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因素最优化的重大突破——简记正交表方法的发展史(下半篇)张里千张建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四)正交法的发展进程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就笔者的认识与了解所及、记载下正交法的发展过程。不当之处,欢迎专家补充、批评与指正。...  相似文献   

2.
数学误用四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深浅程度不同地来源于实践过程的思考,本文就数学方法的误用提出不同形式的四例,四节各举一例。第一节指出:在细纱接头的工作管理中,为了求出生产率和机器利用率等指标,与其通过排队论模型间接推算,不如通过产量直接推算来得准确和省事。第二节指出:欧美一批试验设计书〔3~8,20〕关于“当可能有非零的交互作用时,不许可安排部分实施”的观点,如果仅限于实施平方和分解的方差分析、把主效应和各级交互作用估准,那还是正确的;但此观点不能引伸出去,因为正是低比例的正交表部分实施,不管有无交互作用为零,才是高效益地实现相对最优化的有效措施和根本手段。第三节指出了正交表田口式表头设计的不合理处,并说明了小表多排因素为什么能提高效益的理由。第三节后的附录指出两个设计例子的布点密集而不够分散。关于偏差的第四个例子已提前在〔22〕中发表。  相似文献   

3.
在各行业的大量工作上,经常提出多因素最优化的要求。它联系着旧工艺改革、新产品设计、技术革新、科学实验(攻关)等开发性领域,能否实现优良化对于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收益常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怎样实现最优化是一个很考究的问题。国内外大量事例表明:正交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工具,应用正交法是一项经济效益十分领先的工作。从原理上看:对于没有估准用量范围的情形,取三个试验用量,例如对七(或13)种因素,组合完全的四千(或159万)多次试验比不上用正交表的两批约二十(或30)次试验。在多因素试验和计算机设计上,用不用正交法,效果的差别常…  相似文献   

4.
本节的任务是适应正交设计实际应用的需要,从纯数学的角度研究正交表中二列的交互列(又叫交互作用列),着重研究与交互列密切相关的正交表的并列式改造,它是“并列法”的理论基础,又是下节研究正交表的唯一性所需要的.至于如何利用交互列来安排试验,这里就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前三讲已介绍了正交试验法的基本内容.本讲介绍可安排交互作用的这一类正交表的构造问题,我们称这类正交表为L_tu(t~q)型表,它的应用较广.例如在科研项目中,希望考察交互作用,试验次数可以多一点;又如若把正交表用于解最优化问题的计算时,希望考察较多的水平;在农业试验中常常需要其中一、两个因素的水平取得多一些的混合型表等等.学会构造L_tu(t~q)型表,在使用时会带来方便.但从应用角度来说,表的构造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工艺改革、技术革新、产品设计和经济计划等开发性领域,经常遇到最优化的环节。这是一种投入少、产出高,因而效益十分领先的工作。在理论认识同方法效率上,我国具有可喜的成果;在应用普及规模上也有初步基础,但比起日本则相去甚远,在效果上还存在着更大的潜力。为了加强领导人、新闻界和社会上的重视,进一步推动工作,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举行一次最优化与正交表方法科研成果的交流会议,计划于1992年秋季在北京召开。会议以文会友,并向社会宣传。现提出征文条例如下。 (一)内容。由于事物的本质是多因素的,一方面,侧重点自然…  相似文献   

7.
最大值、最小值问题的初等解法晨旭一、内容概要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问题是生产、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的一类特殊的数学问题,所谓"多、快、好、省"的问题就属于这一类.目前,针对这类问题已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解法,以致形成了一门崭新的数学分支-最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正交表的特性、造法与唯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的科学实验运动蓬勃发展,用正交表来安排试验的方法(即所谓正交设计,又叫正交试验法)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应用范围广,操作简单,效果显著. 在正交设计的普及推广应用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同志想了解正交表的特性.正交表的行数和列数有什么联系?常用的正交表是怎样造出来的?正交表中的交互列是怎么回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正交设计正交设计是用于安排多因素实验的一种科学方法.在多因素的情况下选择最佳条件,采用正交设计法是比较方便的.科学实验的目的是探索和认识未知的事物,通过实验化未知为知之.正交设计是同时考察多种因素,多个位级的试验设计,它利用一系列的正交表,可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手段,对编制投入产出表常用的方法──RAS法,就有关传递误差进行了计算,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计算结果表明,RAS的这代误差不可忽视,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机度量理论及其应用在我国最近进展的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旨在全面综述随机度量理论及其应用过去十年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结果与思想方法。全由十节组成,第一节对我们工作的背景-概率度量空间与随机度量空间理论和一简单的介绍;第二节给出某些有关随机泛函分析及取值于抽象空间的可测函数的预备知识;第三节阐明随机泛函分析与原始随机度量理论(本称之为F-随机度量理论)的整体关系:主要结果是在随机元生成空间给出自然且合理的随机度量与随机范数的构造,从而将随机元与随机算子理论的研究纳入随机度量理论框架;主要思想是将随机泛函分析视为随机度量空间体系上的分析学而统一地发展,从而形成了发展随机泛函分析的一个新的途径-空间随机化途径;除此之外,在本节我们也从随机过程理论观点出发首次提出对应于随机度量理论原始版本的一种新的随机共轭空间理论(叫作F- 随机共轭空间理论),它的突出优点是能保持象随机过程的样本性质这样更精细的特性(本节由作的工作构成);在第四节,基本作最近提出的随机度量理论的一个新的版本(本称之为E-随机度量理论),从传统泛函分析的角度对过去已被发展起来的随机共轭空间理论(本称之为E-随机共轭空间理论),从传统泛函分析的角度对过去已被发展起来的随机共轭空间理论(本称之为E-随机共轭空间理论)的基本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并给以全新的处理(本节内容整体上由作最近后篇论构成,也尤其提到朱林户等人的重要工作);在本节我们也相当的篇幅论述F-随机共轭空间理论与E-随机共轭空间理论的内存关系与本质差异。在下紧跟的两节,致力于E-随机共轭空间理论深层次的结果,尤其突出了E-随机赋范模与传统的赋范空间、E-随机共轭空间与经典共轭空间之间的内存联系;在第五节给出了几类E-随机赋范模的E-随机共轭空间的表示定理(主要由作的工作,作与游兆永及林熙合作的工作,还有巩馥州与刘清荣合作的工作组成);在第六节给出完备E-随机赋范模为随机自反的特征化定理(主要由作及合作的工作组成);在第六节给出完备E-随机赋范模为随机自反的特征化定理(主要由作及合作的工作组成)。尤其在第五及第六节中,我们给出随机度量理论在随机泛函分析及经典Banach空间中若干实质性的应用;第七节简要给出E-随机赋半范模及E-随机对偶系理论初步;第八节简单阐明随机度量理论与泛函分析的关系;第九节阐明了随机度量理论与概率度量空间理论的关系。最后在第十节结合随机度量理论,Banach空间理论及随机泛函分析对发展随机泛函分析的空间随机化途径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机度量理论及其应用在我国最近进展的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旨在全面综述随机度量理论及其应用过去十年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结果与思想方法,本由十节组成,第一节对我们工作的背景-概率度量空间与随机度量空间理论作一简单的介绍;第二节给出某些有关随机泛函分析及取值于抽象空间的可测函数的预备知识,第三节阐明随机泛函分析与原始随机度量理论(本称之为F-随机度量理论)的整体关系,主要结果是在随机元生成空间上给出自然且合理的随机度量与随机范数的构造,从而将随机元与随机算子理论的研究纳入随机度量理论框架,主要思想是将随机泛函分析视为随机度量空间体系上的分析学而统一地发展;从而形成了发展随机泛函分析的一个新的途径-空间随机化途径;除此之外,在本节我们也从随机过程理论的观点出发首次提出对应于随机度量理论原始版本的一种新的随机共轭空间理论(叫作F-随机共轭空间理论),它的突出优点是能保持象随机过程的样本性质这样更精细的特性(本节由作的工作构成),在第四节,基于作最近提出的随机度量理论的一个新的版本(本称之为E-随机度量理论),从传统泛函分析的角度对过去已被发展起来的随机共轭空间理论(本称之为E-随机共轭空间理论)的基本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并给以全新的处理(本节内容整体上由作最近的一篇论构成,也尤其提到朱林户等人的重要工作),在本节我们也以相当的篇幅论述F-随机共轭空间理论与E-随机共轭空间理论的内在关系与本质差异,在下面紧跟的两节,致力于E-随机共轭空间理论深层次的结果,尤其突出了E-随机赋范模与传统的赋范空间、E-随机共轭空间与经典共轭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第五节给出了几类E-随机赋范模的E-随机共轭空间的表示定理(主要由作的工作,作与游兆水及林熙合作的工作,还有巩馥州与刘清荣合作的工作组成),在六节给出完备E-随机赋范模为随机自反的特征化定理(主要由作及合作的工作组成),尤其是第五及第六节中,我们给出随机度量理论在随机泛函分析及经典Banach空间中若干实质性的应用;第七节简要给出E-随机赋半范模及E-随机对偶系理论初步;第八节简单阐明随机度量理论与泛函分析的关系;第九节简单阐明了随机度量理论与概率度量空间理论的关系,最后在第十节结合随机度量理论,Banach空间理论及随机泛函分析对发展随机泛函分析的空间随机化途径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算法的发现(II):对称差(的)分解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秦裕瑗 《数学杂志》1995,15(1):77-88
本文摹仿古典数学的导数,差分概念,在组合优化中建立枚举章法下的一个方法-对称差分解法,给出一个求解某些问题的一般模式。用它统一的地讨论组合最优化的六个基本图论问题,最短路问题,最小生成树问题,匹配问题,巡迥商问题,中国邮路问题和最大流问题,讨论表明,Bellman最优性原理,交错链,增值路等概念都是对称差分解法在具体问题中的自然结果,还表明,涉及上述六个问题的20多个著名定理都是定理4的具体推论。  相似文献   

14.
线性不等式组 Ax≤b 的一种新的构造性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之前,求解 Ax≤b 形成系统理论的解法有两种,第一种是 Fourier-Motzkin方法,第二种是可行方向法.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构造型解法,引进了特征矢量、特征表等新概念,本质性地刻划了 Ax≤b 解集的性质,创造了“切割”迭代和表上作业法,充分反映了“切割”迭代的几何背景.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回归正交试验法 回归分析法与正交试验法是两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数理统计方法,现都非常广泛地使用在各种科学领域之中。 古典的“回归分析”本身存在一定的缺点,为了获得充分的信息,不得不盲目增加试验次数以致于在多因素问题上有时达不到试验目的,对所求的回归方程的精度也较差,近20年来,由于实践的需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而发展成“回归正交试验法”。 回归正交试验法就是利用“正交试验法”的“正交性”这一特点,利用“均衡分散性”与“整有可比性”这两条基本原理,合理的、科学的、有目的在正交表上按排试验,以较少的试验次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搞好这次交流会,促进优化方法与正交设计在四个现代化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应有关工作者的要求,将在本次交流会上举行评奖和咨询活动,为使大家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会议将延期半年,到明年春季举行,征文的截止日期也将推迟到92年11月30日。征文启事可参看本刊91年第 6期和92年第 1期,内容不变。评奖和咨询启事的具体内容将刊登在本刊92年第4期上,特此通知.一九九二年四月最优化与正交法交流会延期通知@最优化与正交法交流会筹备组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产销量平衡运价表中,如果含有元素M>0,若用常规解法(即在运输表中,如用最小元素法确定初始调运方案的方法),调整迭代次数要多些;若用技巧解法(即在运输表中,如用最小法设法使初始调运方案中不出现M 的方法),就可减少调整迭代次数。  相似文献   

18.
一维参数化正交小波滤波器的解析性质与优化逼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粟塔山  吴翊 《计算数学》2006,28(4):377-400
本文给出了一维参数化正交小波滤波器系数向量的解析表达式和它的递推计算公式,还给出了它的一阶变分及二阶变分公式.利用这些结果和最优化方法,给出了FIR正交小波滤波器的逼近和设计问题的优化模型和数值例子.  相似文献   

19.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群众性的科学实验运动得到进一步的开展.在普及优选法的同时,许多单位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了普及正交试验设计的活动,工人和科技人员在他们经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表安排试验,收到了喜人的效果.正交试验设计是用一套规格化的表(正交表)来安排多因素试验的方法.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选到较好的工艺条件(或配方),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因素中抓住主要矛盾,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摹仿古典数学的导数、差分概念,在组合优化中建立枚举章法下的一个方法一一对弥差分解法,给出一个求解某些问题的一般模式。用它统一地讨论组合最优化的六个基本图论问题:最短路问题,最小生成树问题,匹配问题,巡迥商问题,中国邮路问题和最大流问题。讨论表明,Bellman最优性原理,交错链,增值路等概念都是对称差分解法在具体问题中的自然结果。还表明,涉及上述大个问题的20多个著名定理都是定理4的具体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