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成若干五齿Schiff碱配体与Fe(Ⅲ)的配合物,以红外光谱、紫外一可见光谱、1H核磁共振以及Mössbauer谱等手段研究其性质。结果表明,Schiff碱与Fe(Ⅲ)配位后,NO3-以单齿形式与铁键合,所有配合物呈高自旋态,未观察到强反铁磁性偶合。  相似文献   

2.
Fe(ⅠⅡ)Schiff碱配合物的磁性质和电化学还原性是该类配合物的基本特性.虽然[Fe(5-NO_2saldpt)]_2O,Na[Fe(salen)(ON)_2],Fe(aslen)(SON)等配合物的制备早有报道,但对于它们的核磁共振性质、电化学还原性尚未研究.本文研究三种配合物:单核高自旋配合物、单核低自旋配合物、以及氧桥双核配合物.所用Schiff碱为:  相似文献   

3.
将一系列苯并-10-氮杂-15-冠-5或吗啉基取代的不对称双Schiff碱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在常压和120℃条件下用于催化氧化对二甲苯研究。探讨了Schiff配合物中心金属离子、Schiff碱配体中挂接的氮杂冠醚环、配体芳环上取代基等对催化氧化对二甲苯反应活性及其氧化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中氮杂冠醚的存在能显著缩短反应诱导期、提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Schiff碱Mn(Ⅲ)配合物比Schiff碱Co(Ⅱ)和Schiff碱Cu(Ⅱ)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氮杂冠醚Schiff碱Mn(Ⅲ)配合物催化氧化二甲苯的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分别达75%和90%。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种自合成的Schiff碱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氧和DNA的相互作用.发现此种Schiff碱配合物能与氧发生相互作用而具有吸氧功能,并对氧的电还原有催化作用,同时还发现dsDNA能与此种Schiff碱配合物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特别是Fe(Ⅱ)Schiff碱配合物更易与dsDNA结合.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自合成的Schiff碱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氧和DNA的相互作用。发现此种Schiff碱配合物能与氧发生相互作用而具有吸氧功能, 并对氧的电还原有催化作用, 同时还发现dsDNA能与此种Schiff碱配合物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Fe(II)Schiff碱配合物更易与dsDNA结合。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自合成的Schiff碱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氧和DNA的相互作用。发现此种Schiff碱配合物能与氧发生相互作用而具有吸氧功能, 并对氧的电还原有催化作用, 同时还发现dsDNA能与此种Schiff碱配合物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Fe(II)Schiff碱配合物更易与dsDNA结合。  相似文献   

7.
陈新斌  杨艳 《有机化学》2000,20(4):547-550
首次报道了新型Schiff碱配合物-双[N,N'-亚乙基-2,2'-(苯亚甲基)二(3,4-二甲基吡咯-5-醛缩亚胺)]合单金属配合物MH~2[M-Mn(Ⅱ)、Fe(Ⅲ)Cl、Cr(Ⅲ)Cl、Cu(Ⅱ)、Co(Ⅱ)、Ni(Ⅱ)、Zn(Ⅱ)的合成方法及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8.
新型Schiff碱单核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新型Schiff碱配合物-双[N,N’-亚乙基-2,2’-(苯亚甲基)二(3,4-二甲基吡咯-5-醛缩亚胺)]合单金属配合物MH_2L[M=Mn(Ⅱ)、Fe(Ⅲ)Cl、Cr(Ⅲ)Cl、Cu(Ⅱ)、Co(Ⅱ)、Ni(Ⅱ)、Zn(Ⅱ)]的合成方法及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二(3 羧基水杨醛叉)缩1,3 丙二胺(TS)Schiff碱配体的Ni(Ⅱ)单核配合物Na2Ni(TS)·2H2O和Ni(Ⅱ) Fe(Ⅲ)异双核配合物NiFe(TS)Cl·2.5H2O 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光谱、UV光谱及差热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由于第二金属离子的配位增强了内部镍离子的电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新型Schiff碱单核及异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谱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首次报道了新型Schiff碱配合物--双[N,N'-亚乙基-2,2'-(苯亚甲基)二(3,4-二甲基吡咯-5-醛缩亚胺)]合单金属配合物MH2L[M=Mn(Ⅱ),Fe(Ⅲ)Cl,Cr(Ⅲ)Cl,Cu(Ⅱ),Co(Ⅱ),Ni(Ⅱ),Zn(Ⅱ)]及异双金属配合物MnML[M=Fe(Ⅲ)Cl,Cr(Ⅲ)Cl,Cu(Ⅱ),Co(Ⅱ),Ni(Ⅱ),Zn(Ⅱ)]的合成方法及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种吡啶甲醛类Schiff碱铁配合物[Fe(PA2OPd)C12]Cl,并考察了配合物对环己烯绿色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及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吡啶甲醛类Schiff碱铁配合物对环己烯的环氧化反应有比较高的催化活性及选择性.以过氧化氢为氧源、[Fe(PA2OPd)C12]Cl为催化剂、在pH=5.0左右的乙酸乙酯溶液中25℃反应6.0 h,环己烯转化率可达90.5%,环氧环己烷选择性可达97.2%.  相似文献   

12.
陈冬梅  杨一心 《应用化学》2012,29(7):775-779
在甲醇中合成了2-乙酰基苯并咪唑缩牛磺酸Schiff碱型配体及其与Eu(Ⅲ)的配合物。 通过Eu化学和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确定了配体与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 Eu(Ⅲ)配合物为Eu2L3(NO3)3(L=C11H12N3O3S)。 配合物荧光发射主要是Eu3+微扰的配体发光,其次为中心Eu3+离子的窄带发射。 当λex=330.0 nm时,配合物发射Eu3+离子的特征窄带荧光;当λex=410.0 nm时,Eu3+发射λem=525.0 nm的荧光。  相似文献   

13.
Co配合物;异亚硝基乙酰丙酮及其Schiff碱混配体Co(Ⅲ)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水杨醛牛磺酸Schiff碱与镝(Ⅲ)的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摩尔电导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非等温条件下,采用Achar微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拟合出配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新型吡唑Schiff碱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氨基-4-氰基吡唑和芳醛为原料合成了10个新型吡唑Schiff碱及铜(II)、镍(II)、锌(II)、钴(II) 4个金属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 IR, 1H NMR及单晶解析表征了Schiff碱及金属配合物的结构. 测定了Schiff碱及金属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活性. 生物活性研究表明, Schiff碱及金属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其中铜(II)和锌(II)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Salen是最简单的Schiff碱之一。最近发现,其Fe(Ⅲ)的配合物Fe(Salen)NO_3能与仲胺作用,并很快生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另一方面,一些含Fe_4S_4簇的酶能将NO_2~-催化还原成氨。本文研究了Fe(Salen)NO_3与NO_2~-的作用及其产物的某些性质。 1 实验和结果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从S-苄基二硫代肼基甲酸衍生的Schiff碱的配合物,进行了组成分析、红外、电子光谱和磁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邻氯苯甲醛Schiff碱(以HL_1表示)形成反磁性的八面体配合物,其中配体为单价双齿阴离子。亚苄基丙酮Schiff碱(以HL_2表示)形成钴的双聚结构的配合物[Co_2(HL_2)2(L_2)_2X_2],其中X=Ac~-或Cl~-,并作为桥配体,Co(Ⅱ)有八面体配位环境。配合物具有异常低的磁矩,表明2个Co(Ⅱ)离子之间存在着磁交换相互作用,显反铁磁性。抑菌活性试验表明配体HL_1及其配合物存在活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苯并-10-氮杂-15-冠-5或吗啉基取代的单Schiff碱过渡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在常压和120℃条件下,以空气为氧源,研究了对二甲苯催化氧化反应。实验探讨了Schiff碱配合物中心金属离子、Schiff碱配体中挂接的氮杂冠醚环、配体芳环上取代基和反应时间等对对二甲苯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chiff碱配合物中氮杂冠醚的存在能显著缩短反应诱导期,提高催化反应活性和产物选择性;Schiff碱Mn(III)配合物比Schiff碱Co(II)具有更高的催化反应活性;氮杂冠醚Schiff碱Mn(III)配合物对于二甲苯的催化氧化反应转化率大于60%,对甲苯甲酸产物的选择性均高于70%。  相似文献   

19.
吴功德  孙予罕  王晓丽  王芳  魏伟 《催化学报》2011,(12):1812-1821
将3种典型的氨基酸-水杨醛Schiff碱铬(III)配合物固载于介孔MCM-41上,制得非均相Schiff碱铬配合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固体粉末衍射、N2吸附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30%H2O2为氧化剂,考察该配合物对环己烯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均相配合物非均相化后,其催...  相似文献   

20.
用5-硝基水杨醛与硫脲缩合制备出一种Schiff碱配体,将其分别与Cu(Ⅱ),Zn(Ⅱ)和Ni(Ⅱ)作用合成出了Schiff碱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摩尔电导率、核磁共振等分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表征和测试,并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及其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