苯甲醛通过两步反应,生成烯酮,用乙酸乙酯为溶剂,采用水洗后,脱酯所得到的唑酮纯度高,产率在90%以上;选用2ml有机碱催化剂和反应时间15h得出烯酮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对二甲苯液相氨氧化合成对甲基苯甲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Mn-Mg-Ni-O/SiO2为催化剂,采用液相氨氧化方法,在非溶剂系统中由对二甲苯一步合成对甲基苯甲腈.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组成n(Co):n(Mn):n(Mg):n(Ni)=1:1.012:1.224:0.081,质量百分数3.3%,空气与氨的摩尔比n(空气):n(NH3)=6:1,反应温度190℃,反应压强0.5MPa为较适宜的反应条件,在该条件下反应5h,产率为28.68%,选择性接近100%.  相似文献   

10.
氨氧化法合成对羟基苯甲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负载钼、磷、镍系催化剂上进行了对甲基苯酚氨氧化法合成对羟基苯甲腈研究。采用了傅立叶红外光谱法、比表面分析等手段,探讨了催化剂体系、催化剂组成和反应条件对合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在385℃时,采用摩尔比n(Mo):n(Ni):n(P)=1.19:2.10:1.20的催化剂,可持续反应48h以上,对羟基苯甲腈产率可达61%.  相似文献   

11.
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氯化钾、硫酸为原料,萃取法生产硫酸钾的工艺流程,进行了全流程的循环试验,证明该流程是可行的.并对该流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溶解度法研究了25℃时Ho2(SO4)3—(NH4)2SO4—H2O和Er2(SO4)3—(NH4)2SO4—H2O,两种水盐体系相图。证明了上述两三元水盐体系的相图是由三支液相平衡线即:(NH4);SO4;复盐水合物Ho2(SO4)2·(NH4)2SO4·8H2O或Er2(So4)3·(NH4)2SO4·8H2O及八水合物Ho2(  相似文献   

13.
以羊软骨为实验材料,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二甲基亚砜(Me2SO)作为保护剂,在4、-20、-30、-70℃温度下研究对羊软骨细胞存活率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e2SO对细胞的存活率和SDH活性的影响受温度和体积分数的影响较大.在4~20℃时,Me2SO作为单独冷冻保护剂的最佳初始体积分数为10%~20%.在-20~-70℃时,Me2SO作为羊软骨细胞保护剂的最佳应用体积分数为10%~45%.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C6o乙醇胺衍生物与Fe^3 ,Fe^2 ,Cu^2 ,Zn^2,Co^2的配合物,以及C50乙二胺衍生物与Fe^2,Cu^2,Zn^2的配合物,并应用红外光谱和电子能谱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以双氧水氧化苯酚和4—氨基安替吡啉生成醌型染料的反应作为探针,应用紫外光谱法,通过测量体系的吸光度随时间变化的A-t曲线来研究类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此类配合物均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回收再用性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硫酸和固态酸对大米草多糖水解的条件及其水解产物的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米草多糖水解产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最佳硫酸水解浓度为1.6mol·L^-1佳水解时间为4h,水解产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85.7%,最佳固态酸水解条件为90℃,4h,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82.0%.大米草多糖水解产物对仪.葡萄糖苷酶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最佳硫酸水解浓度为0.6mol·L^-1佳水解时间为5h,水解产物对仪.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48.6%.研究结果初步证明大米草多糖水解产物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为大米草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源对水稻幼苗根氨同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氮索含量相同、但来源不同的氮源分别加入到水稻培养液中,分析了不同氮源对水稻幼苗根氨同化酶活性的影响.与无氮培养的水稻根相比,(NH4)zSO4,NH4NO3,KNO3,谷氨酸(Glu)和谷氨酰胺(Gin)都能分别促进水稻根谷氨酰胺合成酶(GS)、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合酶(NADH-GOGAT)和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活性.(NH4)2SO.对GS和NADH-GOGAT活性促进最为显著,而Gln对GS和Glu对NADH-GOGAT的活性分别影响最小.Glu对NADH-GDH活性的诱导稍强于其它氮源.这些结果提示,不同氮源对水稻根氨同化酶活性影响的差别也许反映了这些物质对水稻根部氮索代谢的影响以及对这些酶诱导能力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SO_4~(2-)/TiO_2-SnO_2、SO_4~(2-)/ZrO_2-SnO_2、SO_4~(2-)/SnO_2催化剂,对它们进行了部分物性测试,并测定了它们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发现此类催化剂的酸性很强,远远超过SiO_2-Al_2O_3固体酸催化剂,对酯化反应具有良好的活性.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证明,SO_4~(2-)以双配位形式结合在催化剂金属离子上,未生成硫酸盐.同一组成的催化剂的活性与催化剂中的SO_4~(2-)%含量,脱附温度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络合滴定法测定有机砷化合物中的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氧瓶或消化分解LaCl_3-EDTA和YCl_3-EDTA法测定有机砷化合物中砷的新方法。LACl_3-EDTA法适用于氧瓶分解,样品含硫有干扰;YCl_3-EDTA法不受SO_4~(2-)干扰,因而还适用于以硫酸为主要消化剂的消化分解和测定。测定误差<±0.30%。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在稀硫酸介质中并有亚铁氰化钾存在时,锌与亚甲蓝所形成的配合物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经摩尔比法测定,此配合物组成比为1∶2(锌∶亚甲蓝),摩尔吸光系数为1.01L·mol-1·cm-1。桑德尔灵敏度为6.45×10-4μg/cm2。在25ml容积中,0—10μgZn遵守比尔定律,配合物可稳定2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发现了硫酸介质中,锡(Ⅱ)催化H2O3、KIO3与中性红之间的褪色反应。研究了反应的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锡(Ⅱ)的新方法。灵敏度为4.4×10-12gSn2+/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