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细煤粉分级燃烧中NOx还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粉再燃技术脱氮效率高而运行费用低,是最行之有效的低NOx燃烧技术之一.通过模拟计算与试验方法,对一维热态煤粉炉内超细煤粉分级燃烧NOx的还原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再燃燃料越细,对NOx的还原作用越强,最佳再燃燃料粒度为20μm;在相同NOx还原率的情况下,随着再燃燃料粒度的减小,需要的再燃燃料比例减小,再燃区停留时间缩短.以超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不仅使燃烧效率提高,而且对NOx的还原效率也相应提高,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2.
以包含两种低挥发份贫煤在内的四种煤作为主燃料,在一维炉和一台93 kW卧式单角炉上对气体燃料再燃过程及煤粉和再燃燃料的燃尽特性进行了详细实验研究,同时对炉膛内NO_x浓度分布等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实验发现,再燃过程除了要采用合适再燃区停留时间外,气体再燃燃料还应选择在炉膛内NO_x浓度较大区域内喷入,以提高再燃脱硝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即使采用低挥发份煤作为主燃料,当再燃区停留时间达到约0.7~0.9 s,气体再燃燃料比例达到10%~15%时,气体燃料再燃过程就能在保证煤粉颗粒燃尽率不明显降低前提下,获得50%以上的再燃脱硝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一维炉上采用煤粉作为再燃燃料进行了脱硝的实验研究,发现脱硝效率随再燃区氧浓度的增大呈现非单调的变化规律.采用煤粉气流均相着火模型和炭粒非均相热力着火模型对煤粉再燃脱硝效率与其着火状态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煤粉均相着火之前,脱硝效率随氧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均相着火之后,脱硝效率明显下降并逐渐达到一个谷点.氧浓度进一步增大时,煤粉发生非均相着火,颗粒温度升高,异相脱硝效率升高,它的作用开始占优,总体脱硝效率再次上升.  相似文献   

4.
F风下倾对W型炉内燃烧及NOx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和在实际锅炉上的试验,研究了310 MW Foster Wheeler技术w型火焰锅炉F层二次风下倾15°对炉内燃烧过程的影响.通过对模拟和试验的分析表明,F层二次风下倾后对炉内燃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火焰行程延长,煤粉停留时间增加,还原区扩大,一次风与二次风的混合推迟等方面.试验和模拟结果都表明,F层二次风下倾后锅炉的火焰中心下降,飞灰含碳量降低,锅炉效率提高且NOx排放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燃煤锅炉燃烧过程与NOx排放的模型与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一台前墙布置有24只旋流燃烧器的350 MW燃煤电站锅炉为研究对象,对锅炉在100%、95%、85%、70%和50%额定负荷下的流动、燃烧和NOx排放进行了全炉膛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锅炉运行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全面比较并发现,除50%负荷外,其余工况两者符合情况良好。文中提出并采用了NOx模拟中相关的模型参数;对炉内空气量、炉温与NOx生成关系的计算结果表明, NOx的最终排放对温度的敏感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基于HCN释放的简化Solomon模型的NO生成湍流反应的统一二阶矩代数模型(AUSM)和煤粉燃烧的双流体模型,对不同旋流数下煤粉燃烧器内两相流动,煤粉燃烧和NO生成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和文献中实验结果符合很好。模拟结果指出,随着旋流数的增加,NO的排放先减少后增加,燃尽率先增加后减小,和气体燃烧中得到的规律类似。  相似文献   

7.
为同时兼顾排放性、经济性和动力性,提高汽油机废气再循环率,提出改变EGR进气方式,将EGR废气通过管路直接通到进气门处的方案。在一台四气门汽油机上对进气门处单侧通废气与中央通废气的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中央进气方式的EGR相比,单侧EGR进气方式在降低同样NOx的排放的情况下,具有更高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和EGR率。另外,单侧EGR不必降低EGR进气温度,即能获得较较好的发动机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410t/h电站煤粉锅炉的NOx排放,在实炉上进行了热态试验,在最上层二次风喷口的上方装设了分离式燃尽风(SOFA)喷口.试验结果表明,投入分离式燃尽风SOFA后,炉内形成了良好的空气分级燃烧工况,显著降低了NOx的排放浓度,最高降低了43.4%.二次风缩腰型配风方式相较于宝塔型配风方式,更有利于降低NOx排放...  相似文献   

9.
高浓度煤粉火焰对装有浓淡燃烧器的煤粉燃烧系统的着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一简化的燃烧系统和一配备浓淡燃烧器的1 MW切圆煤粉炉内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了煤质对最佳煤粉浓度C_(opt)的影响规律,在该最佳煤粉浓度下燃烧系统具有最高的火焰温度及最低的飞灰含碳.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所有的高浓度煤粉火焰均存在一最佳的煤粉浓度,着火特性差的无烟煤的最佳煤粉浓度显著高于着火特性更佳的烟煤,该最佳煤粉浓度随着煤质发热量Q与挥发分V乘积的增大而降低,并存在一经验公式C_(opt)=1.069-0.051·10~(-5)·V·Q。  相似文献   

10.
煤粉在四角切向燃烧煤粉锅炉炉膛内的燃烧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煤粉在四角切向燃烧煤粉锅炉炉膛内的燃烧行为进行了数值研究。在计算中,将煤岩学对煤进行分类研究的思路引入燃烧学,对煤粉中所含不同煤岩类别的煤粒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粉中的部分难燃组分在炉膛内未能燃烬;炉膛出口处颗粒的浓度存在较明显的偏差,右侧浓度较大,未燃成分较多;煤粉的未燃烬及浓度偏差对四角切向燃烧煤粉锅炉的局部超温爆管现象有直接的影响,且三次风的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煤中氯对多环芳烃生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在管式炉上研究了煤中氯对多环芳烃生成的影响,测定了煤中氯含量不同时多环芳烃生成量的变化,并分析了在不同气氛下不同含氯量的煤燃烧时多环芳烃与二(?)英生成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空气中燃烧及氮气气氛热解条件下,随着氯含量的增加,多环芳烃呈减少趋势;氯代反应是导致多环芳烃生成量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混煤氮的热解析出特性及燃料NO_x的形成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混煤氮的热解析出特性及燃料NO_x的形成规律邱建荣,马毓义,曾汉才,吕焕尧,喻秋梅(华中理工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关键词:混煤,NO_x,混合比,燃烧。EMISSIONOFNITROGENCOMPOUNDSANDNO_xFORMAT?..  相似文献   

13.
燃气轮机合成气燃烧室燃料气加湿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一种燃用合成气的40MW级燃气轮机燃烧室,进行了该型燃烧室的全压燃料气蒸汽加湿试验研究,得到了燃烧室在基本负荷下随加湿量变化污染物排放、燃烧室内动态压力、火焰筒壁面温度等重要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燃料气加湿对燃气轮机总体性能、污染物排放、火焰筒壁温及燃烧稳定性方面的影响,探讨了燃料气加湿对合成气燃烧中Nox生成的机理性作用. 研究表明燃料气加湿是降低燃用合成气的燃气轮机氮氧化物排放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级进风旋流燃烧室的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湍流燃烧的实验研究。测量了在不同的一次风旋流数下,气体的时均温度、O2、CO2、CO和NO浓度的分布。利用实验测量结果分析了一次风旋流数对燃烧室内湍流燃烧及NOx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煤粉锅炉燃烧产物中汞,砷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某300 MW燃煤电厂锅炉进行煤、渣、飞灰取样后,测定煤和燃烧产物中汞和砷的含量,研究了电除尘四个电场飞灰中汞与砷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飞灰中砷的浓度随着粒度的降低而升高。在底渣中含量较低。通过飞灰粒度与砷浓度的拟合,初步得出砷的富集并不是只由物理凝结造成的,也有外部表面反应(或孔扩散)控制的过程。汞在电除尘1,2,3电场中是预料中的随着粒度的减小浓度增加。但在四电场中汞的浓度又降低了。通过分析得出飞灰含碳量也是影响汞吸附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燃煤过程中多环芳烃污染物生成排放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区分出影响燃煤过程中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物生成排放的外因条件和内在因素。外因条件包括:锅炉燃烧温度及排烟温度;内在因素包括:炉前煤显微煤岩组成、挥发份及发热量。研究结果为煤燃烧有机污染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