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采用太阳常数σ 来描述地球大气层上方的太阳辐射强度。它是指平均日地距离时,在地球大气层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的单位表面积上所接收的太阳辐射功率,单位是mW/cm2(毫瓦每平方厘米)。太阳常数σ 在中午阳光直射时约为137mW/cm2。根据彭望禄所著《遥感概论》,太阳的电磁辐射经过大气时,约有30%被云层或其他粒子反射回太空,22%被散射,17%被吸收。这样,透过大气到达地面的能量只占入射总能量的31%,即地球表面的太阳常数σ 约为42.47 mW/cm2。  相似文献   

2.
正一、天堂般的想象金星是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在半径约1.08亿千米——或约为0.72天文单位——的轨道上绕太阳转动,公转周期约为225天(更精确的数值约为224.65天)。金星的轨道非常接近圆形,偏心率仅为0.007左右,是太阳系行星之中最小的。金星同时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只有4100万千米。与水星的情形相似,离太阳近意味着金星能反射较多的阳光,离地球近则意味着表观亮度较大。不过,  相似文献   

3.
关于太阳的一般知识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也是太阳系的中央星体。在广漠无限的宇宙间,还有着千千万万颗如同太阳一样的恒星。而且,有很多恒星比起太阳来,要大的多,也亮的多。太阳既是恒星之一,而恒星又是宇宙中的主要物体,研究太阳构造即可推出一般恒星的本质。研究太阳的意义还在于,太阳上的物质,是处在和地球上非常不同的物理情况下,这和物理学、化学的研究有密切关系。太阳是一个迸发着光和热的洪流的炽热气体球。它的直径是1,390,600公里,等于地球直径的109.1倍。体积约为地球的1,305,000倍。  相似文献   

4.
《现代物理知识》2004,16(4):62-62
恒星照亮行星 ,这是天文学的定律。然而 ,科学家却发现人马座一个巨大炙热的气态行星在磁场作用下 ,产生类似太阳耀斑的活动温暖着其恒星 ;同时 ,科学家也第一次观测到太阳系外行星的磁场状况。这颗炙热的行星与木星大小类似 ,是地球质量的 2 70倍。但与地球和木星不同 ,该行星与其恒星的距离很近 ,仅有大约 70 0万千米左右 ,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为 1 .5亿千米。这样接近恒星的行星 ,在迄今发现的 1 0 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中约占 2 0 %。这颗人马座行星在其恒星上产生一个大型磁暴 ,从而形成了一个永久性的热点。该热点伴随着行星以 3天的周…  相似文献   

5.
太阳简说     
为了阐明太阳风、黑子、耀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太阳的基本情况。 一、太阳的大小、质量 太阳是银河系一千多亿颗恒星中的一颗,它位于银河系对称平面稍靠边缘的地方。太阳以及围绕它旋转运行的九大行星和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彗星等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太阳系。太阳离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平均约有1.5亿公里远,太阳的半径约为696000公里,相当于地球半径的109倍。我们不难算出,太阳这个巨大的星球足有130万个地球那么大。太阳质量约为1.99×10~(33)克,是地球质量的33.3万倍。太阳的平均密度为1.41克/厘米~3,是地球平均密度的1/4。太阳中心密度为160克/厘米~3,中心压强相当于3000亿个大气压。 二、太阳的能量、温度 太阳是一颗时刻在进行热核反应的巨大火球。太阳每秒钟发出的能量(也称太阳的功率)约为3.83×10~(23)千瓦。若消除地球大气对阳光的吸收减弱作用,地面上同太阳光垂直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每分钟获得太阳能(也称太阳常数)约为1.95卡。地球从太阳发  相似文献   

6.
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为太阳系第三行星,她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一个“活”的星球。地球不仅从外界接收太阳的光和热,地球内部还聚集着巨大的热和能量;有磁场;地球内部物质在不断地运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这样的过程预期还能进行45亿年。地球正当中年。  相似文献   

7.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是一个巨大的球面电容器,其一面是固体和液体的地球表面,带负电;另一面是120千米以外的电离层,带正电.这个电容器内部的大气层中存在着正离子和负离子,所以在不断地放电.据估计,大气放电的总功率达数亿千瓦.大气中的离子由于放电、复合等过程而减少的同时又在不断生成.镭的衰变,放射性辐射,光电效应,太阳的紫外辐射和微粒辐射.  相似文献   

8.
 从宇宙线早期研究中,已经观测到它的强度有1日,27日和11年的周期变化,这与太阳的调制过程有关。同时也观测到因气象原因引起宇宙线强度的变化,如温度,气压和季节效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用各种各样的航天器运载探测器研究大气外层空间的宇宙线瞬间变化,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太阳照射到地球大气层顶部的电磁辐射能流为1010erg·m-2·s-1,而宇宙线粒子总能流约要比它低八个量级,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宇宙线穿过大气层损失绝大部分能量,产生正负离子,它们是形成云雾水珠的凝结核,也能触发雷暴和闪电,对大气层中很多物理过程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12.3 自然光照 12.3.1 太阳光照白天,自然光照主要来自太阳。太阳常数(即太阳在地球大气层外的辐照度)取为1353瓦/米~2[28],太阳光的其他辐射度和光度特性见第5.3节。夜间,大气散射光和月球反射光是自然光照的主要来源。在无月夜晚,星光和各种大气效应可能成为主要光源。图12.12[29]示出了太阳在大气层外(m=0)和在不同气团值的海平面上的光谱  相似文献   

10.
 对地球上的生命,液态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学必要条件。当然,生命需要能量和营养,但水以液态形式而存在是限定性和决定性的要素。一旦水冻结成冰这样的固态而不是液态,绿地就不再生机勃勃。因此,只要我们考虑在其他行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时,我们首先就要寻找在过去或现在存在液态水的证据。火星是我们地球轨道外侧的近邻,火星的直径为6790千米,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质量约为地球的1/10。火星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37分,比我们地球自转周期长。火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约为687个地球日,差不多是地球上的两年。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每个季节比地球上的季节长一倍。  相似文献   

11.
漫话地球     
 地球是宇宙中一个尉蓝色的旋转大球,也是我们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她的产生,演变,兴衰和发展从古至今一直是我们不懈探索的重要科学领域之一.一、地球的形成地球是太阳系里的天体,地球的起源是太阳系起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达2000亿亿亿吨,是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占了整个太阳系数以万计的天体质量总和的99%左右.太阳几乎“主宰”着太阳系的一切:光和热的效应,生命的维持和发展,以及支配着各天体的运动等.据天文学家推算,66亿年前的宇宙充满了尘埃,星际有机分子和宇宙射线等“原始星云”.由于星云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而形成了各个不同的引力中心,其中之一便形成了原始太阳.  相似文献   

12.
 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这“近”当然是天文学意义上的“近”:水星在近日点和远日点离太阳的距离分别约为4600 万千米和7000 万千米。水星不仅离太阳近,离地球也不远,最近和最远距离分别约为7700 万千米和2.2 亿千米,以最近距离而论是离地球第三近的行星(仅次于金星和火星)。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太阳能     
太阳向地球提供大得惊人的能量,它驱动巨大的洋流和气流,令水产生蒸发和凝结的循环,给大地送来清洁的水,汇聚成河流;有时也形成破坏自然和城乡的台风、飓风和龙卷风。1906年旧金山7.8级的大地震,释放出约为10^17焦耳的能量,其实这相当于太阳在1秒钟之内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地球可开采的石油资源,估计约为3万亿桶,约合1.7×10^22焦耳能量,这相当于太阳在一天半之内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  相似文献   

14.
一、有介质阻尼作用的天体运动方程 在天体力学中,曲线运动的加速度为式中 r0和 P0分别为径向和横向单位矢量.在平面极坐标系中,如果不考虑天体在运动中所受到的介质阻尼作用,有天体的运动方程 解方程组(Ⅰ),可求出天体的运动方程及万有引力 实际上在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内都存在着一个随引力场中心一起运动的新以太场介质.美国人R.A.Muller对2.7K各向异性的宇宙背景微波辐射所作出的新以太介质的存在及其漂移的解释,由新以太漂移理论所计算出的地球绕太阳运动速度30千米/秒、太阳绕银河中心运动速度大…  相似文献   

15.
1太阳、地球与月球 我们的太阳系由太阳、8颗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以及大量尘埃、气体、等离子体、辐射粒子和电磁场构成,直径几乎达到11.y.(1.y.为光年,光走过一年的距离)[1-6].  相似文献   

16.
《物理》2020,(6)
正如果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那么太阳系就是人类的家园。然而,虽然人类文明已经发展了几千年,我们对自己的家园是否真正了解呢?1何为"太阳系"?什么是太阳系?从定义上讲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天体构成的体系及其所占有的空间区域"~([1]),用通俗的话讲起来就是由"太阳主宰的区域"。人类很早就已经认识到头顶的这片星空。5000多年前苏美尔人已  相似文献   

17.
太阳电池     
一、引言太阳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能源,它每年照射到地球陆地表面的能量约800×10~(18)千卡,而已发现的矿物燃料(煤、石油等)的藏量约7×10~(18)千卡,原子能估计约144×10~(18)千卡。太阳能和原子能是如此的巨大,因而如何有效地利用它们的能量,将是解决人类充分利用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多少年来,人们都在盼望利用太阳这样巨大的能量来为人类服务,并且也创造了不少转换太阳能为机械能或电能的器具。但因这些器具的转换效率还不很高,因而进一步利用太阳能仍然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半导体出现以后,  相似文献   

18.
云中客 《物理》2007,36(3):240-240
尽管土卫六的大气层主要是由氮气所组成,但其中却包含有1.6%的甲烷气体.通常甲烷气体是可以受太阳的影响而被破坏的,所以天文学家们推断,土卫六上的甲烷气体一定存在着某种方式可对它进行不断地补充.现有资料提供的少量证据表明,土卫六星球的表面并不存在着丰富的甲烷储备.所以天文学家推测,补充到大气层的甲烷很可能来自于土卫六星球的地下.  相似文献   

19.
《现代物理知识》2004,15(2):54-54
 法国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已经在太阳系第七大行星---天王星的大气层里发现有一氧化碳和其他诸如氯化氢等能够致人死亡的气体。他们大胆估计,宇宙中一些陨落的小行星在下坠时候冲击凝滞在天王星地层内的一氧化碳,使得这些长期埋藏在地表之下的一氧化碳飘散并且凝冻在冰冷的大气层里。此外,科学家在太阳系另一颗行星---海王星上也发现了一些混合气体,并推断这些混合气体可能是来自该行星的内部。法国天文学家在南美洲智利的南欧天文观测台依靠红外线探测仪器观测到了上述发现。  相似文献   

20.
气体     
《现代物理知识》2011,(4):68-69
气体的特征是其中的分子之间约束很弱,要靠外部约束才能将气体拢在一起构成一个集体。地球是靠着强大的引力才把大气层部分地保留住的——氢气的引力势能相较于其动能偏小,还会从地球逃逸。地球大气层的存在,一方面是生命进化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另一方面还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可靠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