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从光学工艺角度出发,主要叙述了中低精度光学毛坯的工艺性能简化压型,并分别对棱镜、透镜进行了叙述。同时导出了体积等算式以便设计工艺性简化毛坯,从而设计出压模。从前辈及同行们的探讨、验证知,本文所述问题正是民用产品生产中承待解决的问题。如此论述或许可为毛坯精化问题添砖加瓦,也为在现有二次压型工艺改进的前提下,最终实现光学毛坯精化而呐喊助威。本文的撰写过程中曾得到前辈指教及同行的支持,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目的是讨论光学玻璃压型毛坯的技术标准,为制定国家标准做准备。文中列举了国内现行的光学玻璃压型毛坯技术标准,日本、西德主要光学玻璃公司的技术标准以及苏联的国家标准。结合国内光学玻璃生产厂和光学仪器制造厂的生产实际,对压型毛坯的主要技术指标做了讨论。提出了高于国内现有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光学玻璃压型毛坯技术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 照相机、复印机等所用的透镜毛坯通常是由光学玻璃厂家以压型件的形式供货。压型件的制造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二次压型(reh-eat press)和一次压涮(direct press)。前者先用光学玻璃块料、条料等备料,再经振动磨,磨去疵病并进行重量调整,然后,再加热软化成适宜压型的程度,用压型机再压成所需的光学元件毛坯;后者是定量切断熔融玻璃液直接压型。  相似文献   

4.
<正> 精密透镜的高速生产是七十年代以来光学零件生产技术方面的一项重大突破。它改变了长期以来用古典法加工光学零件的落后面貌。与古典法透镜加工工艺相比,高速生产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精密压型毛坯代替大块下料的毛坯,采用高效率的精密机床代替低速低效  相似文献   

5.
论述影响光学玻璃压型件精度的诸因素。提高压型件精度的关键:控制好送压型前的毛坯形状、重量和压型温度。  相似文献   

6.
滾棒备料     
一、概述目前,在液态成型工艺尚未正式地、全面地投入生产的情况下,要实现型料化,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古典玻璃、浇注玻璃和压延玻璃的备料联动生产线,以便使得备好的料块,其重量公差保证压型毛坯厚度公差不超过O.5毫米,并且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至于料块的进一步连续加热和连续压型,则是第二步的工作了。  相似文献   

7.
<正> 一、引言我厂正在为客户生产两台天文光学望远镜。口径分别为0.9m 和1.5m。其中遇到了这样两个问题。1.玻璃毛坯中有数个气泡、结石,毛坯能否采用?2.如果采用,那么在保证镜子厚度的情况下,选择哪一面做光学面用来  相似文献   

8.
<正>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兵器工业部科技局在四川成都组织了FX-1型玻璃毛坯自动称重分选装置鉴定会。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兵器工业部二○八、二九八、七四三厂和兵器工业部二○一研究所等单位的二十多名专家、教授组成了鉴定组。鉴定组听取了兵器工业部五八研究所的研制报  相似文献   

9.
<正> 西德、日本等国显微镜中的聚光镜、投影屏、暗视场中的透明圆环等均用乙烯树脂压型制作。西德的阿克发照相机厂采用压铸成型工艺制出了多种塑料镜片,主要采用两种材料,一是相当于折射率n_D=1.58的聚苯乙烯,另一种是相当于折射率n_D=1.49的聚甲基丙烯酸树脂。采用的模具一次可压出4~6块透镜。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光学玻璃生产主要采用古典法、浇注法和压延法。多数产品以块料毛坯供货,部分产品以型料毛坯供货,型料毛坯由二次热压成型制得。上述方法生产工序多、周期长、良品率低、成本高、毛坯公差尺寸大、光学冷加工研磨量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开展了光学玻璃液态成型新工艺研究试验。我们曾对ZK3、ZK5、ZK7、ZK9、ZK10、ZK510、  相似文献   

11.
大型轻质反射镜加工支撑状态的有限元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永前  吴时彬  伍凡 《光学技术》2001,27(6):483-485
根据大型轻质镜加工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用有限元对镜子进行静力学分析和计算。分别计算了镜子的自重、磨盘正压力、磨盘剪切力等对镜面变形的影响情况。根据镜面变形规律设计了一系列支撑结构 ,最终确定了符合面形质量要求的支撑结构。  相似文献   

12.
光电直读光谱分析中的空白校正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粟智  刘丛 《光谱实验室》1997,14(5):32-36
运用空白校正校正在光电直读光谱分析中因试样类型,组织结构,成分含量,仪器波动和基体效应等因素造成的系统误差,本文对空白校正的方法原理,操作要点,实现过程及应用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辐射驱动条件下冲击波速度直接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超高压下透明材料的高压离化机理,分析了透明材料中冲击波直接诊断技术的基本方法。利用Drude自由电子气模型,分析了不同冲击压力下冲击波阵面反射率的变化。设计了专门的实验,将探测器致盲区与信号区错开,获得了蓝宝石中冲击波阵面反射的信号。结果表明:冲击波速度为32 km/s时,其波阵面的反射率约为35%,致盲效应出现时间与激光脉冲峰值到达时刻相同,持续时间也与激光脉宽相同。分析了致盲应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给出了加蓝宝石窗口后的测速公式,经过和实验对比,确认了测速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In situ microtomography at high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last decade, driven by the development of new high‐pressure apparatus. It is now routinely possible to characterize material under high pressure with acquisition times for tomograms of the order of tens of minutes. Here, advantage was taken of the possibility to combine the use of a pink beam projected through a standard Paris–Edinburgh press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possibility to perform high‐speed synchrotron X‐ray tomography at high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allowing complete high‐resolution tomograms to be acquired in about 10 s. This gives direct visualization to rapidly evolving or unstable systems, such as flowing liquids or reacting components, and avoids assumption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quenched samples. Using algebraic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llows the missing angle artefacts that result from the columns of the press to be minimized.  相似文献   

15.
We describe the direct observation of deforming water drops in oil undergoing shear flow in a horizontal annular Couette cell. The drops assume a wide variety of highly reproducible structures depending on drop size, rotation speed, and flow history. These structures include toroidal rings of water around the rotating shaft and water sheaths, which, depending on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can either expand to press against the inner walls of the outer stationary cylinder or contract to hug the outside of the rotating shaft.  相似文献   

16.
 将近年来流行的组态软件设计方法用于六面顶压力机控制系统的改造。测试数据表明,短设计周期和低设计成本速成的本控制系统,在压力和温度的跟踪、控制和保持的精度等方面都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通过实时组态,实现了负载罐体内部温度/加热功率和内部压力/表观压力的直接比较和自动转换;利用内嵌数据库能在后期分析现场数据;还可以利用Internet组态,方便地实现设备的远动和数据的远程访问。对本控制系统的改造成功,有助于对其它类似测控装置的改造。  相似文献   

17.
红外光谱分析中样品处理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液体和固体样品的常规制样方法 ;指出了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压片法和液膜法的不足之处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制样方法 ,即以廉价的空白KBr压片作片基 ,通过液膜法或浸渍法制样。对于低沸点液体样品 ,以两片空白KBr压片代替晶体盐窗 ,模拟液体池窗片液膜法制样 ;对于高沸点液体样品 ,将样品用挥发性有机溶剂稀释 ,采用浸渍法制样 ,即把空白KBr压片在稀释后的溶液中浸渍后挥发掉有机溶剂制样 ;对于固体样品 ,将其溶解于挥发性有机溶剂 ,浸渍法制样。与按常规制样方法所获得的红外光谱图进行比较 ,这种改进的制样方法所得谱图 ,能达到定性分析的要求 ,且弥补了常规液膜法和压片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结合486SX级别的X86微处理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两级控制的嵌入式数控系统设计方案,阐述了该系统的硬件接口电路设计;提出了基于改进S形加减速的NURBS曲线直接插补算法,在满足最大弦高误差、最大法向加速度以及最大进给速度要求的情况下,对插补曲线的加速段和减速段进行速度规划。最后采用基于该插补算法的嵌入式数控系统,在半圆形毛坯上进行了五角星NURBS曲线的实际加工,验证了所设计嵌入式数控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海阔  任瑛  贺端威  许超 《物理学报》2017,66(9):90702-090702
将六面顶压机立方压腔内置入电路,采用原位电阻测量确定Bi,Tl,Ba相变的方法,标定了压腔内不同位置的压力(强).通过标定立方压腔顶锤表面的压力并结合计算,分别得到了外部加载与压腔密封边受力以及合成腔体受力的对应关系.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外部加载的增加,当腔体压力达到5 GPa时,消耗在压腔密封边上的加载急剧上升,消耗在合成腔体的加载趋于不变,从而导致立方压腔压力达到上限.利用实验结果,分析了立方压腔在高压下的受力状态,解释了立方压腔的压力难以超过7 GPa的原因.结合立方压腔的几何结构,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采用高体弹模量的物质作为传压介质,同时采用低体弹模量的物质作为密封边提高立方压腔压力上限的可行方案.通过定量标定叶腊石压腔轴向的压力梯度,给出了压腔内沿对称轴不同位置压力值的计算方法,此方法可为高压实验提供更精确的压力数据.  相似文献   

20.
胡兴健  郑百林  杨彪  余金桂  贺鹏飞  岳珠峰 《物理学报》2015,64(7):76201-076201
针对Ni基单晶合金建立初始压入γ 相的γ /γ' 模型和初始压入γ'相的γ'/γ 模型,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金刚石压头压入两种模型的纳米压痕过程, 计算两种模型[001]晶向硬度. 采用中心对称参数分析两种模型(001)相界面错配位错对纳米压痕过程的影响. 结果显示: 弛豫后, 两种模型(001)相界面错配位错形式不同, 其中γ'/γ 模型(001)相界面错配位错以面角位错形式存在; 压入深度在0.930 nm 之前, 两种模型(001)相界面错配位错变化不大, 压入载荷-压入深度及硬度-压入深度曲线较符合; 压入深度在0.930 nm之后, γ'/γ 模型(001)相界面错配位错长大很多, 导致相同压入深度时γ'/γ 模型比γ /γ'模型压入载荷和硬度计算结果小; 压入深度在2.055 nm之后, γ /γ'模型(001)相界面错配位错对γ 相中位错进入γ'相有阻碍作用, 但仍有部分位错越过(001) 相界面进入γ' 相中, γ'/γ 模型(001)相界面处面角位错对γ' 相中位错进入γ 相有更明显的阻碍作用, 几乎无位错越过(001) 相界面进入γ 相中, 面角位错的强化作用更明显, 所以γ'/γ 模型比γ /γ'模型压入载荷上升速度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