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光谱法研究盐酸小檗碱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荧光和紫外(UV)光谱等手段,研究了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Ber)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键合作用。结果发现,小檗碱能插入到DNA双螺旋碱基对之间的空腔中,使小檗碱在eλm=530 nm处较弱的荧光强度显著提高;酸度显著影响其相互之间的作用;随着DNA浓度的增大,Ber的荧光强度增大,显示了很好的光敏性能。偏振、荧光猝灭实验等也进一步表明:Ber与DNA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嵌插结合;离子强度的大小会影响Ber与DNA之间的作用。在pH=3.0适宜酸度条件下,建立了以Ber为探针定量测定DNA的分析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5.2×10-5mol/L,精密度(RSD)为2.7%(n=7),检出限为1.43×10-7mol/L。  相似文献   

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小檗碱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了小檗碱(BER)与小牛胸腺DNA(ct DNA)的相互作用,并对重要谱峰进行了归属。在Ag胶体系中,小檗碱分子的拉曼信号增强显著,表明小檗碱阳离子键合到银胶粒子的表面。加入ct NA之后,小檗碱分子的大部分SERS带的强度进一步增加,而仅有少数几个带的信号强度趋于消失,可能是小檗碱分子的异喹啉部分键合到DNA的小沟槽,小檗碱与DNA的相互作用模式主要是通过静电力及疏水相互作用,吸收光谱表明,Ag胶体系的存在并未改变小檗碱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小檗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利用荧光猝灭反应测得它们之间结合常数K=1.49×105L/mol,结合位点数n=9.77,依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测得供体 受体间结合距离R=3.09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443。认为小檗碱在BSA的位置阻断了酪氨酸残基与色氨酸残基之间的能量转移,导致BSA的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4.
盐酸小檗碱与DNA作用的序列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分子吸收和发射测量,研究了盐酸小檗碱与特定序列DNA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双链DNA中含有不配对 G 碱基时,其与盐酸小檗碱作用后产生的光谱特征将明显不同于完全互补的双链DNA.该特征可被用于检测1个错配碱基的双链DNA.利用 Hyperchem Professional 软件包计算了4种寡聚核苷酸的电荷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盐酸小檗碱与寡聚核苷酸之间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小檗碱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檗碱是中药三棵针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为了研究小檗碱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本文采用胶束增敏荧光法对小檗碱在兔体内的血药浓度进行24h监测,求出毓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小檗碱在动物体内的Ka为1.637h^-1,t1/2(α) 0.3869h,t1/2(β)为6.76h,K21为0.1553h^-1,K12o 0.0384h^-1,AUC为211。94μg.h/ml。  相似文献   

6.
溶液pH对硫堇与DNA相互作用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电化学和光谱方法研究了溶液pH对硫堇(TH)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DNA)相互作用方式的影响.电化学测量结果表明,在pH 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TH与CT-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以嵌入结合为主,在pH 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TH与CT-DNA之间的作用方式既存在嵌入结合也存在静电作用.荧光光谱测量结果表明,TH与DNA结合后其荧光发生猝灭,通过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pH 6.5时TH-DNA体系的猝灭常数高于pH 7.2时的值,表明在pH 6.5的溶液中两者相互作用更强.圆二色谱(CD)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中药黄连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从天然中药材黄连中提取分离并精制得到盐酸小檗碱(BC),采用UV光谱和荧光光谱(FS)研究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解释了BC导致BSA的荧光发射光谱峰裂分的现象,其二重峰分别归属于色氨酸及酪氨酸残基.结果表明,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BC对BSA荧光猝灭的两大原因,BC与BSA的表观结合常数KA为8.66×104L/mol(30℃)和8.72×104L/mol(37℃),BC在BSA分子上的结合位点数为(3.1±0.2).BC与BSA分子中荧光性氨基酸残基之间的距离为3.75nm(30℃)和3.62nm(37℃),表明BC的部分片段能够插入BSA分子内部.热力学函数计算结果表明,该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超分子作用过程,并由此推断BC与BSA之间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8.
利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CD)和动态激光散射技术研究了小檗碱与人免疫球蛋白(HGG)在以双(2-乙基己酯)-磺酸基琥珀酸钠(AOT)/异辛烷/水微乳液为膜的模拟环境下的结合反应. 通过Scatchard方程分别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反应结合常数. CD光谱结果表明: 小檗碱与HGG键合改变了蛋白原有的构象. 同时由热力学结果可知, 小檗碱与HGG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以疏水作用为主, 同时存在静电作用力和氢键作用力. 动态激光散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药物与HGG在微乳液中的相互作用. 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 在不考虑环境影响的条件下从理论上探讨了HGG与小檗碱的结合区域和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9.
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的荧光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盐酸小檗碱(BER)在八元瓜环水溶液中的荧光光谱行为。八元瓜环与BER发生超分子相互作用后,使溶液中BER的荧光强度增加,且BER的浓度在1.90×10-8~1.00×10-5mol.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 1),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BER含量的荧光新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90×10-8mol.L-1,且不需对样品进行分离提纯,可直接在水溶液中简单准确地测定BER的含量,避免了有机溶剂和萃取剂的使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宽等特点。该法对片剂、血清和尿样中BER含量的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较一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研究小檗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作用.比较不同浓度小檗碱在一定浓度的BSA溶液中的化学位移、弛豫时间和扩散系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小檗碱环上芳香质子与BSA的结合作用较强,其它烷基质子与BSA结合作用较弱;BSA的结合使得小檗碱各个质子的1HT1弛豫时间明显减少,质子在溶液中...  相似文献   

11.
甲氨蝶呤与DN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pH 7.4的Tris-HCI介质中,以盐酸小檗碱为荧光探针,研究了甲氨蝶呤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Scatchard方程、盐效应等手段,对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氨蝶呤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为混合方式,嵌入与静电作用是两种主要作用方式.求得25℃和40℃时二者的结合常数分别为5.61 × 104和5.32×104L·mol-1.  相似文献   

12.
以中性红为光谱探针,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葛根素与DN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离子强度和I-离子浓度对葛根素与DNA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理条件下(pH 7.4),葛根素通过沟槽结合方式与DNA发生作用,DNA对葛根素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测得其结合常数为4.81×104L/mol。  相似文献   

13.
小檗碱(Berberine,BBR)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药物,是具有独特四环结构的异喹啉类生物碱.近年来药理学研究发现,小檗碱有望用于肿瘤及糖尿病等多发病的临床治疗.结合Woodward等提出的生源合成理论,综述了截至目前己报道的小檗碱的全合成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烷基酚与DN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环境激素辛基酚(OP)、壬基酚(NP)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随着ctDNA的加入,辛基酚、壬基酚的荧光光谱产生了有规律地猝灭,且最大发射峰红移.其中荧光猝灭是由于形成了烷基酚-DNA加合物而引起的静态猝灭.辛基酚、壬基酚与ctDNA均以插嵌模式相互作用,其结合常数分别为5.1×105 L·mol-1 和1.4×106 L·mol-1 ,结合位点分别为1.31和1.45.热力学参数确定了辛基酚及壬基酚与ctDNA的作用力类型主要是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研究发现pH 7.4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盐酸小蘖碱(BC)与氧氟沙星(OFLX)形成配合物, 导致氧氟沙星溶液荧光猝灭, 猝灭类型主要为静态猝灭. 测定了该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热力学参数, 上述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 BC与OFLX之间以静电和疏水作用力为主;根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 测得供体与受体间结合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  相似文献   

16.
小檗碱在兔体内脏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宝琪  庞志功 《分析化学》1995,23(5):613-613
  相似文献   

17.
张渝阳  李荧荧  赵琨  赵玲  臧树良 《化学学报》2011,69(16):1951-1956
在水相中合成了巯基丙酸包覆的CdTe量子点(CdTe QDs),以CdTe QDs作为探针,在pH 7.25 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应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对核黄素(RF)与鲑鱼精DNA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RF与DNA作用时,使荧光强度降低,紫外吸收明显减色,通过盐效应实验和DN...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种自合成的Schiff碱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氧和DNA的相互作用.发现此种Schiff碱配合物能与氧发生相互作用而具有吸氧功能,并对氧的电还原有催化作用,同时还发现dsDNA能与此种Schiff碱配合物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特别是Fe(Ⅱ)Schiff碱配合物更易与dsDNA结合.  相似文献   

19.
在稀HCl介质中,I-3在340 nm处有一吸收峰;当小檗碱(BB)与I-3共存时体系呈橙黄色,在580 nm处产生一共振散射峰.以试剂作参比,该缔合微粒体系在530 nm产生一吸收峰,BB浓度在0~7.0×10-5mol/L范围内与A530 nm呈线性,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小檗碱含量的分光光度新方法,并用于针剂样品中小檗碱测定,结果满意.同步散射光谱研究表明,BB+与I-3可通过静电引力作用形成疏水性的(I3-BB)缔合物分子,并进一步聚集形成稳定的(I3-BB)n缔合纳米微粒.由于该缔合纳米微粒在580 nm处产生共振散射效应,故体系呈橙黄色.  相似文献   

20.
荧光探针法研究色氨酸二肽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对色氨酸二肽(Trp-Trp)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考查了酸度、离子强度及磷酸根离子对Trp-rrp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7.2的模拟体液条件下,Tro-Trp可与DNA发生相互作用;向DNA-EB体系中加入Trp-Trp时荧光逐渐减弱,这说明Trp-Trp 能与DNA发生作用.通过ScatehaId方程进一步分析发现,Trp-Trp对DNA-EB的影响表现为混合模式:一方面,Trp-Trp能中和DNA上的磷氧负离子,导致DNA链收缩,从而影响DNA的构象,使嵌入的EB从DNA中部分游离出来,荧光减弱;另一方面,Trp-Trp与EB也存在静电位点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