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元复 《物理》1992,21(10):619-623
通常的穆斯堡尔谱给出的是在样品范围内经空间积分的微观结构信息.近年来提出二类基于穆斯堡尔谱学的成象方法,用以确定物相的空间分布,达到实现空间分辨可达微米量级的穆斯堡尔成象.它为固体物理、材料科学、矿物学等提供一种新手段.该文介绍这个刚开始发展的新领域的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三、核磁共振(NMR)和穆斯堡尔 效应(ME)[10-13] 核磁共振和穆斯堡尔效应都属于核技术.它们有共同的物理基础,都是研究物质中原子核处的局部电、磁场对核能级的影响.但是,核磁共振的跃迁发生在由于塞曼效应核基态劈裂而成的次能级之间,而穆斯堡尔效应是在原子核基态与激发态能级  相似文献   

3.
前言 穆斯堡尔效应是原子核对r射线的无反冲的共振吸收和发射现象,它是鲁道夫·勒·穆斯堡尔(LR.Mossbauer)在1957年发现的,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穆斯堡尔效应自发现以来,发展极其迅速,现已成为专门的学科─—穆斯堡尔谱学.穆斯堡尔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渗透到物理学、化学、矿  相似文献   

4.
1980年7月24日至8月16日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举办了穆斯堡尔谱学及非晶态磁学专题讲习班.由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J.MD.Coey博士主讲.与会单位有中国科学院的高能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冶金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工厂等20多个单位,代表共有七十余人. J·M·D·Coey博士是一位博学多识,经验丰富的青年科学家.他讲学的主要内容:(1)穆斯堡尔效应的原理及其应用;(2)非晶态磁学,主要介绍他多年来的研究工作. 穆斯堡尔效应又称为无反冲γ射线共振吸收.Coey博士详细介绍了穆斯堡尔谱学的发展动态;阐明了测量穆斯堡…  相似文献   

5.
穆斯堡尔谱学由于具有很高的能量分辨本领而成为固体物质微观结构研究的有力手段。近年来,由穆斯堡尔谱学能得到实地(in situ)结构信息的长处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简要回顾穆斯堡尔谱学的原理和穆斯堡尔参数的意义后,评述各种iu situ穆斯堡尔实验方法,最后讨论它在近年来的一些应用实例,着重于表面科学与催化。  相似文献   

6.
夏元复 《物理学进展》2011,1(3):386-414
穆斯堡尔谱学由于具有很高的能量分辨本领而成为固体物质微观结构研究的有力手段。近年来,由穆斯堡尔谱学能得到实地(in situ)结构信息的长处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简要回顾穆斯堡尔谱学的原理和穆斯堡尔参数的意义后,评述各种iu situ穆斯堡尔实验方法,最后讨论它在近年来的一些应用实例,着重于表面科学与催化。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成象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朝辉 《物理》2004,33(1):12-17
磁共振成象(MRI)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和医疗诊断的有力手段,因此荣获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文章概述了磁共振成象的新近进展,包括医疗成象、脑功能成象、显微成象、活体磁共振波谱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穆斯堡尔效应,即原子核无反冲的γ射线共振吸收或散射现象,具有极高的能量分辨率(对~(57)Fe,为10~(-12),刘~(67)Zn,为10~(-15)),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冶金学、材料科学、表面科学、生物学、医学、地质学、矿物学,考古学等领域。本文扼要地介绍穆斯堡尔谱学在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磁性材料、非晶态合金和铁电材料研究中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1957—1958年德国年轻科学工作者R.L.Mossbauer在进行博士论文的工作中,发现了一种原子核对γ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或共振散射现象。这种效应后来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称为穆斯堡尔效应(简称ME)。这一发现的重要性很快得到科学界的普遍承认,1961年穆斯堡尔因此项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金。这一效应的研究和应用也就飞速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一门穆斯堡尔谱学。穆斯堡尔效应之所以受到极大重视,是由于它为研究核周围物理化学环境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新方法。它的优点在于核共振现象对γ射线的能量高度灵敏,因此可用它来探测γ射线能量的极微小的变化。在穆斯堡尔谱学发展初期,主要限于低能核物理中的运用,例如用来测定核激发态的寿命和核磁  相似文献   

10.
全国穆斯堡尔谱学方法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1月9日至14日在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28个单位的40余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这次方法学学术讨论会上有30余篇论文进行了交流,这些论文涉及到穆斯堡尔谱学中的实验仪器,放射源制备,各种数据传输接口,计算机拟合方法和程序,实验技术和方法等方面.这些论文反映了我国穆斯堡尔谱学方法学方面的最新进展.其中四川大学原子核技术研究所利用回旋加速器辐照铁内靶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来制备57Co穆斯堡尔源的工作,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与会代表认为,这次会议是自1986年苏州会议以来国内在…  相似文献   

11.
数字式超声成象的相干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海澜 《应用声学》1998,17(1):43-48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医学超声成象处理方法-相干处理。这种方法保留和利用了不同通道中信号的相干性,因此能增强图象分辩率,改进图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介了穆斯堡尔效应、穆斯堡尔谱的产生以及穆斯堡尔效应的应用 ,说明它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深刻的意义 ,又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  相似文献   

13.
1985年穆斯堡尔效应应用国际会议(简称ICAME)于9月16日-20日在比利时鲁文(Leuven)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28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我国的三名代表和正在国外工作的五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穆斯堡尔效应是原子核对γ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的现象.它在自然科学各个领域中都  相似文献   

14.
光辉 《物理》1981,(10)
由中国核物理学会委托南京大学筹备召开的全国穆斯堡尔谱学会议于1981年6月16日至21日在南京召开.83个单位的13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穆斯堡尔谱学是利用原于核对γ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新学科,它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会议期间,代表就穆斯堡尔  相似文献   

15.
穆斯堡尔效应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边缘科学,是很多学科基础研究的有力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穆斯堡尔效应在一些领域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评述穆斯堡尔谱学方法学和应用方面在近三年求的最新进展,并介绍1985年国际穆斯堡尔谱学会议情况。  相似文献   

17.
提起穆斯堡尔效应,人们很自然联想起它的发现者、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鲁道夫·路德维希·穆斯堡尔(R L.Mossbauer)教授.这就好比当你停立在丰碑之下,会油然想起丰碑的纪念者一样.也许人们会不加思考地认为,穆斯堡尔所以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因为他发现了穆斯堡尔效应。但是人们并不一定都了解,穆斯堡尔效应是他在偶然之间捕捉住了一个新奇的现象而发现的.他的伟大在于没有忽略他的实验中这种特殊的微小反常现象,而是以最大的努力从实验和理论角度去充分剖析这个未知的效应. 穆斯堡尔教授生于1929年 1月 31日.…  相似文献   

18.
为了配合金属材料特别是非晶磁性材料的研究,我们研制了一台能进行热扫描测量的穆斯堡尔谱仪中温装置.该装置的特点是:具有恒温及恒速升温和降温的功能.利用这一功能既能做不同温度的恒温M谱,又能进行热扫描测量.由于用穆斯堡尔热扫描技术能在不加外磁场的情况下,准确地测量样品的居里温度Tc,因此国外早已应用了这一方法. 本文参照国外文献[1,2]对用穆斯堡尔热扫描技术测量样品的Tc进行了尝试,大量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测量样品的Tc是准确可靠的.我们已将该方法列入了常规的测试方法中. 一、实验装置和基本原理 与M谱仪配套的中温实验设备…  相似文献   

19.
许可  马克岩  王海军 《大学物理》2020,(4):42-47,55
1958年,29岁的德国物理学家穆斯堡尔发现γ射线的无反冲发射与共振吸收现象,即穆斯堡尔效应,随之产生了穆斯堡尔谱学,此人亦因该发现于196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穆斯堡尔效应之发现造就了对于核力矩与电磁场间超精细相互作用一种全新的测试技术,其精度可至10-13数量级,从而可分析出固态物质的诸多微观性质.其后,穆斯堡尔谱学已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冶金、地质、生物、考古等各领域.  相似文献   

20.
徐斌富 《核物理动态》1995,12(1):55-56,54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穆斯堡尔效应在地质矿物学中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结果表明,地质矿物学仍是穆斯堡尔谱学应用研究中非常活跃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