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使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以提取率为指标,对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压力和分离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栀子花挥发油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35℃,分离压力15mPa,分离温度25℃。该方法简便、可靠、选择性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桑叶总黄酮,以得率为指标,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夹带剂乙醇的浓度和流量等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温度55℃,乙醇质量分数90%,乙醇流量0.01 mL/min。此条件下桑叶总黄酮得率2.28%。该方法简便、可靠、选择性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4.
5.
用超临界CO2萃取香草兰香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香草兰是一种多年生藤本热带香料植物 ,有“食品香料之王”的美称 ,经济价值很高 ,要靠进口满足国内需求[1 ] 。在水果制品中添入香草兰 ,可使果香味增浓 ,但不增加热量[2 ] ;香草兰还用于化妆品业、烟草业和药品业等[3] 。它是由提取香草兰豆荚制备的。传统方法是用有机溶剂萃取 ,成本高、费时、溶剂会残留。近 2 0年才发展起来的超临界流体萃取 (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 ,简称SCFE)技术 ,在天然产物提取以及食品工业的应用方面取得较好效果[4] 。本文用超临界CO2萃取香草兰香料 ,研究了压力、温… 相似文献
6.
7.
8.
超临界CO2萃取异甘草素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试验与单因素试验相结合方法对异甘草素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与常规索氏提取法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夹带剂85%乙醇、液固比为5:1、CO2流量10 kg/h、分离压力5.5 MPa、分离温度35℃。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超临界CO2萃取异甘草素的提取率为0.035%,异甘草素在提取物中的质量分数为0.84%,分别是索氏提取法提取率的3.5倍,质量分数的3.0倍。超临界CO2萃取异甘草素所用时间短、溶剂用量少、提取效率高、环境友好,是一种高效、快速提取异甘草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超临界CO2萃取香草兰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草兰 ,学名 :VanillaplanifoliaAndr.,又名香荚兰 ,香子兰 ,属兰科香子兰属 ,是一种名贵的多年生热带藤本植物 ,有独特的香味 ,被称誉为“食品香料之王”。香草兰经加工后 ,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天然香料 ,也用于烟草业、化妆品业和药物[1,2 ] 。香草兰原产于墨西哥 ,主产国还有马达加斯加、印尼、牙买加等[3 ] 。近年来 ,我国海南、云南等地也大力种植和推广。超临界流体萃取 (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 ,简称SCFE)是近 2 0年发展起来的现代提取分离技术 ,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萃取东紫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eMs)法研究了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萃取东紫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最佳分析条件下,共分离出43个峰,鉴定出41个化学成分。主成分为百里香酚、香荆芥酚、香薷醇、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β-香茅醇、香薷酮等,与文献报道有一定的差别,并发现了一些新的成分。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草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超临界流体技术具有许多传统技术所没有的快速、高效、低能耗、污染少等优点。本文综述了其在分离、分析、材料制备和作为反应介质等方面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3.
用硅胶-氧化铝柱色谱预分离和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两种褐煤超临界流体抽提物中脂肪烃馏分组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除主要成份正构烷烃(C_(13)~C_(33))外,尚有少量的类异戊二烯烃(姥鲛烷、植烷等)和萜烷。其中萜烷以五环三萜为主(C_(27)、C_(29)~C_(32)藿烷类化合物),并有一定量的C_(27)、C_(29)和C_(30)藿烯,倍半萜和三环二萜烷含量很少。未检出甾烷。此外,还检出一完整系列的烯烃。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抽提条件对褐煤抽出物各组分、含量及其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秋水仙块根(经粉碎)中的秋水仙碱进行了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萃取出的秋水仙碱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实验选择40℃20~40MPa作为超临界苹取的操作条件,采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在索氏提取器中对样品进行了对比苹取实验。结果表明:不加浸泡剂进行浸泡处理的样品中的秋水仙碱很难被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在40℃,35MPa条件下,消耗1.28mol的二氧化碳只得到3%的萃取率。加入极少量的有机溶剂浸泡处理样品15min后再进行超临界萃取,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秋水仙碱的萃取率。在所选的浸泡剂乙醚、丙酮、乙腈、甲醇、乙醇中,乙醇浸泡效果最佳,经浸泡后,在40℃,35MPa条件下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仅消耗0.21mol的二氧化碳,一次苹取的秋水仙碱萃取率就达80%。秋水仙碱的质量分数从原植物样品中的0.18%提高到萃取物中的6.92%,提高了近38倍,而有机溶剂乙醇提取只能达到0.98%,仅提高了5倍。超临界苹取后的样品经简单的过滤即可进样进行HPLC分析,有机溶剂乙醇提取则需要氯仿苹取、溶剂回收等样品制备过程。HPLC分离测定秋水仙碱采用苯基柱,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0.5mL/min,UV检测λ=353um,经选择,其最佳条件为:从V(甲醇):V(水)=50:50开始,15min内到V 相似文献
15.
褐煤超临界流体抽提产物中芳烃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柱色谱分离、GC/MS分析云南先锋和金所褐煤甲苯(或二甲苯)超临界流体抽提(SCFE)产物油段分中芳烃馏分的组成结构,鉴定出联苯、联苄型结构及它们的烷基衍生物为主要组成部分,菲、芴、芘、荧蒽、苯并芘等多环缩合芳烃的量较少,有较丰富的芳构化五环萜类,包括从三环至五环芳构化的化合物。这些结果反映了多环芳烃成煤过程中的演变情况,可为煤化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吐哈减压渣油及其超临界萃取窄馏分催化裂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前加工越来越重的原油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趋势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石油资源 ,满足对轻质油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渣油轻质化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FCC技术自 194 2年应用以来一直是石油深度加工的主要过程 ,近年来在催化裂化原料中掺炼或全炼渣油已被广泛采用 ,新的工艺技术也不断发展创新 ,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渣油的组成结构非常复杂 ,本文对吐哈 >5 0 0℃渣油 ,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 (SFEF)将其分为多个窄馏分 ,并对其性质、结构和组成以及催化裂化性能作了系统研究 ,从而为吐哈渣油的催化裂化加工利用提供基础数据[1… 相似文献
17.
18.