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简明介绍了光学合成孔径的两种成像方式和光学波段合成孔径的发展概况。全面介绍镜面拼接、稀疏孔径和位相阵列3种合成孔径结构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归纳出了目前光学合成孔径技术在天基和地基观测系统的发展趋势及技术难题。与传统单一口径的光学系统相比,光学合成孔径系统具有更高的分辨率、镜面加工难度低、易折叠、重量轻等特点,是实现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系统的一种重要且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光学合成孔径成像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伟  王治乐  龙伟军 《光学技术》2003,29(6):757-761
介绍了光学合成孔径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简要阐明了合成孔径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分类以及在光学波段的主要应用。归纳出了光学合成孔径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地基合成孔径系统向长基线方向发展;天基系统向超轻量化方向发展;图像处理正在成为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技术重点是从地基系统向天基系统转移,并被应用于更多领域。概括了光学合成孔径成像系统的各种应用方案及特点。与传统的光学系统相比,合成孔径成像技术具有如下特征和优点:可降低光学元件的加工难度和天基光学合成孔径成像系统的发射体积和重量,可节约发射费用。  相似文献   

3.
用干涉法实现光学合成孔径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传统干涉成像方式的分辨率受限问题,提出了一种干涉条纹场的合成来提高分辨率的方法,并以实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从几何光学理论出发,详细推导了斐索型光学合成孔径成像系统的近轴非相干成像条件,即子望远系统的角放大率等于系统的线性缩放因子。对于焦平面上的像点而言,合成孔径成像系统可等效为一个带有特殊形状孔径光阑的望远系统,这要求该孔径光栏的开口形状和位置分布与合成孔径成像系统各子系统孔径大小和位置分布相一致。我们由此得到了斐索型合成孔径成像系统的主要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5.
首先阐明了光学合成孔径成像系统的原理。合成孔径成像系统在获得高截止频率的同时,降低了系统的中频性能,并且合成孔径成像系统的信息获取在方向上具有可选择性。然后对合成孔径成像系统的点扩散函数和光学传递函数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与合成孔径系统的成像原理一致。最后通过对辐射靶标的成像实验,再次对合成孔径成像系统的特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SAIL)光学成像处理器的原理方案,基于侧视/直视SAIL单点目标回波收集方程,对此光学处理器的数据加载时空坐标转换、成像分辨率、成像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给出了SAIL大口径验证样机获得的目标回波数据的成像结果。此SAIL光学处理器结构简单、紧凑、功耗低,且具有实时、实地处理SAIL回波信号的能力,在未来机载、星载SAIL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8.
光学合成孔径成像技术的uv覆盖与孔径排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燮佳  吴桢 《应用光学》2012,33(1):30-36
从地平坐标系和时角坐标系出发,运用坐标旋转公式推导出光学合成孔径成像技术中干涉阵排列和uv覆盖之间的几何关系式,以特定观测天区为例,在南京模拟三孔径Y型阵,并运用蒙特卡洛法对2个目标函数分别优化,将其优化结果进行比较,找到比较适合该文的目标函数。  相似文献   

9.
刘立人 《光学学报》2014,(5):261-268
在直视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SAL)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干涉的产生三维成像的原理方法。首先对于交轨向正扫描和反扫描的柱面镜进行位置偏置,造成交轨向成像频谱的平移并产生相对线性相延,然后逐一对一对交轨向正扫描和反扫描收集聚焦像进行相干叠加,并由此产生自干涉。自干涉产生的交轨向平展条纹对于目标面的倾斜投射即可产生包含目标高度信息的波痕干涉图,最后通过解包裹算法产生表征目标表面轮廓的等位线图。本方法采用一发一收的雷达结构通过单航过干涉法实现三维成像,结构简单,原理有效,同时具有抗大气、运动平台等相位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光学合成孔径成像系统子孔径像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旗海  王治乐  张伟 《应用光学》2006,27(2):112-115
根据波像差理论,推导了光学合成孔径成像系统单个子孔径存在各种像差时波面方差与子孔径数(N)的关系。推导结果表明,piston误差对系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离焦误差、倾斜误差、球差、彗差和像散。运用离焦误差对piston误差、球差和像散进行像差平衡,其效果显著,特别是球差引起的波面方差下降90%。系统各项像差系数随子孔径数的增加而降低;当子孔径数大于6时,各像差系数变化缓慢。根据瑞利判据,计算N(N≤6)个子孔径合成系统的像差允限和相应的3孔径系统的斯特列尔比。  相似文献   

11.
光学综合孔径成像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光学综合孔径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与点扩散函数和光学传递函数的关系,以G o lay-3阵列结构为例,从空间域和频率域对光学综合孔径成像技术进行理论仿真和实验研究。在空间域从理论上分析光学综合孔径成像系统的点扩散函数,对复杂目标的成像通过目标函数与点扩散函数的卷积求得,点扩散函数决定了成像质量。通过数值仿真和模拟实验取得了点扩散函数强度分布图,两者分布规律一致证明理论分析正确。在频率域研究光学综合孔径调制传递函数,理论仿真和实验取得的调制传递函数表明,空间域和频率域内光学综合孔径成像技术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轴对称综合孔径光学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和成像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江芹  钱霖  吴泉英 《应用光学》2008,29(4):548-552
综合分析目前各种综合孔径光学系统的结构和成像特征,并对它们作了比较。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单环轴对称综合孔径光学系统和双环结构的轴对称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了轴对称综合孔径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及其调制传递函数(MTF),并对其成像性质作了评估与比较。讨论了一种4+2双环结构的轴对称综合孔径系统的结构形式,对其成像特点作了详细描述,最后运用图像复原维纳滤波器对系统成像图做了处理,以使这种轴对称综合孔径系统具有更理想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菲索式合成孔径望远镜光学系统,用3个小口径子孔径合成大口径以获得等效大口径的分辨率。首先,兼顾空间频率u-v覆盖和结构简单化,选择子孔径排列方式为Golay-3阵列,填充因子F=0.44。然后,依据光学系统结构特性,将光学系统分成子孔径、光束控制器和光束组合器,分别进行光学设计。无焦式子孔径采用后接双胶合消色差透镜的卡塞格林结构,孔径为300 mm,视场为0.2°,角放大率为10。光束组合器为五片式结构,采用高折射率玻璃和特殊部分色散玻璃,焦距为600 mm,F/#=6,视场为2°。分析总系统点扩散函数和调制传递函数显示:总系统等效口径为子孔径口径的1.89倍,总系统角分辨率为0.24″。  相似文献   

14.
The modified synthetic transmit aperture (STA) algorithm is described. The primary goal of this work was to assess the possibility to improve the image quality achievable using synthetic aperture (SA) approach an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ified algorithm using phantoms. The modified algorithm is based on the coherent summation of back-scattered RF echo signals with weights calculated for each point in the image and for all possible combinations of the transmit-receive pairs. The weights are calculated using the angular directivity functions of the transmit-receive elements, which are approximated by a far-field radiation pattern of a narrow strip transducer element vibrating with uniform pressure amplitude over its width. In this way, the algorithm takes into account the finite aperture of each individual element in the imaging transducer arra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pproach developed was tested using FIELD II simulated synthetic aperture data of the point reflectors, which allowed the visualization (penetration) depth and lateral resolution to be estimated. Also, both simulated and measured data of cyst phantom were used for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imaging contrast improvement.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obtained using 128 elements, 4 MHz, linear transducer array of the Ultrasonix research platform. The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using the modified and conventional (unweighted) STA algorithms revealed that the modified STA exhibited an increase in the penetration depth accompanied by a minor, yet discernible upon the closer examination, degradation in lateral resolution, mainly in the proximity of the transducer aperture. Overall, however, a considerable (12 dB) improvement in the image quality, particularly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the transducer’s surface was demonstrated. The modified STA method holds promise to be of clinic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in the applications where the quality of the “near-field” image, that is the image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the scanhead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such as for instance in skin- and breast-examinations.  相似文献   

15.
杨国光  徐明 《光学学报》1993,13(9):05-811
本文对一种成像系统——光栅干涉合成孔径成像系统进行了研究,证明这种频域成像系统具有高分辨,甚至超分辨的性能.用计算机控制的模拟点目标以及同步光栅扫描,完成了二维孔径合成实验,证明这种大瞬时光谱带宽的频谱孔径不受衍射极限限制,对空间点目标有极高的位置分辨率,存在超分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第二讲合成孔径声纳成像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华  刘纪元 《物理》2006,35(5):408-413
文章在介绍了图像声纳的特点、合成孔径声纳(synthetic aperture sonar,SAS)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合成孔径声纳的原理、技术难点、成像算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着重分析了合成孔径声纳成像过程中高分辨率的获取方法、水声信道对成像的影响、多子阵技术及其成像算法、稳定的声纳运动平台和运动监测问题、运动补偿与自聚焦方法等.文章还给出了国内外合成孔径声纳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进而展望了合成孔径声纳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大型光学综合口径望远镜的新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品仲 《光学学报》1994,14(4):03-407
建议一台4.3m光学红外新技术望远镜,并与北京天文台2.16m望远镜用真空管道联机集像作CCD照相和光干涉测量,提高焦光能力达4.8m口径,分辨率可接近10余米口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