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酸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液晶性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多酸是一类含有氧桥的无机多孩配合物,已有百余年的研究历史,现已在异构体化学、杂多蓝化学、高聚合度杂多阴离子的合成化学、多酸型层往超分子化合物、非线性光学功能特性、药物化学、催化、质子导电功能特性和磁特性等领域有了长足进展[“.由于杂多酸的高分子量及独特结构,研究者对杂多酸的研究兴趣不断增长.我们在有机液晶分子理论的指导下,首次发现了杂多酸超分子化合物溶于适当有机溶剂中可表现出近晶相液晶行为,对开发新型高性能材料和探索液晶态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将有重大意义[’j.1仪器与试剂PE-2400元素分析仪;美国…  相似文献   

2.
树枝状大分子或树枝体由于其完美的拓扑结构和周边表面大量反应性的端基,成为一类理想的可用于构筑结构新颖的大分子液晶材料的预组织骨架结构。本文按树枝状大分子骨架的化学结构分类,对侧链型树枝状大分子液晶的设计合成、液晶相行为及其自组织超结构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评述,重点介绍了聚酰胺-胺、聚丙烯亚胺、聚碳硅烷、聚醚以及聚酯树枝状大分子液晶体系。近些年对树枝状大分子液晶的系统研究发现了许多新颖液晶介晶相,极大地丰富了热致液晶相态的内涵,拓展了液晶研究范畴。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通过对介晶基元、树枝体的化学结构及其代数的选择与调控,可以实现丰富多样的液晶介晶相乃至多级有序的自组织超结构。  相似文献   

3.
4.
以含有液晶基元的单体,2,5-双(4-甲氧基苯甲酰氧基)苯乙烯与丙烯醇,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反应,首次合成了一系列含液晶性单体和非液晶性单体两种结构的共聚物.采用DSC、偏光显微镜和X-衍射方法研究了共聚物的液晶行为,发现单体和所有的共聚物均有明显的热致液晶性及较宽的液晶态温度范围;随共聚物中液晶性单体含量增加,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分解温度Td有所上升,但Tg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5.
一种离子型超分子液晶的合成及其液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羟基联苯腈为原料,合成了N,N-二乙基-N-甲基-6-(4′-氰基联苯氧基)己基碘化铵(WQ),不具液晶性的WQ分别与聚丙烯酸钠和聚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在乙醇-水体系中通过自组装形成复合物,这些复合物表现出液晶性。通过DSC,POM和XRD对复合物的液晶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组装合成超分子液晶聚合物动态功能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电荷转移相互作用、离子相互作用及氢键组装三个方面综述了通过分子自组装合成超分子液晶聚合物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这类体系作为动态功能材料在器件化及应用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展望了这一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离子自组装超分子液晶是超分子体系中相对较新颖和引入注意的领域,它在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介绍目前文献报道的由含铵离子的液晶分子或非液晶分子与含羧基的聚合物和含磺酸离子的聚合物自组装成超分子液晶及含金属离子(锌、铜、锂、氧钒基)的金属离子配位自组装超分子液晶两大类。  相似文献   

8.
溶致性液晶高分子聚苯并噁唑的合成和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为原料,合成了自缩聚型单体4-羟基-3-胺基苯甲酸盐酸盐,在多聚磷酸介质中经溶液缩聚,制得高分子量的聚苯并唑(ABPBO),在聚合后期观察到明显的溶致性液晶高分子所特有的搅拌乳光现象,经推膜及干喷湿纺技术得到了ABP-BO的薄膜和纤维.在甲基磺酸溶液中测定了ABPBO的特性粘数,用X-ray平板照相及X-ray衍射、FTIR、TGA、动态粘弹谱仪等测定和研究了ABPBO薄膜和纤维的结构和性能,抗张强度为1.55GPa,抗张模量为90GPa,在氮气中起始分解温度为657.3℃.结果表明ABPBO是一种高性能的半刚性的溶致性液晶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9.
超分子液晶结合了超分子化学和液晶两者的特点,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在简述超分子化学和超分子液晶概念的基础上,对非共价键结合包括氢键型、离子型和金属络合型的超分子液晶结构和研究现状作了简介,并对超分子液晶常用的表征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近年在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的设计、合成、表征以及结构与性能关系探索方面的进展,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徐筱杰 《化学进展》1999,11(2):202-204
中药复方的特点是多靶酶、多靶点及多种组分起作用。在中药复方的制作过程中也伴随着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可能形成各种复合物。因此中药复方是一个复杂的分子体系,其作用机理也非常复杂。利用实验室方法分离纯化获得组分已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而研究其作用机理更是...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以BaTio_3和PbTiO_3系统为基的铁电半导体陶瓷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电子陶瓷材料。这种材料具有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效应,即随着温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13.
ZSM-5分子筛在低碳烷烃脱氢中的催化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SM-5分子筛是应用广泛的催化体系,常用于烷烃的芳构化、催化裂化及异构化。近年来因其独特的孔道结构及表面酸碱特性,开始应用于低碳烷烃脱氢。本文综述了Zn/ZSM-5及Ga/ZSM-5催化剂对低碳烷烃的脱氢理论研究,概述了Fe/ZSM-5、Cr/ZSM-5、Pt/ZSM-5以及一些其他过渡金属催化剂对低碳烷烃的催化应用;探讨了ZSM-5基催化剂的影响因素如硅铝比、焙烧温度及制备方法等,以利于对低碳烷烃脱氢可作进一步了解;最后对ZSM-5催化体系进行了评述及展望。  相似文献   

14.
张悦  于奡  王永健 《化学进展》2008,20(5):740-746
聚合物纳米体系在药物传递和基因载体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这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生物医学材料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对聚合物纳米体系在药物传递和基因载体方面的应用做了简单的概括,介绍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应用体系,如聚合物药物、聚合物-药物偶联体、聚合物-蛋白质偶联体、连接药物的聚合物胶束以及聚合物-基因复合物等,对当前研究的热点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研究者对室温离子液体极为关注,因为这些离子液体可以作为潜在的替代试剂用于有机合成、提取与分离、电化学和材料科学等方面。在离子液体中,手性离子液体由于可用在手性识别、不对称合成、消旋体的拆分、立体选择聚合、气相色谱、NMR位移试剂和液晶等方面而受到特别注意。尽管手性离子液体由于合成困难和费用昂贵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但其在不对称合成中可作为手性诱导物的应用前景促使研究者不断地去开发新型的手性离子液体。手性离子液体的制备既可以使用手性源(如氨基酸、胺、氮基醇以及生物碱类),也可以利用不对称合成的手段,其所具有的手性可位于分子的中心、轴或者平面上。本文综述了手性离子液体合成的最新进展,并按照阴离子或阳离子的种类将其分为咪唑类、吡啶类、铵类和噻唑啉盐类,同时简要介绍了一些新的合成技术。  相似文献   

16.
β-淀粉样斑块显像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祥纪 《化学进展》2007,19(1):122-12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脑神经退变性疾病。在AD发病机理方面,脑中β-淀粉样斑块的形成是一个主要因素,β-淀粉样斑块显像剂对于AD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合本实验室工作,本文介绍了β-淀粉样斑块显像剂的发展过程和目前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并对β-淀粉样斑块显像剂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李小兵  廖世军 《化学进展》2008,20(5):767-770
填孔型质子交换膜是一种将电解质填充到多孔的基底膜中形成的新型质子交换膜。与传统的全氟磺酸膜相比,填孔型质子交换膜具有不溶胀、甲醇渗透率低、质子传导率高、价格低廉以及材料选择范围广等优点。本文介绍了分别以聚合物多孔膜,有机/无机多孔膜和无机多孔膜为基底的三种填孔型质子交换膜的研究现状,并对质子交换膜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CO2和环氧乙烷直接制备碳酸乙烯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利用CO2和环氧乙烷(EO)直接催化合成碳酸乙烯酯(EC)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各种催化剂活化EO和CO2,完成环加成反应的催化机理,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微流控芯片上构建多维分离系统,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发展前景的高效分离分析技术平台。本文介绍了二维芯片电泳系统耦联模式选取及正交性评价的方法;综述了针对蛋白质/多肽分离分析的各种耦联模式微流控二维芯片电泳分析系统,如胶束电动力学色谱(MEKC)与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开管电色谱(OECE)与CZE,等电聚焦(IEF)与CZE, IEF与SDS毛细管凝胶电泳(CGE), SDS-CGE与MEKC等。特别对二维电泳芯片切换接口的类型进行了分类,探讨了用于微流控二维芯片电泳系统的检测技术,并展望了微流控二维电泳芯片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环糊精在绿色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宏元  郝爱友  尹明静  张华承  申健 《化学进展》2008,20(11):1694-1698
环糊精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能将疏水性有机分子转移到对环境友好的水中进行有机反应,还能影响分子的电性环境,使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就能获得良好的收率,几乎没有副产物,在绿色有机合成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就近年来环糊精在绿色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现状分为氧化、加成、开环、脱保护、偶联和取代等几个反应类型作以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