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本立院士 黄本立院士,1925年9月21日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新会;光谱化学家,厦门大学教授。1945年—1949年就读于岭南大学。1950年—1986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调厦门大学任教至今。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光谱学会副理事长、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主编,《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分析试验室》、《冶金分析》、《化学进展》等十多种国内期刊编委或顾问,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1985年—1995年)、ICP Information Newsletter(1981年—)、Analytical Sciences(2000年—)等国际期刊顾问编委或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分析与环境化学学科评审组成员(1992年—199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奖学科(专业)组评审委员等。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荣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优秀专家”称号,2003年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年荣获国务院“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荣获第四届亚太冬季等离子体会议“原子光谱分析终身成就奖”,2011年在IUPAC ICAS2011国际分析科学大会上,被日本分析化学会授予“日本分析化学会荣誉会员”,2013年荣获“第八届全国健康老人”称号,2015年获厦门大学最高奖教金“南强杰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2.
黄本立院士,1925年9月生于香港。60多年来,一直从事原子光谱分析研究,是国内外著名的原子光谱分析领域的学者,在其科研生涯中多项闪亮的“第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原子光谱分析的发展历程:1957年第一个创立一种可测定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易挥发元素的新型双电弧光源,被国外学者誉为“最完善的”双电弧光源; 1960年在我国建立第一套原子吸收光谱装置并开展研究工作,发表了国内首批原子吸收论文; 1984年成为我国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 1988—1989年在国内首次以该研究方向招收一批从国外回来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国一大批光谱分析的骨干师从于他; 1991年其小组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 1993年成为我国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院士; 2000年发表了不用一氧化碳的镍蒸气发生法; ……黄本立院士主持、参加过多项国家、中科院、省市等重大研究项目,如,1985年主持“光谱感光板测光自动化”课题、1993年主持“ICP进样方法及其过程的研究”、1995年主持“流动注射在原子光谱分析中应用的技术、新方法”……黄本立院士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先进工作者、优秀专家等称号。  相似文献   

3.
▲广西化学化工学会光谱分析学会和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于十月八日至十日,在南宁联合举办光谱、化学分析学术交流会。有三十六个单位、六十七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三十四篇,交流了二十八篇。舒伯崇工程师介绍了今年在英国Bristol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分析化学会议概况,张仕通高级工程师和马冶中工程师分别作了题为“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在原子光  相似文献   

4.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是分析金属氢化物结构的强有力工具,通过红外、拉曼光谱分析并结合理论计算,可以获得二元(MgH2,CaH2,AlH3)和三元(Mg2FeH6)金属氢化物中金属原子与氢原子局域成键环境信息,从而鉴别金属氢化物不同的相结构,还可以获得三元金属氢化物M2RuH6(M=Ca,Sr,Eu)中由于金属原子的不同而导致的结构差异,以及三元金属氢化物与其氘化物的结构差异。利用原位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分析高压或高温下金属氢化物的形成与分解反应过程,可以获得金属氢化物在高压加载及卸压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更好的理解金属氢化物的衍射数据。PAIR(photoacoustic infrared spectroscopy)光谱技术增强了红外活性和拉曼活性组合谱带的强度,从而避免了空气及潮湿环境对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实验结果的影响。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用于金属氚化物的结构分析,获得金属氢化物中金属原子与氢同位素原子局域成键环境的差异,更好的研究氢同位素效应。而且,拉曼光谱已被成功用于分析氢同位素混合气体的组成。因此,将金属氢化物结构的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与氢同位素气体组分的拉曼光谱分析相结合,可用于研究金属与氢同位素气体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及同位素效应。  相似文献   

5.
Gary M.Hieftje教授是现任美国化学协会分析部主任,当今美国和世界上颇享盛名的中年原子光谱化学家。他于1969年在依里诺伊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当即以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的身份就职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1973年9月提升为副教授(associate prof),1977年6月荣升为正教授(full prof.)。近几年来,Hieftje教授多次获得各种科学奖,其中包括美国化学协会颁发的1985年“化学仪器奖”(Chemical Instrumentation Award)和1986年为表彰他在火焰和等离子体化学和物理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匹兹堡分析化学及应用光谱学讨沦会”授予的“匹兹堡分析化学奖”(Pittsburgh Analytical Chemistry Award)。Hieftjs教授是最近两年来在“匹兹堡讨论会”上发表文章最多的一位与会者,(1985年12篇,1986年17篇)。当前,他的工作兴趣集中在对原子发射、吸收和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机理的研究及原子光谱分析方法的改进上。他还在化学仪器和实验的计算机控制,应用于分析上的时间分辨发光过程的研究,信息理论在分析化学上的应用,近红外反射分析及随机过程在提取基本和动态化学信息中的应用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是分析化学学报(Analyhca Chimtea Acta)。光谱化学学报第二分册(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等多种国际性专业杂志的编委成员。在今年新创刊的“分析原子光谱学杂志(JAAS)的组委中,他兼任“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原子光谱法最新情报”专栏的编委成员二职。今年又应英国皇家化学协会的邀请,赴英作“索非拉斯·雷伍德讲学”(Theoplilus Rewood Lecture)。这篇文章是Hieftje教授1985年春访英时与JAAS的代表J.M.Ottaway教授谈话的记录。文内对与分析原子光谱学有关,内容广泛的问题发表了他自己的看法。读后颇有所感。现将其译出,以供《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的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25(10):1626-1626
中国化学会决定于2006年10月中旬在英雄城南昌市召开“第九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暨第9届原子光谱学术会议”,并委托南昌大学负责筹办。会议将就我国自上届学术会议以来分析化学学科的新成就、新进展和加快我国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热忱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和参加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内容(1)原子光谱分析法;(2)分子光谱分析法;(3)色谱法与分离科学;(4)电分析化学法;(5)波谱法(包括顺磁、核磁共振);(6)质谱分析;(7)形态、表面及结构分析;(8)化学计量学;(9)生物分析化学;(10)环境分析化学;(11)联用方法与自动化分…  相似文献   

7.
黄本立院士,1925年9月21日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新会;光谱化学家,厦门大学教授。1945年—1949年就读于岭南大学。1950年—1986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调厦门大学任教至今。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光谱学会副理事长、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主编,《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分析试验室》、《冶金分析》、《化学进展》等十多种国内期刊编委或顾问,  相似文献   

8.
林峻越  张韫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27(11):2242-2242,2261
2007年9月23日至27日,第35届国际光谱会议(CSI)在厦门人民会堂举行.CSI是世界光谱分析方面的顶级峰会,自1949年在法国举行首届国际光谱会议以来,通常每两年举办一次,全世界的光谱学家都以能在国际光谱会议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荣.  相似文献   

9.
原子光谱学进展的综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综述了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原子发射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原子光谱分析的进样及预富集系统,元素成分分析及其形态分析,过程分析化学以及用于无机元素分析的传感器。  相似文献   

10.
氢化物发生技术中化学干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引言在氢化物发生技术与原子光谱分析方法的结合中,基体元素的干扰效应可分为二类:(1)在还原过程中氢化物生成效率的改变引起的干扰;(2)已被还原为氢化物的元素在原子化过程中形成稳定化合物而引起的干扰。可统称为化学干扰。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这二类干扰都是比较显著的。当使用感耦等离子体作激发光源时,由于等离子体的温度很高,而且送入等离子  相似文献   

11.
由日本化学会和日本分析化学学会主办的第3届亚太地区冬季等离子体光谱会议(2008 APWC)将于2008年11月16~21日在日本筑波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分析化学工作者的前辈和良师梁树权教授,30年代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并获德国明兴大学自然哲学科博士,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化学学部委员。他测定的铁原子量于1940年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并沿用至今。50年代初,他研究含氟铁矿冶炼时对附近空气、水的影响,是我国研究环境污染的最早工作者之一;他还是建国后最早从事稀土化学研究者之一;他曾研究了许多元素的分析、分离方法和有机试剂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等。梁树权教授共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著作10多部,并主编和编辑过多种学术刊物,获得过多种奖励。他在长期的化学教学与科研生涯中培养了好几代分析化学人才。梁教授热爱祖国、致力科学、严谨治学、为发展我国化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广大化学工作者树立了榜样。明年是《光谱实验室》创刊10周年,梁树权教授特题词:"精益求精,决不松懈"祝贺;并撰写"对我国分析化学界的期望"一文。这不但是对我刊的关心、支持和鼓励;而且对全国分析化学工作者及其他科技工作者也是一篇语重心长的教导。谱学分析是分析科学的一重要分支,梁教授的指教,对我国广大光谱、能谱、波谱分析工作者来说,感到非常亲切。我们一定不辜负梁教授的期望,让《光谱实验室》杂志成为推进我国谱学分析事业的发展,反映谱学分析工作者的心声的重要园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化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光谱学会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分析学术报告会纪要由中国化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光谱学会联合主办,武汉大学化学系和中国地质大学应化系共同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分析学术报告会经过周密筹备,于1996年5月12日~16日在绝办...  相似文献   

14.
黄本立     
黄立本(Huang Benli),广东新会人,1925年生于香港。现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光学学会光谱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21、22届理事、分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至91年)、咨询工作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光谱分析学会名誉理事长。《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杂志副主编,《分析化学》(至88年底)、《理化检验》、《分析试验室》、《冶金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化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光谱学会和福建省分析测试协会联合主办,厦门大学化学系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原子光谱分析学术报告会于1992年11月2日~6日在厦门举行。大会开幕式由黄本立教授主持会议并致词,厦门大学校长林祖赓教授到会祝贺并讲话,厦门大学化学工学院和化学系领导也到会祝贺。本届会议与会代表共达233名,他们来自全国大部份省、市、自治区,科研、教学和生产各个领域,是全国原子光谱分析界的一次重要聚会。不仅有众多的老一辈光谱分析家到会,更有许多年青的教授、博士、硕士等光谱界后起之秀欢聚一堂。会议期间正值国家商检系统第二届ICP-AES分析报告会在厦门举行,经协商两会在会议日程安排上互有交叉,促进了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6.
激光光谱分析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尤其是可调谐激光器的出现,使激光在原子光谱分析中的应用获得重大进展。可调谐激光作为光源,可将蒸发、激发和发射分开进行,并可进行调谐激发,以降低背景和减少线宽来提高分辨率和灵敏度,为无机分析开拓了新领域,灵敏度由原子个数代替经典的至今沿用的百分浓度,使分析化学可获得飞跃。一、激光选择探针离子发光荧光光谱激光荧光光谱是一种新的分析技术,十多年来应用较广发展迅速。J. C. Wright等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激光选择探针离子发光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密度泛函(DFT)中的B3P86方法,在Dunning的相关一致基组cc-PVTZ水平上,对铝氢化物(AlHn)(n=1-6)团簇的可能几何构型进行优化计算,得出最稳定构型的几何参数、电子结构、振动频率和光谱等性质参数,并给出了最稳定结构的总能量(ET)、结合能(EBT)、平均结合能(Eav)、电离势(EIP)、能隙(Eg)、费米能级(EF)和氢原子差分吸附能(Ediff)等.结果表明铝氢化物团簇基态稳定结构的电子态分别为:n为奇数为单重态 和 ,n为偶数为双重态 和 ;由于Al原子属于缺电子原子,能与等电子原子H化合,通过氢桥键形成氢化物,本文优化计算发现,铝氢化物团簇最稳定的构型都存在氢桥键,且n为奇数的氢化物的氢桥键作用比相邻偶数的氢化物强.最后计算了铝氢化物团簇最稳定结构的红外光谱、平均结合能、电离势、能隙和费米能级等动力学电子特性,分析得出(AlHn)(n=1-6)团簇中AlH3的电离势和能隙最大,说明该氢化物最稳定,氢原子差分吸附能最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密度泛函(DFT)中的1B3P86方法,在Dunning的相关一致基组cc-PVTZ水平上,对铝氢化物(AlHn)(n=1~6)可能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计算,得出最稳定构型的几何参数、电子结构、振动频率和光谱等性质参数,并给出了最稳定结构的总能量(ET)、结合能(EBT)、平均结合能(Eav)、电离势(EIP)、能隙(Eg)、费米能级(EF)和氢原子差分吸附能(Ediff)等.结果表明铝氢化物基态稳定结构的电子态分别为;n为奇数为单重态1∑g和1A,n为偶数为双重态2A和2Bu;由于Al原子属于缺电子原子,能与等电子原子H化合,通过氢桥键形成氢化物,本文优化计算发现,铝氢化物最稳定的构型都存在氢桥键,且n为奇数的氢化物的氢桥键作用比相邻偶数的氢化物强.最后计算了铝氢化物最稳定结构的红外光谱、平均结合能、电离势、能隙和费米能级等动力学电子特性,分析得出(A1Hn)(n=1~6)氢化物中A1H3的电离势和能隙最大,说明该氢化物最稳定,氢原子差分吸附能最大.  相似文献   

19.
许飞  周金池 《光谱实验室》2012,29(1):457-461
阐述了光谱类分析仪器的两大分类,即原子光谱分析法和分子光谱分析法,并对不同类型光谱分析仪器的物理和化学原理、仪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对光谱类分析仪器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20.
1.上海有色金属研究所原子吸收组:应用氧化亚氮一乙块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有色合金中硅 分析化学6.(2)112.(29了6)2.门文邓瑞钦李述信:应用氧化亚氮一乙快火焰原子吸收光潜法测定耐热钢和渗碳钢中铝 分析化学6(2)114(1978)3上海跃龙化工厂中试室化学分析组:原子吸收法测定纯稀土中钙分析化学6(2) 117(19了8)4.莫胜钧姚金玉罗淑梅:原子吸收光潜中的干扰分析化学6(2)132(19了8)5.何华馄:塞曼效应在原子吸收光谱中的应用分析化学6(2) 138(19了8)6.杜文虎:原子荧光测汞法分析化学6(4)313(1978)了.陶继华于家翘:关于原子吸收分析中工作线曲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