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心算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目的,是通过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进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综合能力。科学实验证明,珠心算与小学数学整合这一教学行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脑的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整合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学生的大量练习,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对解决学生学习珠心算数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性。本文结合珠心算与小学数学整合内容,分析了小学生学习珠心算数学的心理特征;讨论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珠心算与数学整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加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促进珠心算与数学整合教学的模式改革和珠心算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小学珠心算数学教育的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把珠心算引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各展其长,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珠心算上下功夫,数学课上见效果"的教学目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沟通珠心算与数学两者之间的联系,实行交叉教学,优势互补,收到最佳效果呢?现以除法教学为例说明。一、搞清异同,有机结合珠心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与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基本一致,都是从高位算起,按"试商—乘积—减积"的运  相似文献   

3.
把珠心算纳入数学教学并与之融为一体,是促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珠心算发展的方向。上好一节珠心算与数学融合课,优化教学环节是一个重要途径。笔者认为,主要是抓住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正>珠心算教学实验作为一项新型实验项目,目前在江苏省正进入良性普及实验阶段。但是根据笔者从事珠心算教学20年的经验来看:虽然实验教师都能把珠心算实验教学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干扰,珠心算实验仅停留在珠心算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初期阶段(南通、镇江两大市除外),深层次的实验还没有如预期想象的那么好,离2012年6月27日江苏省财政厅、教育厅在南京市联合召开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可以说,这样的实验结果并非偶然,因为珠心算实验不同于其他实验,它是一项集教育教学、科研和医学  相似文献   

5.
珠算,中华数学文化之瑰宝,它有着数千年的光辉历程,但由于受信息时代的影响,人们对珠算基础上的珠心算还有很多争议,阻碍了珠心算实验教学前进的道路。要想顺利开展珠心算教育,需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展示珠心算的优越性,精心设计教学,把珠心算有效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珠心算的课改道路上,开辟一条阳光大道。  相似文献   

6.
<正>在教学中,把珠心算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融入到新的课改,既能吸取课改的新理念,又能使珠心算向前发展;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将珠心算与数的认识融合,与口算算理融合,开发儿童大脑潜能,启迪儿童智慧。一、"数的认识"教学实践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数的认识采用"出示实物——建立物象——读数和写数"。在计数器上认数虽然很直观,但在算盘上拨珠认数效果更好。算盘最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珠心算教育作为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内容之一,已在全省各地广泛开展,实践证明,把珠心算引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现交叉教学,优势互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教学目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下面就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珠算》教学为例,谈谈除法笔算与珠心算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与思考。珠心算教学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都会有这样的困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11月2日至3日,由长春市珠协组织的珠心算考察团一行17人,就珠心算与数学整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和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议题,赴黑龙江省调研交流。2日上午到齐齐哈尔珠心算实验区考察交流,观摩调研永裕小学珠心算与各年级数学整合课堂教学,3日上午观摩、调研省珠协直属教研中心—幼儿珠心算教育,在观摩调研后召开研讨会,双方在珠心算与数学结合等问题上形成一致共识。长春市珠算协会会长苑吉林带队调研交流。  相似文献   

9.
珠心算能开发儿童的大脑,启迪儿童的智慧,是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较为典型的载体。如何将珠心算纳入小学数学教学,并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进而帮助学生学习。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谈谈珠心算与数数、乘法口诀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珠心算是在珠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的一项开智活动。通过珠心算教学,我深有感触,珠心算引入数学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一、珠心算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把珠心算引入数学教学,从基本功抓起,抓住孩子最初对算盘的好奇心和高涨的学习热情,编出了有趣的儿歌,把珠心算加减法适时融入课堂。如:在教10以内的加法时,让学生一边说:  相似文献   

11.
<正>多年前,台湾各个珠心算团体,不约而同针对珠心算教学内容,开始探究更多在生活应用上更实用的学习必要。其中将珠心算应用于数学,渐为各个珠心算社团的推动之共同目标。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珠心算学习与数学学习辅导的实际施行上,进行访问,以了解目前台湾珠心算教育加入数学辅导的现况。一、珠心算课程导入数学辅导在1980-1990年间,台湾的珠心算教育,空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从事珠心算教学整整十八个春秋如今已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经验的珠心算教育工作者。然而在减负增效政策的倡导下如何在同等的教学时间内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珠心算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最强大脑》节目中速算天才的出现,神秘的珠心算也慢慢浮出水面。本文通过儿童学习珠心算对数学思维及意志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究,具体从"珠心算是怎样成就速算神童的"、"珠心算对数学学习有什么益处"、"珠心算要怎么学"这三个方面对珠心算进行了诠释。最后得出珠心算对儿童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珠心算对数学学习有着积极意义;要根据儿童个体差异选择科学的珠心算教学与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4.
珠心算的课堂教学是普及珠心算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中心环节。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六个“度”,不仅能提高珠心算教学效果,而且关系着普及殊心算教育工程的实施。那么把握好珠心算教学哪六个“度” 呢? 一、把握珠心算课堂教学的“坡度” 在珠心算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掌握量力性原则,定准教学坡度。若所教的内容太浅,学生情绪就会松懈;若所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教育及教学理念上的根本转变。因此,《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教学和评价,都是建立在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的基本理念基础之上的。这些理念突出体现了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几年来,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时时渗透课改理念,在把珠心算作为校本课程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时时在思考着珠心算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实践证明,珠心算与数学教学结合时,对《数学课程标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现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5月11日,山东省潍坊市珠心算教育考察团一行14人,在常熟市开展珠心算考察交流活动。首先观摩昆承小学珠心算课堂教学和三年级珠心算社团成果展示。考察团对昆承小学融合教学的先进理念、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普及实验的丰富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在虞园小学活动现场,参观了常熟市珠心算20年成果展及虞园小学珠心算宣传栏,观看了常熟电  相似文献   

17.
将珠心算与数学整合教学,既可通过数学课加深学生对珠心算的理解.又可通过“珠心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将珠心算与数学合为一个整体,使珠心算教学成为数学教材补充和延伸。二者整合教学后,构建了“1+1≥2”的教学模式.有了“1+1≥2”教学效果,学生每次质量检测数学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优秀率达90%以上,及格率为100%;珠心算与数学教学整合,学生可学会高位算起的珠心算(口算)方法,又可熟练掌握低位算起的方法,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8.
一、课题提出 珠心算教育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对儿童进行珠心算教育,确有利于提高儿童的记忆力、反应力,有利于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符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项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提高民族素质、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信息时代我们积极提倡珠心算教育,主要原因在于珠心算具有以下五个方面明显启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珠心算教学属于数学教学中的知识技能范畴,珠心算教学要与数学教学相融合,同样要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让学生在感悟和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技能,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作为数学和珠心算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从事珠心算教学近十年的时间,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将珠心算和小学数学教学有机融合,让珠心算走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数形结合,让学生从直观上体验数学理论。珠心算就从一个侧面解决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一重点难点。把珠心算与小学数学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计算速度,还能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挖掘学生的潜力,促其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学习珠心算的最终目的在于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将珠心算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每次质量检测,我所带的班级数学成绩,均在80分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