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用受阻显影技术和电镜研究方法研究了显影剂量对显影液中银成核速度和核分散度的影响。随着显影液中显影剂量的减小,卤化银颗粒上银的成核速度明显减慢,单个颗粒上显影中心的数目明显增加。实验结果表明显影液中银的成核过程和曝光后的潜影形成过程在机理上是有差别的。文章讨论了显影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可显性、临界尺寸和显影选择性等等。  相似文献   

2.
数字全息图重建可以获得物体的三维信息,在医疗、环保、化工等需要测量颗粒大小和三维信息的相关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使用价值。粒子全息定位通常有计算复杂和重建精度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相关问题,我们采用一种基于傅里叶成像网络的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的特性,能够有效提取全息图的频率特征,结合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可学习的滤波器和全局感受野处理输入数据的空间频率,实现对全息图快速和准确的处理,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还具备了更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从而实现对粒子的精确定位。本文通过实验和仿真两方面验证,并与Dense_U_net网络对比。结果显示,基于傅里叶成像网络的方法在定位精度和速度上都有显著的提升。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用KT-D型银盐全息干版记录的全息图的曝光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全息图的衍射效率与曝光能量的关系曲线。然后应用Kogelnik的耦合波理论测算出乳胶折射率及其调制度的曝光特性,对其折射率调制机理作出必要的理论分析,并获得了KT-D型全息干版的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4.
在AAO(Anodic Aluminum Oxide)模板中生长AgBr纳米线,并对其进行化学显影.显影结果表明,D-72显影液和D-76显影液显影后得到的银大部分都在模板的表面,分别呈丝状和颗粒状;而原位显影液得到的银则在孔隙中呈线状分布.文章认为,3种显影液中物质传质过程及显影剂活性的不同造成了显影银存在位置和形貌的差异,并提出用直接电子转移和间接电子转移机理解释银的形貌差异.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提高卤化银照相乳剂遮盖率的研究,特别是高速负性乳剂,例如医用X射线乳剂已引起广泛注意。乳剂制造者们不断寻求提高卤化银照相乳剂的遮盖率,即尽可能产生较高的密度,以最充分地利用银,或在不降低卤化银乳剂性能的条件下,减少胶片中的银含量,以达到节银的目的。将一定量的内灰化卤化银乳剂与碘的摩尔分数大于3%的高感大颗粒乳剂混合,以提高感光材料的遮盖率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了内灰化乳剂的制备,选用了有效的内灰化卤化银乳剂及灰化剂,以提高负性感光材料的遮盖率。试验表明,内灰化乳剂与常规的澳碘化银乳剂混合涂成胶片,是达到提高胶片遮盖率的有效方法。胶片在显影时内灰化颗粒(曝了光的)充分被还原,可产生较高的密度即较高的遮盖率。在显影液中是否含有碘化钾以及对内灰化乳剂制备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1,2]。  相似文献   

6.
数字全息技术由于其高灵敏度、高准确度、分辨能力强,且再现、存储及传输方便灵活等特点,在微纳结构与生物细胞的测量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记录数字全息图受孔径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其重构图像会产生一些类似于波纹的边缘误差,导致成像质量降低和CCD视场不能充分利用。本文首先基于数字全息理论对误差产生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边缘误差产生影响的数值参数进行了详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周期延拓迭代方法对全息图进行预处理,并使用图像均方差值对迭代结果进行评价。通过计算机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降低边缘误差,提高再现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定了依尔福染料黑白片XP1 400在XPI套药中冲洗的染料影像及中间银影像的均方根粒度,同时又测定了在同样曝光条件下的涂层在普通黑白显影液中冲洗的黑白银影像的均方根粒度。结果表明,三种影像粒度随密度变化的规律完全不同。本文又用selwyn公式计算了中间银影像及黑白银影像的单位面积显出颗粒数,测试和计算结果表明,与黑白银影像比较,中间银影像具有均方根粒度明显低和单位面积显出颗粒数高的特点。这与光学显微镜下现察到的中间银影像及黑白银影像的形态是一致的。本文还根据实验及计算结果讨论了DIR成色剂在影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硕  鲁从华  曹维孝 《化学学报》2005,63(9):866-868
从巯基乙酸包覆的银纳米颗粒(MA-AgNP)和重氮树脂(DR)由自组装方法, 制备了感光性的超薄膜. 在掩模(photomask)覆盖下对膜进行选择性曝光和紧接着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显影, 未光照部分的膜被显影液完全洗脱, 而光照部分的膜不能洗脱, 从而形成清晰的图像. 用AFM和SEM对图像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变PQ型系列显影液的组分和浓度,使该系列显影液的显影特性从Lith型逐渐演变到超加合型。用循环伏安法对系列显影液中的对苯二酚氧化还原过程进行测量。证明了该系列显影过程所遵循的机理从Yule提出的Lith机理转变到Levenson的再生机理。电化学测量结果与Van Veelen的照相性能测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一种高质量的红敏光致全息记录材料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全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被有限的材料所限制,理想的全息记录材料应表现出理想的材料性能,如:高的灵敏度,高的分辨率,宽的广谱响应,高的相调制能力,好的环境稳定性,工艺过程和后处理方法容易又节约时间,但现在很少材料能够同时具有这些性能。重铬酸钾明胶有好的全息图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基于激光照明的离轴全息显微成像系统存在散斑和寄生条纹噪声,以及基于部分相干光照明的离轴数字全息显微技术存在相干条纹对比度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色LED照明的衍射相位显微成像系统。该系统利用大数值孔径物镜及光栅对物光进行多级衍射,并采用4f系统和空间滤波器分离出0级和+1级信息,分别作为参考光和物光,最终两束光在CCD阵面上干涉产生离轴全息图,从而形成共光路全息成像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对实验用到的光学元器件进行选型,确保衍射光频谱信息能够分开且满足抽样条件。最后与传统激光离轴数字全息显微成像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系统能够获得较高的成像准确度和信噪比。  相似文献   

12.
颗粒挥发性可以影响颗粒在大气中的寿命,对大气颗粒物中二次气溶胶的形成机制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往研究测量颗粒挥发性采用的是热熔蚀器,其活性炭吸附器一旦老化后,在较高温度下可能会释放出活性炭,造成测量失真。本研究针对热熔蚀器的上述缺点,以稀释器替代活性炭吸附器部分,与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连接,建立了一种在线分析单个气溶胶颗粒挥发性的测量方法。气溶胶颗粒分别通过两个通道进入SPAMS分析颗粒信息。通道1,气溶胶颗粒由管路进入加热器,被加热至不同的温度,颗粒挥发产生的气体和挥发后的颗粒内核进入稀释器部分,利用干净干燥冷的稀释气对加热挥发后的气体和颗粒进行稀释,使颗粒温度降低并短时间内不与气体发生冷凝,最后进入SPAMS进行检测。通道2为单独硅胶管,其长度与通道1相同,气溶胶颗粒通过通道2直接进入SPAMS检测。通过对比通道1和通道2获得的颗粒信息(粒径、数目和质谱信息等),得到气溶胶颗粒在不同温度下的挥发性。实验室用标准物质进行评估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稀释器可以避免活性炭吸附器使用时间变长而失效,防止挥发性物质冷凝回到颗粒中。应用本方法初步测定了广州市春季气溶胶的挥发性,表明春季气溶胶多为高度挥发性和中度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13.
优选亚甲基蓝、曙红Y、吖啶橙分别作为红敏、绿敏、蓝敏光敏剂,制作出全色光致聚合物全息记录材料.全息记录特性测量表明,该材料在红、绿、蓝三基色激光记录下均具有大于90%的衍射效率和较高的感光灵敏度(70 mJ/cm2).开展了该材料的角度复用、波长复用全息存储实验,在材料的同一位置处分别以不同参物光夹角及不同记录波长成功存储了多幅全息图,且再现图像清晰明亮,相互之间无明显串扰,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全息记录性能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一步摄影正片(明胶介质)的银颗粒,对影响银颗粒大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卤化银负片乳剂中的碘含量,明显地影响卤化银颗粒大小和转印后银颗粒的大小,随着卤化银乳剂中的碘含量减少,卤化银颗粒和银质点簇(即银颗粒)变大,组成银质点簇的银质点数目增多,正象色调由棕向黑转移。不同物理显影核亦显著影响正片银颗粒大小与其色调。  相似文献   

15.
在本工作中,设计了几种照相层中卤化银颗粒有序排列的图案,并采用计算机模拟测量颗粒度的方法分析了颗粒按各种图案排列的照相层在曝光和显影之后的影象层的颗粒度随密度的变化,从而确定较佳的颗粒排列的图案。在对颗粒有序排列的照相层进行颗粒度模拟测量的时候发现:与颗粒随机排列照相层的颗粒度测量不同,方形采样孔尺寸的微小变化会引起颗粒度测量值颇大的波动。可以预料,方形采样孔在试样上的取向对测量结果也会有影响。因此,圆形采样孔可能比较适合于用来测量有序卤化银照相层的颗粒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二次电子影像富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特点,对卤化银T颗粒的厚度及宽厚比进行了测量和观察,介绍了这种电镜样品的制备技术,以及利用SEM的倾斜角效应拍摄能反映微粒空间立体形状和T颗粒厚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低代端酯基PAMAM树形分子存在下银纳米颗粒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低代端酯基PAMAM树形分子(G1.5-COOCH3)存在时,用氢气还原AgNO3制备出银纳米颗粒。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衍射(E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红外光谱(FT-IR)对所制备的银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用氢气作为还原剂时,以低代树形分子为保护剂,通过优化还原条件,可成功制备尺寸稳定、均一的银纳米颗粒,其粒径为2.9±0.5 nm,且所制备的银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较窄。根据树形分子的理论尺寸与制备的银纳米颗粒的粒径关系,可推断出大多数的银纳米颗粒是由多个树形分子所包围而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导电高分子聚(3,4-二氧乙基噻吩)/聚(对苯乙烯磺酸)(PEDOT/PSS)作保护剂,制备了银纳米颗粒,用UV-Vis和TEM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选择合适量的PEDOT/PSS保护剂可以得到大小分布较窄银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19.
以AgNO3为原料,利用天然松香中的还原性物质枞酸还原银氨络离子得到银纳米颗粒,利用油酸等与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来防止纳米颗粒的聚集。并用UV-vis、TEM和XRD对其进行检测和表征。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制得粒度分布较均匀、结晶性能良好的银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制备了三种结构不同的片状卤化银晶体。用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相结合的方法,对单个晶体进行了微区微观结构分析,测定了碘离子在三种不同结构的片状颗粒中的分布,并测量了不同结构片状颗粒的和同一结构不同碘含量的片状颗粒的介电损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