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手征SU(3)夸克模型和扩展的手征SU(3)夸克模型的框架下,用变分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同位旋为0、1,自旋宇称为0~ 、1~ 和2~ 的ud■四夸克系统6个低组态的能量.模型的参数取自以前的工作,它能很好地描述核子-核子散射相移以及核子-超子散射截面.S道相互作用的参数由拟合K介子和K~*介子的质量定出,并且考虑了具有相同量子数的态之间的态混合效应.结果表明,同位旋为0且自旋宇称为1~ 的ud■能量低于相应的K~*K~*的阈能,且该组态中KK~*的成分相当小,因此该组态的宽度可能较小,可视为一个可能的四夸克态的候选者.  相似文献   

2.
在非相对论夸克模型内,利用手征超精细相互作用,把原来对五夸克系统qqqqˉq能谱的预言,扩展到了七夸克系统qqq(qˉq)2的基态和轨道第一激发态能谱的计算,所使用的参数也是来自于五夸克系统.预言了最低七夸克态的能量大约是2.1 GeV,自旋-宇称是JP=1也存在一些三夸克系统和五夸克系统,所以能量在2 GeV以上的重子激发态可能是这3种夸克成分的混合.+或者JP=1?.由于在这个能区22  相似文献   

3.
在非相对论夸克模型内,利用手征超精细相互作用,把原来对五夸克系统qqqq¯q 能谱的预言,扩展到了七夸克系统qqq(q¯q)2 的基态和轨道第一激发态能谱的计算,所使用的参数也是来自于五夸克系统。预言了最低七夸克态的能量大约是2.1 GeV,自旋-宇称是JP =1/2+或者JP =1/2-。由于在这个能区也存在一些三夸克系统和五夸克系统,所以能量在2 GeV 以上的重子激发态可能是这3 种夸克成分的混合。The low-lying energy spectra of 7-quark systems qqq(q¯q)2 is investigated with the schematic flavor-spin interaction, as an extension of the qqqq¯q five quark model. The lowest qqq(q¯q)2 state with an approximate energy 2.1 GeV and the spin-parity JP =1/2+ or JP =1/2-, has been predicted with the parameters used in the five quark system.Because of the overlap with the corresponding qqq and qqqq¯q states above 2 GeV, it is possible for the high excited baryon-resonances to have substantial qqq(q¯q)2 admixtures.  相似文献   

4.
在手征SU(3)夸克模型和扩展的手征SU(3)夸克模型的框架下, 用变分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同位旋为0、1, 自旋宇称为0+、1+和2+的udss四夸克系统6个低组态的能量. 模型的参数取自以前的工作, 它能很好地描述核子-核子散射相移以及核子-超子散射截面. S道相互作用的参数由拟合K介子和K*介子的质量定出, 并且考虑了具有相同量子数的态之间的态混合效应. 结果表明, 同位旋为0且自旋宇称为1+的udss能量低于相应的K*K*,的阈能, 且该组态中KK*的成分相当小, 因此该组态的宽度可能较小, 可视为一个可能的四夸克态的候选者.  相似文献   

5.
黄飞  张宗烨  余友文 《中国物理 C》2005,29(10):948-953
在手征,SU(3),夸克模型中,通过求解共振群方程动力学地研究了同位旋,I=1/2,和,I=3/2,道,Nπ,的,S,波和,P,波低能弹性散射相移.所用的模型参数由基态八重态和十重态重子的能量定出, 并能给出不同分波的,KN,散射相移.除了有明显共振态的道以外, 计算得到的各个分波的,Nπ,散射相移和实验值定性一致.  相似文献   

6.
用手征SU(3)夸克模型分析了(Os)6组态的六夸克态能量,结果表明手征SU(3)介子场可以对某些高奇异数的态提供较强的吸引作用,这为进一步讨论是否有可能存在窄宽度的六夸克态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吉日木图  敖登  薛康 《物理学报》2018,67(9):91201-091201
构造夸克间的有效的相互作用势函数是强子物理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学科前沿问题之一.本文对坐标空间中的Breit夸克势函数的完整形式实施消除奇异因子的替代方法,构造出一个有效的夸克势.除了第一项库仑势和第七项常数项势,对其他的项都需进行重新构造,即对第二项和第四项做δ(r)→μ~3e~(-μr)/8π替代,对第三项做1/r→(1-e-μr)/r替代,对第五项和第六项做1/r~3→1-(1+μr)e~(-μr)/r~3替代,由此重新构造出新的势函数,然后用来计算质量劈裂,检验构造势的有效性.为此计算了一组含重介子和夸克偶素的质量劈裂.计算中屏蔽质量μ不是简单的常数,而是取与夸克质量m_i,m_j有关的变量.研究计算发现,只有当屏蔽质量μ取为关于夸克平均质量μ_a=(m_i+m_j)/2的洛朗级数形式μ=c_(-3)(μ_a+0.512)-3+c_(-2)(μ_a+0.512)~(-2)+c_(-1)(μ_a+0.512)~(-1)+c_0+c_1(μ_a+0.512)时重介子η_c-J/ψ,η_b-Υ(1s),还有χ_(c0)-χ_(c1)-χ_(c2)等的夸克偶素之间质量劈裂精确达到实验值,同时其他介子尤其是6个D介子质量精度都比以往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因此,本文构造出一个有效的夸克势模型.  相似文献   

8.
如果Jaffe与Wilczek关于Q5+五夸克态的双夸克图像是正确的话,那就应该存在负宇称的五夸克SU(3)八重态与单态,其中两个双夸克间没有轨道激发.这些态比Q5+质量低,与传统夸克模型中的由三夸克构成的重子的轨道激发质量接近.我们计算了这些负宇称态的质量与磁矩,用手征有效拉氏量讨论了他们可能的强衰变模式和选择定择,发现有两个态可能比较窄.我们建议实验上寻找这九个额外的负宇称态.如果将来的实验确实发现了这些态,那是对Jaffe与Wilczek双夸克模型的直接验证.否则,应该重新评估Jaffe与Wilczek的双夸克图像甚至抛弃这个模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相对论夸克模型,在夸克层次上研究了N-Δ的质量和二者的能量劈裂,通过引入了赝标量π介子云效应,得到了π和核子之间的耦合常数gπNN,以及单胶子交换势和单π介子交换势分别对N-Δ能量劈裂的贡献,计算结果较好地与实验值得到了吻合.另外我们还比较了相对论与非相对论夸克模型在处理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从手征变换不变的要求出发给出了一个包括四种场交换的夸克-夸克等效相互作用势.用处理集团模型的共振群方法计算了核子-核子散射3S11S0态的相移.较好地解释了以往夸克势模型计算中1S0态相移与实验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树华 《物理》2003,32(10):706-706
经过 30年的寻找 ,物理学家终于发现了 5夸克粒子存在的证据 .大多数粒子或是含有 1个夸克和1个反夸克的介子 ,或是由 3个夸克或者 3个反夸克组成的重子 .如今 ,日本和美国的核物理学家发现了一个含有 2个上夸克、2个下夸克和 1个奇异反夸克的 5夸克粒子 .2 0 0 2年 ,TakashiNakano和他在Spring - 8(LEPS)激光电子光子实验组的同事们在日本的一个学术会议上报告了质量为 1.5 4GeV的 5夸克粒子 (pentaquark)的实验证据 .这个粒子是在高能射线与炭核里的中子发生散射的实验中观测到的 .粒子的质量和峰的宽度 (2 5MeV)都与理论预言相符 .…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实验尚未完全排除最轻的超对称夸克伴子--标量顶夸克1(1)的寿命可相当长,以至在它产生后衰变之前有机会与通常夸克或胶子形成‘强子'的可能性的这一事实,建立了这一标量顶夸克1(1)和另一重夸克Q()组成的颜色单态束缚态(c1)和(b1)(以及它们反粒子相应的束缚态)的贝特-沙皮特方程,并借助瞬时近似求出了相应束缚态的质谱.  相似文献   

13.
分别基于组夸克质量模型和流夸克质量模型, 讨论了超新星核心区两味夸克物质到更稳定的三味夸克物质的相变过程. 结果表明, 两种质量模型下相变的特征时标都短于10-8s, 且质量越小的流夸克质量模型的相变速率越快;组分夸克质量模型下所得到的超新星核区的s夸克丰度, 中微子丰度及中微子总能量(除温度)相比前人的结果有轻微的增加, 而流夸克质量模型下所得到的这些参量的增加更为明显, 采用流夸克质量模型更有利于超新星的中微子延迟爆发机理的成功. 关键词: 夸克相变 组分夸克质量 流夸克质量 超新星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零温、强磁场下基于准粒子模型的奇异夸克物质、色味锁夸克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色味锁夸克物质比奇异夸克物质更稳定,压强会随着色味锁态能隙常数的增大而增加.并且发现强磁场下磁星的最大质量会随着色味锁夸克物质的能隙常数的增加而增加,磁星的潮汐形变率会随着能隙常数的增加而增加,磁星最大质量的中心密度会随着能隙常数的增加而降低.结果还说明考虑色味锁态得到的磁星质量半径关系可以满足最近实验观测PSR J0740+6620, PSR J0030+0451,和HESS J1731-347所给出的质量半径约束.  相似文献   

15.
高能重离子碰撞热核环境中J/ψ产额的压低被认为是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生成的重要信号。研究冷核物质中各种核效应对J/ψ 形成过程的影响,是准确理解热核环境中核效应对J/ψ产额压低机制的重要途径。研究了质子-原子核碰撞J/ψ 产生过程中初态部分子分布函数的核效应、入射质子的能量损失效应、以及末态粲夸克对能量损失效应对J/ψ 粒子产额的压低作用,对质子-原子核碰撞J/ψ产生过程的微分截面比RFe/Be(xF)进行了领头阶的唯象分析,并与E866 实验数据中代表J/ψ粒子在靶核外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获取了粲夸克对的能量损失值(3.81±1.71) GeV/fm。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子分布函数的核效应对截面比RFe=Be(xF) 的压低作用在xF > 0区域是随着xF 的增大而增大的;末态粲夸克对的能量损失效应是影响J= 粒子产额压低的重要核效应;当xF较大时(0:65≤xF≤0.92),初态入射质子的能量损失效应在对微分截面比RFe/Be(xF)的压低中起了主要作用。J/ψ suppression observed in hot nuclear matter from heavy-ion collisions is considered as a most reliable signature for the formation of Quark-Gluon Plasma. The study about the nuclear effects on J/ψ production in cold nuclear matter provides an important tool for clarifying the conventional nuclear suppression mechanism in heavy-ion collisions. J/ψ suppression in p-A collisions is studied by considering the nuclear effects on parton distribution, the energy loss of beam proton in initial state, and the finial state energy loss of c¯c pair.The leading-order computations for J/ψ production cross-section ratios RFe=Be(xF) a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selected E866 experimental data with the J/ψ production occurring outside the nucleus, the obtained energy loss of the color octet is (3.81±1.71) GeV/fm. It is found that the nuclear suppression from the nuclear effects on the parton distribution functions becomes larger as the increase of xF in the range xF > 0,the J/ψ suppression on RFe/Be(xF) induced by the energy loss of color octet c¯c is an important nuclear effect, in the region 0:656xF 60:92, the energy loss of beam proton in initial state is the dominant mechanism which causes a reduction of the J/ψ yield.  相似文献   

16.
在夸克质量密度相关模型处理奇异夸克物质滴时 ,会发现其半径随温度增加而变小 .为克服这一困难 ,我们通过使口袋常数 B温度参数化 ,引入了夸克质量密度温度相关模型 .在这一模型中 ,B=B0 [1 - a(T/Tc) +b(T/Tc) 2 ],文章中讨论了参数 a,b的取法. It is found that the radius for a stable strangelet is a decreasing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in quark mass density- dependent model. To overcome this difficulty, we extend this model to quark mass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t model in which the vacuum energy density at zero baryon density limit B depends on temperature. An ansatz B=B 0[1-a(T/T c )+b(T/T c ) 2] is introduced and the regions for the best choice of the parameters are studied.  相似文献   

17.
运用SU(3)手征夸克模型,系统地研究了H,d*和d'三个六夸克体系的结构,分析了SU(3)手征场和矢量耦合禁闭势等非微扰效应对三种六夸克态能量的影响.结果发现,SU(2)手征场的耦合,对形成六夸克态是有利的,但是扩大到SU(3)手征对称,则由于这些手征场的“云”,对六夸克系统形成束缚的双重子态起到了限制的作用,矢量耦合禁闭势有利于H的形成,而对d*则相反.  相似文献   

18.
用手征 SU( 3)夸克模型分析了 ( 0 s) 6组态的六夸克态能量 ,结果表明手征 SU( 3)介子场可以对某些多奇异数的态提供较强的吸引作用 .进一步用共振群方法研究了 ( ΩΩ) 0 + 及 ( ΩΞ) 1+ 等多奇异数系统 ,得到 ( ΩΩ) 0 是一个深度束缚的双重态. An analysis is made for the (0s) 6 six quark cluster states in the chiral SU (3) quark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some multistrangeness states the chiral SU (3) could offer more attraction. Further RGM dynamical calculation of the multistrangeness system (ΩΩ) 0+ and (ΩΞ) 1+ has been done. It shows that (ΩΩ) 0+ is a deeply bound state in the chiral SU (3) quark model.  相似文献   

19.
张爱林 《中国物理 C》2007,31(8):792-796
介绍了多夸克态的研究现状. 主要介绍了四夸克态、五夸克态和双重子态的理论研究. 并列举了实验上观察到的可能是多夸克态的粒子或共振态.  相似文献   

20.
丁勇  吕准  马伯强 《中国物理 C》2004,28(9):947-951
NuTeV实验组报道了用中微子–核子深度非弹散射方法测量到的温伯格角(Weinbergangle)sin2θw的值,并且发现这个值与标准模型的预言值相差3个标准偏差.在这篇文章中,推导了考虑核子海中s夸克与反夸克不对称时Paschos-Wolfenstein关系,分别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波函数计算了在光锥介子–重子波动模型(light-conemeson-baryonfluctuationmodel)下核子海中s夸克与反夸克分布的情况且得出相近的结果.并且发现,由核子海中奇异夸克反夸克不对称所引起的修正能够降低NuTeV的测量的温伯格角的值和标准模型的预言值之间偏差的30%—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