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含埋藏椭圆形裂纹金属构件电磁热止裂时热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带有椭圆埋藏裂纹金属构件在脉冲放电瞬间的热应力场进行了理论分析.在热应力场的求解中,利用了热传导和非定常热应力理论,由求解的热应力场公式发现:在脉冲放电瞬间,电磁热在裂纹尖端形成热压应力场,热压力场可有效地抑制裂纹的扩展.以Cr12MoV模具钢中埋藏椭圆裂纹止裂为例,具体计算了脉冲放电瞬间的热应力场分布情况,为空间裂纹电磁热止裂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Kane和Mindlin关于弹性乎板面内问题位移的基本假设及Fourier变换求解了无限大板的I型裂纹问题,得到了裂纹尖端应力位移场的渐近形式、应力强度因子随板厚的变化规律以及板厚对裂纹前缘三维效应区的影响.研究表明,对线性硬化材料,在塑性切线胰量不太小的情况下,线弹性分析的结果可近似适用于弹塑性材料.  相似文献   

3.
脉冲电流在导电薄板裂纹止裂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给出了脉冲电流作用下,无限大薄板中裂纹尖端附近电流密度及焦耳热源功率的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推得了尖端区域处温度的具体表达式.通过算例证实了,可利用脉冲电流在尖端处产生的热电磁集中效应来抑制裂纹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热释电材料问题的通解与界面裂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讨论了热释电材料中的热弹性问题的一般解,进而求解了共线界面裂纹问题.利用Stroh方法,把热释电材料的热弹性界面裂纹问题化为一向量形式的Hilbert问题,求出这一Hilbert问题的通解,进而求得了热释电材料热弹性界面裂纹的闭合解,得到了温度、热流、位移、电势、应力和电位移的全场解,得到了裂纹张开位移及电势差的精确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还求得了均匀热释电体中单个热弹性裂纹裂尖场,单个界面裂纹裂尖场以及点热源与界面裂纹的作用.此外,该文还对界面裂纹顶点附近的端部场作了渐近分析.  相似文献   

5.
周期界面裂纹的弹性波散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梓茂 《力学季刊》1994,15(1):14-26
本文研究了分布于两个关元限空间的周期界面对垂直入射P波及SH波的散射问题,文中利用有限Fourier变换将一个周期带内散射场的边值问题转化为求解一个带周期核的奇异积分方程,并对SH波入射的情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求解了相应的异积分方程,最后给出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及远离裂纹时散射位移场的渐进形式,并对散场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6.
裂纹体弹性波散射问题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梓茂  马兴瑞 《力学进展》1993,23(2):195-205
近30年来,随着地震探矿技术、定量无损检测技术、雷达和声呐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动态断裂及高速冲击下材料动态特性等问题的研究,弹性波散射理论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力学界及其他学科许多科学工作者的普遍关注。至今,人们在这一领域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所取得的成果又为应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它已成为当前应用力学界一个较为活跃的前沿课题。本文将对近年来关于裂纹体弹性波散射问题的有关研究现状和基本方法作较为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基于表面弹性理论和保角映射技术,研究了远场作用反平面剪切载荷作用下考虑表面弹性效应时正三角形孔边裂纹问题的断裂性能.给出了孔边应力场的精确解,获得了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解析解答.数值算例中讨论了裂尖应力强度因子随三角形孔尺寸、裂纹长度和表面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三角形孔的尺寸在纳米量级时,无量纲应力强度因子具有显著的尺寸效应;随着三角形孔尺寸的增大,论文结果趋近于经典断裂理论解答;无量纲应力强度因子随孔边裂纹长度的增加,先增大而后减小;当孔边裂纹长度较小时,表面效应影响较弱;应力强度因子的尺寸效应受表面性能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1 引言人们对裂纹问题的研究,多数是在线弹性理论的范围内进行的.结果表明应变在裂尖处具有奇异性,这显然同线弹性小应变假设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研究者们曾采用过各种各样的途径.首先是计及了材料非线性造成的影响,而将无限小位移假设保留了下来,其代表者有Rice 和Rosengren 以及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非局部弹性理论。用Love位移函数导出三维轴对称问题的非局部弹性应力的一般形式解,并求解了圆盘裂纹问题。得到了裂纹尖端区的应力是有界的,再次证实了非局部理论模型求解断裂力学问题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认为含弧形裂纹复合陶瓷由随机方向的三相胞元与有效介质构成,用细观力学的方法研究了复合陶瓷的损伤失效和强度。首先确定三相胞元的外载应变,再依据复合陶瓷在损伤过程中的细观应力场和广义热力学力,计算出三相胞元内基体和颗粒的损伤等效应力,当基体和颗粒的损伤等效应力分别等于两者的极限应力时,得到基体和颗粒的破坏应力。然后,根据混合型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弧形裂纹扩展时的能量释放率,进而得到界面的破坏应力。最后综合考虑基体、颗粒和和界面损伤影响,获得含弧形裂纹复合陶瓷的宏观强度及其尺度效应。  相似文献   

11.
应用断裂力学的方法分析了带有初始斜裂纹的二维橡胶板在简单拉伸下的裂纹扩展特性. 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二维橡胶板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出倾角为0$^\circ$, 15$^\circ$, 30$^\circ$, 45$^\circ$ 和60$^\circ$的边缘斜裂纹橡胶板拉伸试件沿不同方向的$J$积分,得出橡胶板的裂纹扩展方向. 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橡胶板并非沿着初始裂纹方向扩展而是与初始裂纹方向呈一夹角,且随着裂纹倾角的增大裂纹扩展方向和初始裂纹方向的夹角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2.
王吉伟  匡震邦 《力学学报》1994,26(3):284-296
本文提出单向拉伸情况下两相介质界面裂纹的条形损伤-塑性区域模型。假设在塑性区端点的应力有界,且使弱相介质达到屈服,损伤区的尺寸和δ=成正比的条件;可确定损伤区与塑性区的长度及其上的法向和切向接合力,CTOD值等。由此导出的裂尖应力场无r ̄(-1/2+je)的强奇异振荡,位移场无r ̄(1/2+ie)的振荡项。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单向拉伸情况下两相介质界面裂纹的条形损伤-塑性区域模型。假设在塑性区端点的应力有界,且使弱相介质达到屈服,损伤区的尺寸和δ=成正比的条件;可确定损伤区与塑性区的长度及其上的法向和切向接合力,CTOD值等。由此导出的裂尖应力场无r ̄(-1/2+je)的强奇异振荡,位移场无r ̄(1/2+ie)的振荡项。  相似文献   

14.
随机超载对疲劳裂纹扩展迟滞效应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超载的迟滞效应,对随机超载作用下的疲劳裂纹扩展进行了模拟计算.载荷谱为在基本恒幅循环载荷基础上加入一以泊松流发生的随机超载序列,超载的大小为均匀分布.采用裂纹闭合模型考虑超载的迟滞效应,认为裂纹张开应力在超载引起的塑性区内按线性规律衰减.循环续循环模拟计算出裂纹从初始长度一直到疲劳破坏的扩展曲线.据此,计算了各种超载发生强度和大小下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平均值与标准差.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拉伸载荷作用下平行于两相材料界面的椭圆平片裂纹问题.首先,使用有限部积分概念和两相材料界面完全接合时的点力基本解导出了一组以裂纹表面位移差为未知函数的超奇异积分方程组.该组方程表明,此时三种裂纹模型同时存在;其次,在数值求解该组方程的过程中,未知函数裂纹表面位移差被近似为位移差的基本密度函数与多项式之积.基本密度函数反映了裂纹前沿应力奇性性态;最后,以拉伸载荷为例,讨论了椭圆平片裂纹与界面的距离、裂纹形状比和不同材料组合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并以图表形式给出。  相似文献   

16.
17.
分析了功能梯度材料中币型裂纹的扩展问题.裂纹平行于无限域中功能梯度材料夹层,受有与裂纹面成任意角度的拉应力.假定功能梯度材料夹层与两个半无限域均匀介质完全粘合,其弹性模量沿厚度方向变化.采用基于层状材料广义Kelyin基本解的边界元方法分析裂纹问题,给出了均布正应力和剪应力作用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将应力强度因子耦合于应变能密度断裂判据,讨论了裂纹体在拉伸应力作用下的起裂条件.  相似文献   

18.
含裂纹体蠕变断裂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挺青 《力学进展》1999,29(2):178-186
评介了蠕变断裂力学研究概况.着重论述含裂纹材料与结构的蠕变断裂、蠕变损伤、蠕变疲劳裂纹扩展和寿命预估等方面研究的近期进展.从中介绍蠕变断裂力学的研究途径、方法及其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带有中间裂纹载流薄板放电瞬间耦合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耦合场理论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计算了具有中间裂纹的导电薄板在放电瞬间裂纹尖端区域附近的温度场、温度梯度场的分布状态.计算结果表明:由于电流产生的焦耳热源的作用,裂纹尖端处温度瞬时急剧升高,能够在很小的范围内熔化形成微小的焊口,裂纹前缘的曲率半径增加了几个数量级,显著地减少了应力集中,阻止了干线裂纹源的形成,有效地遏制了裂纹的扩展.数值模拟采用了热-电耦合的分析方法, 考虑了材料电阻随温度变化和电流流过生成的内热源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考虑了导热系数和比热随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对于具有中间裂纹的载流薄板,根据结构、材质、边界条件及通电电流的对称性,计算得到了两个裂纹尖端完全对称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influence of carbon nanofiber on interlaminar fracture toughness of CFRP investigated using MMB(Mixed Mode Bending) tests. Vapor grown carbon fiber VGCF and VGCF-S, an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MWNT-7 has been employed for the toughener of the interlayer on the CFRP laminate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fracture toughness and mixed mode ratio of it, double cantilever beam (DCB) tests, end notched fracture (ENF) tests and mixed mode bending (MMB) tes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Boundary element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the CFRP model to compute the interlaminar fracture toughness, where extrapo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fracture toughness and mixed mode ratio. The interlaminar fracture toughness and mixed mode ratio can be extrapolated by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rack tip of the CFRP laminate.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terlaminar fracture toughness of the CFRP laminates was improved inserting the interlayer made by carbon nanofiber especially in the region where shear mode deformation is domin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