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分析了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内容的交叠性,以有意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从交叠性内容的选择、认知设计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合理接轨的一些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化学专业英语词汇通常被认为是跨学科教学的难点。将认知理论视域下的有意义学习、概念隐喻理论、范畴理论、框架语义学等引入化学专业英语词汇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专业英语词汇的记忆、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屈军艳  陈文  梁培花 《化学教育》2012,33(7):47-49,53
研究了对“化学教学论”课程进行改革,把中学化学教师引入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效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得知,将中学化学教师引入“化学教学论”有助于将“化学教学论”的理论与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紧密结合,对提高“化学教学论”教学水平与效果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分析了学生对“物质的量”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并试图揭示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5.
从当前中学化学STS知识的教学现状出发,借鉴有效教学的理论,以化学知识竞赛为教学载体,对中学化学中STS知识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化学STS知识的有效教学的框架,并对其进行了教学实践的研究,以期能为中学化学STS知识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钱其保 《化学教育》2002,23(2):13-15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方法。在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科课程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向研究性学习的借鉴。本文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提出具体思路,探讨了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的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7.
方涛  黄梅 《化学教育》2019,40(23):60-67
为了解中学化学教师对手持技术的应用水平和影响因素。以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理论为依据,创新性地将境脉(Context)因素引入TPACK调查中进行问卷设计,并对来自于全国16个省直辖市的187位教师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同时采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信效度评价,采用SPSS AMOS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学化学教师手持技术TPACK量表结构模型较好,能够用于评价中学化学教师的手持技术应用水平;中学化学教师手持技术应用情况良好,但是与性别、教龄、学校类别有显著关系。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提高中学化学教师手持技术应用水平的发展建议,以期提高中学化学教师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魏樟庆 《化学教育》2003,24(Z1):33-36
基于问题讨论的学习方式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本研究尝试了讨论式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对讨论式教学的课堂模式、如何准备讨论、开始讨论、维持讨论、讨论时机选择等进行了多次的观摩、思考和行动。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准确地了解国内中学化学实验学习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为今后中学化学实验学习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与支撑,利用bicomb1.0软件与IBM SPSS20.0软件,对从中国知网中查询到的2001-2013年的518篇关于实验与化学学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知识谱图的绘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学化学实验学习的研究主要涉及4大领域,分别是: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素质教育,创新、观察等能力的培养等相关领域研究热点;中学化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课外活动作为化学教学的一种方法途径的研究热点;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与多媒教学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提升教学质量的研究热点;采用化学实验微型化、绿色化等策略来强化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高芳 《化学教育》2021,42(23):111-111
从"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的转变是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基本目标,这对我国整个教育教学体系的发展与变革提出了新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深度学习"便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以获取、加工、运用知识的重要能力.中学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础学科,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与功能,因此它更应该通过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完成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 现阶段,很多学者对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基础、发生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部分中学化学教师也在实践中尝试探索推进深度学习的方法、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缺乏系统性、可行性,教师对于"怎样做"还存在极大的问题与困惑.由陈广余等人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向深度迸发的中学化学教学》一书于2020年9月出版.该书作者及其编写团队均是长期扎根于化学教学实践的优秀教师、相关工作者,他们在实践中深入研究,把自己的丰富经验汇集起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