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将通过球磨法获得的Ni2MnGa颗粒与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混合均匀并常温固化,制备出相应的复合材料试件;通过拉伸-卸载试验研究了NiMnGa颗粒对树脂基体的增强效果;以试验为基础,从细观力学的角度分析了NiMnGa颗粒对树脂基复合材料弹性特性的影响;采用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NiMnGa/树脂复合材料单胞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随着NiMnGa颗粒体积含量的增加,试件的拉伸模量和剪切模量增大、泊松比减小;随着椭圆NiMnGa颗粒长短半轴比的减小,复合材料纵向泊松比增加、纵向拉伸模量减小,横向拉伸模量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剪切模量则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通过对比可知试验值、理论值、有限元模拟值数值相近且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
郭晓龙  姚寅  陈少华 《力学学报》2021,53(5):1334-1344
界面在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中起到传递载荷的关键作用, 界面性能对复合材料整体力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复合材料内部结构较为复杂, 颗粒与基体间的界面强度和界面断裂韧性难以确定, 尤其是法向与切向界面强度的分别预测缺乏有效方法. 本文以氧化锆颗粒增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 提出一种预测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的新方法. 首先, 实验获得纯PDMS基体材料及单颗粒填充PDMS试样的单轴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标定出PDMS基体材料的单轴拉伸超弹性本构关系; 其次, 建立与单颗粒填充试样一致的有限元模型, 选择特定的黏结区模型描述界面力学行为, 通过样品不同阶段拉伸力学响应的实验与数值结果对比, 分别给出颗粒与基体界面的法向强度、切向强度及界面断裂韧性; 进一步应用标定的界面力学参数, 开展不同尺寸及不同数目颗粒填充试样的实验与数值结果比较, 验证界面性能预测结果的合理性. 本文提出的界面力学性能预测方法简便、易操作、精度高, 对定量预测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一定帮助, 亦对定量预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冲击磨粒磨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提示工程实际中处于动载摩擦工况下对磨件的磨损规律,利用单摆划痕法对SiC颗粒增强的2024Al复合材料的冲击磨粒磨损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抗冲击磨粒损能力比2024Al基体合金的好,而且是随着颗粒含量的增大而提高,颗粒尺寸越小,复合材料的抗磨粒磨损性能越好,经过热处理强化的复合材料的抗磨性比挤压状态的复合材料的好,复合材料的抗冲击磨粒磨损性能主要取决于材料  相似文献   

4.
熊克  陶宝祺  金江 《实验力学》2000,15(2):253-256
本文对形状记忆合金(SMA)增强复合材料连接件模型进行了初步的实验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NiTiSMA丝产生的回复应力对连接件模型孔应变有明显的影响,埋入NiTi丝的复合材料连接件模型的拉伸破坏载荷有所提高,本研究为改善复合材料连接的强度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Al65Cu20Cr15准晶颗粒/Al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齐育红  董闯 《摩擦学学报》1998,18(2):129-135
首次研究了Al65Cu20Cr15准晶颗粒/Al基复合材料的硬度及摩擦学性能。研究表明,该复合材料的硬度随准晶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最大达到1200MPa,最纯铝的4倍。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优于纯铝,当准晶颗粒体积分数为15% ̄20%,摩擦学性能随体积分数的升高而改善,当体积分数达到25%时,摩擦学性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利用晶体细观力学模型,依据组元材料的单晶体变形性质,以Al-Al2Cu自生复合材料为模型材料,用数值法模拟其拉伸和循环拉伸变形过程,得到了与有关实验结果相符的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增强相间距和循环加载过程对复合材料变形行为的影响,通过考虑变形过程中组元相及其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分析研究了循环变形过程中基体Bauschinger效应对于复合材料微观变形与损伤机制的作用,结果表明,晶体细观力学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7.
应变率对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岛津试验机和自行研制的冲击拉伸试验装置,对体积含量为10%的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了准静态的拉伸试验、冲击拉伸试验和冲击拉伸加卸载试验,获得了复合材料在应变率为0.002s^-1-1000s^-1范围内从弹塑性变形直至断裂的完整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复合屈服应力,拉伸强度以及破坏应变均相应提高,具有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和高速韧性现象;同时,由于冲击拉伸试验过程中热力耦合效应的影响,准静态加载下复合材料的应力指数与冲击拉伸加载下复合材料的应力指数相比降低了17.8%;在用冲击拉伸复元试验解耦出热力耦合效应的影响后,材料的静、动态等温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相同的应变硬化规律。最后,根据复合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试验结果和Eshelby‘s等效夹杂理论,本文建立了一个计及应变率强化效应的弹塑性自洽模型,模型拟合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旋转盘式杆-杆型动态拉伸试验机对TiCP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基体钛合金的动态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为了比较,在MTS810试验机上做了两种材料的准静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及基体材料屈服后至材料的迅速失效,几乎没有应变硬化效应;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较基体明显提高,但延性明显下降;钛合金基体和复合材料均有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但复合材料的应变率强化效应明显高于基体;建立了复合材料率相关的本构关系.最后从位错等微观角度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复合材料的应变率敏感性以及复合材料应变率敏感性高于基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蒋震宇  张晖  刘生  张忠 《实验力学》2007,22(3):359-366
纤维与基体的粘合强度是决定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横向纤维柬拉伸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碳纤维与经过纳米颗粒改性的环氧树脂基体间的粘合强度。平均直径为25纳米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用特殊的溶胶-凝胶法引入环氧基体(由 Hanse ChemieAG提供),可以达到很高的含量,同时保持较为理想的分散状态。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对于碳纤维与改性环氧基体的粘合强度有显著的增强效应。当纳米颗粒含量为14v01.%时,横向纤维柬拉伸的断裂强度相比纯环氧基体提高了104%。通过对横向纤维柬拉伸样品断裂面的扫描电镜观察,以及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改性环氧树脂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质的测量,可以发现横向纤维柬拉伸的断裂强度与改性环氧基体本身的断裂韧性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由此可推测纳米颗粒对环氧树脂基体材料的增韧是碳纤维与基体间界面增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南策文 《力学学报》1994,26(5):636-640
根据格林函数理论和微扰方法,提出了描述复合材料弹塑性(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行为的简单理论.对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给出了两个不同的解。SiC/Al复合材料的计算实例表明,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是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沉淀法制备了PVA/HA复合水凝胶,用光学显微镜表征PVA/HA复合水凝胶的微观形貌,采用平头圆柱压头测定PVA/HA复合水凝胶的压缩弹性模量并依据国标GB1685-82测量PVA/HA复合水凝胶的应力松弛特性,用精密位移传感器对PVA/HA复合水凝胶的接触变形特性进行测量,在UMT-II型微摩擦试验机上对PVA/HA复合水凝胶开展往复式摩擦试验,研究冷冻-解冻次数、接触时间及滑动速率对PVA/HA复合水凝胶的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淀法可在PVA水凝胶基体中合成得到粒度细、分散好的晶相HA微粒;PVA/HA复合水凝胶的弹性模量和应力松弛速率均随着冷冻-解冻次数的增加而增高;滑动过程中的法向位移和启动摩擦系数随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冷冻-解冻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但启动摩擦系数与滑动速率无明显的相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Ni—P—纳米碳管化学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特性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 Ni- P-纳米碳管复合镀层 ,研究了热处理对复合镀层微观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Ni- P-纳米碳管复合镀层比 Ni- P- Si C和 Ni- P-石墨镀层具有更好的摩擦磨损性能 ;在 6 73K条件下热处理 2 h后 ,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显著改善 ;除 Ni- P-纳米碳管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基本不变以外 ,其余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均降低 .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半干法制备碳纤维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研究钢背衬复合材料与45钢在环-环端面浸油润滑状态下的摩擦学特性,考查载荷、速度和碳织物类型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及偶件磨损表面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轻载高速启动可显著提高单向碳织物/环氧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边界润滑状态下的碳织物/环氧复合材料主要表现出黏着磨损特性,对偶钢环上出现的网状转移膜大大改善了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平纹碳织物/环氧复合材料因表面织物纹理使得润滑油能深入到摩擦表面各区域,在重载下表现出较低的摩擦系数.  相似文献   

14.
车建明 《摩擦学学报》2004,24(2):144-147
考察了炭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和表面轮廓测试仪等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及其磨损表面形貌与粗糙度同载荷及滑动速度密切相关,当载荷和速度小于某一临界值时,复合材料同钢对摩时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较小,而当载荷和速度超过临界值时,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大幅增大,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形成了由C、Cu和Fe等元素组成的固体润滑和防护薄膜,使得其在干摩擦条件下同钢对摩时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航天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内衬与复合材料双层壳体的力学特性,通过优化复合材料网格理论算法,针对钛合金内衬(TC4)/碳纤维(T1000GB)缠绕柱形复合材料压力容器进行了应力应变特性分析.以纤维预紧应力为自变量,研究其对内衬/纤维双层壳体在预紧压力、工作压力、验证压力和爆破压力下应力的影响,提出了优化设计的解析解法,指出内衬与复合层力学特性对容器性能的影响机理,为结构设计和同类产品设计提供了计算方法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设计并制备出一种颗粒增强型双连续三元复合材料--泡沫镍/环氧树脂/碳化硅双连续复合材料,以材料的总损失量为重点研究了其在含氯化钠料浆冲蚀条件下的损伤行为.结果表明:颗粒增强的泡沫镍/环氧树脂/碳化硅双连续三元复合材料的耐料浆冲蚀性能明显优于环氧树脂/碳化硅二元复合材料;不同孔径泡沫镍骨架的复合材料的冲蚀量随攻角变化出现了不同的峰值;合理匹配泡沫镍骨架的孔径和体密度,可制备出具有优异抗冲蚀性能的颗粒增强双连续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7.
部分共同作用框架组合梁有限元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强  赵欣 《力学季刊》2006,27(3):454-462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框架整体分析的组合梁有限元模型。在分析了相互作用程度对组合梁刚度影响的基础上,根据Newmark等人的一维部分相互作用理论,建立起部分共同作用组合梁平衡微分方程;结合框架组合梁受力特点引入合理的边界条件,推导出了能够考虑滑移的组合梁单元弹性刚度方程;还给出了常见非节点荷载的等效荷载公式。该组合梁单元节点自由度少,每个构件只需一个单元来模拟,方便了带组合梁钢框架的结构分析。本文的研究还为进一步地考虑混凝土开裂、压碎,钢材屈服等非线性因素,建立组合梁单元弹塑性刚度矩阵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籍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SSI体系的合成模态阻尼比问题。文中首先阐明了在SSI体系直接动力分析中应采用合成模态阻尼比的观点。研究了合成模态阻尼纟的实测确定方法。并在不同工况下,通过对模型不同部位测点的传递函数,基本频率,基本合成模态阻尼比等实测数据考虑,验证了SSI体系合成模态的存在性,合成模态阻尼比与相同应变下不考虑相互作用的单纯地基土体或刚性地基结构阻尼比的差异性及其在递增动力作用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在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拟静力试验的基础上,采用Abaqus软件建立该组合框架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非线性数值分析,获取组合框架的变形图、应力云图及荷载-位移骨架曲线,分析组合框架的受力破坏特征,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并对组合框架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计算值和试验值对比误差较小,数值计算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该组合框架的受力性能;组合框架符合强柱弱梁的破坏机制;另外,提高型钢强度或再生混凝土强度对组合框架承载力和刚度有利,但对其变形能力不利;框架承载力和刚度随着梁柱线刚度的增加而提高;增大轴压比对于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和延性不利。研究结论可为该类绿色组合框架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Cr-Ni-N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9Cr18钢基体上制备了Cr-Ni-N复合薄膜,初步研究了复合薄膜的制备工艺、结构、摩擦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薄膜具有纳米尺寸的多相结构;氮气流量对薄膜的相组成有明显影响;复合薄膜的硬度较高,韧性和抗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