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电化学》2005,11(4):464-471
综述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导电聚合物电化学研究工作简介(Ⅱ)……………李永舫(1)熔盐电化学创新研究———武汉大学电化学研究中心熔盐电化学研究工作简介………………………………………………………………………………………汪的华,陈政(119)液流电池研究进展………………董全峰,张华民,金明钢,郑明森,詹亚丁,孙世刚,林祖赓(237)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材料与前瞻………………………………JaninaMolenda,Jacek Marzec(355)研究快讯新型高温、长寿命氯化物熔盐参比电极的制备与研究……高佩,金…  相似文献   

2.
李永舫 《电化学》2004,10(4):369
简要介绍本研究组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制备和电化学性质研究中取得的一些主要成果,包括吡咯电化学聚合条件的影响、电化学聚合反应机理及其反应动力学、导电聚吡咯的两种掺杂结构及其两步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和电化学过氧化的机理、导电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质、导电聚合物稳定性的电化学解释等等.  相似文献   

3.
李永舫 《电化学》2004,10(4):369-378
简要介绍本研究组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制备和电化学性质研究中取得的一些主要成果,包括吡咯电化学聚合条件的影响、电化学聚合反应机理及其反应动力学、导电聚吡咯的两种掺杂结构及其两步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和电化学过氧化的机理、导电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质、导电聚合物稳定性的电化学解释等等.  相似文献   

4.
《电化学》2003,9(4):489
综述 锂嵌碳的磁共振研究周晓荣 ,杜振明 ,庄 林 ,陆君涛 ( 1 )…………………………………… 复合电沉积的最新研究动态刘小兵 ,王徐承 ,陈 煜 ,成旦红 ,郁祖湛 ( 1 1 7)…………………研究快讯 LiFePO4新型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施志聪 ,李 晨 ,杨 勇 ( 9)…………………………………………………………………… 高铁酸钾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王永龙 ,周 宁 ,叶世海 ,高学平 ,吴 锋 ,周作祥 ,宋德瑛 ( 1 5)…………………………… Au( 1 1 1 )上Pd电沉积初始阶段ECSTM———PdSO4溶液研究汤 儆 ,M .Petri,L .A .…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回顾了本人在中科院化学所30年的研究历程,重点介绍了在共轭高分子(包括导电聚吡咯电化学、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LEC)和共轭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导电聚吡咯电化学方面,对导电聚吡咯的电化学制备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阐明了各种电化学聚合条件对制备的导电聚吡咯电导和力学强度等的影响,发现电解液溶剂给电子性(Donor number)对吡咯电化学聚合制备的导电聚吡咯电导的影响:溶剂Donor number越小制备的导电聚吡咯电导越高;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添加剂在水溶液中制备出表面非常光滑和高力学强度的导电聚吡咯薄膜;对于吡咯电化学聚合提出了电解液阴离子参与的阳离子自由基聚合机理,并推到出吡咯电化学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发现在NaNO3水溶液中电化学聚合制备的导电聚吡咯除存在主链氧化、对阴离子掺杂结构外,还存在质子酸掺杂结构;阐明了导电聚吡咯在水溶液中电化学还原和再氧化的机理及其电化学过程的可逆性和稳定性,以及导电聚吡咯在有机电解液中特殊的第一次还原和再氧化的机理。在LEC方面,通过交流阻抗法确认了LEC的电化学掺杂机理和p-i-n结构,合成了多种适用于LEC的主链带离子导电单元的兼具离子导电性的发光嵌段共聚物,避免了LEC活性层中存在的发光聚合物和离子导电聚合物的分相问题;使用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制备了室温准冷冻p-i-n结LEC,改善了LEC的电致发光性能。在共轭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方面,我们提出了通过共轭侧链来拓宽聚合物吸收和提高空穴迁移率的分子设计思想,设计和合成了一系列带共轭侧链的二维共轭聚噻吩衍生物以及基于二噻吩取代苯并二噻吩的窄带隙高效二维共轭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我们使用烷硫基取代进一步降低了这类二维共轭聚合物的HOMO能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其光伏性能。最后介绍了本组二维共轭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在非富勒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掺杂特征及表征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电致显色材料的基本要求以及导电聚合物材料电致显色的机理、掺杂方式、掺杂特点。着重从电化学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角度阐述了电致显色材料的研究方法。通过改变电化学的过程,可获得一系列光谱特性,进而可得出导电聚合物掺杂和去掺杂过程对电致显色所产生的影响,为导电聚合物材料的改进和应用提供指导作用。最后,概述了目前电致显色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导电聚合物通过其独特的电活性或导电性,可智能地传递或控制细胞电化学信号,从而定向诱导组织器官的再生修复,已成为神经和组织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我们实验室生物可降解电活性苯胺聚合物的相关工作,介绍了以苯胺齐聚物与可降解高分子接枝或嵌段制备具有电活性、可生物降解的新型导电聚合物及其在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介绍了静电纺丝制备电活性纳米纤维的概况.苯胺齐聚物与可降解聚合物的接枝和嵌段可同时赋予其电活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可生物降解的电活性聚合物是未来生物组织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的导电聚合物SPAn/纳米硫化镉复合膜的电化学和光电化学性质。单层SPAn膜在0.1mol/L的LiClO4/乙腈电解液中有弱的阴极光电流效应,为p型半导体;化学沉淀CdS膜为n型半导体。复合膜PSS/Q-CdS仅有阳极光电流效应,为CdS的n型半导体。自组装复合膜SPAn/Q-CdS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光电响应,在阴极区(导电聚合物SPAn处于未掺杂状态)具有阴极光电流,在阳极区(SPAn处于导电状态)具有阳极光电流;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状态对复合膜的光电化学性质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功能高分子学报》2004,17(4):710-717
研究论文 主链禽兰苯胺单元的聚苯乙炔的合成及其电致发光性能……………………………………………………来国桥,拜敏制,捌燕刚 (1) 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I:原位氧化合成制备………………………………………………………生瑜,陈建定.朱德钦(5) 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Ⅱ:形貌表征…………………………………………………………………生瑜。陈建定,朱德钦(11) 聚苯胺/聚乙烯醇导电复合材料合成的研究………………………………………………………………任斌,黄河,刘少琼,等(16) 绝缘聚合物对聚苯胺复合物导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获奖介绍  2 0 0 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介绍曹镛 李永舫 万梅香 ( 1— 2 )…………………………………………………… 新世纪的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王玉和 张 昕 徐柏庆 ( 1 2— 74 5 )…………………………………………………论 坛 信息与生命李衍达 ( 1 0— 60 1 )……………………………………………………………………………………………进展评述 光通讯波段聚合物光波导材料的研究进展禹 忠 汪敏强 姚 熹 ( 1— 5 )………………………………………导电高分子膜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进展雷 彤 赵孔双 ( 1— 1 1 )……………  相似文献   

11.
导电聚合物由于具有结构特殊、环境稳定性好、成本低廉等优点而成为科学领域中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本文综述了采用电化学聚合方法制备导电聚合物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电化学聚合方法是此类材料重要的制备方法之一。基于该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系统地归纳了导电聚合物的恒电位法、恒电流法、动电位法、脉冲法等电化学聚合方法,并展望了导电聚合物纳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电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聚合物薄膜电极具有电活性物的表面浓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对电催化和电分析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是目前化学修饰电极发展的主要趋势。我们曾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二茂铁的羟基和酰基衍生物聚合物薄膜电极。本文用电化学聚合法-循环伏安(CV)法和恒电位氧化法研究了乙烯二茂铁(VFc)的聚合条件,分别以乙腈和乙醇为溶剂制备了VFc的聚合物(PVFc)薄膜电极,探讨了聚合反应机理。实验部分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蒸馏水。  相似文献   

13.
为将导电聚合物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引入到本科教学实验中,设计了综合探究性高分子材料制备实验——电化学沉积制备聚苯胺纳米阵列及性能研究。首先采用电化学法构筑导电高分子聚苯胺纳米阵列;然后运用紫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分别对聚苯胺阵列的化学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从材料的合成角度来看,该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化学合成导电聚合物的机理与方法;从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表征方面来看,可以使学生学习和操作科研类的大型仪器设备,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实质性的锻炼。此外,该综合性实验很好地将化学制备与材料的应用相结合,方法简单,耗时短,重复性好,可作为高分子类专业本科生综合探究性实验开设。  相似文献   

14.
快报磺化酚酞型聚醚砜膜的制备及其阻醇和质子导电性能李 磊 许 莉 王宇新 (4 4 6 5 )………………………………用“超分子板块构筑法”制备有机 无机组装体发光材料宋会花 刘泽华 郭海清 (5 6 0 9)………………………………专论含二氮杂萘酮结构新型聚芳醚系列高性能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蹇锡高 陈 平 廖功雄 朱秀玲 张守海 王锦艳 (4 4 6 9)………………………………………………………N ,N 二乙基硫代氨基甲酰硫基团 (S2 CNEt2 )为假卤原子转移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电纺法及其在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电纺法的基础上,对电纺法制备聚合物和导电聚合物纳米纤维的影响参数和电纺纤维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展望了该方法在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方面存在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6.
考察化学法和电化学法两种方法制备的聚苯胺的电化学活性差别;研究聚苯胺的催化性能及气敏性能。通过有关聚苯胺的系列实验学习,让学生了解导电聚合物的性能及其在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技术在硅片及金膜表面上制备导电聚丙烯酰吡咯(PMAP),并对聚合物薄膜的化学结构等进行了表征.采用表面等离子谐振生化分析仪(SPR)原位考察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聚合物表面上的吸附行为,通过改变缓冲液的pH值和BSA的浓度对蛋白质吸附的影响,探讨了BSA在PMAP上的吸附机理.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测试考察了蛋白质吸附对于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考察了BSA在聚合物表面上吸附前后聚合物的表面形貌变化.  相似文献   

18.
《化学通报》2005,68(9):719-720,F0003,689
[w098]三氟化硼乙醚配合物电化学合成导电高分子研究进展RecentAdvancesintheElectrochemicalPolymerizationofInherentlyConductingPolymersfromBoronTrifluorideDiethyl EtherateanditsMixedElectrolytes聂广明1徐景坤1,2张书圣1(1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青岛266042;2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13)在过去的20多年中,导电高分子因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受到了广泛关注。电化学方法是制备导电高分子的重要方法。三氟化硼乙醚是一种中等强度的Lewis酸,并具有良好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导电聚合物由于其优越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质,一直是蛋白质芯片敏感膜的研究热点.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分别制备出氨基和羧基功能化导电聚吡咯共聚物薄膜,通过调节体系单体比例(体积比)来改变导电共聚物的化学结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共聚物的化学组成,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考察共聚物薄膜的电化学活性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表面等离子谐振生化分析仪原位考察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共聚物薄膜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由于共聚物薄膜上的功能基团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导致BSA吸附动力学和吸附量的差异.可以明显看出,蛋白质更容易在具有高的氨基密度或低的羧基密度的导电聚吡咯薄膜上进行吸附,随着氨基基团含量的增加,BSA在聚合物薄膜上的吸附量增大.相反,随着羧基基团含量的增大,BSA在共聚物薄膜上的吸附量减小.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控制蛋白质在导电聚合物上的吸附行为,进而为构建出更为敏感的、可精确控制的蛋白质芯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电化学聚合吡咯/噻吩导电共聚物纳米纤维阵列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电聚合物因其具有良好的空气稳定性、电化学成膜性和导电性等特点,在二次电池、电色显示及固体电容器等方面都有诱人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人们研究导电聚合物的纳米结构时发现,由于超分子效应,纳米纤维中聚合物链会以平行于纤维轴向为优先取向,这种优先取向使导电聚合物纳米纤维的电导率比块材有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