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45
迪尔赫亚和他哥哥在德国学习矿物学,后来都成了维尔纳理论的信徒。1782年他们到了瑞典,师从伯格曼,并拜访了舍勒针。他们分析了一种在开采锡时获得的称做钨锰铁矿的矿物,于1783年从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称做钨。这种金属瑞典语称做Tungsten,意思是“重石头”。舍勒研究过含钨矿物,但未发现这种新金属。迪尔赫亚兄弟后来都被派遣到拉丁美洲(当时在西班牙统治下)去管理矿业。他的哥哥死于现在的哥伦比亚,他在墨西哥却干得很出色,一直在那里生活到墨西哥取得独立,而后又回到西班牙。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62
伽伐尼早年学习神学,后转向学医。1775年任波洛尼亚大学解剖学教授。他发现,切下来的蛙腿若碰到电器发出的火花,就猛然抽动,或者当电器开动时,既使不直接接触电火花,只用金属解剖刀触一下,也是如此。显然这与电有关,但电从何处来呢?从金属还是从肌肉呢?作为一位解剖学者,自然偏重活组织,于是他判定为来自肌肉。他宣称有“生物电”,十分固执地坚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7
赖尔是内科医生的儿子,二战后在剑桥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任研究员,研究射电天文学。当时编的射电源表,最新的一份是“剑桥第三(射电源)表”,对发现类星体至关重要,所以人们最初发现的那些类星体命名时都冠以“3C”字样,意为“剑桥第三表”。他为了提高射电望远镜“观看”射电源的灵敏和精确程度,设计了一套被称为“孔径综合”的系统。他利用两台射电望远镜,并改变它们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95
勒纳曾在本生和赫姆霍兹的指导下学习,1886年获海德堡大学的博士学位,后来任物理学教授,1931年退休。勒纳在十几岁时读到克鲁克斯的阴极射线的论文,对此发生兴趣。赫兹发现,阴极射线能够穿透薄金属片,而他当时的助手勒纳设计了一种有薄铝窗的阴极射线管,可使阴极射线从中穿过而进入空气(这种射入空气的阴极射线一度被称为勒纳射线)。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25
玻意耳由于研究气体性质而闻名。他认为物质由微粒构成,是近代化学元素理论的先驱。1656-1668年,他寄居牛津大学,得到胡克的帮助,制造了气泵,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实验:1661年他发表了著名的“玻意耳定律”,即在恒温下,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同年,他在其《怀疑的化学家》一书中,抨击了亚里士多德的“土、气、火、水四元素”理论。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92-92
拉瓦锡1766年23岁时因撰写有关大城市照明设计的文章而获得法国科学院的金质奖章。1768年被任命为科学院助理。1785年升任院长。他的名字永远和推翻支配化学发展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相联系。1772年他指出,硫、磷在燃烧中增重是因为它们吸收了空气。他认为物质有3种聚集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他还研究了发酵、呼吸、动物热能,认为这些是自然界的基本化学过程。他和卡文迪许圆的工作确证了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氢和氧的化合物。拉瓦锡还整理了当时许多化学名词。发表了一本名为《化学命名法》的书。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46-46
狄塞耳生于法国,父母都是德国人。在普法战争时,父母把他带到伦敦,后回到德国。他是在法、德两国接受教育的,在慕尼黑攻读工程学,以破纪录的最高分通过考试。在1897年之前,他己经完成了现在称为狄塞耳内燃机的发明。工作方式与奥托内燃机相似,但它不用电火花点燃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是以压缩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而形成的热来点燃的。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3
麦克劳德在阿伯丁文法学校上学时,成绩出众,深得老师的器重和同学的爱戴。他特别喜欢动物解剖和绘画。1903年,麦克劳德出版了《实用生理学》一书,在当时的英国生理学界颇负盛名。美国西里索符大学慕名聘他为生理学主任教授,27岁的他前往美国。他任教直至1916年。1905年出版了他与希尔合著的《生理学的现代进展》,同年他开始研究糖尿病,1912年夏季他回到英国,在伦敦大学主讲“糖尿病及其病理生理学”,第二年他把有关讲义扩充成专著出版,极为畅销。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36
库珀于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8年起受聘在布朗大学工作。巴丁同他和施里弗一起提出了一种超导理论(BCS理论,以他们3人姓氏的第一字母命名),它已为人们所接受。在这种理论中,电子会成对地运动。这种成对的电子被称为“库珀电子对”,以作为对他的褒奖。他们三人共同获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72
霍沃斯在曼彻斯特大学求学,在格廷根大学瓦拉赫们的指导下做研究生,并于1910年获得博士学位。他作的许多研究工作是关于糖的结构,在这方面的研究,他填补了费希尔遗留下来未做的工作。霍沃斯创立了一种代表糖分子的环状结构式(不是将碳原子排成直线),这种结构式更为准确地体现出糖分子的结构,而且用它来描述有糖参加的化学反应时更为有用。这种结构式至今称为霍沃斯分子式。他研究过维生素C,维生素C在结构上同单糖的结构有关,而且他是首次(1934年)合成维生素C的人们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3
伏打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伏打决非神童。4岁才会说话。到了7岁,才赶上了其他孩子,接着就超过了他们。14岁时便决心当一个物理学家。伏打对电现象有兴趣。1775年他发明了起电盘。伏打的名声因此传开。1779年,接受了帕维亚大学的教授职位,他发明了静电有关设备。1791年,他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的科普利奖章。1800年,伏打制成能产生很大电流的电池——“伏打电堆”。电池的发明使伏打的名声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7-177
儒可夫斯基是俄国航空空气动力学奠基人。1940年他发现产生飞机机翼举力的原因,机翼举力和速度环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关系是设计机翼剖面的理论基础。出于对国防工业的重视,航空是苏联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1918年,根据儒可夫斯基的建议,苏联成立“中央空气动力学研究所”,由他出任所长。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0-110
穆瓦桑1874年毕业于高级职业学校。1879年通过药剂师考试后被任命为药学院实验室主任。1880年获博士学位。1886年任无机化学教授。1891年穆瓦桑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86年6月26日他制出了单质氟,在科学界引起了轰动。为了制备这个当时被称为“不驯服的元素”,许多化学家为之奋斗了70年。他用低温电解氟氢化钾(KHF2)的无水氢氟酸溶液的方法,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5
华伯因对细胞呼吸的研究而获1931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已研究活机体细胞内氧气消耗的过程,采用测压法以研究活组织切片的吸氧率,搞清了细胞色素的作用。1932年分离出第一种黄酶——参与细胞脱氢反应的黄索蛋白,发现黄酶是与一种非蛋白质成分(今称辅酶)黄素腺嘌呤二核苷协同起作用的。1935年发现另一种亦参与生物脱氢的辅酶(今称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的成分中包含尼克酰胺。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3
阿尔瓦雷茨是一位名医的儿子。他在芝加哥大学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业,并在1937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来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二战期间,他从事雷达和原子弹方面的研究工作。他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将探测基本粒子的气泡室做得很大,最大的直径为1.8m,用它测定和研究了寿命极短的“共振粒子”。这些粒子为数很多,为了解释它们的存在,导致了盖尔曼和尼曼的理论。他因发展了气泡技术和发现了许多共振态而荣获196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51
爱迪生出生荷兰移民家庭。幼时只受过3个月正规教育。12岁起做报童、小贩等以自谋生计。因受法拉弟的影响,一生从事电学实验研究。1868年他发明选票记录仪没有被采用,使他更注意发明的实用性。他改进了电报公司的电报机,得到赏识,受聘月薪300美元(这在当时是很高的)。1876年,创办了他的实验室,组织一批专门人才(包括特斯拉等人),由他出题目并分派任务,共同致力于一项发明,开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3-103
马赫1860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物理博士学位。先后在格拉茨和布拉格任教,1895年回到维也纳。他接受了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的观点,认为,一切知识无非都是感觉。他还认为,空间、时间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赖于它里面的物质内容和物质分布(这在今天被称为马赫原理,由爱因斯坦髓首先使用)。他最负盛名的是在1887年进行的气流实验。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5-145
束特是英国光学仪器制造家,曾制作了用于望远镜的抛物镜面反射境和椭圆镜面反射镜,成功地用于建造格雷戈里望远镜,并于1759年发现了彗星。束特为当牧师考入了爱丁堡大学,但受到了数学家马克劳林讲课的影响而改学光学和数学并得到赏识,以至为他配置了一个光学车间。1738年定居伦敦,在此,他给一千多台反射望远镜配制了当时最好的金属反射镜。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46
德维尔的父亲在当时属于丹麦的一座岛屿上当法国领事。德维尔被送回法国受教育。他对化学发生兴趣。1843年,他获得医学和科学博士。1845年,他受聘任贝桑松大学教授。后在巴黎大学继杜马之后任化学教授。19世纪50年代,德维尔开始对铝进行研究。早些时候,奥斯特和韦勒已经分离出少量的、不够纯净的铝。德维尔使用韦勒的方法,使铝的化合物和金属钾反应。不久他使用钠代替钾,因为钠更安全,也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6-136
卢瑟福因对衰变的研究成果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在19世纪末,许多科学家认为物理学不会再有什么新进展了,然而不到3年,卢瑟福成功地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分支——放射物理学。他发现钍及其化合物衰变成一种气体,接着再衰变为一种未知的“放射性物质”。1902年,他提出放射现象乃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原子自发地衰变为另一种放射性元素原子的过程。他连续作出过重要发明,例如他在1903年说明α射线可被电磁场偏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