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44-44
德耳布吕克1930年在格廷根大学获博士学位,在哥本哈根玻尔手下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后到柏林和哈恩及迈特纳一起工作。希特勒上台后,他离开德国,于1937年到达美国。当他还在柏林时,兴趣就开始从核物理转到了遗传学。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他又开始为噬菌体所吸引。噬菌体是以细菌细胞为食的较大的病毒。他发现,一个细菌细胞一旦被一个噬菌体所感染,这个细胞经过半个小时就会分裂,并产生100个噬菌体,每个噬菌体又随时会感染另一个细菌细胞。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4
里歇的父亲为著名外科医师。他17岁当父亲的助手,后到巴黎大学就读,1877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7年任巴黎大学生理学教授。其主要贡献是发明血清疗法和研究过敏反应。1888年证明给动物注射细菌后其体内可产生抗体。他又证实被动免疫现象:将一个免疫动物的血清输到另一个动物体内,可使它也产生免疫性。1890年他第一次将抗血清注入人体,开创了现代血清疗法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2
魏尔啸1843年获柏林大学的医学学位。在他还是一名年轻外科医生的时候,他就第一个描述了自血病(1845年),但他表现出对革命党人的同情并因此失掉他的大学职位。这引导他沉静地去思考疾病组织的微观结构。到了1856年在柏林获得病理解剖学教授的职位时,他已经有了独到的见解。在1858年出版的一部书里,他很有把握地说,细胞学说也适用于疾病组织。他指出疾病组织的细胞是由普通组织的正常细胞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92-92
拉瓦锡1766年23岁时因撰写有关大城市照明设计的文章而获得法国科学院的金质奖章。1768年被任命为科学院助理。1785年升任院长。他的名字永远和推翻支配化学发展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相联系。1772年他指出,硫、磷在燃烧中增重是因为它们吸收了空气。他认为物质有3种聚集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他还研究了发酵、呼吸、动物热能,认为这些是自然界的基本化学过程。他和卡文迪许圆的工作确证了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氢和氧的化合物。拉瓦锡还整理了当时许多化学名词。发表了一本名为《化学命名法》的书。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8
鲍威尔是工匠的儿子,靠奖学金上了剑桥大学。1928年,他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以后在威尔逊和卢瑟福。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他发明了一种代替云室的方法。云室有一个缺点,只有当它的体积在膨胀时,云室中才能看到径迹。然而总会有一些情况是在云室未膨胀时发生的,这些粒子的径迹就不能记录下来。他的方法是让微粒打到照相底片的乳胶层上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93
劳伦斯(E)的祖父是挪威移民。1925年,他在耶鲁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自1927年起一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20世纪20年代,核物理学的一个大难题是改进轰击原子核的方法。人们发明了各种加速装置,然而,最有用的加速器是劳伦斯发明的。他觉得,与其建立极大的电势以对带电粒子狠狠地“给上一脚”还不如使它们作回旋运动,而在每一转中给它们以轻轻一掌,同时使这些掌击不断地累积。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92
拉韦朗是一位外科军医之子,1867年于施特拉斯堡大学获得医学学位后,他自己也终于从事了外科军医的事业。1878至1883年间他驻在阿尔及利亚,而在那里他有足够的机会研究疟疾。1880年他发现了引起疟疾的病因,肯定不是细菌而是原虫。这是由原虫——一种单细胞动物——致病的,而非由细菌致病的第一个病例。在法国国内服役又经10年后,拉韦朗白军队中退役。1896年进入了巴斯德阳研究所,而把他的晚年奉献于热带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4-174
泽尔尼克于1915年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的重大贡献是在1934年发明了“相衬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把衍射光的相位相对于入射光稍微作了一些改变,结果使得细胞中的不同目标带上了不同的颜色(这些目标在普通显微镜下看起来本米是没有颜色的),这样,细胞内的情况既能清晰可见,又不用给细胞染色,因而细胞不致被杀死。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60
富琅和费是釉工的儿子,曾跟一个光学技师当学徒。11岁时,他所居住的的房屋倒坍,只有他一人幸存。他顽强地自学,研究光学,改进了多种光学仪器,磨制出优质棱镜。1814年发现太阳光谱中有许多暗线。沃拉斯顿在12年前曾观察到这种暗线,但他仅观察到7条,而富琅和费则探测到近600条(现发现了10000条)。他测量出谱线的波长,并给它们分别标以A、B、…K等英文字母(现仍用这些字母称呼这些暗线);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7
汤斯是律师的儿子。1939年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教授。他通过热或电的方法,把能量输送入氨分子中,使它们处于“激发”状态。然后,再使这些受激的分子处于具有和氨分子的固有频率相同的微波束中;一个单独的氨分子就会受到这一微波束的作用,以同样波长的微波形式放出它的能量,这一能量又继而作用于另一个氨分子,使它也放出能量。这个很微弱的入射微波波束起着雪崩的促发作用,最后就会产生很强的微波束(受激辐射微波放大,即泳泽)。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3
阿尔瓦雷茨是一位名医的儿子。他在芝加哥大学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业,并在1937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来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二战期间,他从事雷达和原子弹方面的研究工作。他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将探测基本粒子的气泡室做得很大,最大的直径为1.8m,用它测定和研究了寿命极短的“共振粒子”。这些粒子为数很多,为了解释它们的存在,导致了盖尔曼和尼曼的理论。他因发展了气泡技术和发现了许多共振态而荣获196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9-169
韦勒是校长的儿子。1823年在海德堡获得医学学位,后转入化学界。他到瑞典,与白则里一起搞研究,并与他结为终生莫逆。白则里根据化学物质的来源把它们分为两类——有机物和无机物。他相信在制成有机物时需要“生命力”。因此化学家不能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1828年,韦勒将氰酸铵加热,使他感到吃惊的是,他发现由氰酸铵生成的结晶很像尿素,经过试验证明它就是尿素。而尿素是哺乳动物尿中发现的,肯定是种有机物。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
贝塞尔开始以会计营生,但他自学天文学并很快就干得很好。1804年贝塞尔20岁时,重新计算哈雷彗星的轨道并把结果寄给奥尔勃斯,他对此印象深刻并为这年轻人在一天文台谋得了个职位。1810年时贝塞尔已经颇有名气,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三世委派他主管柯尼斯堡天文台(台长),直到去世。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5-135
罗默的伟大成就是在巴黎取得的。他惊奇地发现,一年之中,当地球在它的轨道上朝向木星运动时,木卫被掩食的时刻就逐渐提前:而当地球背离木星运动时,木卫被掩食的时刻就逐渐推迟。他由此推断,光一定具有某一有限的速度(虽然亚里士多德,以及罗默那个时代的笛卡尔都曾猜想光速是无限的),因而当地球与木星离得最远时,木卫的掩食便推迟了,这是由于光越过地球的轨道需要花好几分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0-150
斯蒂文第一个职业是当布鲁日的收税官,1583年离职,进入莱顿大学。他引进十进制小数,是把丢番图的著作翻译成近代语言的第一人。他在1586年证明,在一已知表面上液体的压力依赖于这个表面上液体的高度及表面的面积,而不依赖于液体容器的形状。他可以说是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1586年,他做了一项重要的实验,让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落下,并观察到它们同时着地。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79
哈勃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时,受天文学家海尔启发开始对天文学发生兴趣。在获得天文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便专心研究河外星系并作出新发现。他在1922—1924年期间发现,星云并非都在银河系中。造父变星和它们所在的星云距离我们远达几十万光年。这项发现使天文学家不得不改变对宇宙的看法。1925年,又作出第二项重大发现:星系看起来都在远离我们而去,而且距离越远,远离速度越高。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8
贝特是一个大学教授的儿子,受教育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慕尼黑大学。1928年在索末菲的指导下于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曾在剑桥的卢瑟福和罗马的费米的指导下工作,1933年,贝特离开德国。1935年前,他在英国任教,然后受聘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作。贝特在科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他于1938年提出了恒星上提供能量的核反应详情:当氢核生成氦时,大约有百分之一的氢转化成为能量。很少一点物质,就可以转化成大量的能量。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9
威尔逊(C)在曼彻斯特受教育,并选择气象学作为自己的专业。1895年开始对云进行研究。无尘的潮湿空气在膨胀和冷却的过程中保持过饱和状态,直到过饱和程度达到某个特定临界点时云才能形成。威尔逊认为,云必定是在空气中的离子周围经凝结而形成的。这些离子的电荷起着凝结核的作用。他发现:在高速粒子所造成的离子周围,不仅会生成水滴,而且这些水滴会成为粒子运动的可见径迹。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35
切伦科夫1928年进沃罗涅日大学学习。从1930年起,在前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他的重要发现是:亚原子粒子的能量越大,它运动得就越快:但它永远不能比真空中的光速快。然而,光通过水等透明媒质时,速度要比在真空中慢。这时,高能粒子通过这类媒质时,它的速度就可能超过光在该媒质中的速度。这样,它就会拖着一条发光的“尾巴”。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50
埃克特于1941—1946年间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他在该校结识了莫奇利,他们一起设计了最早的电子计算机——1946年的“埃尼亚克”(电子数学积分计算机)和1951年的“尤尼瓦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这两台计算机很快就被淘汰了,但它们引起了一场技术变革;这场变革的速度很可能是以往所有技术变革都无法相比的,使得世界变得不可复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