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报导1,4-双(1′-苯基-3′-甲基-5′-氧化吡唑-4′-基)丁二酮双缩甘氨酸合双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运用Achar法与Coats-Redfern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求得配合物非等温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E=165.13KJ.mol^-1,其动力学方程为da/dt=3/2Ae^-E/RT(1-α)^4/3(1/(1-α)^1/3-1)^-1,动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为ln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利用BOXCARS结构的简并四波混频法和改进的三次谐波法,分别测量一种叶绿素/PVA有机聚合物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其结果为x^(3)1111(-ω,ω,ω-ω)=0.4×10^-12esu。和x^(3)1111(-3ω,ω,ω,)0.7×10^-12esu。  相似文献   

3.
常温下对16MnR焊件母材、热影响区及焊缝试样进行应变率从10 ̄-4~10 ̄+3s ̄-1范围内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试样力学性能基本一致,证实焊接工艺良好。实验结果还表明本材料对应变率敏感,本文提出统一描述该材料为学性能的本构方程,理论曲线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差分方程xn+1=xne^rn(1-axn-k-bx^2n-k),n=0,1,...,其中{rn}是非负实数列,a〉0,b〉0;k是非负整数,证明了:(1)设∞/∑/n=0rn=∞,μ=lin/n→∞supn/∑/ri〈(3/2+1/2(k+)/(1+bN^*2),则(*)的每一正解满足linn→∞=n*。(2)方程xn+1=xn.e^4(1-axn-k-bx^2n-k),n=0.1,...  相似文献   

5.
以水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模拟污水中N、P对幼苗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EC1.11.1.6)、乙醇酸氧化酶(Glecolateoxidase,GO,EC1.3.3.1)、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EC1.11.1.7)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P(分别;在0~4.28mmol·L-1、0~0.2mmol·L-1范围)可诱导CAT活性增大,而后下降,N、P浓度分别超过8.56mmol·L-1和0.4mmol·L-1后,活性又升高;POD的活性变化与CAT变化很相似.N、P浓度分别在0~6.42mmol·L-1、0~0.3mmol·L-1范围,GO活性随N、P浓度增高而活性下降,超过6.42mmol·L-1、0.3mmol·L-1后,则随N、P浓度增大而增大.这可能是高浓度N、P可提高水稻的光呼吸的结果.另外,污水中N、P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使叶绿素的含量降低;低浓度污水N、P促进根生长,高浓度N、P抑制根生长  相似文献   

6.
关于一类广义有理算子的逼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研究了广义有理算子An^(s)(f,x)=Σ↑n-1↓k=0f(x↑-k)│sin n/2(x-x↑-k)/nsin 1/2(x-x↑-k)│/Σ↑n-1↓k=0│sin n/2(x-x↑-k)/nsin 1/2(x-x↑-k)│,(s〉0),给对于1〈s≤及非偶数s〉2的∧n^(s)(f,x)的逼近问题以一较为完整的解算,主要结果是以下的定理1与定理2。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无取向硅钢W23G,W10,W14和取向硅钢Q8G4种材料在不同形变量下的磁声发射(MAE)和巴克豪森噪音(BN),结果表明MAE随形变量增大而减少,BN随形变量的增大而增大.测量了形变量为10.4%的W18和W23G在100,200,300,…,700°C各退火1h的MAE与BN值.其中MAE值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BN值在高于500°C退火时明显下降.并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8.
令T(C^-(n,l,p)是双固定步网络环C^-(n,l,p)的生成树的数目,在本文中给出了关于T(C^-(n,1,2)),T(C^-(n,1,3)和T(C^-(n,1,4))的三种递推式,且一般情况,T(C^-(n,1,p)也可以按此思想考虑。  相似文献   

9.
(xij)为行列可交换不相关随机变量组列,本文讨论sup│p(a^-1nTn〈x)-Φ(x)│→0的速度(其中Tn=1/n2nΣi=1nΣj=1xij,O^2n=VarTn,Φ(x)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取得了与U-统计量情形下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设单位直径的平面凸四边形的边长是a,b,c,d,Tamvakis与Golikov在1987年给出了a+b+c+d≤2+√6-√2,本文作者证明了1/a+1/b+1/c+1/d≥4√2,abcd≤2-√3,a^k+b^k+c^k+d^k≤3(k≥2),这些界都是最佳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宏观和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国产航空铸镁合金ZM5-T4在应变率为10~(-6)-10~3/s范围作了轴向准静态和冲击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下该材料的应变率敏感性与铸态组织缺陷所引起的试验数据分散性相比是可忽略的。同时还观察到随塑性变形所发展的微裂纹有随应变率增高而增多的倾向。这种与微裂纹演化发展相关的“应变率弱化”效应有可能是抵消位错运动的应变率强化效应而导致综合应变率敏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材料在高速变形过程中常常伴有不同形式的内部缺陷或微损伤的演化。根据锆合金中孪晶演化,钛合金中绝热剪切带演化,以及铸镁合金、有机玻璃和水泥砂浆中微裂纹演化的实验观察,基于热激活机制,提出了同时依赖于应变率和应变的微损伤演化律,及相应的计及损伤弱化效应的率型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不同温度下钛镍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产TiNi形状记忆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准静态力学响应、特别是相变超弹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iNi合金在热弹性马氏体逆相变结束温度AF附近的一定温度范围内显示超弹性特征,且温度对其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应力诱导热弹性马氏体的临界应力近似地呈线性增加趋势,但在AF附近发生间断性突降.试验结果还表明,随应力之增加,不可逆塑性变形在总变形中所占的比值逐渐增加,且这一比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相应地,超弹性变形别逐渐减弱以至消失.  相似文献   

14.
对轴承钢GCr15在油润滑条件下开展滚动接触疲劳试验,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疲劳样品亚表面微观组织进行观察, 并分析塑性变形层微观结构变化引起的形变强化和裂纹萌生机制. 结果表明: 在摩擦力作用下, 接触表面组织发生塑性流动是由于晶界处的位错滑移使晶粒产生滑移变形, 越接近表面组织滑移变形越严重, 硬度也越高; 塑性变形层内有纳米晶产生, 并有部分碳化物溶解, 无相变发生; 由于在塑性变形层的晶界处产生孔洞而出现层状纤维组织, 孔洞在循环应力的作用下形成裂纹; 塑性变形层的厚度随着接触应力和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和符合多普勒展宽谱方法对AA2037连铸轧铝合金热轧板和70%冷轧板高温(约470℃)退火的沉淀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电子平均寿命随退火时间延长而减小.其原因是由于热轧或冷轧形变导致的空位、位错等缺陷的同复和再结晶;另一方面由于随退火时间延长沉淀相不断析出,符合多普勒展宽曲线出现明显的铜元素、锰元素的特征,并且沉淀相越多,信号越明显.这证实了沉淀相(T相)中存在铜元素和锰元素.  相似文献   

16.
对无碳化物贝氏体高碳钢开展滚动接触疲劳试验, 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三维轮廓仪、显微硬度计和纳米压痕等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低应力和高应力水平下的失效行为, 研究其失效机制. 结果表明, 无碳化物贝氏体高碳钢在1.8 GPa低接触应力下有更优异的滚动接触疲劳性能, 其失效形式为表面剥落; 在2.6 GPa高接触应力水平下, 表面出现严重的塑性变形, 表面粗糙度增加导致最大剪切应力增加, 位置逐渐靠近表面. 在2.6 GPa接触应力下塑性变形层形成梯度结构, 但是在1.8 GPa接触应力下并未发现梯度结构, 在塑性变形层发现大量的孔洞.  相似文献   

17.
薄壁圆管轴向冲击下的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落锤冲击实验机和材料实验机(MTS)研究薄壁圆管轴向载荷下的动态力学特性,得到不同冲击速度下的轴向力-位移曲线.发现惯性对薄壁圆管轴向压缩的动态吸能特性影响不大,而落锤不同冲击加载速度即代表应变率的变化引起的薄壁圆管材料屈服应力的提高,使得薄壁圆管比吸能SEA(单位质量结构所吸收的能量)和平均轴向压缩力Pm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对不同应变率下的Pm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发现实验结果与前人推导的理论结果趋势一致.对比动态和准静态实验结果,发现圆管的动态变形模态相比准静态结果发生了改变,更高速度冲击下薄壁圆管的动态特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灰铸铁石墨形态的神经网络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分形维、纹理粗细度及二维回归系数共同组成的纹理特征基础上,本文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实现了对灰铸铁石墨形态的识别.相对于传统方法,该方法识别速度快、重现性强、数据更为客观准确,避免了由于主观判断所引起的人为误差.在识别过程中,本文使用了一种确定隐层节点数的新方法,结果显示良好,对于人工神经网络中隐层节点数确定难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灰铸铁在浇铸过程中的硼锆共渗及其显微组织和微区成分分析。本次试验运用了金相检验,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及耐磨试验技术。结果表明,铸渗法硼锆共渗灰铸铁的耐磨性与抗蚀性有显著提高,可以增加铸件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六方金属在低周冲击疲劳载荷下的损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六方金属纯锌和TC4钛合金在低周冲击疲劳载荷下的循环变形和损伤机制。在疲劳过程中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样表面形貌进行跟踪观察。发现六方金属在冲击疲劳载荷下变形的主要形式是孪生;TC4钛合金沿孪晶界发生“挤出”,微裂纹沿挤出脊形成,并沿孪晶界按Z字形扩展。另外,在纯锌试样表面上可以观察到普遍的畸变和翘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