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紫斑罂粟壳挥发油镇咳化痰平喘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罂粟壳挥发油成分,并结合Pubchem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靶点. 其中,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镇咳、祛痰、平喘相关的靶点,利用在线Venn取交集基因,Cytoscap 3.7.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筛选关键成分,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核心作用靶点,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表明,GC-MS鉴别出紫斑罂粟壳挥发油中28个化学成分,虚拟筛选获得20个活性成分对应的259个靶点. 网络药理学预测紫斑罂粟壳挥发油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NF)、磷酸化蛋白激酶(AKT1)、SRC蛋白激酶(SR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1(MAPK1)等关键靶点,进而协同调控肿瘤通路,神经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镇咳祛痰、平喘的治疗作用. 研究为后续试验研究罂粟壳挥发油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人肺上皮细胞系A549为模型细胞, 探讨多壁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效应及其机制. A549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0~300 μg/mL)的多壁碳纳米管后, 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 用活性氧(ROS)敏感探针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水平; 用荧光探针JC-1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 用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敏感蛋白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水平. 结果表明, 多壁碳纳米管可引起A549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内活性氧ROS过量产生以及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 诱导细胞氧化应激效应; 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抑制多壁碳纳米管诱导的A549细胞内ROS的产生. 多壁碳纳米管处理A549细胞2 h后, 诱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 多壁碳纳米管诱导细胞氧化应激的同时伴有适应性应激蛋白HO-1的上调表达. 结果表明, 细胞氧化应激和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可能是多壁碳纳米管诱导A549细胞毒性效应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硒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癌作用,但其抗癌机制尚不明确,因此,通过探讨亚硒酸钠是否可以通过铁死亡途径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其肺癌A549细胞发生铁死亡的具体机制。通过细胞增殖实验(CCK-8实验)及细胞计数实验评价亚硒酸钠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亚硒酸钠对肺癌A549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MMP)及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通过亚铁离子检测试剂盒检测亚硒酸钠作用后肺癌A549细胞内亚铁离子含量变化,MDA检测试剂盒分析亚硒酸钠作用后肺癌A549细胞内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分光光度法分析亚硒酸钠对肺癌A549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及谷胱甘肽(GSH)的表达影响。研究发现:亚硒酸钠能够显著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且亚硒酸钠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50)为10μmol/L;亚硒酸钠能诱导肺癌A549细胞内ROS过度积累并使细胞内谷胱甘肽耗竭;亚硒酸钠作用后,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降低,MDA含量升高而GPX4蛋白表达下调。研究表明,亚硒酸钠能通过诱导肺癌A549细胞内ROS过度积累,引起细胞内...  相似文献   

4.
探讨多壁碳纳米管对人肺上皮细胞A549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及其活化机制.不同浓度的多壁碳纳米管作用于A549细胞后,用活性氧(ROS)敏感探针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状态;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这一分析技术检测A549细胞NF-κB DNA结合活性;用蛋白印迹检测A549细胞NF-κB p65蛋白和IκBα蛋白表达;用免疫荧光结合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NF-κB p65蛋白的核转位情况.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诱导A549细胞内ROS过量产生和NF-κB DNA结合活性;同时伴有p65蛋白核移位和IκBα蛋白胞浆降解.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可抑制多壁碳纳米管诱导的A549细胞内ROS产生、NF-κB DNA结合活性、p65蛋白核移位以及IκBα蛋白降解.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可以通过诱导A549细胞氧化应激机制从而活化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  相似文献   

5.
何明会  党笑笑  李军  董登祥 《合成化学》2021,29(12):1009-1018
和厚朴酚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尤其是在结肠癌的治疗上有潜在的生物活性,但是由于自身的理化性质,导致其在开发利用中存在许多缺点。为了改善和厚朴酚稳定性差、水溶性低等缺点,通过糖基化改造进行结构修饰,再通过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和厚朴酚衍生物防治结肠癌的作用机制。分别以D-半乳糖、D-葡萄糖、α-乳糖等为起始原料,通过对糖羟基保护与去保护,得到一系列单糖、二糖、三糖片段,将得到的糖片段对1的4′-OH进行修饰,合成了4种和厚朴酚糖苷化衍生物2~5,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鉴定。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反向药效团匹配数据库预测和厚朴酚衍生物的作用靶点,运用GEO和Gene Cards数据库预测结肠癌相关的疾病靶点,构建PPI网络和“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参数筛选核心靶基因,利用DAVID平台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对核心靶基因进行分子对接,得到36个和厚朴酚衍生物防治结肠癌的核心靶基因,GO生物过程有323条,包括有丝分裂、染色体分离的调控、蛋白分解过程等;KEGG信号通路有13条,涉及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感染、p53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通过AutoDock对核心靶基因进行分子对接,发现8个核心靶基因与和厚朴酚衍生物的亲和力在-10.1 ~-6.2kcal/mol,亲和力相对较稳定。   相似文献   

6.
Combretastatin A-4(CA-4)是一个天然的秋水仙碱结合位点的微管蛋白抑制剂,具有抗肿瘤活性。PI3K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也是癌细胞中常见的异常表达信号通路。微管蛋白抑制剂和信号通路激酶抑制剂均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热点。设计、筛选并合成了具有秋水仙碱和PI3K双靶点的CA-4衍生物。利用SBDD技术,采用活性基团协作的方法,对CA-4进行秋水仙碱和PI3K双靶点结构改造。结合CA-4的构效关系,保留A环及3个甲氧基,以羰基取代连接双键碳以保证顺式构型,苯并呋喃环取代B环,B环侧链引入卤素增效,依据结合活性自由能打分值筛选出9种靶点活性高的衍生物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及可视化分析,并通过碘代、溴代、Rap-Stoermer偶联反应和Heck偶联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CA-4,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乳腺癌MCF-7和MDA-MB-231 2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邻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羟醛缩合反应合成了6个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1a~1f),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采用MTT法研究了1a~1f对人肺癌细胞A549和NCI-H460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的活性显著优于天然产物姜黄素。其中3,5-二(2-甲氧基苯亚甲基)-4-哌啶酮(1d)可促进细胞活性氧的产生,对A549有诱导凋亡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 从鱼藤中分离鉴定出了2个抗肿瘤活性化合物, 即羟基鱼藤素(1)和鱼藤酮(2). 用丽丝胺罗丹明B(SRB)法评价其抗肿瘤活性, 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探讨了化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发现, 羟基鱼藤素(1)与鱼藤酮(2)为鱼藤的抗肿瘤活性成分, 对人大肠癌细胞HCT8、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癌细胞BGC823、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卵巢癌细胞A2780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在0.1~90.0 μmol/L之间. 这两种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强度随着HS-DNA的加入均呈现减色效应, 并使EB-HS-DNA复合体系荧光强度减弱, 表明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与DNA以插入方式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基于克唑替尼的结构特征,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2-氨基-4-苯基噻唑类衍生物.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A549、HT29、Hela、Karpas299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肿瘤细胞抑制活性,其中N-(3-(2-氨基噻唑-4-基)苯基)-3-氯苯甲酰胺(3d)对HT29细胞的活性最好,IC50值为4.42μmol/L.采用Western blot考察目标化合物3d在HT29细胞中ME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另外,利用分子对接方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构效关系讨论.  相似文献   

10.
黄丽荣  陈磊  杨小生  马琳  张建新  王道平 《应用化学》2013,30(10):1133-1138
以熊果酸为原料,经C-3羟基氧化、C-28羧基苄酯化保护、C-2乙酰化及水解、还原、脱保护得到2β-羟基熊果酸,6步反应的总收率为60.1%。 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MS测试技术确证。 以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2β-羟基熊果酸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及人肺癌细胞A549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对2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双靶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克服药物抗性和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设计并合成了含有吡唑酮基团的喹唑啉衍生物作为EGFR/VEGFR-2双靶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标化合物由喹唑啉中间体和吡唑酮中间体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喹唑啉中间体以2,3,4-三羟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酯化、硝化、还原、氯化和环化等反应合成;吡唑酮中间体以4-取代苯基肼盐酸盐为原料,通过甲基化和氧化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采用ADP-Glo激酶活性检测方法和CCK-8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EGFR和VEGFR-2的抑制活性以及对Hela细胞、A549细胞、HUVEC细胞的抗增殖活性,其对EGFR和VEGFR-2抑制活性IC50值为10~899 nM, 15~712 nM;对部分在分子水平测定表现出较高活性的化合物进行了抗增殖活性测定,所选定的化合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10~267 nM,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半抑制浓度IC50...  相似文献   

12.
王雅楠  秦秀英 《合成化学》2019,27(11):883-889
合成了一个以N-{[2-羟基-4-甲氧基苯基\]甲亚胺}苯丙氨酸阴离子和2,2′-联吡啶共配位的铜基配合物[Cu(C17H15NO4)(C10H8N2)]2•CH3OH(1),其结构经IR、 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及Hirshfeld表面分析表征。用MTT法考察了配合物对耐顺铂的人肺癌细胞株(A549/DDP,DDP=顺铂)和人宫颈癌细胞株(C33A)的细胞毒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配合物〖STHZ〗1〖STBZ〗诱导A549/DDP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初步考察了配合物1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1(CCDC:1913991)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晶体学参数为:a = 10.1770(5) Å, b, c, α = 104.576(4)°,β = 101.151 (4)°,γ = 101.151(4)°,V = 1197.71(11) Å3, Z =1,R1 = 0.0344, wR2,S = 1.061a = 10.1770(5) Å, b = 10.2030(5) Å, c = 12.5857(6) Å, α = 104.576(4)°,β = 101.151 (4)°,γ = 101.151(4)°,V = 1197.71(11) Å3, Z =1,R1 = 0.0344, wR2 = 0.0913,S = 1.061;配合物1对肿瘤细胞有显著细胞毒性,对A549/DDP和C33A细胞作用24 h后,IC50值分别为(9.75±0.39) μmol·L-1和(28.13±1.27) μmol·L-1;其通过诱导A549/DDP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而导致细胞凋亡,配合物1浓度为40.0 μmol·L-1时,与A549/DDP细胞孵育36 h,诱导A549/DDP细胞总凋亡率为41.0%,与A549/DDP细胞孵育30 h,使A549/DDP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了47.4%。 = 0.0913 = 12.5857(6) Å = 10.2030(5) Å  相似文献   

13.
基于药效团拼合的设计原理,以4-羟基苯乙酮为原料,通过加成、环化、取代、肼解和缩合等多步反应构建了两类含有靛红结构的吡唑衍生物,共计12个目标产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试目标产物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抑制作用,部分化合物显示出一定的抗增殖活性,其中N'-(3-亚氨基-6-氯吲哚-2-酮)-1-苯甲基-3-(4-甲氧基苯基)-1H-吡唑-5-甲酰肼(7e)和N'-(3-亚氨基-6-溴吲哚-2-酮)-1-苯甲基-3-(4-甲氧基苯基)-1H-吡唑-5-甲酰肼(7f)的IC_(50)值分别为30.41和29.69μ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化合物7f能够剂量依赖性地诱导A549细胞凋亡,并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但对细胞周期没有影响.上述研究证明,目标产物7f能够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A549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吲哚-2-酰胺衍生物作为环氧合酶-2/5-脂氧合酶(COX-2/5-LOX)双重抑制剂,并评估了它们的抗增殖活性.其中,(5-氯-1-(4-氟苄基)-1H-吲哚-2-基)(4-(4-甲氧基苄基)哌嗪-1-基)甲酮(12h)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活性强于塞来昔布;(5-氯-1-(4-甲氧基苄基)-1H-吲哚-2-基)(4-(4-甲氧基苄基)哌嗪-1-基)甲酮(7b)对A549 (IC_(50)=6.47μmol·L~(-1))和HCT-116 (IC_(50)=13.80μmol·L~(-1))细胞表现出显著的抗增殖活性.化合物7b作为抗增殖实验中最具潜力的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COX-2(IC_(50)=85.04nmol·L~(-1))和5-LOX (IC_(50)=125.3 nmol·L~(-1))抑制活性.对接分析表明,吲哚环上的取代基有利于改善化合物与酶的亲和力.进一步的研究证实7b可以剂量依赖性地诱导A549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以6-溴N-(4,6-二甲基-2-氧代-1,2-二氢吡啶-3-甲基)苯并吗啉-8-甲酰胺为原料,经N-磺酰化和Suzuki偶联反应两步合成17个新型的6-芳基取代N-磺酰基苯并吗啉-8-甲酰胺衍生物(3a~3q),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EI)表征。采用Alpha LISA法对化合物进行EZH2(WT)酶活性检测;采用MTT法测试了化合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人类B细胞淋巴瘤细胞SU-DHL-4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3j的浓度为1μmol·L-1时,对EZH2抑制率为68%; 对A549细胞和SU-DHL-4细胞的IC50值分别达到10.4 μmol·L-1和2.8 μmol·L-1   相似文献   

16.
刘海彬  李增强 《合成化学》2021,29(9):782-785
2-氨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环化、氯化和取代反应,合成了5个4-氨基喹唑啉类化合物3a~3e,其结构经1H NMR和MS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采用MTT法测试了化合物3a~3e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前列腺癌细胞(PC-3)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3b、3d和3e对3种细胞株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对A549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选择性。通过分子对接模拟研究AMD和3b与 DNA序列d(CGATCG) 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12个带支链/环链烷氧基乙酸为离去基团的顺铂类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所有化合物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人肝癌细胞BEL-7402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系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12个配合物中有5个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有较好的体外活性。其中化合物2(顺-二(异丙氧基乙酸根)·二氨合铂(Ⅱ))在所有的化合物中显示最高的活性,对所测3个细胞系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高速液相色谱-质谱(UFLC-MS)研究了吴茱萸醇提取物中入血小分子化合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 同时对UFLC-MS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进行包括特异性、 线性、 精密度、 准确度、 稳定性、 基质效应和回收率等考察, 结果表明, 该方法稳定可靠, 且醇提取物中1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均被胃肠道快速吸收, 并且多数化合物血药浓度在1~2 h左右达到峰值. 将吸收入血的1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与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脂酶进行柔性分子对接及构效关系分析, 发现其中活性最高的为去氢吴茱萸碱、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酰胺Ⅰ 4个吲哚型生物碱, 它们与乙酰胆碱酯酶的对接打分均在-46.02 kJ/mol以下; 与丁酰胆碱脂酶对接打分均在-41.84 kJ/mol以下.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 去氢吴茱萸碱和吴茱萸酰胺可能是以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脂酶为靶点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前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以乙二醇为起始原料,依次经亲核取代和点击反应合成了一种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的新型葡萄糖残基衍生物(FSY02),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研究了FSY02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G2)、人结直肠癌细胞(SW-480)、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Western blot技术对给药后的结肠癌细胞凋亡情况和相关凋亡信号通路Caspase 3、 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FSY02具有广谱抗癌活性,IC50=0.118~4.295 μmol·L-1,优于对照组伊立替康(IC50=14.330~65.353 μmol·L-1)。 Hoechst 33258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FSY02通过上调Caspase 3和Bax的表达,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含氮芥和蒽环的α,β-不饱和酮衍生物及其体外抗肿瘤效果,结合Vilsmeier-Haack反应和羟醛缩合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含氮芥和蒽环的α,β-不饱和酮(1a和1b),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 MS(ESI)和紫外和荧光光谱表征。采用MTT法检测了1a和1b对肺癌细胞A549、肾癌细胞786-O、宫颈癌细胞Hela和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抑制活性;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了1a对Hela细胞转移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PI染色)检测了1a对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a和1b对4种肿瘤细胞均有良好的抗增殖活性,其中1a的活性略高于1b;1a能有效抑制Hela细胞转移,并使Hela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