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我国著名理论化学家唐敖庆教授和日本著名理论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福井谦一教授共同关怀支持的中日双边理论化学学术讨论会第二次会议于1992年9月15日至19日在日本京都基础化学研究所召开。这是1990年在北京、西安召开的第一次讨论会的连续性会议,是中日两国理论化学界最高水平的会议。我国有来自直属国家教委的8所重点大学、3所省重点大学、中科院所属的2个研究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24名代表参加了会  相似文献   

2.
第四届亚洲化学大会已于1991年8月26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日本著名量子化学家福井谦一博士应邀与会,后因其母亲生病而未能到会,但仍向大会寄来了准备在会议上宣读的报告“响应化学正在变化的趋势(Responding to Changing Trends in Chemistry)”,对化学的发展、地位等有精辟、独到的论述,本刊特将该文译出,以飨读者。福井1918年生于日本奈良,1941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工学院工业化学系,1948年获博士学位,1951年升为教授。由于建立和发展关于化学反应性能的前线轨道理论的研究业绩,和美国化学家霍夫曼同获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3.
首届国际东方生漆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5月3—5日在福州召开。本次研讨会是由已故著名生漆化学专家福建师范大学甘景镐教授发起,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化学会、福建省科协、福州市科协,福建师范大学和日本国化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来自日本、瑞典、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泰国、中国和台湾省的8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 11月 2~ 5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主办、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承办的“2 0 0 3年全国分析化学学科中青年学者研讨会”在广州市中山大学召开。中山大学著名分析化学家张展霞教授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萍教授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陈小明教授 ,2 0 0 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课题组主要成员、日本岛津公司基础技术研究所所长吉田多见男先生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全国 70多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质检部门的分析化学学科中青年学术骨干 110人参加了研讨会 ,其中有杰出青年基金获…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和生物学学部主持召开的“天花粉蛋白研究讨论会”于1986年4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和药物学等方面专家和科技工作者80多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化学家汪猷教授致开幕词,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在山西太原召开了“中日煤化学与C_1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和日本学术振兴学会联合主办。会议代表约100余人(日方34人),这是中日双方共同举行的一次比较大型的学术会议,反映出当前人们对煤炭能源技术开发工作的重视。大会主席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鲍汉琛所长和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玉井康胜教授。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化学学科组1988年12月26~27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会议的决定,自1989年11月下旬以来,化学学科组已经召开了三次重要学术研讨会。 “生命化学研讨会”于1989年11月26~28日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该会由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化学学科组副组长北京大学金声教授和出席会议的化学学科组其他成员共同主持,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学部委员唐有祺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就生命科学的重要地位和高校化学工作者如何参与工作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学部委员刘有成教授和国家教委科技司有关  相似文献   

8.
美国化学会氟化学小组于1979年1月28日至2月2日在Florida州的Daytona Beach组织召开美国第四届冬季氟化学会议。本届会议主席是Kansas州大学的D.D.DesMarteau教授。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英、法、中国、波兰、苏联、捷克、加拿大、南斯拉大、西德、日本和美国的120位代表。这是中国化学工作者第一次参加美国化学会召开的论文报告会。在会上共宣读论文57篇。其中无机化学16篇,有机化学29篇,物理有机化学8篇,高分子化学3篇,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委员会和日本高分子学会关西分会共同组织召开的“中日高分子科学与材料科学学术讨论会”(第三次)于1990年9月21~25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由中国组织委员会主席、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林尚安教授和日本组织委员会主席、京都大学东村敏延教授共同主持。  相似文献   

10.
山岡 望先生是日本现代著名化学史家和化学教育家。他在研究中注意化学、化学史和化学教育的结合,著述了《化学史传》、《化学史谈》、《化学史尘》和《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等多部具有特色的化学史巨著和化学科学专著,并在通过化学史进行化学教育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此,他在1975年荣获了日本二级瑞宝勋章,1977年荣获了日本化学会的第一次化学教  相似文献   

11.
1980年元月21日至24日,中国化学会主持召开的《化学教育》第一次编委会在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化学教育》主任编委陈光旭教授、副主任编委夏炎教授、严德浩教授和梁英豪同志以及来自十六个省、市的编委29人。  相似文献   

12.
程名荣 《化学教育》1986,7(1):45-46
第八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8-ICCE)于1985年8月23日到2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是由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和日本化学会(CSJ)共同组织召开的、在亚洲地区首次举行的国际化学教育会议。  相似文献   

13.
1986年7月21日至25日,“第六届国际太阳能化学转换与储存会议”(IPS-6)在巴黎召开。法国著名化学家J·M·LEHN教授任主席。会议的国际组织委员会由十一个国家的22名杰出科学家组成。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田昭武教授也在其中。  相似文献   

14.
在1979年4月于夏威夷召开的美国化学会和日本化学会的联合年会上,美国西北大学著名有机化学家马歇尔教授(James A.Marshall)在接受美国化学会授予的欧内斯特·冈瑟(Ernest Guenther)奖后所作报告中介绍了他所合成的一类结构奇特的烯烃。在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委托北京大学和郑州大学于1983年9月7日至25日在郑州举办了结晶化学教学讨论班。与会代表近200名,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04所高等院校。这是继1954年之后的第二次盛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结晶化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唐有祺主持会议,并就结晶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最新发展及其在各学科中的应用做了多次演讲。他的报告引起代表们的极大兴趣。周公度、张克从、邵  相似文献   

16.
由日本化学会、日本药学会、日本农艺化学会主办的第24届天然有机化合物讨论会于1981年10月13日至16日在大阪召开。天然有机化合物讨论会在日本  相似文献   

17.
1982年5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第二次中日自由基聚合讨论会。这是继1980年11月在日本大阪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以来,举行的第二次中日双边在自由基聚合领域的讨论会。这次会是在教育部领导下由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举办的,并山冯新德教授任此次会议的主任委员。参加讨论会的日方代表11人。他们是日本八所大学进行自由基聚合研究的权威人士,其中有从事高  相似文献   

18.
曹居东 《化学教育》1980,1(3):15-18
在中国化学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光旭教授和北京化学会副理事长张滂教授的倡议和主持下,在著名有机化学家王序教授、邢其毅教授、胡秉方教授等的支持下,北京化学会先后两次于1979年10月和1980年6月举行了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有机化学教学问题座谈会。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有机化学课程的主讲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欢迎这两次座谈会。  相似文献   

19.
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决定召开的全国首届青年化学学者学术交流会,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中国化学会和厦门大学的支持,于1990年11月3日至6日在厦门大学举行。会议邀请了15位老专家参加。开幕式上著名化学家田昭武教授致词,厦门大学郑学檬副校长讲了话。闭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主任严东升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  相似文献   

20.
国际杂环化学学术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轮流在欧、亚、北美洲召开。1987年会议是第十一届(Eleventh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简称11th ICHC),由国际杂环化学会、联邦德国化学会及海德堡大学药物化学研究所联合主办,海德堡大学R.Neidlein教授担任组织委员会主席,会议于1987年8月16日至21日在海德堡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