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初中数学的学习应该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为此教师需要改变“满堂灌”的观念.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教会学生这道题怎么解,而是让学生经历探索解答的过程,归纳多种解法的共性,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提炼解题的通法,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笔者呈现一道市质检题的解法简析及变式训练,既充分展示构思创意,又深入探析多种解法,回归数学本真,“万变不离其宗”,从中感悟解题反思,“思解题能力与思维、思教学方法与导向”.  相似文献   

3.
波利亚曾经说,如果学生得到问题的解答,并且很干净利落地写下论证后就会合上课本,去做其他事情.这样做,学生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解题反思.波利亚认为,学生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重新考虑与检查这一结果及其解答路径,可以巩固知识,发展解题能力. “解题反思”是指对一道数学题经过艰辛尝试,获得正确的解答过程之后,必须认真进行如下探索: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查哪些方面的概念、知识和能力?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本题有无其他解法即一题多解?众多解法中哪一种最简捷?把本题的解法和结论进一步推广,能否得到更有益的普遍性结论——举一反三,多题一解?如此种种,就是“解题反思”.  相似文献   

4.
凃海元 《中学数学》2023,(10):58-59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解题思给能力的有效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思维习惯,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文中以“45°角的处理”为例,详细分析了一题多解对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1引言数学是思维为主的科学,解题能力是衡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学生注意的指向不同,解题方法也会随之变化.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倡导“一题多解”,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审视分析同一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不同方法求得同一结果的思维过程[1].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一题多解”及解题后的反思是学习数学解题方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由于数学解题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谁也无法教会学生所有的题目,解题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有限道题的学习去领悟那种解无限道题的数学机智,实现此目标的途径主要有两个:解题分析和案例研究.而解题分析的最佳时机“可能是读者解出一道题的时候,或者是阅读它的解法的时候”(波利亚语),可见,对题解的研究(即“阅读它的解法”,下文称“题解研究”)是学会解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一题多解是开发学生培养思维的极好途径.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分析题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用不同解法求得结果的思维过程.一题多解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多种解题技巧,也有助于全方位地观察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地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使之思维灵活,解题思路开阔,应变能力增强,这正是数学一题多解的魅力所在.下面以2011年浙江衢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24题为例: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据此笔者认为:解决数学例题教学中存在的“懂而不会”现象,构建例题教学高效课堂,首先要选择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其次是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从中找到解题方法与规律,更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对问题进行反思,掌握探究变式拓展的方法,以达到解一题,通一类,带一串的目的.本文结合笔者执教的高三数学复习课“解析几何中的定点定值问题”,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在学习和研究例、习题的解法时,如果关注和留意解法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题目解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时时对题目进行总结和反思,当然会对解题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下面举几例一题多解,从题的变式中一看便知哪个是巧解,哪个是通解.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做题时,既要关心巧解,又要寻求通解.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研究和钻研数学试题,有一题多解的意识,善于一题多变,掌握编题变题的技巧,认真归纳经典题型的解法,使多种解法归一为一体,形成通性通法,让多题归纳成一类形成一解,这样解题思路和思维就会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成为一个整体,加深对数学知识体系化和网络化,不断提炼解题编题技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和编题技能的独创性.总之,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一种能力,学生有联想的思维活动,真正形成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大目标,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了凸显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培养和解题能力的高效,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与反思中发现,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利用开放题、错题,利用解题后的反思和在解题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等都能有效实现数学教学发展学生思维的目标,从而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使学生步人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解后而三思     
解题反思是指数学解题后,反思解题过程,优化解题方法,推广解题结论,提炼解题规律,积累解题经验,拓宽解题视野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可以巩固他们的解题能力.”解题反思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而要让解题反思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解题活动之中,使反思行动成为学生解题的自觉行动,就必须让学生知道怎样反思,思什么.  相似文献   

13.
徐芬 《中学数学》2012,(12):86-87
新课程要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文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策略. 一、重视一题多解,开阔解题思路 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位审视分析同一问题中的数量、位置关系,用不同解法求得相同结果的思维过程.通过探求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可以引出相关的多个知识点和解题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思维的变通性、独创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审视了分析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甲卷理科第21题,沿着不同的思考方向,寻求该题的多种解法;并就该题进行变式探究,意在通过多题一解,抓住问题的本质.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相互结合与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5.
数学书籍、数学杂志、数学教师都在通过各种方法教学生如何解题,尤其是如何解难题.相当多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确实学会了许多难题的解法,常常看到当他们得到问题的解答后,就觉得万事大吉,考虑再去做其它更难的题,以为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解题  相似文献   

16.
例谈数学选择题审题中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解题,轻反思;重大题反思,轻小题反思;重解后反思,轻解前反思.上述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严重制约着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因而本文试以数学选择题为例,来说明如何对其审题进行反思,旨在降低数学选择题解答中居高不下的错误率.  相似文献   

17.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离不开对解法的研究.通常一道题目的解法有很多,有的甚至多达几十种.这些解法有时候看起来实在是“太精彩”,让人难以“割舍”.但我们知道,一方面未必每种方法都适合学生,有些看似好的解题方法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讲了学生也难以掌握;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在考试时多一种解法就多一条“生路”,方法应该是越多越好.面对这两难的境地,教师该如何“抉择”?例1(2013年高考浙江数学理第7题)设△ABC,P0  相似文献   

18.
“一题多解”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发散思维等,教师应注重将“一题多解”的意识渗透到数学解题教学中.本文结合一道解三角形的证明题,从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推理证明以及平面几何等不同的视角切入并展示不同方法,让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之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怎样教学生解数学题,一直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所思考的重点之一.最近,笔者阅读了某杂志刊登的“自然解法”系列文章,其大多是一题多解的解法介绍,笔者认为大多数学生最近发展区认知水平来源于教材及一些基础题,教师应利用教材及基础题,引领学生对一些综合问题自然生成解法.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试题往往有多种解法,学生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会根据学生自身对问题的熟悉程度和知识存储于脑海中的熟练程度进行取舍。教师面对解决方案比较多的问题时,往往可以呈现一题多解的方式引导学生辨别、思考哪些解法更为优秀、更值得总结和吸收。笔者常常在公开课中看到教师在讲解一题多解的问题时,基本的呈现模式是:分析思考→多解探索→总结方法。这种流程是现阶段一题多解复习教学主要采用的,这里笔者觉得教师对问题的分析是透彻了,但是对于一题多解的本质认知向学生渗透的还是不足,缺失一种更高层面的问题思考,这样的一题多解只能适用于学生能够做一些做过的数学问题,遇到新的数学问题学生往往依旧是一片茫然。笔者认为,一题多解不能仅限于上述基本解题层面,更需要向学生渗透一题多思,从思想层面去引领一题多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