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是排列组合中的两个基本原理,它们不仅是学习排列组合、概率论的理论基础.也是分析、解决排列组合有关应用问题的依据.学习这两个原理时,应注重理解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数学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数学问题解决的前提,数学运算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对学生的考查.通过SOLO理论的评价层级水平和数学运算素养水平的相关性与一致性分析,命制出与运算水平对应的SOLO分类的层级相吻合的试题,才能有效考查考生的学习成果,本文以2021.年高考上海卷部分试题为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通常混称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核心,只有当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去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才会滋生出"学"和"用"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1 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作用分析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人类在大量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的基本规律,它们不仅是推导排列数、组合数计算公式的依据,而且其基本思想方法也贯穿在解决本章应用问题的始终,在本章中是奠基性的知识.返璞归真的看两个原理,它们实际上是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加法运算与乘法运算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邵春霞 《中学数学》2012,(11):26-2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人数A版数学选修2-3第一章第一节内容.这两个原理是本章的重点基础知识,一方面它为后面学习排列、组合、随机变量的概率等内容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是学习排列组合e的基础;另一方面它的结论与其基本思想方法在解决本章应用问题时有许多直接应用,因此,它理应成为我们重点把握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计数原理     
黄俊奎 《数学通讯》2012,(Z1):105-108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本单元的重点是: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组合的意义及排列数、组合数的计算公式,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本单元的难点是:正确运用两个计数原理以  相似文献   

7.
2006年,“情境·问题”的教学理念被提出,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课标和新教材,笔者进行了深度学习的课堂实践,探索出“情境—问题—探究—迁移—反思”的课堂学习路径,并以“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为例,对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分类原理和分步原理是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基础,也是两个重要的计数原理.因此,无论从智力训练的角度,还是从竞赛准备的角度来深刻理这两个原理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计数原理     
尚峰 《数学通讯》2011,(1):100-103
本单元的重点: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排列、组合的意义及排列数、组合数的计算公式,二项式定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基于近代序贯分析原理设计的一类计数型累积和控制技术.它是利用 前面样本统计量的累计信息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异常,对信息利用充分,可以节省检验量,能更经济地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组合数学的基本计数原理——容斥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集合与基1.集合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但可认为具有某些共性或某些性质的元素汇聚而成的一个集体,这个集体可称为集合S。S中一个元素x,通常记作x∈S。例如集合S={x|x为偶数,且x∈(?)_},S中元素是取于非负整数域(?)_上,又为偶数的那些对象。即:S={0,2,4,…} 由S集合中部分元素汇集所组成的集合A,称为  相似文献   

12.
超树的计数理论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超图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简单树已推广到超树.对于简单标号树,巳有Cayley公式等一系列漂亮的结果[1].然而,对相应的超树计数理论迄今尚未见展开.我们试图建立相应超树计数理论,把简单标号树一系列公式推广到超树,本文是我们工作的第一部份. 一、基本定义设X={x_1,x_2…x_p}是有限集,ε={E_i|i=1,2,…q}是X的子集的一个簇,若E_i≠φ,1≤i≤q,且E_i=X,则称H=(X,ε)为一个超图.|X|=p称为超图的阶,X中的元  相似文献   

13.
在给出取向的数学定义的基础上,完善了现有研究中对取向估计的原理分析:提出了空域中进行取向估计的基本引理;扩展了频域中进行取向估计的原理分析;并对上述两个部分均给出了理论证明和实例说明.从而有助于解决取向估计的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听到要开设一节“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南京市公开课的时候,我们很踌躇,因为非常担心这个内容能否上出什么新意来.我们先找了一些比较时髦的例题进行了教学的难易加工和情境设置,但是按照先引入原理再例题讲解的思路,总觉得缺少什么,没有创作的激情和灵感的冲动.考虑到笔者所带的教学班级是文科重点班,学生热爱写作,思维活跃,数学基本功比较扎实,也有小组合作学习的经历,因此我们尝试着借鉴文学创作的一些手法进行一次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5.
李玲 《数学通讯》2004,(11M):14-14
在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教学中,人们设计了多种应有模型去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两个原理的本质及其应用价值。本文将以计算机中程序模块的测试为背景提供解释这两个原理的几个模型,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教材对于概率部分的教学内容采用先介绍概率,后介绍计数原理的方式,使得用惯了老教材的一些教师非常不适应.笔者认为,这种编排方式不单纯是必修与选修内容安排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7.
树的计数     
阶数为n且不同构的树的个数称为树列t_n.对n阶错排做了划分,汇总计算了对称群的循环指数,结合树的结构特性和波利亚计数定理,给出了一种确定t_n的算法并证明了算法的合理性.计算表明,树列t_n={1,1,1,2,3,6,11,23,47,106,235,551,…}.  相似文献   

18.
宋顺成 《应用数学和力学》1991,12(12):1149-1152
文[5]提出边界伸缩原理及边界伸缩法.本文补充叙述了边界伸缩原理,并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给予了较严格地证明,进一步完善了边界伸缩法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索赔次数数据的特点, 讨论了两类可导致散度偏大特征数据的分布类型: 零点膨胀分布与膨胀参数分布, 并根据Bayes理论与MCMC方法, 利用WinBUGS对其进行建模和抽样\bd 经过比较,给出了实现分布拟合的途径, 最后通过两个数值例子加以展示.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不可约线性置换的概念,利用线性代数理论研究了不可约线性置换σ的性质,利用这些性质给出了最大线性置换的一个刻画,进而证明了不可约线性置换σ关于Fn2中任意非零元素的轮换长度一定等于σ的特征多项式的周期,最后利用群在集合上作用的有关结果给出了不可约线性置换的一个计数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