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主要内容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构建了"2+2"的实验教学体系,即面向大众化教育的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2个基本层次的课程体系,个性化及创新研究项目实验的提高层次的课程体系.构建该体系以来,实验中心通过不断地创新实践,使全校理工科专业的本科生能够系统地、分层次地接受基础性、综合性等基本层次实验技能的培训,实验中心通过组织实施学科竞赛和学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等个性化及创新研究项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创新创业浪潮的推动下,高校双创教育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物理学专业作为高校不可或缺的老牌基础学科,其双创教育教学工作有其特殊性,必须要以物理学专业本科生的特质为立足点。建立符合其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双创竞赛,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灵敏性和创造性,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同时建立健全高校双创教育教学体系,从制度上给予保障和支持,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大学生双创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存在的实验内容与前沿科技脱节、缺乏创新思维训练这两个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物理实验中心团队以光学实验与光纤通信技术的联系作为切入点,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改进考核方法、结合竞赛与科研等方式改进了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极大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显著增强,并在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是一项面对高校理工类大学生,以全面考查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助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全国性重要赛事.该赛事尽管已经成为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之一.然而,部分高校推行该项竞赛仍然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尤其是竞赛教学培训模式.文章将从高校理工科学生的学习认知、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3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探索在新形势下的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教学培训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围绕培养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由辅导员-德育导师-学业导师组成的全员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依据各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合理地优化通识课程、凝练专业课程和增加实训课程.协助学生规划学习目标,积极拓展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形式,提高学习动力、引导创新思维.结合导师团队多元化的专业背景,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主导作用,将教育教学理论、实践技能、学科竞赛与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全面提升物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我校物理实验中心特点,详细阐述了如何充分利用实验中心资源,最大限度地在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中起到人才培养和科技示范作用,以及利用实验中心资源服务社会。具体包括,通过物理实验竞赛、实验仪器制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实现创新性人才培养;通过派出或请进教师和学生进行相互观摩和学习,实现实验中心对外校的辐射效应;通过与中学联合,建立物理实验基地,支持中学物理教学;利用实验中心资源打造科普基地,实现大众化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辽宁省物理竞赛发展历程,通过讲座、课程思政引导学生积极参赛,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在对实践教学和竞赛指导关系的研究中发现:物理实验课程、物理学科竞赛与大创项目三者之间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建立了融合物理赛事和大创项目的实践教学培养路线,形成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竞赛教学指导模式,拓展了赛后课题研究指导思路,总结了竞赛成果,对实践教学中竞赛指导可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是对当前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补充,并通过实践证明"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上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同时介绍我校参赛情况,以及竞赛在促进实验室建设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开放性的创新实践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条件.受人员、经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该类平台的资源往往难以被充分利用,可持续性发展也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些问题,以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系列赛事为契机,大连理工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在物理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首先,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分别建立了教师和学生功能团队,有效的保证了平台各层面的有效运行;其次,依靠购置和资源梳理,充实了创新平台的的硬件条件,解决了创新活动的场地和器材问题.最后,通过规范的形式和科学的设计提高了创新实践教育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1主要内容随着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日益丰富、各类竞赛的广泛开展,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日渐活跃.物理实验课程集基础性、设计性、综合性和探究性于一体,与大学生创新活动有着内在密切相关度.因此,物理实验不能仅囿于课内教学,而应该从课内走向课外,形成课内课外融合的教学理念,把大学生的学科竞赛和创新活动渗透、融合到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1.
工程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大学物理实验”等自然科学课程的支撑。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开展“课内+课外”“课堂+现场”“线上+线下”“平时+期末”在内的系列课程改革,突出实验创新,形成以“理论知识内化、实验能力提升、工程素养培养”为目标,以“教学内容重构、平台建设创新、评价体系完善”为载体,以“提升教师教学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支撑,以“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四位一体”课程改革思路,建构“理论课堂-实验实践-大赛创新”协同育人模式,提升工科生的工程素养,夯实新时代一流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物理创新实验室建设以满足学生选择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为目的, 对高中物理实验课程群和物理 实验资源建设进行整体顶层设计. 构建基于问题解决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和开放性实验资源, 形成与高中物理衔接的 选修、 竞赛、 大学先修、 现代物理技术实验课程资源, 基于探究性和项目研究课程资源, 开发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 实验资源, 改变育人模式, 促进学生自主、 探究、 合作学习和知识建构, 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为培养创新人才,推进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以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为主体、以创新研究型教学模式为手段、以科技竞赛创新基地建设为外延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径,使大学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学校从2011年开始在第三学期开展了创新实践团队训练.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依托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对本院相关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团队训练,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经过4年的实践与探索,学生在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借助北京市教委每年举办的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建立一种以课题和探索为核心的新型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现有物理实验学时的不足而带来的因材施教的困难。本文简要报告了近几年通过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促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和实践结果。  相似文献   

16.
熊泽本 《物理通报》2021,(1):104-109
总结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物理学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实施手段与实证方法,提出结合专业特点,依托物理实验室,开展物理实验仪器的创新设计与改进是切实可行而又理想的寻找创新项目、提高创新能力、形成创新创业成果的绝佳办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当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整体转型发展的背景及玉林师范学院办学定位的情况,分析现阶段玉林师范学院关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出将应用带入教学中,并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和相关项目为引导。开创以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创新实验室为典型的"第二课堂",使学生对本课程相关知识有深刻的把握,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提高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成绩的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李鹏  耿璐  李志坚  马杰 《大学物理》2022,41(6):65-68
全面推进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特色优势,着力探索“1+3+3”的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即以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培根铸魂、立德树人为一条贯穿线,回答课程思政“为什么”“讲什么”“怎么讲”三个基本问题,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方面的需求出发,探索出物理学专业高质量课程思政落地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卓越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要求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辅助教学系统、实验数据处理系统和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三大模块为依托,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和知识积累过程,建立全方位、模块化、逐层深入的实验教学培养模式,把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20.
拓展内涵 融合创新 构建工科院校大学物理系列课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项目,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物理系列课程建设的教改理念、课程结构、课程模式和教学实践.系统阐述了以拓展大学物理教学内涵为出发点,以课程模式创新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科学与人文素质和提升其创新能力为目标,全方位地建设工科院校大学物理系列课程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