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亲核加成活性较高的醛、酮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的普遍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并放热,但亲核加成活性很高的乙醛却是一个例外,部分有机化学实验教材编者却不甚了解这个例外。本文揭示了存在这个例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乙醛与亚硫酸氢钠加成实验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
廖林芳 《化学教育》2015,36(7):71-73
将课本中乙醛银镜反应提及的反应容器改成烧瓶,并将试剂的用量和浓度进行量化,同时还将加热的方式进行更改,在短时间内将制镜原理精彩地呈现在课堂上,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从化学热力学角度探讨乙醇直接脱氢和氧化脱氢的反应属性,认为直接脱氢的反应温度应高于322.5℃。说明决定反应温度的相关要素,对化学教学中相应的反应温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克福 《化学教育》1985,6(1):34-35
取多股导线内的细铜丝,卷成螺旋状、浸入AgNO3溶液,使铜丝表面覆盖一层灰黑色的银。将铜丝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后烘干,再在喷灯火焰上灼烧,使它表面呈黑色,冷却后备用。  相似文献   

5.
曹秀萍 《化学教育》1996,17(11):29-29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经常做乙醛性质实验。乙醛在常温下会自动聚合成三聚乙醛。若用这种乙醛做银镜反应实验,将得不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詹晓渊 《化学教育》1996,17(9):34-34
乙醇氧化制乙醛是中学有机化学部分的一个重要实验。因此,设计出一个原理正确、仪器常见、装置简单、操作方便而又现象明显、成功率高的实验方法,对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微型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黎茂坚 《化学教育》2003,24(1):43-43
在一支57mm~8mm长约20cm玻璃管一端,装入约1gCuO粉末,CuO离玻璃管口约4cm,再塞上一小团脱脂棉,用滴管吸无水C2H5OH滴在棉团上,滴到棉团湿透即可,套上乳胶头。  相似文献   

8.
乙醇脱氢生成乙醛实验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热(黑)铜丝成分及其在乙醇脱氢实验中的作用,运用乙醇脱氢原理,设计了乙醇脱氢实验新方案。  相似文献   

9.
陈廷俊 《化学教育》2013,34(3):68-69
1问题提出 乙醛还原新制Cu(OH)2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通常用于检验有机分子中醛基的存在.人教版教材的实验步骤为: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 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得到新制的氢氧化铜,振荡后加入40%乙醛溶液0.5 mL,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1]. 在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试管内液体由深蓝色逐渐变成浅蓝色→黄绿色→橙黄色的浑浊物,试管底部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液面上层还有少量红褐色油滴.究竟哪个实验现象能证明乙醛还原氢氧化铜?产生这一系列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林昌必 《化学教育》1986,7(5):41-41
按图(见38页右下图)装配仪器。先将一适用的试管注入硝酸(需较多氯水照图A做,需少量氯水照图B做),放入已盛有水的烧瓶或锥形瓶中(制备量少时可用大试管),再将带有单孔塞的分液漏斗(或滴管)插入、塞紧(滴管应先吸盐酸)。  相似文献   

11.
黄秋玲 《化学教育》2006,27(1):57-58
通过4个探究实验,步步为营,探究出了一套较为理想的乙醇催化氧化成乙醛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2.
薛文 《化学教育》2006,27(6):54-54
现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中,在“乙醛醛类”一节中写适:乙醛也能被另一种弱氧化剂,即新制的氢氧化铜所氧化.又写适:溶液中有红色沉淀 产生.该红色沉淀是Cu2O,它是由反应中生成的Cu(OH).被乙醛还原产生的.这也是检验醛基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志祥 《化学教育》1983,4(6):46-46
我们对“木材的干馏”(初中化学课本第105页)和煤的干馏(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第159页)简化了实验装置和操作,实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杨明庭 《化学教育》1989,10(5):39-39
这个装置由废弃的35-mm胶卷暗盒(或类似的容器)、9-V电池及其活动揿扭接头、200-300Ω的电阻和发光二极管(LED)来制作。  相似文献   

15.
孙树店 《化学教育》1984,5(6):45-45
按图组装仪器。先压挤胶帽,则电石与水作用产生乙炔。在针头处点燃,火焰明亮,且冒黑烟,但不能使细铁丝熔断。然后开启分液漏斗活塞,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  相似文献   

16.
乙醛2个特征反应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湘强 《化学教育》2009,30(3):63-64
做银镜反应实验常常遇到一些问题,如镜面发暗,不够光亮,不产生银镜等。而乙醛与氢氧化铜反应常遇到产生黄褐色混浊、暗褐色沉淀或红褐色沉淀等问题。针对以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提出了这2个实验在试剂配制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教师提高这2个实验成功率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演示实验的创新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海明  杨赶龙  唐煜  何小英 《化学教育》2006,27(5):57-57,64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中乙醇氧化生成乙醛演示实验中的装置、现象、绿色环保3个方面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进行了创新与改进,以及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绿色环保意识、师生互动教学方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应用氯化钙与乙醇形成的结晶醇在加热条件下释放出乙醇的性质,作为乙醇氧化成乙醛实验中乙醇蒸气的固体载体,增加实验操作的方便性,同时节约了乙醇;将乙醛生成和检验实验同步进行,解决了演示实验时间长和教材实验依靠闻乙醛气味的不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朱式玉 《化学教育》1992,13(2):38-38
20世纪40年代顺磁共振光谱实验证明,氧分子具有顺磁性,还证明氧分子里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它的这种性质,目前已经用分子轨道理论给予解释。正是由于氧分子里有两个未成对电子使氧分子本身具有磁矩,在外界磁场作用下,氧分子磁矩沿着外磁场排列,犹如形成了许多微型的小磁针呈现了顺磁性,因而氧气能被磁铁所吸引。  相似文献   

20.
聚乙醛     
乙醛可以由乙炔和乙醇来制备,因而由乙醛来合成高分子材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途径。 M.Letort及其共同工作者最早研究了乙醛的聚合反应。M.Letort找到了合成高分子量聚乙醛的方法,即所謂結晶聚合法,使乙醛冷冻至凝固点(-123.3℃)以下,乙醛即能聚合成分子量为800,000~3,000,000的聚乙醛。研究表明,聚合引发剂为乙醛自动氧化反应生成的过氧化乙酸。聚乙醛的产量可以由凝固速度和引发剂浓度来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